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大型聚煤盆地,其煤炭资源极其丰富。而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又是陕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煤地层,聚煤区围绕盆地中心呈环带状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区,在东胜地区的煤层发育最为齐全。通过对研究区实测及收集资料的综合研究,并结合陕西神木等地区的煤层划分对比,将延安组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自下向上共划分为五个煤组,共有6~10层。  相似文献   

2.
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专项规划(2011~2015年)》,要求统筹协调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炭、铀矿、岩盐等资源勘查开采,将鄂尔多斯盆地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接续区、实施综合勘查开发的模范区及统筹协调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日前,记者从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国土资源部印发的《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专项规划(2011-2015年)》出台,要求统筹协调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炭、铀矿、岩盐等资源勘查开采,将鄂尔多斯盆地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接续区、实施综合勘查开发的模范区及统筹协调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杨胜富 《西部资源》2022,(1):132-134
宿亥图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中侏罗统延安组为新的铀找矿目的层,通过施工钻孔,发现了较好的铀矿化信息,且矿化(异常)位置位于灰色砂体与绿色砂体接触附近,表明该层铀成矿与层间氧化带具有密切联系.该区延安组第一岩段层间氧化带发育,铀矿化位置位于氧化砂体上翼,结合直罗组找矿模式,分析该地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层间氧化带展布...  相似文献   

5.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最新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在原志丹群洛河组底部的一套黄绿、紫红、灰白及姜黄色砾岩、含砾砂岩及粉砂岩地层,厘定为白垩世志丹群底部的宜君组,不整合于中侏罗统安定组之上,其上与洛河组为整合接触。在鄂尔多斯盆地甄别出白垩世志丹群底部的宜君组的,对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寻找相关的沉积矿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又称“陕甘宁盆地”,它北起阴山,南至秦岭,东依吕梁山,西靠六盘山,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37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内以长城为界,北部为干旱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南部为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海拔在1120米到1800米之间。作为大型聚煤和含油气盆地之一,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能源基地。截止2002年底,鄂尔多斯盆地发现油田36个,已探明含油面积两千余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上亿吨,油气生产能力已经步入我国大型油气田的行列,诸多国际石油公司业已涉足鄂尔多斯盆地,正在共同勘探开发鄂尔多…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共有丹霞地貌54处,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和伊陕斜坡。正、负丹霞地貌兼具,沿西南—东北方向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风成沙漠相砂岩丹霞分布面积最广,以狭缝型沟谷丹霞、波浪型丹霞、彩色丘陵为特色,多数处于发育青年期。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研究得出,陕西省丹霞地貌分布的空间结构类型为凝聚型,出现2个高密度区(延安甘泉—志丹—安塞—富县丹霞片区和榆林靖边丹霞片区)、1个中密度区(照金—旬邑—彬县丹霞片区)和2个低密度区(宝鸡九龙山片区、神木公格沟—府谷莲花辿片区)。从形成机理看,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奠定了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燕山晚期以来的地势格局控制着正、负地貌的分布,节理和裂隙特征对丹霞地貌景观格局起关键性作用,水蚀、风蚀等为主导营力塑造出丹霞地貌景观形态。  相似文献   

8.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岩溶区的研究,对比不同的泉域或岩溶水系统中岩溶的发育与分布,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岩溶区具有一致的岩溶形成模式,为逆冲断层带岩溶发育模式,与盆地东缘、南缘的岩溶形成模式不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岩溶区岩溶含水岩组主要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岩溶水主要受近南北向推覆构造的控制,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为富水地段。本区可溶岩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在影响岩溶发育的诸多因素中,构造为主导因素。本区南北向逆冲构造带呈东西分带、南北成块的构造格局,但由于各地所处的构造位置、边界条件、地质体岩性、作用力强弱不一,各地的构造特征也有所差异,对岩溶水动力条件影响也不同。基本可以分为两种岩溶水动力特征。水动力条件对岩溶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区岩溶主要在每个南北向可熔岩条带中发育,并在靠近倒转向斜一侧发育强岩溶带。另外,在白垩系与奥陶系接触带发育古岩溶,往往形成富水带,使该古岩溶埋深几百米,仍形成富水带。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以测老庙盆地为对象,根据前人找矿成果结合近期工作认识综合讨论分析测老庙盆地铀矿找矿潜力。在整理研究测老庙盆地大地构造位置、盆地基底及周边蚀源区、构造、盆地盖层、盆地古气候、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特征、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分带等盆地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测老庙盆地的区域成矿要素特征及成矿模式,总结出了测老庙盆地具有很好的铀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内分布有较好的地热储层,盆地内地热储层主要分布于白垩系洛河组砂岩含水岩系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岩系,其热储、涌水量等地热条件较好,区内地热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核工业二O八大队在近十多年来,通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发现了一批超大型、特大型、大型和中型等砂岩铀矿床,取得了我国铀矿找矿和科研史上的重大突破。勘查实践证明,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铀成矿区带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铀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砂岩型铀矿是在渗入型水动力活跃的自流水盆地中外生含氧层间水溶液作用下形成的,本文重点论述了压榨水头的计算概化模型,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砂岩型铀矿目的层中侏罗世古压榨水头计算为例,进一步证明了古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对铀成矿和远景区的划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测老庙盆地某幅1∶5万伽玛总量测量数据,测区从北西至南东划分为三个梯度带,第三梯度带背景值较高,高值区域地质体主要为上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浅灰色、灰绿色和黄褐色粉砂岩、中粗砂岩和华力西中期侵入的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并综合分析得出测区地质体铀含量的排序关系。笔者认为该区富铀地层主要为巴音戈壁组上段,富铀岩性为浅灰色、灰绿色和黄褐色粉砂岩、中粗砂岩。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铀源、构造、岩性-岩相、后生蚀变、古水文地质、古气候等方面较系统地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的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盆地北部部分地段具备了较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新兴能源化工基地,但由于该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瓶颈。2006年,自治区政府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议定,共同投资5000万元,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现已探明,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能源基地区域地下水补给资源总量每年为55.55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每年为27.00亿立方米。专家认为,该项成果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强,为内蒙古能源基地规划建设提供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是鄂尔多斯盆地乃至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资源重要富集区,其拥有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和中生代侏罗纪两类含煤岩系,储量丰富,煤种齐全,品质优良,是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战略基地。本文以地球动力学和煤田地质理论为指导,从煤系赋存角度出发,结合大地构造单元区划及赋煤单元区划,以地质构造控制煤系赋存状况为出发点,合理地划分了赋煤构造单元,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3级赋煤构造单元划分方案,详细论述了各赋煤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总结了区内煤田构造特征,揭示了煤系赋存状况的分区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是研究区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储矿空间。砂体非均质性是铀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1]),砂体非均质性与砂体沉积韵律、粒度、泥岩隔挡层等多个因素有关。本文仅对研究区泥岩隔挡层、层数与铀矿化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能源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划定各类能源资源有利富集区域,确定能源矿产资源叠置组合类型,结合能源矿产勘查开发利用现状,探讨叠置能源矿产综合勘查开采的相互影响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能源叠置区进行划分,提出各区块叠置能源矿产的开发时序和综合勘查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延长石油集团自主研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勘探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经专家鉴定,这一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已在开采百年的延长油田新发现石油地质储量8.31亿吨。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延长石油集团,拥有"特低渗""、超低渗"的低品位油田,开采难度堪称世界之最,延长石油集团自主研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勘探技术"获国家科技大奖,这标志着陕西省在深层石油勘探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延长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王香增表示,发现了8亿多的储量,建成了210万吨的产能。随着项目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生代发育起来的大型内陆拗陷盆地,面积约25万km2。研究区位于盆地北部的Ⅰ号砂岩朵体上。通过对巴音布拉格地段的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该地段无论从铀源、构造、含矿含水层的岩性-岩相条件、层间氧化作用及后生还原作用,还是古气候及古水动力条件,都与纳岭沟、皂火壕铀矿床非常一致或者相似,并且业已发现了重要的矿化线索,因此其成矿远景极为乐观,有望发展成为新的铀矿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