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当前煤炭地质单位在人力资源规划、培训、薪酬、绩效考核等长期形成的人事制度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煤炭地质单位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激励系统。从而在煤炭地质单位内部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具有行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信息对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到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立信息网,增强企业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利用能力,可以引导经营者正确决策,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煤炭地勘单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将这些资料加以分析,处理,形成可利用再生的资源信息,借助计算机网络共享,这对地勘单位拓宽市场,推动地甚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志华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4):79-79,87
简述了煤炭地质单位结构调整的现状;依据“十五”期间国家对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要求,提出了煤炭地质单位“十五”期间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4.
马悦华 《中国煤田地质》2001,13(3):85-85,87
论述了煤炭地质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探讨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及要点。  相似文献   

5.
结合煤炭地质工作实际,简述了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在煤炭经济中的作用,介绍了煤炭地质单位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编制煤炭地质单位发展战略须把握的几个问题;并对煤炭地质单位战略任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该文就管理目标,实施条件和管理措施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国家和社会对加强地质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地勘单位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地勘单位成为矿业权的经营者或组建探采一体化的资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实现投资多元化,加快主业规模建设,提高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是地勘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煤炭地质单位尚未建立有效地信用管理制度,威胁了煤炭地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煤炭地质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信用管理,尽快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规范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9.
煤炭地质单位以预算为轴心的财务管理机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预算化财务管理是市场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提出了如何以财务预算为轴心,构建财务管理运行机制,论述了执行预算化财务管理,必须加强和改进财务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0.
煤炭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应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煤炭地勘单位的定位与发展方向。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应树立“大地质、大市场”的发展理念,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管理体制下,充分发挥技术、人才、设备、资料等方面的主业优势,积极开展地质服务;建立并健全包括人事、资金、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体制,为地勘单位的科学发展提供保障;以人为本,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绩效考评、质量技术考核、安全考核和党建及精神文明考核联动机制,以此推动煤炭地勘单位的改革,实现煤炭地质勘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煤炭地质科研单位薪酬分配制度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通过分析煤炭地质科研单位薪酬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内、外部环境对煤炭地质科研单位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提出现阶段煤炭地质科研单位在体制改革过程中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煤基碳排放构成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做好煤基碳减排和煤炭高效洁净低碳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碳中和背景下的煤地质学发展值得关注。系统评述与碳中和相关的煤地质学研究领域,分析煤地质学在碳中和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探讨碳中和背景下煤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取得以下认识:推进清洁煤地质研究、服务煤的高效洁净化燃烧,勘探开发煤系天然气低碳燃料、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和化石能源结构,开展煤化工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保障研究、推动煤炭的低碳能源转化和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深化瓦斯地质研究、提高煤矿瓦斯(井下)抽采率、控制煤矿瓦斯的大气排放和泄漏,研究煤层甲烷天然逸散和煤层自燃排放、控制煤层露头的天然排放,发展煤层CO2地质封存与煤层气强化开发(CO2-ECBM)技术、推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及其在火力电厂烟气碳减排中的商业化应用,研究煤炭勘查企业的碳足迹、实现企业净零排放,是与煤地质学紧密相关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其中煤层甲烷与煤系气高效勘探开发、深部煤层CO2-ECBM、煤层露头气体逸散与自燃发火控制、洁净煤地质与煤炭精细勘查是碳中和背景下煤地质学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地区赋煤构造是在太平洋地球动力学体系影响下形成的一系列NE—NNE向断陷盆地,目前对本区赋煤构造单元划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根据东北地区含煤岩系赋存特征,将东北赋煤构造单元划分为三级体系,即:东北赋煤构造区—3个赋煤构造亚区—11个赋煤构造带。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控煤特征为研究主线,探讨了三级赋煤构造单元的基本控煤特征。该项研究对煤炭资源评价和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勘行业如何科学地预测其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制定地勘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对行业内人力资源实施有效管理与开发,关系行业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本文分析了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战略的角度介绍了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简要分析煤炭地质学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十三五”期间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地质保障技术、煤岩检测技术方面的主要进展,同时指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学科发展方向。认为“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煤炭地质学应围绕“提供充足绿色煤炭”和“减轻煤矿地质灾害”的煤炭工业发展目标,以攻克煤炭绿色勘查、精准智能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中的关键地质理论和技术瓶颈为突破口,聚焦以下方面开展研究:①煤系矿产资源共伴生规律、协同勘探技术与开发地质条件精准评价方法;②智能物探仪器和钻探装备研制;③煤层中断层属性的叠前地震反演技术,槽波地震联合勘探技术、槽波雷达探测技术、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的创新试验;④孔中、孔间、孔-巷、巷-巷等多方式立体探测与精细解释技术;⑤工作面煤/岩界面识别的多参数综合成像技术;⑥采动应力耦合叠加效应下煤矿动力地质灾害演化机理与微震监测和视电阻率法动态预警技术;⑦多源异构地质地理信息的深度融合与动态地质建模技术。  相似文献   

16.
煤地质学是以煤的形成、组成、煤系伴生矿产、煤层瓦斯和煤层气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地质学分支。近年来随着我国和世界对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洁净利用的要求逐渐提高,煤及煤层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煤地质学的研究重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分析2011-2015年《国际煤地质学》杂志发表的717篇学术论文,总结了近期煤地质学最新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发现:煤层气资源评价以及与煤层气开发关系最为紧密的煤储层物性研究是各国煤地质科技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热点;煤中的矿物质和元素地球化学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与煤的形成、开采和利用相关的煤岩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煤的自燃、燃烧与环境,沉积环境与煤炭演化,地理信息系统与矿区环境监测,矿井瓦斯,矿井构造,矿井水和煤的热解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7.
煤与瓦斯突出数学地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焦作中马村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区分带主要受地质条件控制,运用数量化理论Ⅱ,可以借助已知瓦斯突出类型的若干地质变量,建立该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数学地质模型,并预测未知区的瓦斯突出,这可提高瓦斯突出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李鑫 《吉林地质》2010,29(4):141-145
煤炭城市的规划发展和施工设计都需要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有一个详尽的了解。本文从煤炭城市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出发,讨论煤炭城市工程地质编图分区方法。编制定量化的工程地质分区图是进行城市规划分区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针对目前较有影响的几种定量化的分区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针对煤炭开采引发的采空塌陷和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调查分析了山东兖州煤田开发利用现状,及采空塌陷、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等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及其危害。统计表明,截止2005年,兖州煤田已累计塌陷116.127 km2,其中塌陷积水区已达18.92 km2,最大塌陷深度9.2 m,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兖州煤田将形成32 000 hm2的塌陷区。针对兖州煤田实际,提出了改进采矿方式、煤炭地下气化、塌陷土地复垦、煤矸石综合利用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同时提出了建立和实施具有行业特色的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绿色煤炭基础地质工作框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煤炭是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的具体体现,绿色煤炭对煤炭地质工作提出新要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煤炭地质工作贯穿于绿色煤炭产业体系的全过程,可以分解为三大目标任务:矿产资源地质,寻找绿色资源实现绿色勘查;安全开采地质,为绿色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加工利用地质,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分析了绿色煤炭各阶段对地质工作的需求特点,初步建立了绿色煤炭基础地质工作框架,提出了各阶段基础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