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猫场式黄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朝勋 《矿床地质》1985,4(2):51-57
在川滇黔交界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被边缘地带,广泛分布着猫场式黄铁矿矿床(图1)。这一类型矿床具有典型特征,其成矿与峨眉山期火山岩密切相关,展布稳定,厚度大,品位较高,为我国西南硫矿带中佼佼者,颇具经济意义和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1期(总29期)金沙江川滇交界段构造一地貌特征 ..................·········……王恺元(1)滇西锡矿带区域控岩控矿构造和矿田构造浅 析·····,,··,1········,····……李光勋‘11)云龙铁厂锡矿成矿的几个问题 ...................········……张文源(24)滇西地区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初探 ...................········……何俊杰(36)南盘江坳陷上二叠统有机质成熟度及控制因 素探讨··················……李治平(48)巍山一漾澳锑汞砷金多金属矿带包裹体研究 ............…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变质岩系,习惯上泛指沿川、滇、藏三省交界部位之金沙江流域分布的一套浅——中深变质岩,主要由各种片岩、板岩、千枚岩、石英岩、结晶岩、大理岩和变中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局部变质程度较深时则出现混合岩。对金沙江变质岩系地层时代的归属问题历来就有争议。五十年代李璞和曾鼎乾将其命名为“金沙江群”和“德格群”,时代定为前寒武纪。这一认识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1959年公开出版物《中国大地构造纲要》一书中也曾被引用,称“金沙江河谷地区发现的古老变质岩系和点苍山太古代片麻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水电开发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沙江所流经的川滇交界地区是中国西南典型的活动构造区,区内地震及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所以在金沙江水电梯级规划中,进行该区域的工程地质环境系统评价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对工程地质环境有较大影响的九种因素,从地壳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岩土稳定性三方面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根据层次分析所取得的因素权重值,按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进行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分工。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的分区性向我们显示各梯级工程规划选址区所存在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川滇菱块西北缘剑川-德钦一带地热场空间分布特征,探索地热异常区与断裂及地震活动性的关系以及活动块体边界问题,运用4种传统地热温标和多矿物平衡法综合估算了川滇菱块滇西北地区(德钦-维西-剑川-丽江-中甸) 91个地热温泉的最有可能的热储温度,通过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得了滇西北地区的热储温度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地热异常区主要沿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及其以北的多条近南北向金沙江断裂的分支断层展布,澜沧江断裂带、维西-马登断裂、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和中甸-龙蟠-乔后断裂局部分段表现地热异常;地热异常区的地理展布大致反映了德钦-中甸-大具断裂与金沙江断裂带共同构成了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北边界;绝大多数中强地震震中位于地热中-高值区即地热的横向梯度带上,德钦-中甸-稻城一带地热横向梯度变化较大且历史上强震稀少,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康滇大陆古裂谷带分布在扬子板块(地台)西缘,由北向南延伸,纵贯川滇两省(大致北起四川康定,南抵红河哀牢山前缘),绵延700多千米;东西两侧以甘洛-小江和箐河-程海深断裂为界,宽约数十至数百千米。该古裂谷带习称康滇地轴或康滇台背斜或川滇经向构造带,陈国达强调中生代的强裂凹陷特点,则称川滇地洼系。从地质历史发展看,本区前震旦纪表现为地槽状态,晋宁运动(8.50亿年)岩层褶皱变质,并固结为扬子地台基底的一部分。古生代大部分时期和大部分地区为古陆隆起,遭受侵蚀,仅局部范围(主要在边缘地带)有海浸,发育少量稳定类型地台盖层建造,属于浅海-滨海台地碳酸盐岩相和陆缘碎屑岩相。古生代晚  相似文献   

7.
川滇交界地区地壳结构及现代地壳活动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地球物理异常及大地测深资料探讨川滇交界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背影及地壳结构特征,并综合多方面的研究资料,以两板块碰撞、青藏高原窿升为构造背景,以川滇菱形断块运动为基本模式,全面系统地揭示川滇交界面区的现代地壳活动性。从地壳运动图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断块差异性活动是现代地壳活动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8.
川滇藏交界区二叠纪—早三叠世的两套弧火山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滇藏交界区属三江印支造山带中段,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文章据最近获得的岩石化学及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区古特提斯活动大陆边缘的两套弧火山岩的特征,结果表明:早二叠世的吉东龙组是碧土洋盆向东俯冲的记录,当时的活动大陆边缘属西太平洋岛弧型;晚二叠-早三叠世的夏牙村组-马拉松多组是金沙江洋盆(南段)向西消减的证据,当时的活动大陆边缘接近安第斯型.在此基础上讨论它们在恢复古特提斯演化的时空制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西南硫矿带位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蕴藏量百余亿吨。目前工作程度低,尚有待勘探开发。该地区矿床(点)星罗棋布(图1),采炼历史悠久,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六五”规划已将川南地区硫铁矿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0.
川滇块体中强震前热红外辐射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宝  路茜  高阳  祁玉萍  辛华  刘放 《地球学报》2016,37(2):215-222
中强震频发的川滇块体是研究地震前兆信息的热点地区,中强震前存在热辐射异常已被很多震例证实,有必要对川滇块体中强震前的热辐射异常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为该地区热辐射的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以多年MODIS/Terra卫星热红外亮温数据为基础,对2004年4月至2014年8月川滇块体5级以上地震前的热红外亮温低频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川滇块体M≤6.1级的地震震前观测不到大范围的显著热辐射增强异常,这可为该地区大范围显著热辐射增强异常出现后地震震级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2)2014年8月3日鲁甸M6.5级地震前川滇块体存在大面积显著热辐射增强异常,这类异常对该地区6.5级左右的地震具有短期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扬子台地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之间)奥陶纪达瑞威尔期—桑比期地层以往多被笼统地归入“巧家组”,其空间分布情况不详,划分与对比仍存争议。综合最新研究成果与前人资料,本文认为“巧家组”仅限于台地西南缘(今川滇交界南部与滇中),代表康滇古陆与滇黔桂古陆之间的浅水海湾沉积,与台地西缘其他地区相当层位岩相差别明显,宜专文优先详述。在分布区内,“巧家组”两分明显:下部以白云岩为主,广布于滇中至川滇交界南部,向古地理上远岸一侧相变为灰岩;上部以一套碎屑-碳酸盐混积岩为特色,底部常发育铁鲕层,其分布限于川滇交界南部,亦向远岸一侧过渡为灰岩沉积。以此认识为基础,按照现代命名规范的目标和要求,本文提出“巧家组”划分命名修订方案,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研究区内地层单位名称的稳定与统一,即:维持“巧家组”原义,提升其为巧家群;恢复使用诺多组和华弹组分别指称“巧家组”的下部和上部;将华弹组非正式划分为下、中、上三段;鉴于华弹组底部铁鲕层在上扬子区分布较为广泛,具有重要的地层对比价值,创名西瑶层称之。同时,本文认为诺多组和华弹组的时代分属于达瑞威尔早期和达瑞威尔晚期—桑比期。在新的地层框架下,本研究系统汇总了现有的资料,进而讨论了研究区达瑞威尔期—桑比期的古地理变迁。  相似文献   

12.
川西滇东地区前震旦系地层若干新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收集了各家材料,加上自己的一些观察,针对川西滇东地区前震旦系几个重要的地质问题,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一)关于原大红山群老厂河组和原河口组下变质沉积岩段,认为是古陆壳的产物而不是地槽期的硬砂岩建造。川滇地区在河口组火山活动之前曾广泛发育过原始古陆壳;(二)关于河口组的层序,认为由于同斜褶皱使地层层序造成了假象,修正后不但能与元谋姜驿、新平大红山等地对比,而且可以恢复拉拉地区的褶皱面貌;(三)认为河口组和大红山群内存在不整合面,称之为“川滇运动”,老于19亿年,代表川滇地区最古老的一次地壳运动。会理群的双水井组与青龙山组间也存在不整合面,称之为“西昌运动”,距今13-14亿年,可以将会理群或昆阳群划为上、下两个亚群;(四)关于美党组与望厂组的层位问题,认为东川地区的望厂组应该是该地昆阳群的最上层位。  相似文献   

13.
白鹤滩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第二大水电站,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滇菱形块体内的金沙江上.通常地壳应力状态是影响地下工程安全的重要地质因素,对地下硐室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水电站右岸厂房建设过程中,为了水电站的长期安全运营,采用超声波井下电视录井测试系统对白鹤滩右岸厂房锚固洞内7处钻孔进行测试,基于钻孔崩落数据计算了...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雅砻江河口-金坪子河段贯通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沙江雅砻江河口-金坪子段的地貌、沉积和年代学的研究, 结合区域地貌和新生代沉积, 初步认为该区域河流发育经历了4个阶段:高原面解体河流发育期(7~4.2Ma)、高原湖泊和盆地形成期(4.2~1.1 Ma)、古雅砻江和古金沙江期(1.1~0.73 Ma)和金沙江贯通东流期(0.73 Ma至今)。7~4.2Ma, 高原面解体发育河流, 攀枝花地区河流形成两级陡坎, 并形成昔格达组下伏的卵石层; 古鲹鱼河开始发育形成, 可能越过现代金沙江的位置进入古掌鸠河, 汇合到昆明盆地。4.2~1.1 Ma, 昔格达组、会理、会东盆地均发育; 古城河可能流入元谋盆地; 攀西地区的湖泊和元谋的湖泊可能不相连; 古鲹鱼河在1.1Ma前改道东流, 并未贯通为金沙江。1.1~0.73 Ma, 古鲹鱼河贯通为金沙江, 不断地向古城河方向溯源侵蚀; 古雅砻江和古城河入元谋盆地; 0.73 Ma, 金沙江袭夺古城河、古雅砻江而贯通, 元谋组堆积结束。0.73 Ma以来, 金沙江快速深切; 中晚更新世开始发育阶地。   相似文献   

15.
康定片麻岩岩石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地区康定片麻岩(原称澄江—晋宁期岩浆岩第Ⅳ期的酸性岩)的主体是富钠质的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片麻岩(灰色片麻岩);尚有少量花岗质片麻岩,系灰色片麻岩遭受钾质交代而成。其岩石化学特征与太古代花岗地体一致.灰色片麻岩属低铝型,以相对富铁和不具Eu异常为特征。它与川滇交界区晚太古代垭口片麻岩等一起构成川西滇中地区的片麻岩基底.  相似文献   

16.
川滇黔交界地区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中普遍发育含矿角砾岩。文章综述了角砾岩的成因分类,在重点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含矿角砾岩显示张性角砾岩的特点,仅个别矿床同时出现挤压角砾岩。综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和典型铅锌矿床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可大致推断出,从中二叠世茅口期以来该铅锌成矿区伸展构造至少有2期: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前或同时,即早二叠世/晚二叠世的升降运动(东吴运动)与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间,此次伸展作用形成的角砾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大量的容矿空间,并最终导致成矿流体沿断裂运移并充填沉淀而形成角砾状或网脉状-脉状构造的矿石;另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后,即白垩纪—古近纪,发育一系列正断层,并有可能破坏了铅锌矿体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1983年3月2日——7日,地质矿产部委托中国地质科学院派员主持,在昆明召开“三江专著”矿产志验收会议,对由云南、四川、西藏、青海四省(区)地质部门联合承担编写的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区域性矿产志——“三江专著”矿产志,正式通过了评审验收。“三江”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流经的青、藏、川、滇广大地区,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已发现的钖、钨、铜、铁、铅锌等矿产地就有150多处,有的矿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巧家-新市镇河段的水系变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系结构特征指示金沙江巧家-新市镇河段原本存在两条相向的互不连通的古水系,往南流的西溪河-白鹤滩-巧家古水系和往北流的牛栏江河口段-永善-新市镇古水系。地貌、沉积学和阶地堆积物重矿物成分等分析也表明巧家-白鹤滩河段古水系曾是向南流的,现今巧家-白鹤滩河段的北流是被袭夺而发生倒流的结果,金沙江是后来才贯通的。第四纪以来云南高原的拱升使西溪河-白鹤滩-巧家古水系南流受阻,并在牛栏江河口段-永善-新市镇古水系的支流对坪河的溯源侵蚀下被袭夺,造成巧家-白鹤滩河段的倒流和金沙江巧家-新市镇河段的连通。阶地堆积物的ESR测年数据显示,巧家-白鹤滩河段的倒流、金沙江-川江水系的贯通发生在1Ma左右。
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中生代红层之沉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中生代红层是川滇中生代红层的一部分,时代为侏罗—白垩纪。主要为非海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厚度达5000—13000米。其上往往连续堆积早第三纪红色岩层。这一红层发育有一些明显的规律性:从纵向(指时间)上看,侏罗系和白垩系各可三分;从横向(指空间分布)上看,以苍山-哀牢山变质带为轴,其两侧(滇西地区和滇中地区)在地层沉积与缺失、地层间的接触关系等方面,具有对称性。明确这些特点,即规律性的认  相似文献   

20.
"长江第一湾"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及其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边缘地带,金沙江在该区深深切割了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按照河谷地貌与沉积特征,其宗—大具段金沙江可划分为其宗—下落鱼段、虎跳峡段和大具盆地段。详细描述了各河段的地貌与第四纪沉积特征,并根据同位素年龄等数据讨论了河流沉积物、湖相沉积物及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特别是河谷中厚达150~250m的埋藏沉积物的成因与形成时代。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区及邻区自中新世以来的金沙江河谷发育与青藏高原隆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