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渤海油田古近系三角洲沉积发育巨厚(大于100 m)的砂岩和砾岩储层,储层横向变化快,内部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难题大。文章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厚度解释量版的砂砾岩定量表征方法。根据已有钻井资料建立井点处地质模型,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储层可能的变化形式,形成地质模型库,对地质模型库进行正演获得相应的正演地震资料库,然后提取正演地震资料的反射振幅属性,建立不同砂砾岩变化形式下的厚度解释量版,最后提取实际地震资料的反射振幅属性,将其投射到厚度解释量版上,实现对巨厚砂砾岩储层的定量表征。该方法克服了常规地震反演、地震属性等方法难以有效刻画巨厚砂砾岩储层的难题,实现了对具有干涉效应的巨厚砂砾岩储层的厚度及其内部变化的精确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2.
Maling oilfield is one of the earliest discovered oilfields in the Ordos Basin. It is also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oil reservoirs in fluvial deposits. However, due to the deficiency of geochemical study on the crude oils and source rock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oil origin is largely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situation. Maling crude oils (21) and source rocks (14) from the basin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iomarkers indicates that the crude oil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source rocks deposited under a weakly reducing to sub-oxic, freshwater lacustrine environment. Besides algae, higher land plants have also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ource organic matter. Comparison of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biomarkers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ling oilfield oils and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早成岩岩溶作用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酸盐岩早成岩岩溶作用可发育溶蚀孔洞或具有规模的溶洞,这对于认识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内幕岩溶区孔洞成因与分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然而碳酸盐岩早成岩岩溶在我国现代岩溶发育较少,研究程度低。文章通过总结国外在碳酸盐岩早成岩岩溶形成机理及孔洞发育特征的研究成果,探讨早成岩岩溶的油气地质意义:(1)成岩早期碳酸盐岩胶结程度差,岩石疏松,孔隙度、渗透率极高,介质空间较均匀;(2)早成岩岩溶作用与海平面升降具有明显的关系,尤其海岛或滨岸地区的淡水-海水交互带,以混合水岩溶为特征的岩溶作用较强烈;(3)早成岩岩溶孔洞发育分布具有一定特点,岛屿岩溶以发育侧面边缘洞穴为特征,而滨海岩溶以发育混合带管道为特征;(4)孔洞的发育主要受淡水中CO2含量、水流通过混合过渡带的水动力及海平面变化速率控制;(5)早成岩岩溶为研究我国地质历史时期碳酸盐岩短期暴露岩溶作用提供借鉴,对其孔洞发育分布特征的认识,将促进碳酸盐岩内幕区孔洞型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研究,指导内幕区孔洞储层分布预测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4.
重大地质转折期的碳、硫循环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硫在表层储库和地质储库以不同的形式相互转换,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一定的同位素分馏。碳同位素的分馏主要受到光合作用以及海水溶解无机碳与大气CO2交换的控制,而硫同位素的分馏则主要受控于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表层储库碳、硫同位素的组成通过地质作用被很好地保存在地质储库中,因此通过对地质储库中碳、硫同位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很好地了解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规律,重塑地质历史特别是重大关键转折时期的演化过程。同时文中借助一些碳、硫同位素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理解影响碳、硫同位素组成和变化的原因,以提高对不同时期全球环境变化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5.
安徽南陵盆地主体为中生代陆相红盆,红盆下海相地层分布不明,页岩气资源潜力不清。根据本区周边二叠系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含有黄铁矿的物性特征,选用复电阻率法开展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针对盆内、盆外不同地质特点设计合适的观测系统,采用Cole-Brown和Cole-Cole模型拟合反演,绘制近区场电磁电阻率和视充电率参数图。研究结果发现:①研究区二叠系富有机质泥页岩碳质含量高、富含黄铁矿颗粒,具有明显的"低电阻率、高极化率"特征,可以有效与其围岩区分,有利于开展复电阻率法勘探;②极化率是识别深部富有机质泥页岩地层乃至页岩气藏的有效参数;③根据复电阻率法勘探结果,实施钻孔验证,成功钻遇三叠系灰岩地层,并预测南陵盆地红盆下为二叠系页岩气藏有利区。本次研究表明了复电阻率法在南陵盆地可探测深达2 000 m以下累计厚度约200 m的含黄铁矿泥页岩地层,是电磁法勘探中唯一能直接指示页岩气藏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地质情况复杂的南陵盆地乃至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本次勘探结果也为在南陵盆地进一步开展海相页岩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海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油源与成藏机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不同油气藏间原油性质特征变化明显,油层在纵向井段上分布范围逾3000余m。通过地球化学实验并结合构造等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各种深、浅层油气藏中的原油具有煤成烃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并且为同一来源,油源为临近地区较深部位中侏罗统煤系地层;该区深、浅层原油物性间的差异也反映在地球化学指标上,其成因或成藏机理是:深部早期油藏在断裂等地质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蒸发分馏作用,其分馏出的产物在浅部再次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储存环境对油井水泥性质影响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存入地下以地质封存方式进行减量是一项可行的工程手段。干燥情况下二氧化碳基本没有危害。然而在进行地质封存时,气井通常在地下水层、盐水层等潮湿的环境下操作,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会形成碳酸,形成一个酸性的环境。实验室将API G级油井水泥添加包括飞灰、膨润土、重晶石与硅粉,在潮湿(100%)、饱和二氧化碳(常压,70 ℃)环境条件下养护28 d,研究其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试验项目包括抗压强度、微观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及EDS扫描电镜。观察其养护样品发现,API G级添加飞灰的水泥呈现出最佳抗压强度及最深的碳化深度。而API G级添加膨润土的水泥现出最低抗压强度及最浅的碳化深度  相似文献   

8.
富(含)CO2煤层气承载着煤层气成因成藏的重要地质信息,与煤层气资源勘探及评价密切相关。在系统总结现阶段煤层气成因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解剖准噶尔盆地南缘富CO2煤层气藏特殊地质范例,科学分析富(含)CO2煤层气成因机制研究现状,全面梳理煤层气成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煤层气生成具有多源多阶段性,不同成因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显著;现有煤层气成因判识图版及标准存在局限性,有必要建立煤层气成因多因素综合判识方法体系,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及母质继承性差异,综合解释煤层气成因起源及伴生地质作用过程;富(含)CO2煤层气藏含气构成、同位素组成及成藏过程,与早期煤化作用CO2生成积聚、地下水参与下的CO2差异溶解消耗、运移分馏、微生物后期改造等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息息相关;针对不同成因类型的煤层气藏应建立相应的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圈定甜点区与甜点层,对富含CO2的煤层气藏需科学建立风氧化带深度界定标准,开展煤层气资源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四川盆地蕴藏着丰富天然气资源,其中筇竹寺组页岩对盆地中下组合天然气聚集作出巨大贡献。通过对川西和川中震旦系—寒武系及上覆志留系—三叠系多层系储集层中天然气特征精细对比发现,以筇竹寺组页岩为主要烃源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类型多样:(1)既有典型原油裂解气,甲烷碳同位素较轻(<35‰),分布在资阳地区震旦系、太合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角探1井)及川西北河湾场/吴家坝的茅口组。它们成藏时间早,在岩性圈闭或岩性-构造圈闭得以长期保存;(2)页岩超晚期释放气,分布广泛,高石梯—磨溪、太合、威远等地区下组合震旦系—寒武系均以该类天然气补充成藏为主,甲烷碳同位素较重(>35‰),如未遭受过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改造则具典型甲、乙烷碳同位素倒转(δ13C113C2)特征,该类气藏具多期次复杂成藏过程,但超晚期页岩来源天然气的持续补充控制着聚集丰度;(3)中组合泥盆系—三叠系(须家河组之下)天然气以断层沟通的页岩超晚期释放天然气成藏为主。综合分析可见,筇竹寺组页岩(与页岩气)保存较好区域是...  相似文献   

11.
龙马溪组页岩黄铁矿微观赋孔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随着页岩气地质理论的不断完善,页岩气储层研究也更加精细、量化,黄铁矿作为页岩气储层普遍发育的物质成分,其矿物学特征、赋孔特征与地质意义引起了关注。为细化、量化对页岩储层黄铁矿的地质认识,通过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等实验手段结合图像处理技术(Image Processing),以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中下部优质页岩储层样品为例,探究页岩储层黄铁矿的发育类型和特征,量化表征评价页岩基质莓状黄铁矿在纳米尺度下的孔隙发育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黄铁矿的页岩气地质意义,尤其是其储层意义。实验结果表明,莓状黄铁矿是龙马溪组页岩基质中最主要的黄铁矿类型,集合体直径介于3~10 μm之间;莓状黄铁矿集合体内部晶体间有机质纳米孔发育,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100 nm以下,在页岩储层孔隙分类中莓状黄铁矿孔隙应归入有机成因孔隙类型;莓状黄铁矿集合体及其控制的有机质可以为页岩储层贡献0.7%~7%的孔隙比例,是对储集空间具有正贡献的、不应忽视的孔隙类型;基于图像处理技术(Image Processing)的孔隙分类表征与评价技术可以为储层孔隙研究提供新思路,是实现不同类型孔隙量化研究的可行方法。龙马溪组基质黄铁矿既可以贡献一定储集空间,也与有机质具有成因联系,可以为优质储层发育机理研究与优质储层勘探预测提供依据,在页岩气储层研究与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畅  潘俊  李洋  孟思翘 《地下水》2011,33(3):11-12,76
下辽河平原南部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开采了上第三系明化镇组深层地下水,开采至今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区域地下水头下降较快形成大面积水头降落、局部出现咸水体扩张及淡水咸化问题,严重威胁该地区居民的淡水资源安全.通过对下辽河平原南部上第三系地下水明化镇组含水层咸水体赋存的地质地貌、补迳排条件、动态特征等进行研究,掌握其赋...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潜山内发现了大量岩溶缝洞型油藏,油气主要富集在缝洞储层中,这些缝洞储层主要跟碳酸盐岩古潜山内的古暗河系统有关。特别是在轮古西地区,古暗河系统最为发育,古暗河系统缝洞储层在纵、横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搞清该区古暗河系统地震地质特征,是该区缝洞型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根据现代岩溶暗河特征,结合该区测井和钻井资料,建立暗河地质模型,开展模型正演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致密灰岩背景下发育的地下暗河系统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连续线性的强反射特征,暗河高度、宽度变窄,地震振幅变弱。地震上振幅越强,表明对应的暗河洞穴越大、充填物速度越低;振幅属性可以较准确地刻画地震上暗河的横向范围,频率、相位属性可以刻画地震上暗河的轮廓,但刻画的范围比实际暗河要大;暗河系统主河道易被泥质充填,分支暗河道被充填的概率低,是暗河储层发育的主要场所,也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4.

薄互层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其砂泥叠置沉积,纵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在水力压裂施工中,裂缝难以垂向扩展,有效沟通储层,明确薄互层水力裂缝垂向扩展规律对薄互层致密砂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下石盒子组薄互层致密砂岩储层,通过建立薄互层致密砂岩地层裂缝扩展模型,研究了储隔层间应力差、储隔层厚度、岩石力学性质等地质因素和压裂液黏度、施工排量等工程因素对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并通过现场井压裂效果和微震检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储隔层间应力差和储隔层厚度是影响水力裂缝穿层扩展最主要的地质因素,当应力差大于4 MPa时,裂缝垂向扩展受到抑制;弹性模量大的隔层有利于裂缝垂向扩展;泊松比对裂缝垂向扩展几乎没有影响;压裂液黏度对裂缝垂向扩展影响较小;泵注排量对裂缝垂向扩展有促进作用,但当排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裂缝扩展放缓,对于不同的应力差,存在不同的最优排量。因此,对于薄互层致密砂岩水力压裂,低储隔层厚度、低储隔层应力差、高弹性模量和高注入排量能有效促进裂缝垂向扩展。研究成果可为该类储层水力压裂施工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许光  李玉宏  王宗起  尤龙 《地质学报》2023,97(5):1711-1716
<正>氦是已知的具最低熔点和沸点的元素,来源于铀、钍放射性衰变和地幔脱气,是重要的战略性稀有气体资源。因其化学惰性和沸点极低,不仅应用于制冷、医疗、半导体、科研、石化、超导实验、光电子产品生产等方面,还是军工、航天、核工业、深海潜水等领域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国家安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李玉宏等,2018;张雪等,2018;陶小晚等,2019;秦胜飞等,2021)。  相似文献   

16.
提要: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具有埋藏深、地震资料分辨率及信噪比不高、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为此,利用古地貌、古水流和古断裂等地质主控因素方法与多地震属性信息融合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思路,对研究区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刻画了不同类型岩溶储层的分布规律。该方法既降低地震信息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又符合地质规律,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勘探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级序层序界面与构造不整合面对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通过对塔中西部加里东中、晚期不整合面、晚奥陶世台缘结构、奥陶系碳酸盐岩Ⅲ-Ⅳ级以上层序与岩性段划分、32口区探井储层发育特征及11口探井碳酸盐岩及其少量缝洞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奥陶系碳酸盐岩多类型储集体发育的地质模式。其中,加里东中、晚期第一幕(T47)构造导致了台缘向台内发育顶部削截,发育高位体系和强烈的表生岩溶作用,后期为上超的海侵体系,构成了一个构造-岩性复合转换面。第二幕(T27)总体为海侵上超(角度)淹没不整合,局部高处有小规模剥蚀。中、上奥陶统台缘带向台内由垂向加积向进积作用增强,台缘带大的坡角有利于残厚较大的一间房组与良里塔格组发育与分布。塔中西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Ⅲ级以上高频层序和沉积旋回特征较为相似。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中方解石与其围岩的碳氧、锶同位素有较强的继承性,鹰山组灰岩或云(灰)岩及缝洞方解石中的δ13CPDB和δ18OPDB负偏变化较明显,与不同构造部位中的地层剥蚀强度或岩溶强度成正比。与良里塔格组灰岩与缝洞方解石中低锶特征不同,鹰山组中锶同位素87Sr/86Sr相对较高,受壳源锶影响相对较大,反映了其与良里塔格组沉积环境不同且其岩溶作用更广泛。鹰山组储集体发育主要受控于构造挤压断层相关褶皱控制下的地层(剥蚀)-不整合面分布,构成了继承性构造带、断层上盘等地貌高的"抬升剥蚀-潜流带残留型-强烈的多期岩溶叠加改造型"岩溶模式和构造带间或断裂下盘带等其他部位"抬升剥蚀-淋滤与潜流带分带不明显(局部充填)平缓弱改造型"的岩溶模式。  相似文献   

18.
CO2 geological storage is a transitional technology for the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vicinity of potential CO2 reservoirs in Hungary, protected freshwater aquifers used for drinking water supplies exist. Effects of disaster events of CO2 escape and brine displacement to one of these aquifers have been studied by kinetic 1D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ling in PHREEQC. Besides verifying that ion concentrations in the freshwater may increase up to drinking water limit values in both scenarios (CO2 or brine leakage), total porosity of the rock is estimated. Pore volume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at the entry point of CO2 and to decrease at further distances, whereas it shows minor increase along the flow path for the effect of brine inflow. Additionall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water is estimated and suggested to be the best parameter to measure for cost-effective monitoring of both worst-case leakage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9.
The Masila area is located in the Hadhramaut region in east central Yemen. Oil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the area in late 1990 with commerciality being declared in late 1991. Oil production began in July 1993. By the end of December 1999, the daily production rate was set at 210,000 stock tank barrels/day (STB/D) of very low gas–oil ratio (GOR) oil under partial to full water drive. About 90% of the reserves are found in the Lower Qishn Clastics Member of the Qishn Form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tailed 3D geological modeling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Sequence conducted through an integrated study. There are three critical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modeling reservoirs that involv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modeling,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reservoir flow modeling. This paper presents methodologies found useful during the modeling of these reservoirs including field case histories for the Lower Cretaceous reservoir in the Masila oilfield.  相似文献   

20.
瞿建华  杨荣荣  唐勇 《地质学报》2019,93(4):915-927
准噶尔盆地玛湖富烃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新近发现了我国首个源上大面积连续型砂砾岩油藏群,是对全球"连续型"油气藏研究的新补充,但其成藏机理和模式并不很清楚。为加强对其的理论认识,并为下步勘探提供参考,基于油气生、储、盖、圈、运、保等基础石油地质条件,并结合油气藏特征,进行了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优质充足的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油气来源、规模有效的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储层、多重组合的扇三角洲平原致密砾岩、泥岩和断裂封盖保存、沟通良好的高角度断裂输导体系、平缓连续的构造背景奠定了大面积连续成藏的地质基础。在此背景下,高成熟的风城组所生成油气,在切穿烃源灶和储层的高角度压扭性断裂沟通下,优先充注物性相对好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砂岩和砂质细砾岩,并且在地层异常高压促进下,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使得油气成藏表现为大型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控制下的源上扇-断-压三控大面积"连续型"。百口泉组油气藏具有的油质轻且含气、微裂缝广泛发育,以及异常高压等,决定了砾岩储层虽总体低孔低渗,但依旧能够高产。在油源断裂沟通的斜坡区上倾方向,叠合地层异常高压以及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砂砾岩的区域是下步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