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地理学会编印《华南地理学文献选集》是纪念华南著名地理学家吴尚时教授诞辰80周年专辑,收集吴尚时教授遗作“南岭何在”、“华南孤”、“广东省之地形”、“粤北山地”、“广东气候”等论文,26  相似文献   

2.
在广州海珠区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发现 6 5周年以及遗址发现者吴尚时教授逝世 5 5周年之际 ,著名地理学家 ,82岁高龄的曾昭璇教授 ,带领广州地理研究所、华南师大地理系、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有关科技人员于 2 0 0 2年 10月 16日 ,再次对古海岸遗址进行了考察。羊城晚报记者和海珠区政府为工作人员也参加了考察。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由海蚀崖、海蚀洞和海蚀平台 3部分组成 ,它们是在海浪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是五六十年前广州古海岸存在的有力证据。如今海岸已南移 10 0km以上。遗址印证了广州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 ,具有较高的科学、教育、旅游价…  相似文献   

3.
吴尚时(1904-1947)是中国近代地理学重要开创者之一。1928年吴尚时获金牌毕业于中山大学,次年考取公费前往法国学习地理学。他先后就读于里昂大学和格日诺布尔大学,授业于A. 阿历克斯,M.巴尔台和R.布朗夏尔等,布氏是维达尔·布拉什知名弟子。1934年吴氏学成归国,任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1939-1945年任地理系主任。时逢日军侵华,学校不断搬迁逃避战火,华南、西南千里迁徙之途成为先生的野外考察路线,这需要非同一般的坚毅意志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先生学术文稿泰半完成于此艰危时期,过度的劳累和极度困苦的环境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947年,先生去世,年仅43岁。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吴尚时1937年发现并报道的广州东南郊七星岗海岸侵蚀地形及其附近松岗海积沙堤地形,论证吴尚时是珠江河口三角洲地区古海岸地形的首先发现者以及该古海岸地形形成于全新世中期全球海平面上升珠江河口发生桂州海进8―2 ka BP时段。指出七星岗古海岸地形的发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表明中国学者的科研能力媲美同时代的洋学者,这一发现支撑了珠江三角洲的存在,同时为中国古籍对珠江河口湾演变的记述提供了实物证据,数十年来它在高等专业教学实习、科学研究、大众科学知识普及、社会文化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多代地质、地理、海洋人才从中受益,并对珠江河口三角洲的整治与开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广州市政府1956年将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列为广州市重点文物,1983年广东省地理学会决定在该处建立纪念碑,近年建造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这是对七星岗古海岸地形遗迹实施有效保护与发挥科教作用的绝佳举措。吴尚时重视野外考察,实事求是,不迷信、不盲从、善思考、勇探索、勤写作、贡献真知灼见的科学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5.
华南师范大学一级教授曾昭璇先生,祖籍广州,1921年12月25日出生于画师家庭,少时常随父游旅山水,备受中国传统词、诗、棋、画之薰陶。1935年,毕业于南武初中,随即考取中山大学地理系,因年幼,延至1938年才入学。1942年发表处女作《衡阳都市地理》,1943年获学士学位,后任助教。先生矢志地理,师从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吴尚时教授。自认地理学乃“经世致用”之学,为此必须了解社会科学,遂于1945年转为人类学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正>80年前,1937-05-14,中山大学地理系吴尚时教授在广州东南部发现4处古海岸遗址,含海蚀平台、海蚀崖、海蚀洞和海积沙堤,并于1937-05-20在中山大学日报以中、法文发表。由此,这些现已远离现代海岸近百公里的古海岸遗迹始为世人所知,更为广州的沧海桑田变化提供了实物证据。这是广州市的"世界之最"之一。因为迄今为止,还未有远距现代海岸达百公里的古海岸被发现(过去普遍认为意大利波河古海岸遗址距现代海岸约20 km已是最远)。  相似文献   

7.
纪念吴尚时教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昭璇 《地理研究》1985,4(2):73-78
吴尚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之一,去年是他诞生(1904)八十周年,他逝世于1947年,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了,广东地理学会开会纪念他,笔者特撰文介绍他的生平事蹟。  相似文献   

8.
再论广州七星岗海蚀地形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笔者发现刊于中山大学日报1937-05-20的《十公尺海蚀台地之发现》一文后,吴尚时已被公认是广州七星岗海蚀地形、珠江三角洲地区古珠江河口湾海蚀地形的发现者。七星岗海蚀地形同珠江三角洲的演变紧密联系,对七星岗海蚀地形的研究与讨论,推动了广州地区地质地貌学的发展。其集中体现在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方面,科研成果累累,科学人才辈出。认为应进一步保护好七星岗海蚀地形遗迹,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曾昭璇等著 :人类地理学概论 ,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9 Ⅶ +2 75P ,定价 2 5 0 0元。人类地理学一词作者在本书一开头就指出是译自德国拉采尔著人类地理学提出来的 ,在中国起初对这一词的定义还不太熟悉 ,但有关人类地理学一词的提出是由华南师大曾教授的经历而得出的恰当的结果 ,从曾教授的履历中可以得知。 192 1年出生在广州中国画家之子 ,1937年这位优秀青年考上了中山大学 ,实际入学是 1939年。但由于日本侵略 ,大学迁移到云南 ,在那里入读地理系 ,学习条件非常简陋的情况下 ,由法国归来的教授教导 ,194 3年毕业 ,同时担任助教 ,一年后…  相似文献   

10.
近代地理学传入我国以后,涌现了一批成就卓著的地理学家,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吴尚时教授(1904—1947年)是其中的一位,先生对华南地理研究,可谓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硕果累累,当之无愧为近代地理学在华南的开山大师;他献身科学,坚持在实践中探索真理;不慕虚荣,鄙视权贵,对科学和教育事业忠贞不渝的情操堪为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先生壮年病逝,是我国地理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成就和为人,至今仍在激励着人们沿着他开创的科学道路拼搏前进。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20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在地理科学学院隆重举行"纪念曾昭璇教授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单位和嘉宾有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中山大学许学强教授、刘尚仁教授、罗章仁教授、雷亚平教授、董玉祥教授,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广州地理研究所所长张虹鸥研究员、广东省地理学会秘书长、广州地理研究所李永兴高级工程师、<热带地理>主编黄光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珊瑚礁分会主任委员张乔民研究员、赵焕庭研究员、王文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热带、亚热带环境变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余素华研究员、文启忠研究员,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陈颖彪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江金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陈居成研究员,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吴志峰研究员,广东省航道局广州航道设计研究院院长周曾权高级工程师,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曾新副研究员,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罗金伙律师,华南师范大学宣统部林伟健部长、外国语文化学院徐霖贤教授、旅游管理系党总支书记林创家副研究员,以及地理科学学院刘南威、吴郁文、吴正、黄少敏等教授、师生共60多人.  相似文献   

12.
吴尚时先生行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师尚时教授於民国三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病逝广州。噩耗传来,全国地理学界及远近相知,同深悲悼。 吴师於民十八年毕业广州国立中山大学英文系。旋由学校考选派赴里昂大学研习地理,受业於霭里士教授(Prof.A.Allix,现任里昂大学校长)。翌年往格朗露布大学,从白朗霞教授(Prof.R.Blanchard)。吴氏於格校得硕士学位後,与孙宕越先生同返中山大学地理系任教,讲授地形学、水文学,法国小区域地理,及地图解读诸课。抗战期间,中山大学由穗迁滇,再由滇迁粤北。抵粤北後,吴  相似文献   

13.
认为祖国南海海岸曲折多港湾,表示大陆下沉运动的概念,是在20世纪开始的(李希霍芬,1912)。后来在香港发现了海岸台地(哈安姆,1928),又表明陆地在最近有上升运动。其后祖国地形学者和地质学者相继在沿海发现多级台地和准平原,确定了南海沿岸上升的证据(侯德封,1935;吴尚时,1935—1938;陈国达,1948,1950)。因此不少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广州论坛"于6月13号下午和6月17号上午分两段在广州大学举行。论坛由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主办,广州大学承办,主题为"地理信息技术与遥感最新进展与应用",来自海内外的几十位知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开幕式上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经济、政治与政策科学学院邱方教授、广州大学副校长徐俊忠教授代表  相似文献   

15.
认为祖国南海海岸曲折多港湾,表示大陆下沉运动的概念,是在20世纪开始的(李希霍芬,1912)。后来在香港发现了海岸台地(哈安姆,1928),又表明陆地在最近有上升运动。其后祖国地形学者和地质学者相继在沿海发现多级台地和准平原,确定了南海沿岸上升的证据(侯德封,1935;吴尚时,1935—1938;陈国达,1948,1950)。因此不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广东省第五、六届政协常委罗开富教授因病治疗无效,于1992年9月26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罗开富,湖南长沙人,1931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地理系,师承德籍地理学家卞沙(w.Panzer)教授和我  相似文献   

17.
《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研究》评介李平日(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1)风沙地貌学家吴正教授继《风沙地貌学》(科学出版社,1987)后,1995年又给地学界贡献一本综合研究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的专著《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科学出版社)。这是华南师范大学地...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地理学会与日中地理学术会议定期互访的协议,应日本“日中地理会议”的邀请,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吴传钧教授率领的中国地理学会代表团一行6人,于1987年10月9日至20日赴日参加第三次中日地理学术会议。代表团的其他成员有:华东师范大学严重敏教授、南京大学崔功豪教授、广州地理所许自策、陕西师范大学张远广、辽宁师范大学张大东副教授等。  相似文献   

19.
保继刚 《地理研究》1990,9(1):98-99
由中山大学地理系和美因茲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中国——联邦德国地理学发展与地理教育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9日—13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广东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许学强教授、联邦德国美因玆大学地理系主任多姆尔斯教授(Manfred Domroes)主持了会议,来自联邦德国、荷兰以及香港和国内37个单位的专家学者8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6月15日晚,广州地理所隆重举办我国老一辈著名地理学家钟功甫先生九十华诞暨从事地理科学事业七十周年庆祝会。知名经济地理学家、原广东省高教厅厅长、中山大学教授许学强,广东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房庆方,两院原党组书记、两院工委主席杨新潮,两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两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