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多点同步风况和输沙通量资料,探讨了近地表流场特征、风沙活动强度及输移路径;基于1985和2009年两期遥感影像,揭示高大沙山动态变化及其对月牙泉的影响。月牙泉主要受南北沙山夹击,尤其是北沙山南移更为突出,直接威胁月牙泉存在。近年来,受地形、周边建筑物和外围树木的影响,月牙泉景区近地表流场改变,导致区域输沙动态平衡破坏。因此,月牙泉风沙防治应从恢复近地表风沙流场角度考虑,遵循风沙动态平衡原则,打通月牙泉景区东风通道,恢复均衡环流结构,这是维系高大沙山与月牙泉共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风沙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月牙泉周边7个气象站点同步风况资料,探讨月牙泉周边起沙风况、输沙势以及主导输沙方向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月牙泉周边沙山、建筑物、树木等的方位特点,剖析了近年来月牙泉受沙害困扰的缘由。由于受南北两高大沙山的夹击,该区北风相对较少,西风和南风较强,南侧沙山的北移最为突出,直接威胁月牙泉的存亡。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分析月牙泉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示踪实验和地下水调查采样,结合地下水同位素研究和第四纪沉积学特征分析的方式,对区域地下水运移规律和泉域地下水径流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月牙泉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党河地表水人工回灌入渗后形成的新的地下水流与南部地下水双重补给月牙泉进行了进一步论证,并提出了该区域第四纪浅层含水层风力沉积、河流沉积成因和地下水流速之间的关系:风积砂含水层为月牙泉域地下水快速径流提供了良好的径流条件,使泉湖水与周边地下水快速循环,月牙泉周边地下水水-盐循环均衡,是月牙泉淡水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金字塔沙丘近地表流场及其对月牙泉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月牙泉景区气象站点资料和积沙量统计分析以及月牙泉北侧金字塔沙丘近地表流场野外观测表明:受地形影响,月牙泉景区和金字塔沙丘各点起沙风玫瑰和输沙势玫瑰在监测期内差别较大。在金字塔沙丘影响下,不同风向下气流发生多次分离和汇集,沙丘近地表气流发生明显变化,携沙气流行进方向发生改变。金字塔沙丘坡面上各点合成输沙势和起沙风与坡面走向呈垂直角度,气流沿坡面爬越沙丘时,动能发生损耗,携沙能力减弱,减少了进入月牙泉的风沙量,减弱了月牙泉的风沙灾害。  相似文献   

5.
对月牙泉外围沙山表面沉积物进行系统采样,结合区域风况,分析了沙山典型部位的粒度分布及其参数特征。月牙泉北侧金字塔沙丘沙粒较粗,分选性较差,正偏趋势显著;月牙泉南侧线形沙丘以细沙为主,分选性较好,分布属正偏态。北侧金字塔沙丘从西南和西北两个坡面到东侧坡面,粗颗粒减少、分选性变好,但趋势不明显,说明金字塔沙丘未发生明显移动;而南侧线形沙丘自南侧坡面向北侧坡面沙粒粒径变小、分选变好,较细的沙粒被搬运并沉积北侧坡面,搬运作用十分明显,即线形沙丘向月牙泉方向发生明显移动。通过粒度分析风沙动力环境表明,月牙泉风沙危害主要来自南侧沙山北移。  相似文献   

6.
邓辉  卜凡 《地理学报》2020,75(11):2332-2345
“塘泺”是北宋时期分布在冀中平原中部的巨大湖泊群,由大小数十个湖泊组成,东西绵延260 km,今天的白洋淀、文安洼、东淀、团泊洼、北大港,均属于“塘泺”的残余。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综合集成历史文献记载、大比例尺地形图、ETM遥感数据、DEM数据、土壤调查数据、古地图数据,系统复原了北宋“塘泺”的空间分布范围与内部水系结构。研究表明,北宋“塘泺”的自然地理基础是分布在冀中凹陷带上以白洋淀、文安洼、团泊洼为代表的三大洼地,以及分布在这些洼地内的天然湖泊和河流。北宋朝廷出于军事防御目的,利用这些洼地和湖泊,开挖渠道,修筑堤坝,开辟水口,导引水源,调控水位,把位于今大清河以南的各条河流几乎全部导入了各区湖泊,把原有湖泊的水面尽量扩大,并将其串联成为相互连通的湖泊水面,从而形成了历史上冀中平原上最大的湖泊系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名更改可谓此起彼伏:江苏宿迁千年骆马湖,因谐音“落马”犯忌被改成“马上湖”;苏州千年古镇西山镇因字面易联想到“日落西山”改名金庭镇;  相似文献   

8.
西南喀斯特山区峰丛洼地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造成了物质能量循环及环境的封闭性,生态环境脆弱性强,加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经济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业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及景观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生态效应进行探讨,以揭示其对喀斯特峰丛洼地自然景观格局演化的影响作用,有助于喀斯特峰丛洼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相关文献整理,尝试从农业生产活动对喀斯特峰丛洼地系统中的水文系统、植被系统、土壤系统的影响效应入手,探讨农业生产活动对喀斯特峰丛洼地自然景观格局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峰丛洼地农业生产活动与喀斯特峰丛洼地景观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联系,农业生产活动对峰丛洼地景观格局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原始植被的破坏阻断了峰丛洼地表层岩溶水循环路径及改变了表层岩溶带的产流模式造成的,最终导致峰丛洼地地表植被系统的稳定性弱化,损坏了景观的系统性,造成景观破碎化,使景观均值性减弱,稳定性下降进而造成景观的逆向演替甚至石漠化。  相似文献   

9.
罗布荒漠的自然特征和罗布泊的“游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松乔 《地理研究》1983,2(2):88-98
罗布荒漠指罗布泊及其周沿洼地,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和塔里木盆地的“锅底”,东以北山(马宗山)为界,西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为邻,南北两侧分别为阿尔金山与库鲁克山,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海拔高程在边绿地区为810-900米,洼地中心为780-795米(图1).气候极端干旱,植被异常稀疏,还有大片寸草不生的盐壳和盐沼,地旷人稀,居民及耕地局限于西南边缘河流两岸,1980年仅有耕地面积22.8万亩. 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土地上,古代曾发展了楼兰、屯城等灿烂的绿洲文化,并长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冲途.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黑龙港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龙港地区是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洼地”,该区发展面临着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日益严重的缺水状况问题。资源性缺水和水污染是黑龙港地区面临的两大水资源问题,解决黑龙港地区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跨区域调水、非传统水资源开发、节水和水源保护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我是沈阳城墙上的一块砖,砌在那里已有千年。在这里,我听过“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呐喊;在这里,我见过“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场面。  相似文献   

12.
夏增禄 《地理研究》1984,3(3):44-52
本文讨论了岗、坡、洼地土壤水盐的集散。在坡地的水盐状况下,盐份处于强积盐过程中。岗地一般不发生盐渍化,但在高矿化地下水下,虽为薄膜毛管湿润的水盐动态类型,土壤也可能发生盐渍化。洼地虽然处于易积盐的土壤水份状况下,但由于地下弱矿化水带的存在或形成,槽状洼地和某些碟形洼地却常常没有发生盐渍化。本文还讨论了岗、坡、洼地盐份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论中原崛起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洼地”形势。在全省人民的努力下,近些年河南经济发展形势稳定好转伴随国家把中部崛起纳入整体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原崛起更加引人注目。根据河南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中原崛起的基本思路是集中精力推进工业化,历史性地加速城镇化,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DEM不确定性影响评价中的填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洼地广泛存在于DEM实现中,洼地的处理会影响DEM不确定性评价结果。该文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DEM不确定性,用偏差指标评价DEM不确定性对坡度和地形指数的影响,将填洼与不填洼情况下的偏差指标相减来量化填洼对DEM不确定性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洼地对不同参数DEM不确定性影响评价作用不同,随着DEM不确定性的增大,洼地的影响也增大。  相似文献   

15.
石林地区土壤性质与喀斯特洼地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福源  宋林华  唐涛 《地理研究》2004,23(3):321-328
对石林地区洼地边坡和底部红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土壤的化学成分、水分含量和粒度组成都和所处的地貌部位有关。洼地底部的土壤细粘粒含量、水分含量、Al2 O3和Fe2 O3含量低于洼地边坡 ,而粗粉粒含量、SiO2 含量则高于洼地边坡。土壤SiO2 含量随粒径变细而减少 ,Al2 O3和Fe2 O3则随粒径变细而增加 ,土壤中水分含量与细粘粒含量正相关 ,与粗粉粒含量负相关。因此 ,不同地貌部位土壤的粒度组成差异决定了洼地底部和边坡的水分含量及化学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苏苑 《中国地名》2012,(10):26-29
“世界千年古县”——阆中古城,位于四川北部,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是春节文化的发源地,号称“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相似文献   

17.
新疆罗布泊罗北洼地CK—2孔盐类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罗布泊罗北洼地主要有粉砂、粘土沉积 ,硫酸盐沉积和氯化物沉积。其中硫酸盐 (主要为钙芒硝 )沉积占主导地位 ,钻孔岩芯中微细层理发育。研究分析表明 ,罗北洼地为一长期动荡的浅水沉积环境 ;钾资源以液体矿为主 :2 5 ka B.P.- 10 Ka B.P.为该洼地湖泊的演化末期 ,属于盐湖阶段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洼地的发育机理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洼地,这里泛指以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封闭状、中间低洼的喀斯特负地形,它包括通常所说的漏斗、洼地、盆地和坡立谷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11,(19):61-61
亿万年来,月球是地球的亲密“伴侣”,相伴绕太阳运行。不过,一些天文学家近期发现,除月球这一“正房”外,一颗藏在地球绕日轨道上的小行星已“默默”伴随地球至少数千年。在天文学界,这种与行星共用轨道的小行星获称“特洛伊”小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第四个获证“俘获”这类小行星的大行星。  相似文献   

20.
地貌类型的结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各要素耦合的复杂性,使得喀斯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出现水土流失、石漠化、贫困等各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洼地是喀斯特地形分化的元地形,对其研究有助于从地貌动力学视角深化对喀斯特地区资源环境要素的认识。本文将基于ASTER-GDEM地形数据的GIS、RS空间分析与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成果相融合,研究石林县域洼地形态特征与空间格局,揭示洼地发育的资源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石林县域洼地8597个,总面积269.45km^2,占县域面积的15.16%,洼地平均面积3.13±6.83hm^2,深度15.8±11.2m,坡度7.42±2.68°,长轴长度237±227m,圆度指数1.26±0.28,频率分布呈左偏特征,洼地点蚀指数为6.14,显示区域地貌发育处于不成熟的初始分化状态。(2)石林县域洼地为显著聚集分布模式,按密度范围可分为高密度(>6个/km^2)、中密度(5~6个/km^2)和低密度(<5个/km^2)三个区域。(3)洼地高低密度的差异性空间分布与泉眼、暗河、地下水系统流向等具有高度空间相关性,表现为地下水往往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流动,暗河的源头区分布于高密度区,泉眼等地下水排泄通道位于低密度区;植被覆盖度和石漠化强度等资源环境指标的分布在不同密度洼地区具有显著差异性,表现为随着洼地密度的增加,区域内低植被覆盖度和高等级石漠化强度的面积逐渐增加。洼地作为降雨汇聚成地表径流转入地下暗河的有利地形,其空间格局是区域水土资源流失/漏失的关键性空间格局,高密度洼地区是水土保持与石漠化治理的重要区域,这种认识为喀斯特地区资源环境规划及管理提供了地貌学理论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