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川藏公路波戈溪滑坡的界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戈溪滑坡是川藏公路南线上的一个特大型滑坡,经常阻塞交通,一直是川藏公路上的肠梗阻。通过遥感工程地质解译,调查,对波戈溪滑的规模有了新的认识,重新确定了波戈溪滑坡的边界及类型,为川藏公路整改提供了基础资料,并提出了在巴曲河北岸修隧道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西口引道段公路大湾沟滑坡整治工程的勘察、设计为例,阐明工程地质分析在整治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包括各种整治措施与工程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岩土参数取值对整治工程设计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川藏公路102滑坡群地段基覆界面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边坡坡体结构中,下伏基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间接触界面(即基覆界面)的形态特征对边坡稳定性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边坡稳定性计算和边坡抗滑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著名的川藏公路102滑坡群路段边坡基覆界面特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该路段河谷冰川地貌特征、2#滑坡后壁地下水渗水带特征和少量物探钻孔资料提出了新的基覆界面位置,即102滑坡群路段边坡基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的界面位置在平均海拔2 325m,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帕隆藏布江河谷基岩出露处(海拔2 120m)。该新认识对2#滑坡工程整治设计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建议首先考虑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4.
川藏公路前-龙段Ⅰ#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藏公路前-龙段位于二郎山东坡,天全河上游,全长22.8km。该段河谷深切、地形陡峻、雨量丰沛、灌木丛生,线路沿河流右岸逆流而上。1994年该段公路进行技术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大部分路段裁弯取直,下挖降坡,以直接切坡方式通过岩性破碎、构造复杂的区域。由于破坏了原坡体的稳定性,加之雨季施工,因而相继发生了大柏牛崩塌、严江坪滑坡、门坎山滑坡、鸳鸯崖滑坡、龙胆溪滑坡。1997年雨季,此段又发生了1#、2#及3#滑坡。其中,1#滑坡范围大、危害严重、滑体十分破碎、戎因复杂、极具代表性:文章介绍了前一龙段地质情况及滑坡分布,重点研究Ⅰ#滑坡,对其稳定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该滑坡整治工程非常必要、切实可行的,它已经起到了作用的结论。并指出该滑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了山区道路建设地质选线和滑坡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祥(云)-临(沧)公路红土坡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变形严重,洞内数次冒顶、产生地面陷落,并诱发滑坡,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文章根据现场勘查及变形监控量测资料,详细论述了隧道变形特点,从地层岩性、构造、地应力条件、地下水作用、施工工艺、滑坡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隧道变形原因。红土坡隧道变形是软弱的地层岩性、地应力条件改变、地下水作用、施工工艺以及滑坡偏压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隧道变形诱发滑坡,滑坡又促使隧道进一步变形。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首先对滑坡进行支挡,再对隧道围岩进行加固的整治思路,并提出具体工程方案。整治工程实施后,红土坡隧道变形已得到完全控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四川西-攀高速路山神庙1号隧道进口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连续降雨突发滑坡灾害,滑坡掩埋了左洞口及下方道路,并对右洞造成危害。由于与隧道的干扰、密切相互作用关系,使该滑坡的治理有别于其它一般的滑坡。在整治设计思路上,综合分析得出对其治理原则,即首先采取抢险工程措施使滑坡暂时稳定,不再发展。后期治理不仅要使滑坡彻底稳固,同时要控制变形,避免对隧道的影响。在工序上应先治理滑坡,再对隧道进行整治和恢复。处治方案上,抢险工程以锚索钢管桩为主,同时采取反压护道、截排水等辅助措施,使滑坡得到了控制。再根据地勘资料和计算,设置了锚索抗滑桩,使滑坡得到稳固。最后对仰坡不稳定坡面设置了框架锚索和锚杆并植草,避免对隧道危害。设立了处治各阶段及长期的监测系统,监测处治效果和变形情况。监测结果反映综合处治效果良好。论文介绍了对该滑坡进行动态综合治理的全过程。对设计治理方案按抢险工程、滑坡稳固工程、仰坡治理工程和监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7.
川藏公路地质环境与整治改建方案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藏公路由于地质环境复杂、建设标准低、后遗病害多,抗灾能力差,泥石流、滑坡、山崩、雪害、水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公路阻车断道严重。国家投入巨资进行整治改建,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自然环境特殊、影响因素复杂,许多特大型、大型工程地质病害问题还没有可行、可靠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川藏公路沿线的地质环境和灾害特点,总结历年整治改建和经验的教训,提出川藏公路建设的途径、可能达到的目标和应采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水岩作用对川藏公路102滑坡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0 2滑坡频繁活动造成了川藏公路运营的多次中断。本文立足于翔实的野外考察,从 10 2滑坡水岩作用的影响因素入手,指出川藏公路地区滑坡的水岩作用强烈且形式多样,并分析了水岩作用对 10 2滑坡形成与演化全过程的影响。最后,提出在 10 2滑坡防治中应重点考虑滑坡的水岩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勘察设计阶段对地质条件的认识不足,或者因改善公路线型的要求,穿越大型古滑坡体的隧道工程难以避免。川主寺隧道即是一个穿越了大型古滑坡体的公路隧道。文章以该隧道赋存的地质条件为基础,初步讨论了古滑坡的基本特征,通过现场调研分析了穿越该古滑坡隧道建设中出现的洞口滑坡以及碎裂围岩坍塌等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其研究成果对于穿越古滑坡隧道的修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临潼明圣宫滑坡分布的范围、地层和成因等方面的分析以及确定滑坡地质参数、安全系数时应考虑的因素,在对治理该滑坡的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整治方案,从而得出治理滑坡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尹刚 《贵州地质》2003,20(2):111-114
通过贵州关岭至兴仁二级公路K105 300~510段路堑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的观察,结合工程特性,对不同坡度的顺向滑坡,按滑坡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采取不同区段的治理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铜王公路2#滑坡侵蚀实例,定性分析了该滑坡侵蚀的诱发因素、变形特征、复活的原因;并在研究该滑坡侵蚀地貌特征、岩土体组成、水文地质特征后,建立了地质模型和计算模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斜坡的初始应力场特征进行模拟研究。计算成果及分析表明,铜王公路2#滑坡处于非稳定状态。最后,对该滑坡滑动后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及侵蚀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水沟洞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滑坡灾害是影响公路建设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之一。本文依据310国道水沟洞滑坡勘查资料,较全面地介绍了水沟洞滑坡特征,并着重从工程地质分析法及力学计算法综合评价了该滑坡的稳定性。并指出滑坡区属抗震危险地段,公路最好绕避。  相似文献   

14.
汾(阳)-离(石)高速公路是青岛至银川国道主干线在山西境内的重要路段。文章以汾离高速公路靳家庄1#滑坡为研究对象,从岩性条件、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应用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的SLOPE/W程序,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工程状态下,受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易发生复活。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凌浩美  程剑云 《江西地质》2001,15(3):216-220
在323国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发生了西江大滑坡,给施工进度带来影响。本文对西江大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案,对以后类似问题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俊东 《地球学报》2012,33(1):75-82
拟建的保腾公路是昆明至缅甸、印度国际大通道及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性工程——龙江特大桥附近滑坡稳定性对特大桥建设至关重要。文中针对龙江特大桥桥位区存在影响的主要滑坡——龙江特大桥1号滑坡, 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形态分布特征为基础, 分析破坏模式、形成机制和不利因素, 指出节理结构面是控制龙江特大桥滑坡形成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同时受地下水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为该滑坡的有效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也为公路边坡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卢平 《探矿工程》2013,40(11):72-75
在我国的山区修筑道路工程,常常形成稳定性较差的岩质顺层边坡,变形破坏案例频发。以贵阳-新寨高速公路开挖道路引起的大型岩石顺层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查、不良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等外界因素的调查,模拟滑坡的运动特征,分析滑坡的成因,并根据牵引式滑坡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道G316线天水市稍子坡滑坡群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道316线天水稍子坡段(K2556—K2562)滑坡十分发育,是甘肃境内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路段之一。特别是雨季或丰水年,滑坡活动频繁,对公路安全运营造成很大危害和威胁。1999年及2000年雨季该路段发生滑坡灾害15处,正在改建的公路路基30%被破坏,增加工程投资2000多万元,并拖延了工期。本区滑坡多为老滑坡的复活,具有发育密集、复活性强等特点。特殊的地质构造及易滑地层广泛分布,老滑坡的发育和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是该滑坡成群发育的地质基础。大量降水入渗,不合理的人为开挖和填方活动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分析滑坡区隧道的主要病害特征和滑坡与隧道病害的相互关系。对隧道区的滑坡防治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全、经济的防治方案,为今后隧道区的滑坡防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穿越坍方区及断层带的隧洞检修洞施工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克丽 《岩土力学》2004,25(4):651-653
详细介绍了昆明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厂口隧洞检修支洞主洞穿越坍方区及断层带的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坍方冒顶情况描述、地表陷穴处理、洞内坍方体处理和穿越坍方区施工步骤与技术措施。施工实践表明,所介绍的施工方案合理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