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67年底我们写信给竺副院长,向他请教有关地理所气候学和物候学研究问题。竺老于1968年1月5日在他办公室接见我们。1970年11月26日竺老又来函约我们于11月29日到他家里谈农业气候和物候学问题。这样,我们先后有两次机会倾听竺老对地理学、气候学和物候学研究问题的意见。两次谈话的方式略有不同,第一次是我们主动求见竺老的,所以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第二次是竺老约见我们的,因此先由竺老询问当时气候室和地理所的研究工作情况,我们一一作了汇报,然后竺老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研究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他研究物候学可分为三个时期:(1)研究古今物候学,个人开始物候观测时期(1921—1931年);(2)领导组织中国物候观测时期(1931—1940年);(3)领导建立物候观测网,开展中国物候学研究,并完成北京24年物候观测记录时期(1950—1973年)。本文详述了他对物候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童立中 《中国沙漠》1982,2(2):40-40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于1981年10月15日——10月22日在大连举行沙漠化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来自从事沙漠及沙漠化研究的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与生产部门,包括学会常务理事及部分理事和会员代表在内共计60人。有不少同志虽因代表名额限制未能参加,但仍为会议的召开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理学会第二次全国喀斯特地貌与洞穴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21日至25日在四川省兴文县石林管理所召开。来自全国科学研究、生产部门、高等院校、旅游部门等51个单位的75位代表和6名通讯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和报告62篇。代表们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探讨了喀斯特地貌、水文、旅游资源和洞穴的研究前景及如何进行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协作研究。代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理学会1980年10月22日至29日在杭州召开了气候学术会议。来自科研、教学、生产、气象和宣传出版等57个单位的8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前共收到论文144篇,其中73篇在大、小会上宣读,29篇在会上作了书面交流。  相似文献   

6.
宋兆民 《地理研究》1983,2(1):118-119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和中国林学会于1982年10月9日至14日在江苏省江都县召开全国林业气象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林业、农业、气象和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代表和列席代表共130余名。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20多篇,就近几年来林业气象研究取得的成果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过宝兴 《地理研究》1989,8(3):121-122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经学会理事会批准于1988年11月1日至4日,在武汉召开了《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研究和资源开发》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科研和出版部门,计32个单位的50余位代表和来宾。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理学会于1987年12月16—20日在福州召开了首届全国生物地理、土壤地理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生产和出版部门等38个单位的77名代表.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近70篇,内容涉及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和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研究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沙漠所野外风洞论证会在兰州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漠所野外风洞论证会于1984年3月25日—27日在兰州召开,参加会议的22位代表来自科研、设计和生产部门。 会上,代表们听取了组织和设计单位所作的关于“野外风洞的筹建与设计”的报告,并认真审议了有关科学家钱宇、林同骥、连其祥、左大康、朱庭曜的函审意见,并展开了讨论,会上一致通过了会议纪要。 野外风洞的筹建与设计,拟在我国建造全国第一座野外活动土壤风蚀风洞。这一野外活动风洞的建立,对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和草场沙漠化的研究、土壤风蚀研究、风沙物理机制及环境科学有关的研究与实验,将是十分重要而有深远意义的。野外风洞的建立可使人类在更广泛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实验,它将填补我国在风沙、风雪和土壤风蚀等方面在野外科学实验上的一个空白,为我国四化建设和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水平做出贡献。 会上认为,目前,沙漠所野外风洞的初步设计是可行的,设计是立足国内,本着科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理学会于6月5日至13日在古城西安召开了学术讨论会。 这次会议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盛会,代表着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文物出版等47个单位的7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交大会的论文共90多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测绘学会于1978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图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有来自120多个单位的代表180人,其中列席代表20人。会议参加单位之多和出席代表之广超过了前两届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理学会于1982年10月14日至21日在南宁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专门的农业地图学术讨论会议。出席的代表来自21个省(区),47个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74篇,其中6篇在大会上宣读,其它在分组中交流,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小型农业地图展览,共展出农业地图和农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测绘学会于1978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图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有来自120多个单位的代表180人,其中列席代表20人。会议参加单位之多和出席代表之广超过了前两届会议。  相似文献   

14.
王开泳 《地理学报》2006,61(12):1331-1331
“第二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于2006年11月12日在首都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等单位的研究生代表4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代表经过热烈的讨论,向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发出以下倡议: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以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和人类自身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分布格局与演变过程为主要内容。地理科学曾被钱学森院士列为十大科学门类之一,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理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在面临难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学术讨论会第一次会议于1978年10月17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这是在新长征进军号中我国环境遥感科技界的一次盛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95人、列席代表50余人,他们当中有的专门从事遥感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有的来自地质、地理、海洋、农林、测绘、水文等遥感技术应用单位,还有情报、科普、出版等单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学术讨论会第一次会议于1978年10月17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这是在新长征进军号中我国环境遥感科技界的一次盛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95人、列席代表50余人,他们当中有的专门从事遥感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有的来自地质、地理、海洋、农林、测绘、水文等遥感技术应用单位,还有情报、科普、出版等单位。  相似文献   

17.
由全国综合自然地理学青年研究会、河南地理所、河南大学地理系等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综合自然地理学青年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4月13日至16日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28个单位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50余篇。 这次会议得到河南科学院、河南地理所、河南大学及河南大学地理系等单位领导及老一辈地理学家的大力支持。河南科学院副院长陈光耀、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才安、河南地理所所长宋延洲、河南大学地理系主任李克煌等到会祝贺并做了重要讲话。综合自然地理学家陈传康、全石琳、司锡明、潘树荣、毛继周、伍光和、过宝兴等到会祝贺并为代表们作了非常生动的学术报告。黄秉维、景贵和、刘胤汉等也为大会发来贺电或贺信。 这次会议的宗旨是,学习老一辈,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更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在这个前提下,与会的老一辈和青年代表就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土地系统研究、人地关系及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地理》2006,29(1):108-108
2005年12月30日,新疆地理学会召开了第7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全疆相关单位的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中学、企事业单位的120余位会员代表和新老理事参加了这次盛会。自治区科协、中科院新疆分院、自治区民政厅社团处等有关单位也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1989的年10月20—27日,我国自然灾害形成规律、趋势预测及减灾对策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主持。参加会议的代表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计50多人。提交会议的论文62篇。32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学习术报告。  相似文献   

20.
物候学方法在历史气候变化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历史物候记录重建的气候变化结果,显著地增进了人类对过去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但现有研究在历史物候记录的提取与处理、重建方法的选择、重建结果的精度评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梳理。通过归纳历史物候记录的资料源以及在历史物候记录预处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物种鉴别和物候期确定问题,对现有重建方法进行总结,发现较早的研究采用了古今对比法,而近年来的研究多采用更为复杂的回归和过程模型法。上述物候学方法的重建结果对认识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近百年等典型时段的历史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物候学方法重建结果与其他代用资料重建结果往往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未来研究可在历史物候记录的整编与利用、重建方法的准确性评估与改进以及不同重建结果比对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