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济廉 《地理教学》2011,(10):57-58
一、研究背景 杆影端点移动轨迹是周日视运动的结果,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杆影端点的移动轨迹不同。同样,通过杆影端点的移动轨迹也可以推测不同时间的太阳方位以及昼夜长短状况等。结合“当地经纬度的测量活动”,  相似文献   

2.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地球运动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月相变化规律、地方时与区时等等。这些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求学生要能够构建立体空间想象能  相似文献   

3.
尤慧 《地理教学》2013,(17):23-24
正地球运动过程和规律是高中地理学习中最抽象、难度最大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计算应用能力。在各地高考中地球运动以选择题压轴的形式来命题,具有很强的区分度,是学生地理能否得高分的一个关键。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方向、日影的变化是  相似文献   

4.
郭全其  卞学昌 《地理教学》2013,(6):18-19,53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是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与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的。充分理解地球  相似文献   

5.
林启福 《地理教学》2013,(12):49-52
介绍地球运动演示仪的制作和教学应用。本演示仪是对现有教学仪器的高度综合和平面简化,结构极为简单,功能极为强大,演示特别直观;可以演示中学教材中所要求的地球运动的全部内容,如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和地理意义,演示日地月三者的关系,还可作为测量当地经纬度的研究性学习的测量仪器,可增强教师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罗秋官 《地理教学》2013,(14):19-22
正地理示意图主要是指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特点、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及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地理图象。作为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地理示意图在地理教科书、地图册以及各种地理教辅导材料和地理试题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地理示意图也是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它能够把抽象、复杂的地理原理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相似文献   

7.
一、地球是个水球:水多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更像"水球"。因为地球上超过70%的地方是水,是蔚蓝的海洋。人类因为绝大多数生活在地面上,即使是海员和渔民终归也要回到陆地上的家,这个有限的实践决定了人类的认识,因此先民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将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称为"地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整个地球陆地分布及地形地貌的客观特征提出了:陆地应在两极形成及必然向赤道进动挤压和朝西方移动压缩的假说。用物态变化及地球自转轴与公转面间有一倾角等理论从陆地受力情况对陆地为什么必然向赤道进动挤压和朝西方移动压缩作了分析。地球的陆地分布,地形特征,板块与地震,山系与高原,“两岸边缘吻合”,江河流向,“大陆桥”,陆地海洋3:7比例,地球年天数递减规律等地球宏观地形地貌特征,既是该假说的证据,而该假说又能对这些都给出满意的解释。该假说还对洋底与陆地形成及运动动力机制不同以及陆地处处发现海相沉积的原因作了推测,并对陆地运动的最终归宿作了预言。  相似文献   

9.
一、课型分析及教学过程:本节属于复习课,又是高中地理中较难的一节,学生在高一学习时就有很多困惑,心中不免有一些阴影,所以如何让学生带着极高的兴趣进人到课堂当中是直接影响复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为此,我经过认真的思考,首先在课的导入上引人了“妹大姐小”的事例:  相似文献   

10.
王永国 《地理教学》2014,(23):58-58
近年来,随着教材版本的多元化,各种教辅资料也铺天盖地,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被误解、地理原理被曲解、或表述或图像存在错误,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此文收录若干加以辨析。 问题一: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 图1是最常见的地球自转方向的画法。笔者曾拿此图让一些不懂地球运动的人看图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结果正确率大约一半,可见这种画法从立体的角度看不能正确的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因为这种画法有歧义。  相似文献   

11.
赵忠岳 《地理教学》2010,(15):17-19
近两年“有效教学”是教育界一个热门的话题,很多学校开展了学习、交流和讨论活动,但效果似乎不大,从我们学校开设的研讨课情况看,感觉“涛声依旧”;从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评价和学习成绩的反馈情况看,也没有积极改变。究其根源,还是教师没有自信心,对学生不放心,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怕学生成绩考不好……怕这怕那的结果就是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相似文献   

12.
陈立新 《地理教学》2012,(13):25-27,37
地球运动的有关试题往往比较抽象,且许多试题还通过各种图形进行问题设置或者无图考图,这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地球运动的有关试题长期以来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怵点”,而学生如果能够熟练的利用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规律,则能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有关难点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大地构造部位属华北陆块区。华北陆块自原始陆块形成至现今的构造格局,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与演化。根据不同时代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划分为:太古宙东伙房——西乌兰不浪古陆块、大井——小南沟新太古代花岗——绿岩带(色尔腾山古岩浆弧)、中元古代被动陆缘渣尔泰山裂陷槽、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研究区中太古代晚期经历了乌拉山运动形成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新太古代期末经历了色尔腾山运动,形成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系。晚元古代末期,渣尔泰山群经历了强大的白云鄂博运动并受其影响,形成钙质绢云母板岩、炭质板岩、变质石英砂岩、石英岩及变质砾岩等低绿片岩相的岩石组合以及韧性变形的糜棱岩等。研究区位于铁、金、铜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上,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及其与之相伴生的变质深成体构成区内最古老的陆核,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及其变质花岗质侵入岩构成了本区新太古代花岗——绿岩带,乌拉山运动和色尔腾山运动在测区内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导致热液活动频繁,断裂构造,韧、脆性剪切构造发育,形成了众多规模不等的铁、金、铜矿床,矿点及矿化点。  相似文献   

14.
正初中和高中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大部分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高中地理,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甚至影响到部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日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为此我校就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进行了多次调研。本文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调查和总结,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罗明军 《地理教学》2013,(18):38-40
正一、问题缘起与动机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一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来越显现出来。即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却是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