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4年北太平洋柔鱼钓产量分析及作业渔场与表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5~11月我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生产数据,结合表温资料,按经纬度1°×1°的格式,利用Marineexplorer 4.0软件作图进行柔鱼钓产量及渔场与表温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5~7月在160°E以东海域作业,产量较低;8~10月在150°~160°E海域作业,为生产作业的产量高峰期,占总产量的62.5%;11月在150°E以西海域作业,产量也较低。在150°E以西海域CPUE最高,150°~160°E中部海域次之,160°E以东海域最低。作业渔场的适宜表温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各月适宜表温分别为:5月12~14℃;6月15~16℃;7月14~16℃;8月18~19℃;9月16~17℃;10月15~16℃;11月12~13℃。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认识“数字地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数字地球”的有关问题。指出“数字地球”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是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发展趋势。关于“数字地球”的讨论不应局限在空间信息技术领域,而应该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认识它  相似文献   

3.
“数字城市”呼唤精益求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地球”国际学会2006年5月在北京正式成立,“数字中国”研究院2005年在北京大学揭幕,“数字城市”第二届国际会展和论坛,6月11日又接踵在苏州召开,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预祝大会把握机遇,胜利成功,成为引领“数字城市”浪潮的里程碑。我国城镇化速度空前,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各方面的数字化工程,方兴未艾。实现以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性调整,以“数字城市”建设夯实城乡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城市的凝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全面协调人流、物流、能流的规模和速率,以城镇带动郊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协调、和谐社会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GIS环境下智能化地图概括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由纯科研项目应用向部门化、网络化的大型运行系统发展,“一库存储”与“多种用途”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得突出。在学术界,“多比例尺GIS”或“多分辨率GIS”更是数次国际和国内GIS讨论会、空间论坛的热门话题。在这种形势下,制图综合不再仅仅是归属于地图学领域的课题,而是GIS领域内需求迫切、不可回避的重要的数据变换操作。因此,有关制图综合问题的论文缕缕在国内外GIS学术会议上宣读。足以说明其重要性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地球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战略层面上成绩格外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技术方面,从原来的“e”战略向“u”战略转变;在应用方面,从原来的调查、监测向模拟实验转变,从原来的环境变化模拟(如地球模拟器)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宏观经济模拟分析(如宏观经济模拟器)转变,不仅直接为全球环境变化服务,而且也可以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当前的大趋势,现在分别简介如下:1从“e”战略向“u”战略转变的大趋势从技术发展战略层面来看,由目前的“e”战略向未来的“u”战略转变,即由“信息化”向“智能化”战略或“无处不在的网络”战略转变,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已成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23日,国家为软件产业基地的命名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 国家科委副主任徐冠华为首批获得“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命名的“东大软件园”、“齐鲁软件园”、“西部软件园”和“创智软件园及下属的15个骨干企业授牌。它们是我国首批优秀的软件企业和集团。它们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中的“东山”区位地理考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海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其中“五藏山经”篇中所讲的西、南、北、中山都分布在中国大陆,只有东山的记述在国内一直找不到,三千多年来我国古书上多“无注”或称“其山水无可考”。美国女学者亨利埃特·默茨(HenrietteMertz)通过实地考察后所写的《淡淡的墨迹(Palegnk-TosoOreientRecordsofChineseExplorationinAmerica1953)》证明“东山”海外部分竟分布在美洲大陆,它们就是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以及海岸山脉,它们的距离,山峰数与动植物的种类与《山海经》记载的都基本相同。该书主题提示这样写的:“《山海经》-印第安人-中国的影响-美洲-中国人的发现和探索”。书中结语还特别强调:“对于在4000年左右,就已踏着白雪皑皑的山顶和峻峭的山峰而徒步考察无畏的中国人后面,我们所能做的,首先要向他们顶礼膜拜、鞠躬致敬。”  相似文献   

8.
空间拓扑关系一直是GIS研究热点。本文在分析了GIS面目标拓扑关系的基础上,引入粗糙集概念。在Pawlak粗糙集中,把RCC模型中面目标看成粗糙集中的等价类划分,不考虑边界的模糊性和边界,RCC模型的关系表达模型不变。而在变精度粗糙集中,由于引入多数包含β因子,除PO(X,Y)和POI(X,Y)外,RCC模型其他关系表达模型也不会变化,并且这些关系属于β=0的特例。在PO(X,Y)模型中由于两个面目标存在公共相交部分,及X∩Y≠φ。因此,当C(X,Y)≤β,即X与Y中的公共元素的数目,大于X中元素数目的50%时,显然可以得到Y⊇βX。因此,在变精度粗糙集中,我们认为两个面目标PO(X,Y)有两种集合表达形式Y⊇βX和Y⊄βX,并由此作出了POI(X,Y)和PO(X,Y)在变精度粗糙集下的面目标相交拓扑关系拓展图。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地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科学认知三江源地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对于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入手,分析1992―2020年的变化特征;然后结合土地分类和量化评价辨识出农牧空间,进而界定出“三区空间”并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变化背后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三江源地区城镇空间增幅达774.56%;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以2005年和2015年为转折点,分别呈“U”字型和倒“U”字型变化趋势;② 研究区仅发生了4种交叉转换:生态空间转农业空间规模为1154.1 km²,多发生在气候变化主导区,转化量大但速度在逐步放缓;农业空间转生态空间规模为1140.8 km²,多分布在气候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区,转化速度呈明显变快趋势;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转为城镇空间的总量分别为41.0 km²和12.3 km²,多分布在县(市)驻地镇附近,转化速度在三个阶段表现为“缓慢增长―变快―减缓”的态势;③ 地理基础条件是“三区空间”格局演化的基本动力和前提,制约着交叉转换的位置和方向;社会经济因素是演化的关键驱动力,对交叉转换规模和速度均具有显著影响;生态保护政策在2005年之后驱动作用显著,尤其在“生态―农业”空间的相互置换过程中发挥着稳定作用。本研究可为牧业地区主体功能降尺度传导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新思路,可应用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和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数字中国”,百舸争流(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中国”目前不再只是“热门话题”,而是真枪实弹地在启动、运作了。诸如“数字福建”建设规划的制订 ,建设全省公用信息平台 ,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和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工程、组建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制定省政务信息共享政策 ,同时启动“数字鼓楼”示范区。福建省是真抓实干 ,棋先一着 ,为“数字中国”领跑。另外 ,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会议上 ,田凤山部长提出 ,以信息化带动国土资源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传统的网络分析,利用在线地图API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实时出行时间数据。本文基于高德地图API,在居民出行视角下解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PEK”,简称“首都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PKX”,简称“大兴机场”)在驾车和公共交通2种出行模式下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尝试对双枢纽机场可达性以及城市的“民航+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① 大兴机场的投用使北京市民航服务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南北均衡”,两机场分别在驾车出行0.5 h和公共交通出行1 h的覆盖范围形成互补,有效提升了城市内部腹地的覆盖;② 在以北京为起止点的出行视角下,驾车出行的1 h覆盖范围开始出现重叠;而公共交通出行模式的1.5 h范围呈现重叠;③ 驾车出行模式下的机场可达性高于公共交通出行模式,且在公共交通出行模式下,北京市两机场1 h服务面积和人口数量均有待提高,亟需打造“1 h公共交通服务圈”;④ 在以北京为中转点的视角下,首都机场到各火车站的可达性高于大兴机场;未来应重点提升大兴机场-城市交通枢纽的可达性,以提升城市内部中转能力。本研究有助于为双枢纽机场城市的“民航+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基础研究。在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的同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中国科学院创新计划,高等院校211工程,先后批准了科学界建议的“863","973”计划……。无一不是在强调科学基础研究一强调原始创新。从而使我国基础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及育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贝中间养成中采用柱形笼养殖法,母贝的养成中采用穿耳开放式养殖法,与全程采用锥形笼的传统式养殖方法相比较,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结果表明:采用本技术养殖企鹅珍珠贝,在幼贝中间养成阶段,比传统养殖的壳高生长速率提高32·1%(P<0·05),壳长生长速率提高30·3%(P<0·01),成活率提高36%(P<0·01);母贝养成阶段,比传统养殖的壳高生长速率提高28·1%(P<0·05),壳长生长速率提高26·7%(P<0·01),成活率提高18·3%(P<0·01)。同时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培育游离珠实验,植核贝在休养期和育珠期存活率分别为71·2%和54·3%,留核率分别为29·6·6%和21·0%,成珠率58·6%,优质珠比例为26·7%。  相似文献   

14.
“数字福建”系统工程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数字福建”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取得的成果。这是福建省信息化技术创新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数字福建”经过“十五”的前三年的建设,完善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统一了数据标准规范,进行了信息资源改造,开展了示范工程建设。“十五”后两年,将在前三年示范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伴着茫苍苍林海的千顷松涛,伴着五花山秋叶的妩媚妖娆,伴着岭上红杜鹃的烂漫芬芳,伴着多布库尔河的浪花欢笑,我在倾听,那是一部交响乐;我在品读,那是一首叙事诗;我在思索,那是一册恢宏史;我在欣赏,那是一曲大风歌。  相似文献   

16.
海洋初级生产力在海洋环境要素的驱动下,在不同海域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特征,这种时空演变特征在不同的ENSO事件类型下差异更为显著。本文基于1998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卫星遥感数据集,通过改进海洋时空双约束聚类挖掘方法,挖掘了近20年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时空聚簇模式,并从时空分布和空间移动2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海洋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簇与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在EP(Eastern-Pacific)型El Niño事件期间,海洋初级生产力异常低值时空簇主要分布在赤道太平洋东部或中东部海域,异常高值时空簇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中部海域;在CP(Central-Pacific)型El Niño事件期间,异常低值时空簇分布在太平洋中部,而异常高值时空簇分布在南太平洋与西太平洋海域;② 在EP型La Niña事件期间,赤道太平洋中部及东部、赤道大西洋与印度洋海域出现异常高值时空簇,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出现异常低值时空簇;在CP型La Niña事件期间,赤道太平洋中部出现异常高值时空簇;南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出现异常低值时空簇;③ 发生在赤道太平洋的海洋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簇,在EP型ENSO事件期间具有东移特征,而在CP型ENSO事件期间,时空演变簇在赤道太平洋中部海域产生并消亡;④ ENSO事件中海洋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簇面积与MEI具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积温能够影响植物的物候期和农业作物的产量及空间分布。在研究中,通常将有限数量站点积温数据外推插值到空间进行分析,在站点空间分布稀疏和地形复杂的地区,积温数据在空间上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已有高分辨率的格点化气象数据,在此基础上直接计算可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使用1961—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高分辨率格点气温数据(CN05.1),分析了中国大陆≥0 ℃、≥ 5 ℃、≥10 ℃和≥ 15 ℃的4种积温时空变化,结论如下:① 在中国大陆范围,4种积温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和中国东北地区,高值区分布在华南地区;② 在58年间,4种积温均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尤其以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积温增温趋势显著;③ 这种积温在空间上趋势变化引起了农业区划中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面积显著增加,温带和寒温带面积减少;④ 在58年中,4种积温开始时间显著提前,结束时间显著推后。4种积温开始时间转变间隔时间(0~5 ℃、5~10 ℃和10~15 ℃转变所需时间)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较为剧烈。对于结束时间转变间隔时间,在华中地区趋势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卫星截止高度角和GNSS系统组合对PPP精度的影响,对部分MGEX观测站10 d的实测数据分别进行24 h的精密单点定位数据处理,分析了5°~55°不同截止高度角下单系统GPS、BDS、GLONASS、双系统GPS/BDS、GPS/GLONASS、GLONASS/BDS、三系统GPS/BDS/GLONASS组合的可见卫星数以及定位精度。在确定的系统组合情况下,对不同截止高度角的定位精度分析表明,单系统定位的截止高度角应设置在30°以下,双系统应设置在40°以下,多系统应设置在55°以下;所有组合方式的最优截止高度角均在7°~15°;在确定的卫星截止高度角情况下,对不同系统组合的定位精度分析表明,当截止高度角小于40°时,定位精度最高的为GPS/BDS/GLONASS,最低的为BDS,其他系统组合居中;当截止高度角小于25°时,系统组合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截止高度角的增大(从25°到40°时),这种影响逐渐减小,当截止高度角进一步增大至40°时,主要依靠BDS卫星定位,能够进行定位的系统组合定位精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9.
利用Snoke方法和CAP方法反演2014-08~2015-03间14次M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震源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使用PTD初至震相方法计算14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并与CAP深度搜索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金寨震群序列密集分布在115.50°~115.53°N、31.50°~31.53°E范围内,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无明显的发震规律;14次M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P轴方位角与倾角较为一致,为近NS向水平拉张和近EW向水平挤压作用下的走滑型地震;2种方法计算获得的震源深度结果相近,集中在2~5 km。  相似文献   

20.
“数字地球”科学工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字地球”是集科学、技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项宏伟的科学体系。“数字地球”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核心和目标。文章在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对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