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香港地区断裂构造的新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主要分布有北东东-近东西、北东和北西向三维断裂。北东向断裂分布全区,燕山期有过强烈活动,第四纪早-中期仍有过活动,以后的活动性不明显。其余两组构造虽然具有不同的发展历史,但在新构造运动中为一组共轭构造。在晚更新世(距今9-11万年)仍有明显活动全新世以来活动性相对较弱,全新世滑动速度为0.6-0.9mm/a  相似文献   

2.
小江断裂带中段的北东向断裂与断块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军  俞维贤 《地震地质》1997,19(3):12-210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西支断裂间存在的NE向断裂是在第三纪NE向断裂的基础上,于第四纪中晚期开始新的活动,并具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特征,有些在全新世仍有活动。它们的活动从属于小江断裂带的整体左旋走滑运动,其运动幅度和速率比近SN向小江东西支断裂小得多,但是由于它们的运动,使主断裂产生弯曲或阶区,形成有利于应力和应变集中的障碍。夹于东西支断裂之间的断块被NE向断裂切割为多个次级菱形和梭形断块,这些断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断裂分段和地震孕育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融安断裂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国华 《华南地震》1997,17(1):63-66
通过对融安断裂的地貌和内部结构的研究,初步认定其为更新世仍在活动的断裂,区域历史地震研究和现今的小震活动表明,这是一条具有潜在地震危险性的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4.
六棱山北麓断裂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段瑞涛  方仲景 《地震地质》1995,17(3):207-213
通过对六棱山北麓活动断裂的几何结构、分段活动特征及段落边界等方面的地质地貌调查与研究,认为该活动断裂可分为4段,除东段在早更新世有过活动外,其他3段均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活动段,段落长度10~39km。该断裂在晚中生代表现为逆冲性质,至新生代随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而转变为倾滑正断层。各段落上垂直位移量分布呈包络线状,而且各段平均滑动速率不同,西大东小,显示断裂新活动强度自西向东变弱  相似文献   

5.
腾冲火山断裂构造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姜朝松  周瑞琦 《地震研究》1998,21(4):330-336
评述腾冲火山断裂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性及其与火山活动关系。论述本区地质构造格架、断裂活动与大区域构造的关系和构造演化历史。从中看出,腾冲地区的断裂构造、火山活动均受地壳运动、块体聚散的控制,并具有继承性和延拓性。  相似文献   

6.
西江断裂鹤山-江门段由了哥山断裂,天台山断裂,鹅公山断裂,岐祥里断裂和横坑里断裂等5条断裂组成,并以斜列形式分布在西江左右岸。断裂明显控制或影响西江水道的发育,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中晚期曾发生多次活动。与西江断裂的其它断裂段比较,该断裂的活动性地较弱。  相似文献   

7.
抚边河断裂新活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抚边河断裂是一条在区域地质图上未标明的隐伏断裂,属小金弧形构造西翼的构造成分。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该断裂具有较明显的新活动性,并使抚边河两岸的Ⅲ级阶地不对称。历史上该断裂曾发生过三次中强地震,最大者为1989年9月22日小金6.6级地震,表明具备发生7.0级大震的潜在能力。查明该断裂的新活动特征不但有助于隐伏断裂新活动性研究方法的探索,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川青块体内部弧形构造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柴天俊  杨继武 《地震研究》1994,17(4):377-382
本文根据野外地震地质调查资料,结合新地层年代测定和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显微形貌结构分析,对玉川断裂的滑动速率和危险度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该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顾倾滑活动,平均滑动速率5毫米/年,属A级活断层的Ⅱ-Ⅲ强活动度-中强活动度。逼近时间T>200年,属高危险度。  相似文献   

9.
以1982-1995年云南中部地区跨主要断裂短基线(水平)、短水准(垂直)的监测资料为窗口,经数模计算和反演,讨论了该区现今构造活动性及构造形变应力场特征。其结果表明,该区现今构造活动是以水平位错为主;川滇菱块南部边界断裂扭运速率高于块内其它断裂,并显示了向南南东滑移兼抬升的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影像和1∶20万地质图成果资料,对怀安镇盆地南缘断裂沿线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冲沟裂点、断层冲沟等构造地貌以及典型断错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表明:断裂沿线分布大量典型的构造地貌现象,不同部位因断裂活动性的差异,其构造地貌特征各异;在一些地段冲沟壁中见断层断错剖面,断面是错断扇体的较新断裂。  相似文献   

11.
阿尔金断裂东段断层泥特征及断层滑动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扫描电镜、X衍射等方法对阿尔金断裂东段断层泥的特征、断层活动强度及断层滑动方式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如下结论: (1)阿尔金断裂东段的活动强度自晚更新世以后,由西往东逐渐减弱。(2)该断裂东段在第四纪以来至少发生过2—3次古地震事件。(3)全新世以来,该断裂的肃北至阿克塞一段以粘滑为主,而东边的巴个峡至昌马大坝之间断裂的滑动方式则为蠕滑。  相似文献   

12.
断层泥是研究活动断裂带运动性质和活动习性的重要介质。以往,对断层泥的研究主要借助偏光显微镜和低真空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到的现象有限。借助高真空扫描电镜从纳微米尺度对断层泥进行更精细化的研究,其方法是对野外断层泥进行定向原状样品采集,通过室内样品自然风干、微样制作、表面镀金和扫描电镜观察,从纳微米尺度研究a-b组构面和a-c组构面的各种变形现象。此方法可以帮助确定断层的运动性质、断层滑动面的新老关系,并可鉴别粘滑过程与蠕滑过程;同时,还可以对工程场地中发现的黏土滑动面进行鉴别,区分地震断层和非地震断层。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fault geometric features,composite pattern,faulting land-forms and seismic data,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ctivity behavior along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Anninghe fault(from Xichang to Shimian)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The faul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ctive segments by discrepancies of their activity:the segment from Xichang to Mianning,the segment from Mianning to Zimakua,and the segment from Zimakua to Tianwan.The southern segment has the background of occurrence of great earthquakes,but the middle and the northern segments can generate strong and moderate events 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quartz from fault gouge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ovement features along the fault and indicated the stick-slipping feature on the segment from Xichang to Zimakua,the creeping feature on the segment from Jiziping to Tianwan and the transitional feature on the segment in between.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东段和海原断裂带西段的天然断层泥的分形方法和结果,并对断层泥的粒度分布特征与断层运动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郯庐断裂带白山-卅铺段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构造地貌遥感解析,发现郯庐断裂带沿庐江白山到桐城卅铺一线显示1组平行断层,现场地震地质调查验证其为1组活动断层。通过断层剖面观测、样品采集及样品测试分析和宏微观构造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一带第四纪以来仍具有黏滑、蠕滑交替的变形活动。其中,在柯坦—卅铺一带,最年轻的水系被NE向断层组右旋扭折,其断层物质的微观观测和测龄结果表明该断裂段第四纪时的活动具有脆、塑性过渡变形特征,强烈活动时间处于早、中更新世;而白山剖面断层泥年龄测试结果则反映相应断层段在中、晚更新世曾有过较强烈的活动。断层泥超微(SEM)和显微观测结果亦表明该断裂段曾发生黏滑、蠕滑交替的构造变形事件,且表现为先黏滑后蠕滑;结合水系呈现缓慢扭折表征,近年来沿断裂有不少微震发生,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段的最新滑移方式主要表现为蠕滑,也就是说,该段积累的应力以蠕滑或微震等方式缓慢释放,据此推测未来一定时期内不易孕育强烈地震  相似文献   

16.
黄河小浪底水库区断层的ESR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以健  赵颇 《地震地质》1989,11(4):83-90
为了检验应用ESR方法测定断层运动年龄的可行性,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区内的5个断层剖面上采集了13个样品进行ESR年龄测定。结果指出;研究区内的断层活动大致发生于距今0.154—0.183Ma及0.374—0.532Ma两个时期。并对一些有关问题作了讨论,指出这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确定断层活动近似年龄的新方法,在地震地质及工程地质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温度压力孔隙压力对断层泥强度及滑动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的压力、温度和孔隙压力下进行了含四种不同断层泥标本的强度试验。碎屑型断层泥对压力很敏感,对温度无反应,对孔隙压力的反应符合有效应力律。粘土类断层泥则对温度和孔隙压力有明显响应。这些力学性质的差别反映了具体变形机制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杨主恩  郑炳华 《地震地质》1994,16(4):305-318
利用计算机和电子显微镜对华北北部地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节理和断层泥的测量、统计和研究,仅得到20%左右的构造节理是处在有利于现代构造应力场易于活动的方位上。这些构造节理基本上是在与断裂带形成有关的局部构造应力条件下形成。SEM显微构造研究得到了这些断裂带最近一次活动的相对年代和它们曾经历过的运动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对于断层活动性的研究起到拓宽视野的作用,并可提供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天然断层中普遍存在含有粘土矿物的断层泥,大量的实验研究和野外观察证实,不同应变速率的变形作用在断层泥中留下了特殊的显微构造特征(如褶皱、眼球状构造和膝折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断层泥的变形特征,来推测变形时断层的滑动方式和次序。尽管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它可能将成为研究活断层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行松  胥怀济 《地震地质》1993,15(2):123-130
为了探讨基岩裸露区断层的活动特征、期次和时间,在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康定-磨西断裂段采集了一系列断层岩和断层泥样品,运用TL、ESR、K-Ar、石英形貌分析和变形显微构造分析法进行了综合测试。结果表明,断裂段经历了多种机制(韧性剪切和脆性断裂)、多期次、多种运动方式(左旋和右旋)的活动,最新一次较强烈活动的下限时间是晚更新世末或全新世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