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5.
6.
7.
9.
10.
11.
12.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Z1)
<正>梨树断陷油气分布具有纵向层位多、跨越井段长,平面上油气集中分布在烃源岩附近,具有环带分布的特征。前人已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梨树断陷油气成藏规律,得出了一系列结论性的认识,对梨树断陷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如有的研究者认为,近源圈闭具有极为优越的成藏条件,并分析了早期断裂与油气运移、烃源岩分布与油气藏关系、晚期断裂与油气成藏、晚期构造与次生油气藏分布等关系。杨立英等(2005)将梨树断陷划分为"三隆两凹"构造特征,三隆分别为中央构造带、秦家屯—艾家构造带和皮家构 相似文献
13.
渤海海域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的辽东湾、渤西,渤南,渤中4个区块的5个潜山构造带均发现了古潜山油气藏,其含油层系有中生界,古生界和太古界,储层为火成岩,碳酸盐岩和混合花岗岩系,油气藏型有不整合残丘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等。通过对该区构造格局及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下第三系覆盖的低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长期活动的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而储集条件影响了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14.
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作为研究影响油气开采的地质要素及演化学科,是地质学与油气藏工程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油气藏开发地质在致密油气藏、泥页岩油气藏、高含水阶段的中高渗油气藏及缝洞型油气藏方面等取得较大发展,有效的推动了地质基础学科的发展。《油气藏开发地质学》一书以油层物理、储层地质为基础,对地震地质、测井地质、钻井地质、生产测试等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获取油气藏地质资料,计算油气储量,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实现油气藏的有效开发。本书具较强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9,(6)
碳酸盐岩油气藏是重要的油气藏类型,该类油气主要以裂缝为储集空间,对于这类油气藏裂缝特征认识是寻找有利油气藏的关键,但对于裂缝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特征目前认识并不清楚,影响了对这类油气藏的发现。针对裂缝油气藏地震特征认识不足的问题,以正演模拟作为手段,基于随机介质模型生成两种高角度裂缝,采用高分辨采样技术及波动方程成像技术来开展高角度裂缝表现特征研究。研究表明,在叠加剖面上,裂缝发育会导致形成大量的绕射现象;在偏移剖面上,对于垂直的高角度裂缝发育储层,有裂缝的地方表现为面条状,垂直方向裂缝越多面条就越多,反之越少,而对于70°的高角度裂缝发育储层,裂缝发育的地方会表现为具有不同倾角的蝌蚪状,在高频剖面上蝌蚪状倾角总体与实际裂缝倾角倾向一致,总体表现为左倾特征,说明高频剖面更有利于裂缝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黑 5 2井区上白垩统青山口—姚家组进行了综合层序地层学研究。共划分 5个三级层序 ,14个体系域。从而建立起该区层序地层格架 ,确定各层序界面接触关系 ,并总结了各层序内部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发育特征。介绍了吸收系数的工作原理 ,并在Linux操作系统下用GeoX2 0 0 0软件应用吸收系数方法进行油气判别。结果认为层序 2和层序 5的低水位体系域是油气赋存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油气田上方烃的微渗漏和分异作用及其在地表土壤中的吸附叠加方式的研究 ,认为目前通常所用烃指标的单组分数据统计背景和划分异常的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 ,提出利用烃多元组分相关综合特征确定背景并筛选出各背景中与油气藏有关的烃异常的新思路。该方法通过在已知油气田上的应用 ,证明其效果十分显著 ,与单一烃指标方法相比 ,大大缩小了勘探靶区范围并提高钻探成功率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探明储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我国1465个碳酸盐岩油气藏(或储量计算单元)探明储量的统计分析研究,提出了生储组合分类法,并把这些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划分为湖相型、海生海储型、新生古储型和新生新储型四类。石油地质储量以海生海储型和新生古储型为主,分别占碳酸盐岩油气藏石油总储量的40.11%和37.12%;天然气地质储量则以海生海储型独占绝对优势,占碳酸盐岩油气藏天然气总储量的93.28%。从油公司、盆地、层系、埋深以及油品等多角度进行了探明储量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各种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