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巨厚砾石区表层结构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对资料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袁层结构调查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资料的可靠程度如何,常规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已无法满足复杂地表勘探的需要。准噶尔盆地边缘地表形态主要以巨厚砾石区为主,通过对巨厚砾石区低降速带调查方法的研究、实践,最终确定采用小折射追踪加大炮初至解释法和深井微测井控制法,较好地解决了巨厚砾石区的低降速带调查问题,为后续的资料处理提供了精确的静校正数据,为以后该地表类型的施工及表层结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剪切波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中必测的参数之一。和室内剪切波波速测试方法相比,剪切波波速原位测试技术可以提供准确和更详细的波速测试资料,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速等特点。因此,在陆地工程勘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海上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剪切波波速原位测试技术在国内海洋岩土工程勘察中尚未广泛应用。介绍了英国RG公司的悬浮式P-S波速测井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测试原理,并将该波速测试系统在海洋岩土工程勘察中进行了测试应用。测试结果与室内的剪切波波速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对比表明测试结果具有可靠性,且其具有测试间隔小、数据量大和可快速提供测试结果等特点,在海洋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近海平缆三维地震资料的宽频高精度处理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尚缺少专门分析论述。以东海西湖凹陷西斜坡深层精细岩性勘探为目标,通过发展波动方程延拓迭代减法去除鬼波、叠前综合多域去噪、浅水区组合去多次波,以及基于目标体的精细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及效果分析,建立了海上平缆三维地震资料的宽频高精度处理技术流程,并将其应用于西湖凹陷西斜坡实际资料处理中,实现高分辨率宽频保幅高精度地震处理。利用宽频资料开展深层岩性油气藏的精细描述,有效实现了油气田增储扩边和深层优质岩性气田新发现,以助力海上深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4.
岩性与地震波速度的关系非常密切,岩石的成分、密度,岩石颗粒的分选、磨圆度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震波速度。作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岩性与地震波速的关系,并给出了5类沉积岩波速和密度的平均值、波速与密度的转换公式、地震岩性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江苏近海地层原位剪切波速相关特性及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切波速测试是原位勘测常用且有效的技术之一,其测试成果可用于分析场地土层动力学特性。海洋地层测试条件恶劣,在某些情况下对剪切波速的预测分析尤为重要。为了研究海洋地层精确的剪切波速预测方法,结合江苏近海及潮间带的剪切波速原位测试成果,总结和对比分析了剪切波速预测方法,评判了剪切波速的变化特性和与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关系。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方法,通过剪切波速与土体各参数的统计关系,建立了剪切波速与土体各物理力学指标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行了剪切波速的预测分析,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水合物的勘探方法主要有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微生物方法和地质学方法等,三维地震为主要而且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含有游离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海底沉积物在物理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三维地震利用这些差异性可以确定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但有些沉积物如碳酸盐岩也可以表现出类似的异常。对于精确确定海底沉积物物性及沉积物类型,静力触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静力触探可以开展土力学测试、土体摄像、定点地质取样、波速测试、热力学测试、磁力观测、电导率测试、放射性同位素测试和化学分析测试等,调查范围非常广泛。用CPT配合其他方法来联合勘探水合物是精确计算水合物分布及储量的非常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标采集技术在西部新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采集技术是根据复杂的地下地质构造提出来的,它是针对诸如小断层、小断块、复杂断裂带、特殊岩性、泥岩裂缝等主要地质构造目标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目标观测系统设计及目标采集施工方法设计的技术。针对目标采集的特点,在观测系统设计中提出了以地质模型正演模拟分析为核心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在老资料分析和采集参数论证中提出了细化、量化分析技术。通过目标采集技术在西部探区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西部新区勘探开发中广泛存在的复杂隐蔽油气藏勘探难题。  相似文献   

8.
《海洋地质译丛》2014,(3):21-21
全波形反演技术方法利用叠前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重建地下速度结构,具有揭示复杂地质背景下构造与岩性细节信息的潜力。随着油气勘探复杂程度的加深,全波形反演技术将成为改善成像效果、完善速度模型的主要手段,为区域深部构造及成像演化分析、浅表层环境调查、宏观速度场建模与成像、岩性参数反演提供有力支撑,但由于计算量大,算法不稳定等因素,实际应用还有许多困难,一直未能广泛投入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厘清溱潼凹陷戴一段岩性勘探有利层段及区带这一关键地质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对溱潼凹陷戴一段进行了沉积-层序研究,识别出层序界面及洪泛面两类转换面,并进一步划分为1个长期、5个中期旋回层序,深凹带5个中期旋回层序发育齐全,中-外坡逐渐减少至2个,明确了泰州凸起是戴一段的主物源方向,戴一段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带展布受物源、基准面升降共同控制。沉积-层序综合研究表明纵向上戴一段MSC1、MSC2、MSC3时期泥岩隔层发育、储盖组合有利,是岩性勘探最有利层段;平面上相带的展布决定了岩性勘探的有利区带,西斜坡的蔡家堡-陈家舍、帅西、帅垛及帅北地区处于多期扇体前缘砂岩尖灭区,是岩性/构造-岩性圈闭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以胜利油田为例,地震勘探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经历了二维单次覆盖技术、二维多次覆盖技术、三维地震、高精度三维地震等发展阶段。“九五”以来,胜利油田主要勘探目标转向复杂断裂带、潜山构造、地层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地表条件由简单地区转向复杂地区,勘探深度由浅中层向中深层延伸,探区由济阳探区向外围、新疆、合肥、东北等新区拓展。为适应勘探目标的变化,胜利物探开发和发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山地地震勘探技术、沙漠戈壁地震勘探技术、平原复杂地表地震勘探技术、滩浅海地震勘探技术等有胜利物探特色的技术系列。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对象主要转向了地层、岩性等隐蔽油藏及深海油气藏,因而,地震勘探也要随之发展,时延地震技术、全波场地震技术、深海地震勘探技术等技术将成为胜利物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