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正由《中国煤炭地质》期刊理事会(编辑部)、中国地质学会洁净煤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筹办的"第六届全国煤炭地质及勘查技术论坛暨洁净煤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在各理事单位、编委、洁净煤地质专业委员及矿业部门的支持下,定于2016年10月12-14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扩大煤炭地质服务领域,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洁净利用。论坛将邀请多位院士  相似文献   

2.
洁净煤技术应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 ,大力开发应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工业型煤技术、水煤浆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煤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等洁净煤技术 ,对提高煤炭利用率 ,改善环境状况 ,实现能源工业 (也包括化工及其它相关行业 )的可持续发展 ,有重要意义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洁净煤技术展望煤田地质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能源的消费结构,认为煤炭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能源,但目前仍然存在着燃煤技术落后、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开展洁净煤技术研究。这样要求煤田地质勘探必须运用新技术进行盆地分析、煤田预测,探明适合于洁净煤技术的煤炭资源,进行煤层气的资源评价,开展煤系地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规律研究,为煤炭开发、能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4.
利用九里山煤田的工业、元素及工艺性质等煤质数据,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以灰分、硫分及有害元素为指标,对该区进行洁净煤等级5级划分。结果显示:下石盒子组原煤洁净等级为Ⅱ—Ⅲ级,属好—较好的洁净煤,浮煤等级洁净等级为Ⅰ—Ⅱ级,属特好—好的洁净煤;山西组原煤洁净等级为Ⅰ—Ⅲ级,属特好—较好的洁净煤,浮煤等级洁净等级为Ⅰ—Ⅲ级,属特好—较好的洁净煤。经洗选后,洁净等级一般有所提高,除西部外,整体上山西组煤炭洁净等级提高程度优于下石盒子组。  相似文献   

5.
河东煤田杨家湾勘查区钻孔煤层煤质分析显示,太原组煤层以中硫、中灰、中高挥发分、中高发热量的气煤和1/3焦煤为主,山西组煤层主要为特低硫、中高灰、高挥发分、中发热量的气煤。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工艺性能数据分析了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洁净煤等级6级划分方案,对本区煤的洁净等级进行了划分:山西组原煤洁净等级为Ⅲ-Ⅳ级,以Ⅳ级为主,属中等-较好洁净煤,太原组原煤洁净等级为Ⅳ级,属于中等洁净煤;山西组和太原组浮煤洁净等级为Ⅱ-Ⅲ级,均属于较好-好洁净煤。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院",英文标识CADG)隶属于大型骨干科技型中央企业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中央直属设计公司,后经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原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合并组建成为一家国有大型建筑设计企业中国院现有职工1900余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  相似文献   

7.
<正> 该书于李德生院士八十华诞之际,由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本书收集了李德生院士代表性的著作,又含有他的朋友和学生撰写的论文,既有中国重要含油气盆地的专题论文,又有全国性综述和理论探讨。书中附有大量珍贵的实际资料和图件。由于文章作者多是在中国相关盆地长期从事油气地质勘探的专家和学者,因此该文集也可以说是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的系统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07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宏篇巨著《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丛书分国家卷(共20卷,1350万字)和区域卷(共31卷),由路甬祥院士任总主编,牛文元教授任执行总主编。国家卷涵盖了中国人口、资源、  相似文献   

9.
王岩  王登红  黄凡 《矿床地质》2021,40(2):402-402
为摸清中国矿产资源家底及其禀赋特征,主动对接服务国家规划,由陈毓川院士指导,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王岩、王登红、黄凡主编的,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产地质志"二级项目及国家出版基金联合资助的《中国矿产地质志·中国矿产地分省图集(2020)》于近期正式出版.图集为8开版本,100页,印刷精美,色彩适宜,首次印制2000套.这是中国第一个全面反映全国各省矿产资源全貌的大型图集,基本摸清了中国矿产资源家底,为国家及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矿产勘查部署等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和科学依据,为社会大众普及了中国矿产资源国情.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加强煤炭地质、洁净煤地质技术交流,经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及中国地质学会批准,拟定于2017年9月中旬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第七届全国煤炭地质及勘查技术论坛暨中国地质学会洁净煤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现将本届论坛学术活动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4月18—21日,在古都西安召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本次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与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11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名誉理事长欧阳自远院士、刘丛强院士,理事长胡瑞忠,副理事长翟明国院士、郑永飞院士、王世杰研究员、何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我国著名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董申保教授90华诞。为表达对先生的祝贺和崇敬之情,我们组织出版了这期"庆贺董申保院士科学人生"学术专辑,谨祝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1-3日,由中国地质学会牵头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21世纪中国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前景学术研讨会"在福州成功召开。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主持开幕式,裴荣富院士、卢耀如院士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致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四纪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1,21(4):377-378
在第四纪研究方面,2001年上半年有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中国召开。一次是5月9~11日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季风研讨会”(Symposium on Asaia Monsoon),由汪品先院士主持;另一次是5月15~17日在西安召开的“环境变迁中的人类尺度和自然过程”(Conference of Human Dimensions and Natural Processes in Environmental Change),由安芷生院士主持。会议的论文和总结将正式出版。十分感谢主持人的邀请,我参加了这两次盛会,学习到很多新知识。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感想,提出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学科发展的回顾》正式出版1995年农历10月1日,是著名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奠基人孙云铸教授百年诞辰。孙云铸教授的学生杨遵仪、孙殿卿、叶连俊、王鸿祯、董申保、刘东生、马杏垣、郝诒纯等8位院士发起倡仪,筹备出版孙云铸教...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的中国煤田地质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中国的煤和煤田地质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地质问题。煤炭是中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本文概要评述了近年来我国煤田地质学科的显著进展,认为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引入新理论、新方法和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强化与其他一些地学分支的交叉和渗透,今后将更突出研究煤的地球化学、支撑洁净煤技术和煤基材料利用技术的地质基础、煤层气,和高产、高效、安全开采煤炭生产的地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认可、传播和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刊提供"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为作者服务。优先数字出版期刊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的论文为出版内容,在印刷期刊出版日期之前,在网络上出版  相似文献   

18.
<正>为庆贺顾知微院士九十二周年寿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有关人员特地编辑、出版了《顾知微文集》。《顾知微文集》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第二本院士文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在合肥出版,全书近九十万字,并有十四页彩色图片。《顾知微文集》选编了顾知微院士自己审定的代表性论著45篇,分为5个专题,反映他在不同时  相似文献   

19.
<正>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院士领衔的"中国中生代植物多样性演变"研究成果获得了201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主要成员有周志炎、王永栋、杨小菊、冷琴、王鑫、吴向午、曹正尧、李浩敏和吴舜卿。"中国中生代植物多样性演变"项目以"古植物整体重建和生物学研究"的先进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煤中硫的地质特征和洁净煤技术的发展(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媒中硫的含量大都由煤层的沉积环境控制,并取决于成煤物质是否曾受过海水影响及其受海水影响的程度。煤中硫的含量对于煤的有效利用甚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燃煤时有相当量的二氧化硫释放到大气中造成对环境有害的酸雨。因此,煤层中硫的分布和地质特征是评估煤的品质及解决有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参数。洁净煤技术是为了有效解决能源需求并减少用煤对环境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煤燃烧前的洁净方法(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煤洁净法)、烟气脱硫、吸附剂喷撒和各种媒燃烧技术(流化床、气化联合循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