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色龙西山色龙群的时代及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色龙群于1964年由希夏邦马峰登山队科学考察队(1982)命名,层型剖面在聂拉木县色龙村西北约1km的小山上,时代为二叠纪。穆恩之等(1973)认为色龙群的时代属早二叠世晚期。章炳高(1974)、吴望始(1975)、张守信、金玉玕(1976),王玉净、穆西南(1984)对色龙群的时代有类似的看法,均未提及它包含有长兴期地层的存在。饶荣标等(1985)将色龙群分为两组,上部为扒嘎组,下部为门多组。在色龙西山剖面,扒嘎组为生物碎屑灰岩,厚4.15m,含Gertholites curvatus,Thamnopora densa,Pseudofavosites irregularis,Trachypora sp.,Sinkiangopora sp.,时代属晚二叠世,与上覆下三叠统土隆组为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2.
3.
<正> 1992年夏凤生等在贵刊16卷4期上发表《西藏色龙西山色龙群的时代及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一文,批评王义刚等(1989)研究的同一剖面的工作结果。因为我们也是被评述论文的作者,有责任从几个方面对夏文进行质疑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生物灭绝过程和原因一直是科学家关注和致力解决的关键古生物学问题之一.色龙西山剖面的牙形石分带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认识该地区地层序列和沉积历史提供了新的证据.全岩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在长兴阶与印度阶附近该剖面存在着碳同位素负偏,可以同我国华南多个剖面进行对比,揭示了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碳同位素变化和生物灭绝模式具有全球对比性.新识别出的奥伦尼克阶底部(Neospathodus waageni带底部)碳同位素值大幅度负偏及之后的正偏,与华南等地的变化规律一致,反映了二叠纪末期到早三叠世长期的、复杂的生物和环境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朱同兴  潘桂棠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17-722
藏南喜马拉雅北坡二叠系基性火山岩位于聂拉木县色龙东山。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无论是基龙组火山岩还是色龙群火山岩,都具有大陆拉伸-大陆裂谷环境火山岩系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据此,判断两套基性火山岩的性质和喷发构造环境相同。该区二叠纪大陆拉伸-裂谷火山活动标志着冈瓦纳超级古大陆开始裂离、解体。  相似文献   

6.
多龙矿集区色那东岩体年龄、成因与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龙矿集区是我国首个铜金属资源量达到2 000万t以上的世界级铜金矿集区,外围找矿潜力依然十分巨大.首次报道矿集区东部色那东地区花岗斑岩体和闪长玢岩体的地质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测试结果,为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提供基础数据.通过精确的锆石测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测试发现,上述岩体的成岩年龄均为123±2 Ma,岩石的形成与俯冲洋壳板片部分熔融有关,源区有明显幔源组分加入.色那东地区侵入岩与矿集区含矿斑岩空间上集中侵入,且同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暗示其具有相同动力学背景,是班公湖-怒江洋俯冲末期-碰撞初期弧-弧"软"碰撞的产物,其侵入过程为成矿提供了热量和流体来源,显示该地区仍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正>学名:Yongjinglong datangi李立国,李大庆,尤海鲁,皮特·道德森2014语源:属名"Yongjing"指甘肃省永靖县,是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long"即"龙";"datang"有两个含义,一指中国"唐朝",二献给我国恐龙研究学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唐智路先生。产地与层位:兰州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分类位置:蜥臀目蜥脚亚目巨龙型类食性:植食性体长:约15-18米特征:大唐永靖龙的正模化石包括三颗牙齿、八个椎体、左侧肩胛乌嘬  相似文献   

8.
色那铜金矿是多龙矿集区内新近发现的又一个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斑岩型矿床。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内与成矿具有密切关系的石英闪长玢岩体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斑岩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类,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属于I型花岗岩类。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为以富集轻稀土为特征的右倾型,且轻稀土分馏明显,而重稀土分馏不显著;δEu=0.89~1.05,显示无明显Eu异常,表明斜长石的结晶分异作用不明显;δCe介于0.84~1.51之间,平均值为1.08,无明显Ce异常。微量元素总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La、Sr、Sm,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等,显示出岛弧岩浆特征,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岛弧环境。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演化,表明色那铜金矿床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阶段。  相似文献   

9.
《甘肃地质》2013,(4):F0002-F0002
<正>学名:Jintasaurus meniscus尤海鲁,李大庆2009语源:"Jinta"即"金塔",该恐龙化石产地据甘肃省金塔县不远;"sauros"源于希腊语,即"蜥蜴";"meniscus"源于拉丁文,意为"新月形的",指标本枕部半月形的枕骨侧突和枕髁。产地与层位:酒泉地区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分类位置:鸟臀目鸟脚亚目鸭嘴龙型类食性:植食性体长:约9米特征:一原始鸭嘴龙型类恐龙。它的半月形枕骨侧突非常发育,以致其末端低于枕髁;这是在其他鸭嘴龙型类恐龙中未见的。意义:截止日前,北山地区已发现了三种原始鸭嘴龙形类恐龙,即诺曼马鬃龙(2003)、半月金塔龙(2009)及日伦叙五龙(2011)它们在鸭嘴  相似文献   

10.
刘发刚  刘星  彭程  曾庆荣 《云南地质》2005,24(4):414-420
将金平县龙脖河口一带原划二叠纪的玄武岩组,三叠纪的个旧组、火把冲组,更正为元古代,并命名为龙脖河岩群。为研究该区的地层展布、大地构造环境、古地理、构造活动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紅色管家人     
一、业余修表匠 走进李凤祥同志的办公室,引人注目的是他办公桌上放着一些破旧闹钟和发条、齿輪;半开的抽屜里也存放着鑷子、起子、手鉗等工具,摆得很整齐,看不出一点零乱。靠墙放着几只修好待校的鬧钟在有节奏  相似文献   

12.
《甘肃地质》2014,(1):F0002-F0002
学名:Psittacosaurus mazongshanensis 徐星,1997 语源:“Psittaco”希腊语,意为“鹦鹉”,该类恐龙吻部有弯曲的角质巨形喙,形态和功能类似鹦鹉的喙部:”Mazongshanensis”即马鬃山,指化石产地甘肃肃北县马鬃山地区。  相似文献   

13.
山东的巨大诸城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巨大诸城龙(Zhuchengosaurus maximus Zhao,gen.et sp.nov.)是一种性情温和的草食性恐龙,产于山东诸城,生活在距今100 Ma前的中生代晚期.巨大诸城龙是从几个同种个体中选择后组装成的一具骨架,其身高9.1 m,身长16.6 m,它是目前世界最高大的鸟脚类个体.巨大诸城龙前肢细小,后肢粗长,荐椎由9个椎体组成,是继巨型山东龙之后的又一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五龙金矿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龙金矿是一大型脉状金矿床,金矿化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野外地质特征及大量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资料表明,三股流岩体、脉岩和含金石英脉是古老含金矿源层重熔的产物,三者具有相同的来源。矿床成因类型为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西西 《河南地质》2012,(1):50-50
据说,远古时代的龙是没有角的,那时的龙在地上生活。它凭着自己身强体壮,能飞,善游,想当属相,也想当兽王,取代虎的地位。于是,人间产生了龙虎斗,结果是难分难解。最后,玉帝觉得它们斗得太不像话,下旨叫它们来天宫评理,临行时,龙想到自己虽然高大,却不及老虎威风,怕玉帝小看自己,当不上兽王也排不上属相。这时,  相似文献   

16.
五龙金矿成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17.
<正>学名:Taohelong jinchengensis杨精涛,尤海鲁,李大庆,孔得来2013语源:属名献给流经化石产地的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洮河。金城,兰州的古称,距离化石产地不远;金城亦有固若金汤之意,寓意多刺甲龙类背部覆有大片愈合的甲片以保护自己。产地与层位:兰州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分类位置:鸟臀目甲龙亚目多刺甲龙亚科食性:植食性体长:约5米特征:金城洮河龙正型标本包括一枚缺失右侧横突的前中部尾椎、三  相似文献   

18.
熊毅 《地质论评》1937,2(1):5-22
土壤顏色乃土壤中之一重要性質,而為研究土壤之重要工作。吾人初見土壤,即注意其顏色,而稱之為紅土黄土黑土白土,初無科學意義也。夏禹之時,我國土壤即有黑白亦黄青五種之分,至今北平中山公園社稷壇之土色,北黑南紅西赤东青中部為黄色,猶歷歷可見,再證以今日之土壤分類與顏色之關係,亦至密  相似文献   

19.
金刚石呈色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刚石按颜色一般可分为正常颜色系列和彩色金刚石系列。前者为无色到淡黄或褐色系列,色调越淡越佳,纯净无色的为上乘品[1]。彩色金刚石为具清晰、特征色调的金刚石,以淡蓝色、蓝色为上品,粉红色更珍贵,艳红色为最珍稀者。与无色金刚石相比,彩色金刚石的产量甚微。其产出原因主要是杂质和缺陷综合作用的结果[2],如普遍认为氮是引起黄色,而硼则使钻石显蓝色。我们在研究中又发现氢是钻石中极其重要的第三种杂质,可能使钻石呈现灰色,也可能是几乎所有的钻石都带有或多或少的其他色调的原因(另文论述)。在地幔中形成的金刚石…  相似文献   

20.
绿松石呈色机理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矿物的成分、结构和键型是复杂的,所以引起矿物颜色变化的因素也是复杂的:一种矿物的颜色往往是多种呈色机制的总效应。绿松石是一种白色玉石,即它的颜色是由自身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电子探针分析了不同颜色的绿松石的化学成分,从实验结果看出,绿松石的颜色主要由Cu^2 、Fe^3 离子决定,Cu^2 离子对绿松石的基色——天蓝色起有益作用,而Fe^3 起相反作用,二者含量多少决定了色调的变化特点。这与用晶体场理论和光谱实验观测解释的呈色机制是一致的。差热分析和热分析结果认为,吸附水和结晶水的存在对绿松石的颜色有一定影响:吸附水含量较高的样品,其颜色较深;当样品经300℃灼烧后(绿松石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其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由蓝变为黄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