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倡导下,我国对于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落地实施。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滑坡地质灾害治工程主要目标放在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上,对于滑坡区域的生态修复研究较少。本文在分析滑坡地质灾害形成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有效的隐患治理措施和生态修复技术方案,供广大地质工作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韶关市矿山治理修复为例,分析了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韶关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和"中国锌都"之称,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当时技术的局限性等,带来了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水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地质灾害隐患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治理需求刻不容缓。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系统综合治理已摆在全市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重要位置,甚至是首位。  相似文献   

3.
金川河作为城区内河,是南京市城北地区的重要通江河道,其水质改善直接关乎长江的保护。针对金川河水体氨氮含量过高的问题,采用曝气复氧、生物修复、生态岸线改造、沉水植物种植及生态驿站构建等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城区河道生态系统。工程完工后,河道下游水质监测显示,金川河入江口氨氮指标已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氨氮(NH3-N)、总磷(TP)及溶解氧(DO)等指标也得到进一步提升。金川河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对类似城区河道治理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瑾 《西部资源》2022,(1):50-52
鹤壁市地处内陆,水资源短缺,人地关系紧张,任何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调查区生态环境现状,针对具体的问题,开展场地平整工程、绿化种植工程、植物养护工程及其他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全面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体制,使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效形成了生态安全屏障,达到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湿地生态修复的理念逐渐被人们认知和认同,一些符合生态修复理念的民生工程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与示范作用,并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然而由于我国对湿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起步较晚,湿地生态修复的理念及技术尚停留在初级阶段。根据浙江省余杭区湿地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当前湿地修复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生态修复理念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保护目标和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00-2009年塔里木河下游10次生态输水后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提出新的生态保护目标:在距河500 m以内以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主的重点保护带,地下水埋深保持在≤4 m,植被总盖度达到0.4~0.5;500~1 000 m为基本保护带,以柽柳(Tamarix spp.)为主,地下水埋深为4~6 m,植被总覆盖度达到0.3以上;>1 000 m为一般保护带,随着输水累积量增加,地下水埋深达到6~8 m,使现有植被不再退化;沿河两岸1 000 m的植被保护恢复总面积应达到1 028 km2;用水均衡法和潜水蒸散法重新估算的大西海子的下泄水量为2.3×108 m3 ,比原规划减少了1.2×108 m3 ,其中2.0×108 m3为维护生态所用,另外还有0.15×108~0.3×108 m3为向台特玛湖输水的水量;应保持输水连续性,大西海子以下年泄水量不小于0.36×108 m3;为了保证向下游输水,必须加强水资源调控,通过整治源流,使到达干流的水量为44.2×108 m3 ,干流严禁开荒,加强对防护堤修建后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下游采用漫溢漂种增加植被面积。  相似文献   

7.
武剑 《西部资源》2022,(3):99-100+103
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采场边坡,不仅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风险而且对采区植被会造成毁灭性破坏。露天采场边坡给矿山生产带来巨大安全隐患的同时,还会引发地质灾害,给矿山企业经济及工作人员造成严重的威胁。为此,本文从保护生态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露天采场边坡稳定化与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为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呼伦贝尔市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当地的优势资源。矿业是本市重要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呈加速发展之势。地区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势必要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倚重矿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矿业是本市重要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呈加速发展之势。地区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势必要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倚重矿业发展。国务院已将包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出"坚持湿地全面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近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印发文件,要求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湿地资源质量尚可,但利用强度远高于其他生态系统。我国湿地总面积达5?360.26万hm~2(8.04亿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667.47万hm~2(约7亿亩)。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国际重要湿地49个,  相似文献   

12.
马健 《西部资源》2023,(3):52-55+66
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对建筑工程发展有促进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对潜在的边坡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很可能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完工后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边坡抗滑能力减弱,一旦边坡处于高荷载或暴雨等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变形及下滑现象。因此,在边坡滑坡预防及治理过程中,应根据边坡特征、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等,合理选用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锚杆)、格构梁、土骨架、主动防护网、挡土墙等治理措施。本文简单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边坡治理原则要求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肇庆学院翰墨池西北侧土质边坡发生滑坡地质灾害,急需进行治理。由于滑坡地段处于肇庆学院翰墨池湖边风景区域范围,传统的锚杆格构梁技术虽然能满足安全的要求,但无法满足与周围优美环境协调统一的要求。为此,设计融入了景观修复技术,暨将锚杆格构梁浅埋入坡面中,覆土后坡面采用土工格栅植草防护的施工方法。既保证了治理区域的安全,又完全满足了该区域景观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以来,中国草原牧区实施的一系列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引起了草地利用方式和农牧民传统生产模式的改变。农牧户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主体,其认知态度与行为选择将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对草原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以黑河上游肃南县干旱区草原为例,选取了自由放牧区、半农半牧区和舍饲养殖区三个不同类型牧区,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PRA),分析了农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认知情况和实施效果及其在当前政策背景下倾向性的草原放牧措施。结果表明:(1)相对宽松的草地资源约束使自由放牧区内农牧民的草原保护政策认知水平较高,58.1%的农牧户对季节性休牧和补贴数额有较高的认同度,但存在超载放牧现象。(2)半农半牧区和舍饲养殖区农牧民对草原保护政策的认知水平偏低,同时,舍饲养殖导致的生产成本上升使该趋势进一步加剧,71.7%的农牧户响应禁牧政策的积极性不高且认为禁牧补贴数额不合理。建议从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细化草原补奖标准和调整草地资源约束的角度因地制宜采取配套措施,实现保护生态和农牧民增收双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隧道项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性相对较高,主要表现为常出现渗漏水或涌水的现象,这就会产生巷道被填塞、装置被淹没的问题。鉴于此,应该切实强化对隧道涌水灾害的预估与治理,进而切实保障隧道项目质量。文章主要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涌水量预测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保证了隧道建设与后期经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东太湖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太湖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是上海及苏州区域重要的水源地。目前湖内密布养蟹池,水体呈轻度富营养化,且底泥淤积严重,对行洪、供水安全及生物多样性均产生不利影响。东太湖生态修复主要是从生态学角度对规划的退网(垦)还湖、行洪通道疏浚等工程结束后水域进行分析,结合综合整治工程的不同分区,从物种、遗传及景观等层次,提出了东太湖生态修复的方法,进而分区、分类型,次序地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内河作为贯穿城市的生态廊道,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网络构建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受空间限制,目前城市内河普遍存在人工渠化、水体污染、景观单一等问题。根据海口市美舍河自身的区位特征,以提升生态、景观与文化功能为目标,对城市内河进行了生态堤岸工程和红树林种植工程。该项工程提升了美舍河的水文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介绍海口市美舍河的生态修复案例,为沿海地区城市内河改造和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各地沿海滩涂出现了大面积生态退化。滩涂生态结构受到破坏、滩涂底质受到污染、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及生态功能丧失。滩涂退化的主要原因为填海造地侵占、环境污染和生物入侵。介绍了滩涂生态修复方法(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的原理及其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滩涂生态修复的研究方向:滩涂退化发生机理、滩涂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不同退化类型滩涂修复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13,(7):63
正根据一份新近公布的报告,2011年,全世界水流域生态保护的基建投入(即流域投资)中,中国支出达74.5亿美元,占全球的九成以上,远超其他国家。由此,报告认为,中国正在逐渐作为一个全球领导者,引领生态修复与保护。这份由知名环保组织"森林趋势"发布的《2012年流域投资情况》报告,跟踪了全球205个流域投资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