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前言 暴雨是在特定环流背景场下,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相结合的产物。湿有效位能方法,本质上是一种热力因子,它的作用是放大了有用的信息,对无用信息不放大或放大的很小。因此,应用湿有效位能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它的选择放大作用,捕捉暴雨苗头,结合环流形势预报暴雨。下面我们从单站Amk时空变化和850毫巴Amk的水平分布特征两个方面去分析单站暴雨产生的前期条件。  相似文献   

2.
暴雨过程是一种能量转换过程。我区暴雨来临之前,孟加拉湾一带有低槽发展,输送大量暖湿气流,使其AmK激增,出现深厚正能层高能去和能量锋区,它们都与我区暴雨的发生发展有着较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去年12月,全国湿有效位能应用会议在杭召开后,我省不少台站立即组织力量,边学习,边试验,定出初步预报方案,经过今年汛期的试用,初见成效。杭州市台用A_(mk)方案,成功的报出6月9日及6月13日两次全区性暴雨;绍兴市台用“湿能”配合其它物理量作诊断分  相似文献   

4.
1984年8月9日傍晚至10日上午,德州地区由于受在福建罗源县登陆北上的8407号台风低压影响,全区出现了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本文应用湿有效位能对这次暴雨进行分析,为以后这类暴雨的预报提供依据。一、湿有效位能分布特征及其演变 1.Amk垂直分布特征对德州地区出现暴雨前10小时,作8月9日08时Amk剖面见图一,济南附近上空Amk等值  相似文献   

5.
湿有效位能在开封汛期分级降水预报中的应用李改花(开封市气象局·475003)1984年以来,开封市气象台利用湿有效位能作6~8月份逐日降水预报。使用中发现,湿有效位能变化与降水量级有一定关系:各层湿有效位能逐日上升较小时,降水量级较小;湿能激增,在湿...  相似文献   

6.
利用东兴1960~2008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东兴暴雨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东兴年均暴雨日数为15d,最多的一年出现25d,最少的也有8d.年暴雨日数的年代演变特征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总的趋势线为略有增加,但增加趋势不明显.年内汛期5~9月为暴雨天气多发期,其中又以7月份为最多,各月的平均暴雨日数变化趋势为减少、增加、增加、增加、减少,但增减均不明显.年均暴雨量为99.2mm,最大一场暴雨量为426.3mm.造成东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面、西风槽、低涡切变线、热带气旋等.  相似文献   

7.
2009年广东前汛期一次连续性特大暴雨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地面常规站、自动气象站资料,探空资料,卫星云图产品及NCEP/NCAR1°×1°每6h再分析资料等,对2009年5月23-24日广东中西部沿海地区的连续性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降水落区集中,具有明显的中α尺度特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南海中尺度涡旋和偏南风低空急流快速北抬;涡旋北侧的暴雨区为强辐合上升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气流及110°E越赤道气流汇流形成强盛而狭窄的季风涌水汽输送带,为暴雨区提供充分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两次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强烈发展造成了此次强降水;而高层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对流云团在珠江口西侧的稳定少动。  相似文献   

8.
湿有效位能及其在暴雨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宝俊 《气象》1982,8(11):4-7
有效位能是大气能量学中很重要的创见之一。早在本世纪初,马古拉斯(M.Margules)讨论气旋发展的能源时就已提出(当时称为有效动能)。可惜的是,其后半个世纪,虽有人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但进展不大。本世纪五十年代,洛伦兹(E.N.Lorenz)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提出有效位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并用于大气环流的研究。继洛伦兹之后,达顿(J.A.Dutton)与约翰逊(D.R.Johnson)以及范米根(Van Mieghen J.)进行了更全面、更系统、更严谨的讨论。 六十年代末,史密斯(Smith P.J.)提出有限区域有效位能及其收支方程后,把有效位能概念及其收支方程用于天气分析研究者日益增多。 大气中的水汽对天气变化有很大影响,在天气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61~2000年4~6月份贵港三县(市)暴雨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出现暴雨前的一些主要特征,探讨用本地气象要素变化指标与天气系统、数值预报产品及指标站资料作暴雨预报的方法,并建立贵港市暴雨预报模式。暴雨预警信号:暴雨出现前1~7d,本地气象要素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征,与暴雨关系最为显著的主要有以下三条:(1)夜间闷热:02时T≥24.0℃,E≥27.0hPa(概括率144/205=70%);(2)强(连续)升湿:02~14时有一个或以上时次△E24+≥6.0hPa;或14时E连续两天以上+≥6.0hPa(概括率80/205=39%);(3)高温:日平均气温T≥28.0℃(概括率55/205=27%)。以上三条历史概括率199/205=97%,只要达到一条就是一次暴雨预警信号,符合两条以上者,未来24~72h出现暴雨的机率就越大。结论:(1)前汛期一次暴雨过程就是一次大气能量的充分积蓄与释放过程,本地温湿反映最明显,暴雨出现前大部有2~5d高温高湿“闷热”天气,可作为预警、预报指标。(2)低空西南急流(有时伴有低涡或切变线)主要是输送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它对暴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贵港处于低空急流轴的左侧时,出现暴雨的机率最大,是贵港市暴雨预报的第一个着眼点。(3)当850hPa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到达湖南、贵州省南部和广西北部,未来继续南压到柳州~贵港附近时,有利于产生暴雨。(4)500hPa孟湾到青藏高原有低槽东移,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南下,当副高脊线在20°N以南,西端在110°E以东时,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贵港,出现暴雨。(5)通过对产生暴雨的不同天气系统进行分型,有利于提高暴雨预报的识别能力。(6)建立暴雨预报模式,用“指标卡形势”方法作暴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华南前汛期广东暴雨分区动力特征及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2009-2013 年华南地区72 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 REOF方法、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华南前汛期(4-6 月)暴雨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暴雨降水量占总降水量34.6%,年暴雨日数170天以上。REOF方法分析获得华南前汛期5个暴雨模态区, 其中广东两模态区中心荷载强于其余3个区,降雨更多,雨强更大。合成分析显示,广东北部暴雨区受西风带系统影响为主, 暴雨中尺度系统为气旋及变形场锋生。沿海暴雨区受副热带系统控制为主,中尺度系统主要为低空急流,输送气旋式切变和旋转涡度,及低空速度辐合, 并提供自海上来的充沛水汽,造成沿海区暴雨远强于北部区。 近5 a前汛期广东24 h累积降雨量大于200mm的大暴雨有14次,均发生在沿海暴雨模态区。两区暴雨机制分别为西风带中尺度低值系统锋生降水,和副热带系统暖区登陆地形作用降水。海温SST方面沿海暴雨区环境较北部暴雨区具有更大平均水汽潜热量,含更充沛水汽。而感热场反映沿海暴雨区从下垫面吸收更多热能量,更有利于不稳定暴雨过程维持与加强。对2010 年6 月9 -12 日广东沿海上川岛持续性特大暴雨分析显示,东北阻塞高压强盛与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势均力敌配置,水汽通道和水汽通量散度輻合异常强盛, 湿位涡湿正压项和湿斜压项均构成有利于垂直涡度增长环境, 这些因子维持了特大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汕尾市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和10个乡镇(区)中尺度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探测资料对前汛期暴雨的时段和地域分布作出分析.为预报暴雨落区、落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位德  欧艺 《广西气象》2005,26(A02):69-70
通过对1961~2000年4~6月份贵港三县(市)暴雨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出现暴雨前的一些主要特征,探讨用本地气象要素变化指标与天气系统、数值预报产品及指标站资料作暴雨预报的方法,并建立贵港市暴雨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3.
湿有效位能推广应用交流会剪 影广西区气象局局长赵月年同志,在交流会开始时讲了话。课题负责人、囤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副研究员吴宝俊同,:在会上作学术报告大会发言摄影:卯瑞清会场全景湿有效位能推广应用交流会剪影@卯瑞清  相似文献   

14.
有限区域湿有效位能收支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宝俊  蒋凤英 《气象学报》1983,41(3):338-342
有效位能是大气能量学中较出色的创见[1-3],它的收支方程,有助于揭示能量制造、积聚、释放条件,在理论与实际工作中都占重要地位.自六十年代史密斯(Smith,P.J.)提出有限区域有效位能及其收支方程后[4],很多人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暴雨预报是天气预报的难题之一,要使暴雨预报能很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不但要做好暴雨的“有无”预报,同时要做好暴雨的“落时”、“落点”预报。近年来,广大气象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暴雨的成因,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预报暴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前汛期暴雨气候概况的统计分析得出玉林市暴雨发生的气候分布特征;在普查分析历史天气图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产生暴雨的关键因子,给出了造成玉林市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主要的4类天气形势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相似分析和数学模式计算相结合作玉林市前汛期暴雨的定量预报,为玉林市短期暴雨预报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前汛期暴雨气候概况的统计分析得出玉林市暴雨发生的气候分布特征;在普查分析历史天气图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产生暴雨的关键因子,给出了造成玉林市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主要的4类天气形势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相似分析和数学模式计算相结合作玉林市前汛期暴雨的定量预报,为玉林市短期暴雨预报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一个广东前汛期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它总结了广东前汛期业务工作中利用多年,效果较好的暴雨预报经验。在微机上分别建立资料库、规则库及有关服务程序。模拟预报员的思维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制作广东前汛期有无暴雨预报和暴雨落区预报。此外,还建立了强迫学习系统。该系统于1986年4月1日开始正式投入业务使用,二年来暴雨有无预报成功率是68.8%,落区预报成功率66.6%。   相似文献   

19.
在华南,前汛期暴雨,主要是“锋面”暴雨;但它与一般的锋面不同,这里的锋面,尤其是五、六月份,主要是能量锋一即露点锋。下面介绍关于这类锋面暴雨的分析预报问题。 一、暴雨的分析 1.各层天气图的使用 在前汛期,暴雨分析主要要分析空气柱的湿度变化、稳定性及大气垂直运动。850hpa要侧重分析风场、热力场与湿度场。 风场:主要是掌握低空急流和风场辐合区的变化,风场除注意切变福合外,对东南风与西南风的风向曲率辐合及同向民的风速辐合也要注意。  相似文献   

20.
广东前汛期暴雨水汽输送异常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9—2011年广东省86个测站的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二套分析资料,分析广东前汛期及其各月暴雨的水汽输送来源及其异常特征,诊断持续性暴雨过程水汽输送异常随赤道MJO活动的变化。结果表明,从多年气候平均场来看,广东前汛期(4—6月)水汽输送来源主要有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向华南输送(即西南支输送)、源于热带西太平洋随副热带高压边缘气流经南海地区向北输送(即东南支输送)和源于青藏高原西南侧伴随南支西风气流的向东输送(即西支输送)。广东前汛期降水异常变化的水汽输送异常来源与气候平均来源有所不同,前汛期暴雨的水汽输送异常主要是东南支、西支输送的输送异常以及源于我国中低纬度地区随偏北异常气流向南的水汽输送(简称北支输送)异常这三方面,其中北支输送异常主要加强广东区域的水汽通量辐合。暴雨水汽输送异常存在月际变化,西支和北支输送异常是4月、5月、6月暴雨的共同点,另外,5月暴雨还包括西南支、东南支输送异常,6月暴雨则包括东南支输送异常。各月持续性暴雨(持续3 d或以上的暴雨)与非持续性暴雨的水汽输送异常有所不同,4、5、6月东南支水汽输送异常,持续性暴雨比非持续性暴雨明显偏强。6月广东持续性暴雨的西南支水汽输送异常随MJO活动产生一定的变化,在MJO第4、5、6、7位相(8、1、2、3位相),西南支水汽向华南输送偏强(弱)。赤道MJO活动影响西南支水汽输送强度的物理过程,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经向热力对比来影响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强弱变化,从而使该支气流流向华南的水汽输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