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颖颖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29(2)
传统的人物传记是基于历史的真实而展开的,但戏仿是带有后现代文学色彩的人物传记一大特点,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对历史真实进行了独特的艺术处理,其包括悖论式的矛盾、权威的消亡与重建、表现手法的拼凑和真实与虚构的杂糅等四种方面,从而挖掘后现代人物传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黎小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8(2):84-88
通过小说《苔丝》文本分析了哈代创作思想的复杂性:他当过狂热的宗教信徒,但对基督教的信仰、怀疑和反叛是交织在一起的;他接受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思想,但又受到叔本华悲观哲学的影响,对人生见解悲观宿命;他怀念农村宗法制田园生活,但又肯定和赞美自由资产阶级文明进步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论杨绛散文《我们仨》的古典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红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5,25(2):94-99
杨绛的长篇散文《我们仨》含有浓郁的古典意味,一是淡泊功利的人格精神,表现在我们仨对家的相聚相守以及酷爱读书勤奋治学,这三者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推动他们走向高远超凡的境界。二是平和素朴的语言风格,平和即和谐、中和,杨绛最善于把各种对立的因素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恰到好处的理想状态。三是和哀而不伤的抒情笔调,通过情景交融古典手法,分载过于深重的死别的悲情,把丰富复杂的情感寓于景中,通过意象比喻、象征、暗示,尽显古典文化的韵味。 相似文献
4.
黄小红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5,25(2):94-99
杨绛的长篇散文《我们仨》含有浓郁的古典意味,一是淡泊功利的人格精神,表现在我们仨对家的相聚相守以及酷爱读书勤奋治学,这三者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推动他们走向高远超凡的境界。二是平和素朴的语言风格,平和即和谐、中和,杨绛最善于把各种对立的因素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恰到好处的理想状态。三是和哀而不伤的抒情笔调,通过情景交融古典手法,分载过于深重的死别的悲情,把丰富复杂的情感寓于景中,通过意象比喻、象征、暗示,尽显古典文化的韵味。 相似文献
5.
鸠摩罗什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并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提出翻译理论——"味论",其主要特征为:注重简约、关照整体和语句通畅,以其代表译作《妙法莲华经》为轴心,通过与相关的竺法护译本的比较,认为:简约能使译文更精练,关照整体能保证前后译文的一致性,语句通畅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6.
在共和国的岁月中
你仅仅走过了十年
但是当你应运而生时
就担负起历史的重担
因此,便诞生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7.
王蕾 《资源导刊(河南)》2019,(9):52-53
连日来,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口碑炸裂,影片不仅警示人们更加关注地球生态环境,还给出了一个充满家园情怀的中国式解决方案:采用科技手段带着地球去流浪。许多国外媒体也对这部影片给予了高度关注,《纽约时报》称影片表现出地球能幸免于难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聂巧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2)
鲁訔《杜甫年谱》与源于"鲁訔系统"的编年体杜集《百家注》和《草堂诗笺》蕴含了丰富的文献学信息,由此可重新检讨学者对已佚的《编注杜甫诗》的编次情况与渊源流变的看法。同时,鲁编本的支流《百家注》和《草堂诗笺》在编次上亦有异同和优劣之别。在了解二刊本的具体编次情况的基础上,学者可根据需要作合理取舍利用。 相似文献
9.
徐新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8(5)
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同荣的美好理想,是弗罗斯特诗歌中重要的母题之一。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弗罗斯特名诗《一堆木柴》进行细致分析,揭示了这堆木柴是一个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生态体系,既是生态失衡、断裂的象征,又是生态再生、和谐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每到月底,我就盼望《资源导刊》快点到来,没有她,我会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索然无味,对我来说她已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1.
2008-2018年中国手足口病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一种在婴幼儿中多发的常见传染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我国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异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自2008年手足口病被列为丙类传染病以来至2018年中国手足口病发病率为研究数据,运用全局莫兰指数、Getis-Ord Gi*、新兴时空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空间统计方法对中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制造业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研究将加深对城市网络演化规律的理解。利用2020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网络数据和隶属联系模型构建城市网络,研究了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化特征,定量测度了核心—边缘结构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解析了城市网络地位分异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 2005—2020年,核心区块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加,主要由直辖市、经济特区以及东、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组成,这些城市通过互惠性的链接关系形成了凝聚子群,网络权力较为集中;边缘区块的城市则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相对稀疏,整体网络结构并不稳定,城市的发展受到了网络资本的约束。关键资源、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是影响中国城市网络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择优选择、网络邻近和路径依赖构成了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这将进一步增强核心城市的网络地位。在网络环境下,城市间的差距趋于扩大,城市网络地位的提升取决于城市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中国城市化政策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