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福建省莆田市某法院对这起农村互换承包地纠纷案的再审裁定在社会上颇具争议。无独有偶,江苏省南通市也出现过类似的案例,相关法院的事实认定、适用依据和裁判结果也与本案一样。对此法律界存在不同意见。为了准确理解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先理清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无论谁接触到他,都会感受到他火一样的激情,一看到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目,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智慧、胆略和雄心,你更会理解理想、事业和追求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袁浪  彭显刚 《国土资源》2006,(10):41-43
“农民的命根子就是土地,土地的事情做好了,一切就都好了”,这是遵义县一位淳朴农民对土地本质的理解,这里的老百姓对于土地管理的理解深刻得令人敬佩,反映了基层国土管理者对这片红土地的付出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2004年,土地政策开始参与宏观调控,至今为止,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调控信息渠道不畅通。没有广泛的准确的数据,就没有正确的决策,也就不能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笔者从这一点出发,结合对地籍数据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地籍具有数据、技术和政策优势,完善汇交地籍基础数据,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充分挖掘地籍数据内涵,可以极大丰富调控信息渠道,扩展调控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3种典型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创新改革实践:重庆市"地票"、成都市"城乡统筹"和嘉兴市"两分两换"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不同土地制度创新改革实践下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及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并通过总结归纳,得出土地制度创新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土地供给侧改革大有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其理论渊源是什么?土地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内容又是什么?广西土地研究专家陈书荣等根据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土地审批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年租制等土地供给侧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期,百色市国土资源局针对全市耕地后备资源少、可开垦补充耕地少以及群众对土地整理项目不太理解,对新、改、扩建道路,修建水渠等土地整理工程占用土地不理解,索要补偿等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争取群众支持:一是用事实说服群众,说明项目整理后群众田块平整了,路修好了,渠修通了,用水灌溉方便,提高了亩产量等等实实在在的好处,教育说服群众;  相似文献   

8.
30年前,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从农村挥毫泼墨。改革无穷期,30年后,中国农村改革再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从历史纵深和未来发展的大视野看《决定》对发展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的深刻意义。是全面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首要前提。理解深刻了,行动才能自觉。为此本刊独家刊发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党国英先生的《中国土地管理政策酝酿重大转变》一文,就《决定》发布一段时间以来的社会反映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正确理解和落实《决定》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30年前,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从农村挥毫泼墨.改革无穷期,30年后,中国农村改革再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从历史纵深和未来发展的大视野看<决定>对发展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的深刻意义,是全面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首要前提.理解深刻了,行动才能自觉.为此本刊独家刊发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党国英先生的<中国土地管理政策酝酿重大转变>一文,就<决定>发布一段时间以来的社会反映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正确理解和落实<决定>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些年,因不同程度上的“谷贱伤农”,土地纵纷问题尚不明显。近年,国家“一免两补”政策出台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村种田的积极性。过去一些弃耕、外流人员,甚至一些打工族纷纷回来要地,使上访要地不断升温和沸腾。如果不能拿出一些硬招,公平、公正地解决土地问题,就会在群众中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产生一些不稳定和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巨大形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1月10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基础,坚持一户一宅原则,决不允许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的所谓"逆城镇化"行为。此言一出,非议四起。难道农村宅基地不能自由买卖吗?难道农业不需要来自城市的大资金支撑吗?姜大明先生说了前半句话,没有说后半句,没有解释清楚不许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是为什么。笔者支持暂时不能由城里人购买农民宅基地,这不是歧视农民,而是保护农民的利益。目前,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尚未完成,农民户均拥有宅基地尚在变化之中,所有权不明晰,谈不上稳定的交易。即使允许交易,拥有实力的必定是城市居民与少数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江北区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开始于1997年,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客观上当时地方政府和我们国土部门对规划编制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深,对规划编制所应达到的目标要求理解不够,所以在规划编制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认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如果一个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很好地体现其科学性和指导性,那么其强制力和严肃性就无从谈起,甚至于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决不许城里人下乡买地建房""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属于‘逆城镇化’行为,是坚决不能允许的。"针对城里人关心能否到农村买块宅基地盖房子、建别墅,1月10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明确表态。  相似文献   

14.
城市政府要实现对土地市场的高度垄断和集中统一管理,必须解决存量土地的控制问题。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几年的经验和教训证明,政府如果不能对存量土地进行有效控制,集中统一管理就是一句空话,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就不可能落实,土地招、拍、挂制度就难于推行,国有资产流失就会堵而不止。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出现、发展和完善,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管理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莆田市某法院对这起农村互换承包地纠纷案的再审裁定在社会上颇具争议.无独有偶,江苏省南通市也出现过类似的案例,相关法院的事实认定、适用依据和裁判结果也与本案一样.对此法律界存在不同意见.为了准确理解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先理清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行“二元土地所有制”结构,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民根据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取得土地的经营权。由于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利主体界定不清,农民没有稳定可靠的权利,农村土地难以流转,导致农地资源不能优化配置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现行农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耕者有其田"的革命,使农民实现"不差地",农村温饱问题也随之基本解决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要求致富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之际,我们又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在关注国家如何更加繁荣富强之时,我们更为关注农民如何富裕起来。各部门都在依据行业特点,从实际出发,为农民谋利。  相似文献   

18.
初次与她交谈,便被她独特的性情所吸引,感觉用内向、外向形容都不准确。她悠然地坐在你面前,小时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平和的语气中始终充满了坦诚、自信和直率。突然,脑海中闪现出了“笃定”这个词,对!“笃定”.这就是省同土资源厅地籍处处长、全国土地登记  相似文献   

19.
激情6月,大地飞歌,我们迎来了第23个全国土地日。为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节约优先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增强全民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今年"6.25"全国土地日的主题确定为"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之本,节约集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所谓"节约",就是在经济发展中尽量少占地,不占或  相似文献   

20.
正《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作者:华生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定价:55.00华生是个明眼人,而这本《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正是其以"土地问题"为核心,为中国实现成功转型,走出发展困局而做出的铮铮建言。华生把握问题的不凡功力可以概括为"准、全、实"三个字。所谓"准",就是能够找准根本原因,把握主要矛盾。这是华生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土地制度问题实是当今社会种种乱象的肇始。为何说土地是一切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