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马氏珍珠贝肉制作五香、蒜香、姜汁三种风味即食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采用幅照保鲜技术对风味制品进行灭菌防霉处理,产品的保质期达到 180 d 以上。对风味制品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马氏珍珠贝肉风味制品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丰富的海产品,并富含牛磺酸(3.9 m g/g)、多不饱和脂肪酸(EPA+ DHA 占脂肪总量 34.7% )和多种无机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相似文献   

2.
马氏珠母贝外海深水区养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延绳式,浮筏式,立桩式在外海深水区进行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qartensii(Dunker)」人工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11个月的养殖,其成活率分别为延绳式56.3%,浮筏式32.8%,立桩式20.8%,而 期在 水区养殖时,其成活率分别为浮筏式28.8%,立桩式18.5%。  相似文献   

3.
按照常规技术进行马氏珠母贝插核育珠,在手术后第1、3、7、15、20、30和60天解剖剪取珍珠囊,利用H E染色等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马氏珠母贝珍珠囊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珍珠囊表皮细胞来自于移植细胞小片的表皮细胞;在水温27℃条件下,插核后1~3 d来自育珠贝的游走细胞逐渐将细胞小片包围;插核后7~15 d,珠核表面密集来自育珠贝的游走细胞;插核后15~20 d,细胞小片外表皮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珍珠囊表皮细胞和细胞核均呈扁平状;插核后20~30 d,扁平状珍珠囊表皮细胞逐渐转变为高柱型,并分泌形成透明的壳皮层物质;在插核后第60天,已形成具有分泌珍珠质功能的扁平状珍珠囊表皮细胞,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近圆形。  相似文献   

4.
以黑、白、红、黄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选育系F6代为亲本,选取4种壳色最纯的雌雄个体各1个,采用解剖授精法和双列杂交的方法繁育子代,建立了6个杂交组合,包括4个自交组及12个正反交组。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壳色由背景色基因和前景色基因共同表达而成,位于不同的基因位点上;经过连续7代选育的4种壳色纯化度较高,壳色可以稳定遗传给下一代,其遗传规律比较复杂。黄色和白色为马氏珠母贝的背景色,白壳色贝存在母系遗传,若为隐性纯合含致死基因,黄色相对白色为显性;黑色和红色为马氏珠母贝前景色,相对无前景色为显性,黑色与红色共显。  相似文献   

5.
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过程中幼虫经常发生一种严重的病害。发病幼虫病状如下:消化盲囊颜色由正常的均匀的黄绿色变成不均匀的茶褐色或无色,胃中的食物长时间不能消化并变成茶褐色,幼虫趋光性差,活力弱,不能集群,不久即大量下沉死亡。对发病幼虫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得到了3株纯化的菌株,对“D”型幼虫的人工感染试验证实:9401和9402两株菌株是致病菌,通过对细菌进行群体及个体形态观察,生化实验,鉴定9401  相似文献   

6.
以小(S)、中(M)和大(L)3种规格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为材料,分析不同发育阶段马氏珠母贝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S组、M组和L组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59.96%、65.48%和66.80%,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4.06%、4.51%和5.83%,粗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22.24%、18.34%和16.90%,无氮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13.75%、11.66%和10.48%;S组、M组和L组马氏珠母贝软体部必需氨基酸(EA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55%、18.76%和19.44%,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率(EAA/TAA)分别为36.57%、36.57%和36.89%;呈味氨基酸(DA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50%、24.01%和24.31%,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DAA/TAA)分别为46.89%、46.79%和46.26%。随着贝体的生长发育,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逐渐升高,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各氨基酸(Gly除外)质量分数呈升高的趋势,且EAA和DAA的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7.
马氏珠母贝壳长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p统计量作为确定马氏珠母贝壳长最优生长模型的准则,通过Levenberg-Marquardt迭代法求出模型中各生长参数,用Brody、von Bertalanffy、Gompertz、Logistic和Richards 5个生长模型对马氏珠母贝壳长的生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马氏珠母贝生长的第一年中,壳长生长过程遵循Brody生长模型,其壳长生长极限值为56.572 mm(43.807~69.337,95%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8.
用马氏珠母贝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Pm-miR-183的前体,长度76 bp,具有典型的茎环结构。成熟序列及前体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均显示较高的种间保守性。Pm-miR-183前体序列(Pm-pre-miR-183)的系统进化树分析,Pm-pre-miR-183与帽贝同源性较高。靶向关系分析,Pm-miR-183与矿化基因及免疫相关基因均存在靶向作用位点。实时荧光定量分析,Pm-miR-183在马氏珠母贝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注射Pm-miR-183mimics进行过表达,Pm-miR-183的表达量在套膜区(MP)中显著上调(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检测,Pm-miR-183过表达会导致贝壳珍珠层生长出现紊乱。  相似文献   

9.
马氏珠母贝胚胎和早期幼虫冷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4℃下,不同发育时期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胚胎和幼虫在不同浓度的DMSO抗冻保护液中放置30min后,置室温恢复,并以不同浓度的DMSO作为抗冻保护液,通过缓慢降温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和早期幼虫进行超低温(-196℃)冷冻、35℃水浴快速解冻。结果表明:低温下DMSO对胚胎和早期幼虫活力影响较弱;马氏珠母贝的囊胚和担轮幼虫存活率较低。当DMSO体积分数为14%时,原肠胚的存活率为10%左右,且部分胚胎能够继续发育至D形幼虫;当DMSO体积分数为14%、16%时,解冻后的D形幼虫存活率超过49.9%,其中大部分存活48h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贝壳基质蛋白(Shell Matrix Proteins, SMPs)基因(Pm-PNU7)表达与功能。【方法】利用马氏珠母贝基因组和蛋白质组信息分析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壳基质蛋白新基因Pm-PNU7全长序列,通过原位杂交对其进行定位,RNA干扰检测其对贝壳形成的影响。【结果】Pm-PNU7的cDNA全长为797 bp,编码145个氨基酸,具有特殊的"KGG"重复序列和富含天冬氨酸(Asp)序列"DDDDDDHDD"。qRT-PCR分析表明,Pm-PNU7基因在外套膜边缘区和套膜区显著高表达(P<0.05);ISH检测显示,Pm-PNU7主要定位于边缘区外褶外侧和内侧上皮细胞、中褶内侧上皮细胞以及套膜区外侧上皮细胞。RNA干扰后,Pm-PNU7在外套膜边缘区和套膜区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贝壳棱柱层和珍珠层微观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结论】Pm-PNU7参与了贝壳棱柱层和珍珠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和近江牡蛎(oyster)的内脏团为原料提取、纯化多糖,与甘油、聚乙二醇400(PEG-400)、丙二醇和1,3-丁二醇四种常规保湿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为44%时,前12h 吸湿率顺序为:马氏珠母贝<近江牡蛎<企鹅珍珠贝<翡翠贻贝< PEG-400<1,3-丁二醇<甘油<丙二醇;在相对湿度为80%时,前12 h 吸湿率顺序为:近江牡蛎<马氏珠母贝<企鹅珍珠贝<1,3-丁二醇<翡翠贻贝< PEG-400<甘油<丙二醇.前12 h 的保湿率顺序为:近江牡蛎>翡翠贻贝>马氏珠母贝>企鹅珍珠贝>甘油>1,3-丁二醇>丙二醇> PEG-400.翡翠贻贝吸湿性多糖优于其他贝类多糖,稍低于常规保湿剂.在相对湿度为80%时,前12 h 翡翠贻贝多糖的吸湿率大于常规保湿剂1,3-丁二醇,翡翠贻贝多糖保湿性稍弱于近江牡蛎,但强于其他贝类多糖和常规保湿剂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12.
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过程中幼虫经常发生一种严重的病害。发病幼虫症状如下:消化盲囊颜色由正常的均匀的黄绿色变成不均匀的茶褐色或无色;胃中的食物长时间不能消化并变成茶褐色;幼虫趋光性差,活力弱,不能集群,不久即大量下沉死亡。对发病幼虫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得到3株纯化的菌株,对“D”型幼虫的人工感染试验证实:9401和9402两株菌株是致病菌,通过对细菌进行群体及个体形态观察、生化实验,鉴定9401和9402两株菌株均属假单胞菌(Pseudomonas)。对这2株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药物预防试验,结果表明,2株菌株对氯霉素、痢特灵、氟哌酸敏感,2×10-6氯霉素可达到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插核部位蘸取组织液分离弧菌,研究插核手术前后室内休养3 d时伤口部位弧菌类型的变化,比较使用不同小片和珠核处理液对手术伤口部位弧菌类型的影响。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型和鉴定结果显示,插核前和休养期贝样上分离的优势弧菌类型无明显差异,只是休养期弧菌的分离频率有所下降;从术后不同处理组的马氏珠母贝伤口上均分离得到7个类型弧菌,弧菌所属的种类也一致,而从未插核的对照组相应部位上只分离到4个类型弧菌,除未分离到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外,对照组与两个处理组贝样上分离到的弧菌种类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延绳式、浮筏式、立桩式在外海深水区进行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 artensii (Dunker)]人工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 11 个月的养殖,其成活率分别为延绳式 56.3% ,浮筏式 32.8% ,立桩式20.8% ,而同期在港湾浅水区养殖时,其成活率分别为浮筏式 28.8% ,立桩式 18.5% 。而且外海深水区养殖马氏珠母贝生长快,个体大,体质强,病害少,附着物少。此外,外海深水区延绳式养殖设施抗风浪能力强,是开发利用外海深水区的一种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广西营盘海区插核育珠试验,比较6组不同的细胞小片处理液及珠核处理液的育珠效果。结果表明:1)处理组手术贝休养期的平均死亡率仅3.9%,显著低于对照组(10.9%)(P<0.01),表明处理液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提高成活率的作用;2)处理组休养期吐核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处理液对增加组织亲和力的效果不明显;3)除Y2处理组外,其余处理组育珠4个月的成活率平均为77.0%,比对照组高出7.0%~14.5%,且W组的单位收珠数量及珍珠品质等均优于对照组,表明W组处理液在促进珍珠质分泌、提高成活率、成珠率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比较分析处理组在海南陵水、广东徐闻及广西营盘3海区的育珠效果,优化筛选出2个优良匹配方案即小片处理液W0、Y3与核处理液C3匹配。W0、Y3两试验组在广西营盘海区进行中试,结果发现,休养期死亡率(8.0%、7.3%)显著低于对照组(11.7%)(P<0.05),育珠4个月的死亡率(19.7%、18.3%)显著低于对照组(31.7%)(P<0.05);育珠8个月的W0组的成活率为73.6%,成珠率为54%、优珠率为61.1%,分别比对照组提高约12%,表明筛选出的W0、Y3两优良匹配组同样适用于营盘海区的插核育珠处理,可提高育珠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8组不同小片和核处理液在海南陵水海区的育珠效果,优化、筛选适宜该海区育珠的小片处理液及与之匹配的珠核处理液。结果显示:1)处理组手术贝休养期的吐核率与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处理液可促进伤口愈合并抗感染;2)处理组育珠8个月后的珠层厚度平均可达0.5 mm以上,与对照组0.3 mm的珠层厚度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处理液具有明显促进珍珠质分泌的作用;3)优化筛选出核处理液C3,其增强核亲和力的效果明显优于C1(P<0.05);4)W处理组育珠贝死亡率平均小于22%,明显低于对照组(36.7%)和Y处理组(31.45%)(P<0.01),表明W处理液效果优于Y处理液;5)在8个处理组中,筛选出W0、W2、Y3三个匹配组,其育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引入综合评价指数即优良珍珠数占育珠贝总数的比例,以量化育珠效果便于比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海区插核育珠试验,对不同处理液匹配组进行进一步优化、筛选,找出适于广东育珠海区的育贝小片处理液及与之匹配的珠核处理液。结果表明:1)匹配适宜的处理液有降低吐核率的作用,8个试验小组中W0、Y3组的吐核率仅3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P<0.01),说明匹配液有明显增加组织亲和力、降低吐核率的效果;2)育珠贝的死亡主要发生在育珠前期,与贝的吐核行为有关;3)小片处理液中,C类药物成分对吐核率的高低有影响,0.6%C2不适宜添加到处理液中,而1%C3添加到处理液中有降低吐核率的效果;4)筛选出W0、W1、Y3三组适宜的匹配方案,即W0、W1、Y3三种小片处理液与核处理液C3匹配适宜,其中W0匹配组育珠效果最佳,即成活率为57.8%,百贝收珠数为101.2粒、优珠率为67.5%,比传统处理组(对照组)有明显提高;5)对W0、W1、Y3三组的不同育珠时限(8、10、13个月)的育珠情况进行了比较,当育珠期延长至1年时,Y3组育珠效果良好;6)利用评价指数(即优质珍珠数占手术贝总数的比例)可评判育珠效果,与分析、综合评估结论一致,前者可量化评判数值,使评判更加直观,简易。  相似文献   

18.
将马氏珠母贝新鲜精液和精子水浴致死精液配制含有不同精子死亡率(0%、20%、40%、60%、80%)的5浓度梯度检测样品,并作为理论精子死亡率,采用二乙酰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FDA)-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荧光复染法检测精子存活率和质膜完整性。结果表明,FDA和PI能有效区分活精子和死精子,活精子发出绿色荧光,死精子发出红色荧光。各样品实测精子死亡率和理论死亡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p<0.01)。FDA-PI双荧光复染法检测马氏珠母贝精子存活率,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