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是淡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口平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区和岛屿地区缺水状况更十分突出,严重地影响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古地理环境、地层及水文地质特征,认为在浙江省舟山市嵊泗海域可能存在更新世时期长江古河道,下更新统地层中可能赋存承压含水层。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对嵊泗海域海底物探和钻探勘察,基本证实了上述推断的正确性,并发现在下更新统地层中存在五个承压含水层,其中四个含水层为淡水,总厚度可达60m,日出水量约3000t,初步估算海底淡水总资源量约38×108m3。该项工作填补了我国海底寻找淡水资源的空白,对解决沿海和岛屿地区严重缺水状况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嵊泗海域广泛分布的淡水体位于海平面下140m~155m的深度以下,和晚威斯康辛冰期(距今15000a~18000a)的快速海平面下际有关.在海平面连续下降时期长江大型冲积系统下切到出露地面的大陆架,形成排泄网络.在晚威斯康辛阶段结束全新世海侵开始时期海平面不断上升,冲积河道的掩埋造成了海侵沉积物的广泛分布,使含水层和过去与现在的海洋没有接触.这个地区NO.CISI-1井的钻孔电导率测井表明咸水在深度上处在较淡含水层的上部.  相似文献   

3.
舟山北部海域海底淡水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忠  邹亮  韩月 《地质论评》2011,57(1):81-86
利用舟山北部海域2009年完成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测量成果,结合前人调查资料和邻近的上海长江三角洲陆地地区水文地质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了解译和综合分析研究,查明了海底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规律,初步圈定了早更新世时期的长江古河道和钱塘江占河道位置.结果揭示在调查区西部钱塘江口北侧、嵊泗列岛和"嵊泗二井"以北、嵊泗东北部海域...  相似文献   

4.
上海南部旱更新发育的两条古河道都进入杭州湾海域,预测其可能在大、小洋岛西南方向通过、建议大、小洋山的开发利用钱塘河古河道淡水。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中东部区域分布为地下咸水分布区。自大量开采地下淡水以来,出现了地下咸水入侵地下淡水资源问题,第四系地下淡水水质呈不断变差趋势,对宝贵的地下淡水资源构成威胁,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淡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和成井工艺不严格。本文分析了地下咸水入侵地下淡水机制及影响现状。  相似文献   

6.
扬州地区长江古河道冲积物发育,地下潜水丰富,扬州构造上位于苏北盆地边缘,大地构造属性较为活跃,断裂系统相对发育,具有形成地热资源有利的地质条件。虽然市区尚未有钻井钻遇地下热水层,但市区东北方向的真31井揭示扬州地区地下热水资源潜力大。  相似文献   

7.
浙江嵊泗海域第四纪沉积层序及承压水层位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嵊泗二井”地层层序和孢粉层序分析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及数据进行对比,同时参考长江三角洲、东海内陆架的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的总体框架,对嵊泗二井进行了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并初步探讨了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地层特征,为今后对东海陆架区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贾秋刚  杨婧 《城市地质》2011,6(1):26-29
随着唐海县的工业和人口发展迅速,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本文采用水均衡法,分析了唐海县地下淡水的补给与排泄量,区内年平均总负均衡为979.76×10~4m~3/a。为唐海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长明  方生 《地下水》2004,26(1):32-33
开发地下咸水,用于城市居民生活,可节省58%淡水资源.还可腾出地下库容,增大降雨入渗,淡化地下咸水,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地下淡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瑾 《地学前缘》1996,3(2):156-160
地下淡水资源管理研究是整个淡水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淡水资源已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地方成为危机问题,今后十年内这个危机将更加严峻。研究解决淡水资源科学管理和利用是自然系统和环境问题科学研究内容之一,是当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前沿问题。当代淡水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即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下的淡水资源形成发展规律研究;二是研究建立淡水资源管理新途径,其中重点新思路是加强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三是继续加强与淡水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各具体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褶皱和断裂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影响的基础上,根据黄陵一号煤矿的区域地质演化情况和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了影响黄陵一号煤矿2号煤层瓦斯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对井田深部煤层瓦斯的赋存状况进行了预测,对矿井后期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刘桥一矿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在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各个含水层投产前后水质动态变化进行详细研究,并将各含水层中的矿化度、总硬度以及阴阳离子所占的比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出水时间的增加,出水点水样中Na++K+和SO42-平均含量在逐渐减少,Mg2+有所增加,Ca2+和HCO3-变化不大;总硬度和总矿化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后,从突水点水样分析结果和附近的太灰、八含长观孔的水位变化情况,推测出太灰水和八含水联系紧密,也是6煤层底板的主要突水水源。  相似文献   

13.
据钻探资料分析,宣东二号煤矿发育有以F2为主滑脱面的滑覆型滑脱构造,滑脱面主要发育在下花园组煤系中,上覆系统包括Ⅲ3煤层及其以上地层,而Ⅳ1煤层及其以下地层则构成下伏系统。区内滑脱构造属于鸡鸣山—黄羊山推覆构造伴生的次一级构造,它的发育使部分压应力得到释放,从而使煤层避免了类似下花园附近的强烈褶皱和断裂。发育于Ⅲ3等煤层内部的滑脱构造,导致了煤变质程度的提高和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淮南新集一矿位于阜凤逆冲推覆构造的下伏系统,在强烈的近NS向应力挤压作用下,区内构造煤较为发育,导致瓦斯分布的不均一性。在分析矿区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对构造煤发育和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结合测井曲线解释结果,分析了构造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井田内构造煤总体呈现南厚北薄的变化趋势;以F10断裂为界,瓦斯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特征,矿井南部煤层埋藏浅、瓦斯含量低,而北部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均较高,虽然构造煤发育程度略低于南部,但由于煤层埋深加大、含气量增高,突出危险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
首山一矿地热资源赋存及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献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6):49-51,56
通过对首山一矿地热资源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阐述了该矿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估算了潜在的地热资源量,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在规划煤炭开发的同时,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从经济技术角度考虑到地热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黑岱沟露天煤矿6号复煤层位于太原组,是区内开采的主要煤层,煤层总厚度为18.07~41.12m,平均厚度为28.88m.结构复杂.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分层。由于成煤时期沼泽环境的变化,使各分煤层煤质在垂向上有差异。通过对6号复煤层各分煤层的煤质特征分析,得出6号煤各分层的宏观煤岩成分以暗煤及丝炭为主,亮煤次之;显微组分含量以惰质组为主.含量为41.6%~65.6%,平均含量达57.6%;镜质组含量较低,平均为35.9%;灰分产率6Ⅳ最低.为低中灰煤,6Ⅱ灰分产率最大,最高达49.8%,是该区典型的高灰煤。各煤分层的水分及硫分变化不大,属特低硫-低硫低变质阶段的长焰煤(41)、不粘煤(31)。  相似文献   

17.
以淮南煤田潘三煤矿4-2煤层中的岩浆岩、天然焦和煤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其矿物组成和主量元素含量,研究地下岩浆侵入对煤中矿物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变质成天然焦后,其总的矿物含量增多,并伴随着后生矿物如微斜长石和镁绿泥石的出现。天然焦中后生矿物的组成元素可能来源于岩浆或热液中的主量元素如Si、Al、Na、K、Fe和Mg。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陵二号煤矿充水因素的分析,结合矿井实际涌水量,认为矿井在开采延安组2号煤层时,延安组中部含水层为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直罗组下段含水层为矿井主要的间接充水含水层;上部的洛河组砂岩水是矿井井筒充水的主要水源,也是矿井充水的间接充水含水层;矿井的主要充水通道为开采沉陷裂隙,充水方式为顶板进水。最后指出,该矿井开采2号煤层的最大隐患是直罗组下段砂岩顶板突水和井筒洛河组砂岩涌水。  相似文献   

19.
刘桥一矿陷落柱发育规律及含水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刘桥一矿1971年建井至今发现的8个陷落柱实际资料,通过对揭露陷落柱的地质、水文地质及分布特征的分析,阐述了陷落柱发育的根基所在,对陷落柱发育规律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对于含水陷落柱的注浆封堵、留设保护煤岩柱,以及本矿矿井的深部开采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聚乎更煤矿区三露天井田成煤期为中生代侏罗纪,煤的变质程度为中变质,主要煤类有1/3焦煤(1/3JM)、气煤(QM)、1/2中粘煤(1/2ZN),次为弱粘煤(RN)及少量的不粘煤(BN),并沿走向呈条带状分布。在井田向斜南翼,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的I/3JM分布于浅部,相对较低的1/2ZN分布于深部。通过恢复原型盆地煤类分布规律,认为其变质现状是在深成变质作用下、现存构造面貌发生前已基本完成,勘查资料表明,贯穿井田中部的F2逆冲断层将原向斜构造切割成了两个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形态,逆冲断层将盆地深处的地(煤)层推覆到地表露头,使得浅部煤层变质程度高于其深部的煤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