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白絮飞  杜卫红  孙玮 《地理教学》2021,(14):8-11,32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本文以呼伦贝尔学院地理师范专业大兴安岭以西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为例,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对实习中的研习点进行解读,凸显专业实习中对地理师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长海 《地理教学》2012,(24):31-33
地理野外实习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高师地理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大学的学习效果。两者之间有何相关,本文应用心理学自陈量表,以及对实习效果的评价体系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计量地理学中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揭示地理野外实习对专业课兴趣的影  相似文献   

3.
伴随素养本位教育的改革潮流,建设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课程成为师范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课程是地理师范专业核心课程,是衔接中学与高校地理研学旅行的主要课程。本文基于ADDIE模型的一般步骤,构建了师范专业核心素养本位课程改革模式,分析得出《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课程支撑的核心素养,并根据学情分析结果,设计了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系统化教学管理、项目式学习模式、多元教学评价、素养取向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素养本位下《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是地理课堂的延续与拓展。然而,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野外考察开展较少,部分教师在资源开发和课程设计上存在困难,学生的野外观察、实践和探究能力有待提升。本文以肇庆市的中学地质地貌野外考察课程为例,梳理了中学地质地貌野外考察资源开发途径,并据此设计了野外考察方案,以期为中学开发地质地貌野外考察资源、考察方案及地理野外实习校本课程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地理素养及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以OBE理念为基础进行人文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支撑毕业要求能力达成的人文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并将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组织与实施,明确人文地理野外实践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探索实践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及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等内容,以期为地理科学专业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介绍了“发现计划”地理学联合实习的主旨、内容和成绩评估,并就“提问-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阐释。2019年地理学联合实习,不仅践行“发现学习”的理念,且具有培养学生从认知型实习向研究型实习转变的特点。其前期准备是联合实习顺利进行的基础,主办单位的经费支持是联合实习可持续的保障。联合实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团队协作意识和综合素质,其教学模式可为地理学专业野外实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理研究》2013,(6):F0002-F0002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专业办学始于1979年常德师专史地科史地专业,1982年成立常德师专地理系,设“地理教育”专科专业,1999年升本,开办“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有“地理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1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  相似文献   

8.
严智慧 《地理教学》2007,(8):25-27,24
在现行高考形势下,地理单科或文科综合中区域地理越来越重要。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考试卷来看,区域地理是文综地理部分的主要考试内容,也是文综的背景材料、是文综试题的载体。但是,受现行的初中教学及高中招生考试模式的影响,区域地理知识在高中学生中相当缺乏。庞杂的区域地理内容总是让高三学生感到十分棘手。在此,笔者就补充的区域地理内容及相应的学习策略谈点体会与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课程思政"为热点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各类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究日益丰富.本文以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地理野外实习课程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深入挖掘实践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将德育知识和地理知识有机结合,以期为高校地理野外实习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理研究》2013,32(6):984-984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专业办学始于1979年常德师专史地科史地专业,1982年成立常德师专地理系,设"地理教育"专科专业,1999年升本,开办“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有“地理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1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初中地理教材在“区域地理”的编写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安排了不同尺度的区域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然而,有些教师仍倾向以“先自然后人”的八股式进行国家地理的教学,这种“八股”式教学的熏复,势必削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对此颇有感触,现将“巴西”一课教学中的反思和改进,与大家探讨磋商。  相似文献   

12.
李方平  吴岱峰  李磊 《地理教学》2023,(2):52-55+28
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地理野外考察过程中,师生在短时间内(或即时)获取考察区域(点)气象、地质等资料较为困难。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端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因其功能强大、便捷等特点,为地理野外考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能够显著提高野外考察的效率。本文以明光市女山火山地貌野外考察为例,介绍手机端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的实际应用,为提高野外考察质量、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华宇 《地理教学》2021,(8):43-45
目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往往局限于校园与课堂之内,可施展的空间和适用的主题都十分有限。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学生可进行"知行合一"的机会更加难得。本文以"天兴洲的综合开发方案"为项目主题,在天兴洲野外真实的环境中开展实践调研,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延展项目式学习的主题范畴,探索基于实践调研开展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海静 《地理教学》2021,(13):23-25
课程思政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与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管理机制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亟需改进.因此,本文提出了构建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找准专业课程思政与国家发展,全球变化大背景下的契合点,突出教育实习和野外实践的重要作用,建构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途径.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的作用,做到既契合"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又可以保质保量地实施专业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5.
GIS专题数据综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GIS技术在各种应用领域的推广使用,各领域的专业数据与G1S的空间数据相结合,形成描述特定地理现象的各种专题数据。与GIS空间数据一样,专题数据的应用也由微观的、较为详细地描述小区域地理现象特征,转向宏观的、较为概略地描述较大范围地理现象特征,这是专题数据综合的主要任务。该文在讨论GIS专题数据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专题数据综合的基本类型,并提出了专题数据综合的概念模型,为GIS专题数据自动综合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     
F590 2003042862旅游资源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研究:以皖南实习甚地为例=Researeh about building of tourism resourees open eountry Prae-tiee Cot,rse:w,th the example of praetiee base,Wannan洲杨效忠,陆林…刀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一2003、26(2)厂一191一194 旅游管理和人文地理是实践性较强的两个专业,旅游资源野外实习是其重要的实践课程.就旅游资源野外实习基地选择原则,安排旅游资源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建较完整的实习评估体系,协调学生、教师和旅游实习地三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保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张爱娣 《地理教学》2013,(16):37-39
在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区域特征的分析是高考命题核心内容。区域地理教学容易出现为掌握大量的区域地理事实让学生机械记忆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增加学生的负担,并出现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不能有机结合、分析应用能力较差、地理空间尺度意识较差、知识不能有效迁移等问题。高中区域地理复习应重在让学生学会构建和运用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的思维框架,培养学生通过空间尺度的变化进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能力。依据认知心理学原理,结合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阐述了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思维框架的构建和应用过程,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思维框架构建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主体功能区划实践与理论方法研讨会会议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7年2月3日至4日,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协办的主体功能区划实践与理论方法研讨会在北京圆山大酒店举行。这是一次引起学术界特别是地理学界以及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旨在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学术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参加了这次论坛。  相似文献   

19.
野外实践能力是高师院校地理师范生专业能力发展的重点,科学的评价模式对提高实践能力具有导向作用.然而当前高师院校地理师范生野外实践能力的评价内容存在偏差,评价方式缺乏过程性,评价标准缺少规范性.微认证作为当前国际评价个人专业能力的常用方法,以实践性证据为评价依据,以微能力为评价中心,包含科学的认证能力、完备的认证框架和认证流程.本文基于微认证构建地理师范生野外实践能力的评价模式,并借鉴美国非盈利性组织"数字承诺"的基本框架和认证案例,建立能力模型,设计完整的认证框架,阐明认证流程,以期为高师院校地理师范生野外实践能力的评价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等地理要素,罗列事物、堆砌地名的现象。这种忽略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不重视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八股”式教学,是很难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揭示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人地关系结构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