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凤山 《铀矿地质》1990,6(1):34-41
为进一步提高物化探方法找深部铀矿的效果,解决当前找深部铀矿中的一些地质问题,本文研究和分析了我国大部分铀矿床、区的地球物理平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可能反映的成矿、赋矿地质条件,据此探讨了找深部铀矿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式:伽码场高或偏高,铀含量分布离散度大,活化铀量高,钍铀比值小,钾高,附近水中铀、镭、氡、氦偏高,地表有微弱的放射性和非放射性异常,区域上处于重力梯度带和低稳磁场区以及遥感图像上的线性和环形“色线”发育、交汇叠加区的地质体,其深部很可能有隐伏铀矿存在。  相似文献   

2.
《铀矿地质》2007,23(6):380-384
第1期“十五”期间铀矿地质勘查主要成果及“十一五”的总体思………………路张金带,李友良,简晓飞,等(1)试论我国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特点、成矿模式及找矿前………………………景黄净白,李胜祥(7)铀“成矿壳层”与“热隆构造………………………………………………………………”余达淦,吴仁贵(17)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及成矿铀源研…………………………………究刘汉彬,夏毓亮,田时丰(23)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直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铀成矿关系探………讨陈晓林,向伟东,李田港,等(30)东胜铀成矿区断隆成矿观点的提出及…  相似文献   

3.
铀矿物化探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对铀需求量的增长,近年来铀矿物化探技术有了若干显著的进展。进展主要表现在铀矿区域评价、找深部铀矿及直接测铀的测井等三方面。本文试图扼要介绍这三方面的简况,以期展望发展趋势。文中内容主要取材于国外文献,有少部分国内实践资料。一、铀矿的区域评价七十年代世界“找铀热”的主要标志是由过去分散性的私人公司的就点找矿发展到由政  相似文献   

4.
《铀矿地质》2006,22(6):380-384
第1期加拿大、澳大利亚铀矿勘查活动的特点及其成功经验…………………………………………陈祖伊,杜乐天(1)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控制因素与成矿模式研究…………………………权建平,徐高中,李卫红,等(10)公婆泉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层序地层和铀成矿特点………………………………………龚斌利,王金平(17)伊犁盆地侏罗系水西沟群层序地层学研究……………………………………李盛富,王果,魏安心,等(23)利用油铀关系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刘建军,李怀渊,陈国胜(29)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航放弱铀异常研究及…  相似文献   

5.
第 1期坚持科技创新 促进铀矿地质事业飞跃发展杜乐天 余达淦 (1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与展望王正邦 (9)…………………………………………………………………伊勒门盆地巴彦花组沉积体系及砂岩型铀矿找矿远景分析孙泽轩 李国新 何发扬 魏云杰 (2 2 )………………伊犁盆地南缘乌库尔其矿区砂岩型铀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李细根 (2 8)………………………………………………南岭地区前震旦纪基底特征及其对铀成矿的贡献毛孟才 沈 俊 张导夫 (3 6)……………………………………浙江 1…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国内外深部找矿的研究成果,指出深部找矿是当今发展的趋势。国内外重大矿产的成功发掘,其深度均在千米以上,铀矿化垂向分布深度可达4 km以上。综合介绍了国内外勘查深大矿床的特点和条件,认为岩石-构造条件是深部矿化定位的重要因素,复式岩体、成矿系统的垂向变化、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模型是深部找矿的关键依据。综述了中国南方湘南—桂北地区深部找铀的有利地质构造条件和潜力,成矿流体是该区铀矿化的根源,白垩—第三纪重大地质事件是该区深部铀成矿的重要前提,重大地质事件引发的NE-NNE,NW向深大断裂及断陷盆地是铀矿化赋存的重要场所和勘查靶区。在已知铀矿田、成矿带勘查范围基础上,在该区进行深部探索将会获得重大突破。探讨了湘南—桂北地区深部找铀的勘查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铀矿地质》2005,21(6):380-384
第1期俄罗斯在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新动……………………………………………………………………向陈祖伊(1)砂体非均质性是铀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焦养泉陈安平杨琴彭云彪吴立群苗爱生(8)内蒙古西胡里吐盆地有机质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郭庆  相似文献   

8.
晚期小岩体归宿及其在找矿中的意义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提出了晚期小岩体不是花岗岩浆演化的产物,而是相当于超浅成的次火山岩。由于它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因而花岗岩型铀矿与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机理相同。对比火山岩中两大系列铀矿,即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早期铀矿和与红盆发生发展有关的晚期铀矿,认为花岗岩中也应有相应的两期铀矿。今后找富矿、找深部矿时应注意寻找早期铀矿。同时根据花岗岩中面型蚀变体的存在,推论在面型火山岩铀矿深部应寻找次火山岩型铀矿。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深部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开采技术、成本和成矿理论制约,现有的砂岩型铀矿勘查主要选择在盆地边缘700m以浅的地区,对盆地深部的铀矿找矿潜力研究较少。总结中国北方重要中新生代盆地的含铀岩系、构造特征,结合近年开展的北方砂岩型铀矿深部找矿,分析了盆地深部成矿有利的沉积建造、构造与流体改造、还原条件等,指明了盆地的深部找矿潜力。同时指出,作为战略储备,当前盆地深部寻找砂岩型铀矿要优先重视2个方向:(1)在盆地边缘斜坡区,重点以发育红-黑岩系结构的含铀地层为目标,寻找与浅部成矿条件相似的深部矿床;(2)在盆地中心区,以含铀的红色岩系为重点,优先寻找延伸至盆地深部的正向构造区和砂体发育区。这些认识在松辽盆地的铀矿调查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铀矿地质》2004,20(6):380-384
第 1期西南地区铀资源现状与找矿前景展望陈友良 (1 )………………………………………………………………………吐哈盆地大南湖凹陷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黄国龙 王树忠 尹征平 陈绍藩 (4 )…………………………………粤北下庄矿田富铀矿找矿前景探讨吴烈勤 谭正中 (1 0 )………………………………………………………………吐哈盆地南缘白咀山至迪哈尔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矿有利层位  吴伯林 权志高 张 发 徐高中 黄志章 (1 6)…………………………………………………………………河南潢川盆地冯楼砂岩型铀…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铀源、构造、蚀变、铀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放射性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武夷山成矿带桂坑岩体的铀成矿条件,优选出肥岭地段作为该岩体中找铀矿的有利靶区,指出找矿空间上应加强现有铀矿床、铀矿(化)点外围及深部的探索,找矿类型上应加强对硅化带与中基性岩脉"交点型"铀矿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窦备 《地质与勘探》2021,57(2):380-391
铀矿资源的勘查一直是全球矿业领域的一个重点和热点,砂岩型铀矿是我国铀矿勘查的主要矿床类型。砂岩型铀矿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盆地当中,矿体埋藏较深,找矿难度较大。本文通过深穿透地球化学扫面技术在二连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的试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分离土壤样品,可以实现对富含活动性铀的粘土矿物进行物理富集,方法简单高效;(2)地表铀地球化学异常的发现反映的是活动性铀迁移扩散的结果,即深部铀矿(化)体产生的易溶于水的铀酰阳离子,在地下水及蒸发蒸腾作用下通过垂向迁移至地表,而通过地表径流等水平运移形成了大面积的地表铀异常;(3)利用能捕捉来自深部铀矿(化)体发出的直接找矿信息的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能有效圈定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在地表引起的地球化学异常,可在盆地内快速有效地开展砂岩型铀矿地球化学扫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培建 《铀矿地质》2021,(1):96-104
磁矢量三维反演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磁反演技术,能三维显示地下不同磁性体的空间展布,国外在磁性矿产勘查方面应用效果明显,开展该方法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可为寻找隐伏铀矿提供方法技术参考。文章简要介绍了磁矢量三维反演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选择龙首山铀成矿带中段新水井-芨岭地区的航磁数据分析其在碱交代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并利用二连盆地锡林浩特地区的航磁数据探索其在古河道型铀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将该技术应用于深部铀矿勘查的前景。结果表明:在碱交代型铀矿勘查中,磁反演结果可以较好地定位深部岩性界面这一有利找铀环境的空间位置;在古河道型铀矿勘查中,磁反演可以分辨出局部隆坳格局,缩小寻找深部古河道发育有利地段的范围。磁矢量三维反演可为寻找深部有利铀成矿环境提供地球物理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利用油气勘探钻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工程,北方砂岩型铀能源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在中国北方系列盆地获得了砂岩型铀矿深部探测新发现,实现了新区、新层位找矿突破。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700~2000m深白垩系洛河组风成沉积体系内新发现了铀矿(化)体。在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酒泉、松辽等盆地新发现多处深部铀异常区。这些深部铀矿(化)体和铀异常区的发现,有效拓展了砂岩型铀矿的研究领域和找矿空间,将对砂岩型铀矿的理论研究和勘查产生深远的影响。系列研究表明,中亚铀成矿带和中国北方具有相似的铀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地层普遍具有红层控矿的特点。相对于早期重视在还原性地层中研究氧化砂体及其成矿机理,本次工作中新发现的铀矿(化)体或铀异常多位于红色氧化环境中,而后期还原性含烃流体的灌入对于铀成矿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因此,氧化地层(红层)中还原性砂体(褪色蚀变)的研究应引起更大的关注。中国北方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古气候条件,包括丰富的铀源、大规模的砂体、后期的构造挤压(反转)形成的断裂和构造圈闭等,为流体提供了迁移通道和聚集场所。构造活动触发了地表含氧含铀流体和深层含烃流体的运移,构筑起了补-径-排流体成矿系统,尤其在古油气藏(断裂)边缘(顶部)形成的斜坡带,两种流体相互作用、耦合,巨量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的赋存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贫矿石(U≤0.01%)中铀主要以分散形式,被砂岩填隙物中的粘土、褐铁矿等矿物,以及碎屑物和矿物的裂隙面等吸附,偶呈显微(μm级)、超显微状(<1μm)沥青铀矿(其次为铀石)。随着矿石铀品位的增高,其中呈铀矿物形式的铀的比例逐渐增大,在特高品位(U>1%)的矿石中,铀基本呈铀矿物(沥青铀矿,偶有铀石)形式产出。类质同象铀的份额极微,其可利用性缺乏实际意义。矿石中铀矿物主要赋存于矿化砂岩的填隙部位及碎屑物、矿物的孔隙或解理中,有时可交代碳屑、黄铁矿、绿泥石、黑云母等。由矿石中U4 /U6 含量比例推算原生铀矿物(沥青铀矿)的近似含氧系数变化范围为2.35~2.74,均值为2.49,与沉积、淋积铀矿床中的铀氧化物含氧系数相当,表明该类铀矿床生于常温条件下。极少数样品落入低温热水成因沥青铀矿的含氧系数范围(含氧系数低至2.35),表明个别地段可能出现低温热水铀成矿作用,推测可能受断裂构造热的影响。进而推测,特富矿石(U>1%)可能是源自深部、沿断裂上升的含铀低温热水叠造作用的产物,板状矿体便是深、浅部流体混合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省铀矿类型和矿化特征,在研究区域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铀矿分布规律,并把我省铀矿划分为4条成矿带、8条成矿亚带,分析了铀矿成矿特点和今后找铀远景区,为我省二次找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热液型铀矿空间定位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华南热液型铀矿与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关系、成因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断陷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断陷红盆)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多期多阶段富铀岩浆活动中心联合控制了铀矿田的空间定位。铀成矿与晚白垩世区域拉张作用时间相耦合,区域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与导致断陷红盆形成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关系密切,控盆深源断裂构造为铀矿区域控矿构造。铀成矿与中生代多期富铀岩浆岩(火山岩和花岗岩)关系密切,富铀岩浆活动中心指示深部地壳存在铀的高场;来源于地幔的流体交代富铀地壳及岩浆岩,形成铀成矿流体,而富铀岩浆岩则成为热液型铀矿的主要围岩。  相似文献   

18.
沈正新 《铀矿地质》2012,(4):250-256
介绍了活性炭法测量原理、采取的质量保障措施以及在尼日尔Teguidda地区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在已知铀矿床的试验和工作区的应用表明,活性炭吸附氡法对地表和浅层矿化点以及深层铀源都有很好的反映,并能指示断裂信息。该法可作为确定有利找铀地段的重要依据,对指导本区深部找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中铀赋存状态及铀矿物空间嵌布特征会影响地浸时浸出工艺的选择及溶浸液的优化,研究矿石中铀赋存状态及铀矿物工艺参数对于提高矿床的铀浸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了二连盆地乔尔古铀矿区矿石样品,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综合矿物分析仪(TIMA)等方法,分析铀赋存状态及铀矿物粒度、解离度、连生矿物等工艺矿物学参数。结果表明:(1)乔尔古铀矿区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主要为铀矿物、含铀矿物和吸附态铀。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和少量的铀石。(2)铀矿物粒度较小且变化范围较大,铀石粒径最大可达30~35μm,沥青铀矿粒径最大可达60~65μm;多数铀矿物的粒径小于20μm,其中铀矿物粒径在5~10μm的数量是占比最多(铀石和沥青铀矿分别占总颗粒数量的37.88%和27.78%)。(3)铀矿物解离度较低,解离度小于10%的铀石和沥青铀矿的占比分别为99.72%和91.84%。铀的赋存状态表明乔尔古铀矿区适宜地浸,但实际浸出时铀浸出率可能会受到铀矿物粒度及解离度特征的严重制约,使得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本研究有效查明了乔尔古铀矿区铀赋存状态以及铀矿物工艺参数,有助于研究制定适合该矿区的地浸采铀...  相似文献   

20.
二连盆地是我国铀、石油和煤3种能源矿产共存的大型盆地之一,研究它们之间的时空和成因关系,对于盆地的综合找矿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铀矿产于侏罗纪、白垩纪和古近纪的粗碎屑岩中,油气田主要产于侏罗纪、白垩纪的细碎屑岩中。产煤的小凹陷就是有利的产铀凹陷,产煤层位就是找铀的目的层位。石油、煤产生的还原性流体对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为:(1)还原性流体沿着断裂向上迁移扩散,对上部岩石产生了强烈的还原作用,大大增强了岩石的还原能力,铀在还原性的岩石中富集;(2)来自地表的含铀含氧水与来自下部上升的还原性流体相遇混合,使溶液中的U6+还原为U4+而沉淀;(3)深部还原性流体可携带一部分成矿物质进入容矿砂体而卸载,从而造成铀的初步富集或叠加富集。由于它们有空间上和成因上的联系,建议对于产有铀、石油和煤3种能源矿产的沉积盆地,需采用综合找矿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石油、煤炭和铀矿3个部门已有的钻探资料和成果,进行二次开发,有利于快速开展盆地铀矿勘查和矿产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