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传播地学科普工作之重要性及加强广大社会对学会所属小洋岛科普教育基地的了解,在上海市科协支持及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的帮助下,学会今年已进行了两次宣传活动。 5月19日学会旅游地学及科普教育两专业委员会委派黄大信及景学立携带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及地质学会共同制作的“保护地质遗产、保护地学旅游资源”及小洋岛科普基地介绍等宣传图文版以  相似文献   

2.
章茵  史静  刘澜  徐梦华  焦奇 《地质论评》2015,61(5):1199-1204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提取目前与科普网络传播以及地学科普网络传播相关的基础数据,运用地学科普网站网页评估卡,对国内各类科普网站进行了测评和分析。以期从公开获取的网络数据了解国内科普网络资源分布和地学科普网站的发展现状,为管理机构了解和指导科普网络传播以及地学科普网络传播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0 0 0年地学部再次组织开展了“地学教育”咨询研究 ,由汪品先、赵鹏大、殷鸿福、李德仁、丑纪范院士负责 ,研究组分别于 2 0 0 1年 1月和 2 0 0 2年 4月组织召开研讨会 ,共有 2 0余位院士和 4 0余位领导专家教授参加会议 ,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 ,完成了“地学教育的未来”咨询报告 ,现全文刊出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张成信  孙莉莉  张丽华 《地质论评》2021,67(5):67051230-67051230
中国地质学会近日在推动地学科普研学工作方面又迈出重要一步:经专家评审和公示环节,中国地质学会决定授予“长白山火山地质探秘”等14 条路线为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批精品地学研学路线。  相似文献   

5.
《地质学报》2021,95(1):276-276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为提高刊物与学科前沿研究领域的交互,让读者更多了解和普及地学新知,增加作者投稿热情与读者阅读兴趣,《地质学报》(中文版)拟增设"地学新知"和"地学科普"两个栏目,现向国内外各地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公开征集相应稿件。稿件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万堂 《甘肃地质》2002,11(2):93-96,86
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学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其形态特征、自然属性及成因 ,可分为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遗迹等几类。加强地学科普宣传 ,发展地学科普旅游 ,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打造地球科学文化 ,还可宣传兰州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安徽地质》2006,16(4):318-318
2006年11月1日至4日,由我会联合华东各省市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130多位地学专家和地质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商如何推进新形势下地质找矿工作,提高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水平。论坛进行院士专家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是汪品先等五位院士组成的“中科院地学部地学教育研究组” ,经调研和多次研讨后完成的咨询报告。该文对国内外近 2 0年来的地学教育和未来做了概括性的总结和展望 ,并提出了今后中国地学教育的改革方向。该文曾刊登在中国科学院院刊 2 0 0 2年第 6期上 ,鉴于《高校地质学报》与中国地学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和肩负的直接责任 ,经作者与本刊商议后认为有必要在本刊将全文再刊登一次 ,以便从事中国地学教育第一线的广大师生都来了解和关注中国的地学教育  相似文献   

9.
地学走向何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光炽 《铀矿地质》1995,11(6):321-326
地学走向何方涂光炽(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北京100864)编者按:年逾75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涂光炽院士,对我国的铀矿地质事业一直十分关注并给予悉心指导和帮助,在庆祝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建院35周年的学术报告会上,涂先生发表了“地学走向何方”演讲...  相似文献   

10.
孙莉莉  高梦瑶 《地质论评》2022,68(5):1603-1771
为推动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工作的开展,根据 《中国地质学会精品地学研学路线、课程评选办法(试行)》, 学会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精品地学研学路线、第一批精品地学 研学课程的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刘向东  王增祥 《地质论评》2021,67(1):180-184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最直接、最重要成果的体现,是地下地质情况最真实的信息记录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学知识,并具有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潜在价值巨大、获取成本高等特点,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科普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提取与挖掘、虚拟现实、互联网等技术,将实物地质资料科学、高效利用起来,切实转变实物地质资料科普观念,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化研究,丰富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形式,注重实物地质资料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新时代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普功能,提升新时代全民地球科学素养,对构建世界一流的岩芯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地学领域的一块“宝地”,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地学工作者的特殊“关爱”。但由于其大部分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相对较弱,有些地区还属空白区,因此人们对这块“神秘、神圣、神奇”之地的认识尚处于较低水平,极大地制约了该地区的地质理论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举办的“地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0年4月3日—5日在北京召开。前全国政协秘书长、前地质矿产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矿业协会会长、全国地学哲学研究会会长朱训,前地质矿产部部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宋瑞祥,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祜,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赵逊,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王弭力,中国环境学会秘书长鲍强和来自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冶金、核工业、煤炭等部门和高等院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14.
《现代地质》2000,14(3):321-322
今年是郝诒纯院士 80周岁寿辰 ,她所钟爱、扶持和呕心沥血给予引导的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研究中心也在不久前送走了它的第一个生日。海洋研究是公认的在新世纪内将大有作为的新兴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以其在地学领域内雄厚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以“2 1 1工程”建设为契机 ,通过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共建 ,将海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高速运行的轨道。 1 999年 4月 2 6日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研究中心在京正式挂牌。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众多科研、生产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南京地质博物馆利用多种教育服务形式 ,加强与社会、社区特别是学校的交流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0 0 1年、2 0 0 2年分别与常州市城东小学和苏州盛泽中学建立了地学科普教育基地 ,使博物馆的教育比较及时、顺利地实现了与学校的“对接” ,并得到了当地  相似文献   

16.
10月 18日 ,常州市青少年地学科普教育基地在常州武进市城东小学隆重开馆。教育基地位于常州武进市城东小学内。 2 0 0 1年常州市国土资源局在该小学建立了地面沉降基岩标观测站。为了弘扬科学精神 ,推进地学科普工作 ,经常州市有关部门批准 ,在观测站旁又建立了青少年地学科普教育基地。受常州市国土局全权委托 ,南京地质博物馆承担该基地的总体设计、策划、标本采购、展板内容及制作、布展等工作。经馆内全体同志齐心协力 ,奋战一个多月 ,终于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圆满、优质地完成了任务。基地展示廊外形为一长廊形 ,展馆外部环境优美 ,整…  相似文献   

17.
<正>1.1993年6月8日,国家科委文件[(93)国科发信字330号]指示同意创办《地学前缘》,编辑部成立。刊名《地学前缘》为时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处处长何科昭教授所取。2.1994年1月,《地学前缘》正式出刊,以其鲜明的"前缘性、主题性、国际性"三大特色迈入中国科技期刊行列。3.《地学前缘》第一任主编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鸿祯院士,任职期自1994年至2001年2月。4.1996年5月,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主任涂光炽院士为本刊撰文《向读者推荐地学  相似文献   

18.
马冰  刘洪光  金真针 《地质通报》2009,28(203):393-396
对地学文献信息源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加强地学文献信息源建设的建议:共同建立统一的全国地学信息“门户”;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深入开展全方位地学研究的统一的“大平台”,具备地学文献信息处理、研究、分析的能力,建立高质、高效的联机网络系统;建设完成后的新型现代地学文献信息源可以作为国内外地学信息的一个“集散地”、“地学信息精品超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岩溶》2011,(2):174-174
近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章程研究员、袁道先院士,美国西肯塔基大学Chris Groves博士等联合倡议的IGCP~598项目:“环境变化与岩溶系统可持续性”(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 in karstsystems)已被国际地学计划(IGCP)科学执行局第39次会议正式批准立项。  相似文献   

20.
潘云唐 《地质论评》2014,60(5):60051018-60051092
正《旅游地学大辞典》由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8月出版,一年来在旅游地学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此大型工具书由陈安泽任主编,副主编为卢云亭、张尔匡和田明中,共有46位撰稿人,还有26位审稿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其韩、刘嘉麒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他们当中,很多都是中国旅游地学的奠基人、开拓者。此书的运作历史可以追溯到20年前的1994年第9届全国旅游地学年会上讨论《旅游地学名词》编写方案作为开始,到本世纪初正式进行编篡,2013年出版问世,真可谓"二十年磨一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