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耳群火山熔岩的岩相学特征是熊耳群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大量的薄片观察.作者总结了熊耳群两大类熔岩(安山岩与英安-流纹岩)的岩相学特征。并就两大类岩石的表现形式、内部变化规律及特征性的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根据已掌握的豫西熊耳群火山岩金矿资料,从层控观点出发,对金矿物质来源进行初步探讨。文章以熊耳群火山岩本身的主要特征、含金丰度及其中金矿的分布特点与环太平洋安迪斯山型火山岩金矿的对比为依据,明确地提出了熊耳群火山岩金矿物质来源分为一元和多元两种类型及熊耳群火山岩为金矿矿源层的观点。以期对今后在熊耳群火山岩地区找金的地质和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熊耳山地区洛店正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得出该区金矿化主要受控于太华群与熊耳群接触带两侧的层间矿磁带,进一步揭示了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华北地台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铜矿集中区。区内成矿地质作用复杂,铜矿类型多,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此文通过幔枝构造分析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各种矿床成矿规律以及成矿远景,为以后中条山找矿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西部的熊耳山地区是重要的金成矿集中区,区内环形-线性构造与成矿存在耦合关系。本研究中对最新高分SPOT-5图像和Aster的遥感地质解译发现,熊耳山北部上观周围区域存在多个环形构造,主要发育于太华群古老变质岩和熊耳群火山岩中,南部附近为中生代花山岩体。环形构造集中分布,大环套小环、线性和环形构造交切。影像蚀变信息提取研究发现,环形构造周围及其内部发育较好的铁染异常和羟基异常,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附近和周围已知的金矿床和金矿点零星分布,但其遥感图像与熊耳山其他类似环形构造发育地区相比,影像特征更为典型,且成矿条件似更为优越,有可能成为熊耳山地区又一个金银成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位于熊耳山中段的青岗坪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矿床主要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本区矿体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与中元古界熊耳群接触带两侧的层间破碎带内;金矿化主要受拆离断层构造和岩浆活动的控制;层间破碎带是控制矿床定位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新疆西滩低温浅成热液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滩金矿床是近年西安工程学院发现的重要金矿床之一。该矿床是以含金玉髓质石英为基本矿石建造的脉状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幔源火山岩( 石炭系安山岩),成矿流体中H2O 主要为大气降水,岩浆活动是成矿流体起源及演化成矿的热动力;成矿温压条件均较低,从矿物组合及成矿学特点,把该矿床归为火山岩区冰长石绢云母型低温浅成热液矿床;但特殊之处是成矿作用发生在碰撞造山过程中,与岛弧安山岩的成岩年龄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熊耳群中金铅锌矿成矿时代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60年代以来,在华北陆台南缘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和中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中,陆续发现并评价了诸多金、铅、锌矿床。随着地质找矿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对成矿时代的研究显得甚为重要,尽管在以往研究成果中曾有论述,但多数是以地质推断为依据,时见个别K-Ar法或全岩Rb-Sr法测试数据也因取样的代表性或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叠加等而掩盖了其年龄的真实性。为此,我们在研究“熊耳群地质环境演化及含矿性”过程中,除加强野外有关地质现象的宏观研究外,分别在嵩县前河蚀变岩型金矿、汝阳老代仗沟蚀变岩型铅锌矿  相似文献   

9.
围绕豫西花山花岗岩已发现百余金矿床和矿(化)点。如祁雨沟、上宫等大中型金矿床,唯独北东部研究差而矿点不明,且本人通过近几年地质、物化探工作,对花山花岗岩北东侧金成矿特征仅作初析。1 地质背景(1)地层:出露地层以太华群和熊耳群为主。太华群与花山花岗岩侵入接触,呈南北向分布,地层走向15~45°,南东倾,倾角11~47°。熊耳群分布在太华群东部,走向135~180°,北东倾,倾角52~66°。(2)构造:研究区位于华熊地块中北部靠近嵩箕地块,属中元古代火山弧后盆地边缘。主要有庞沟—三合坪背斜和北东…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方城—舞阳一带发现蚀变层间破碎带型金矿床伏牛山东麓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出露多期岩浆岩及太华群、熊耳群等含金矿源层。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是金成矿的有利条件。本区金矿化类型繁多,据河南省地质科研所林潜龙等总结:本区有中低温热液充填(...  相似文献   

11.
中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分布在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中条山、太行山及伏牛山北侧。面积约5300平方公里,岩系厚度约七、八千米。火山岩系的层序,自下而上为大古石组、许山组、鸡蛋坪组、马家河组。大古石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嵩县西岭绢云母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绢云母矿物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证明成矿母岩为熊耳群酸性熔岩,矿化从断裂韧性剪切开始,又被早、晚期碱性岩浆期后热液的叠加蚀变改造而完成。该矿是地层、构造、侵入岩三位一体联合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豫西熊耳山西段的月亮沟铅锌银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该区成矿基本规律,认为该区矿体严格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属于典型的薄脉型矿床,且矿区深部及周边地区尚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4.
熊耳群火山岩是中元古代早期秦岭古海洋板块与华北古陆挤压碰撞在不垂直加水平运动下,洋壳和上地幔岩楔状体的混合物。这次重要的构造一热事件,在华北古陆南缘也是重要的成矿活动时期,岩浆在上涌过程中,携带的地壳下部及地幔岩中的金矿物质经历了活化—转移—聚集不同的物理、化学阶段。上述过程中,当热液中的硫化物结晶时,金同时沉淀下来,说明了熊耳群火山岩含金丰度高的原因所在。黄铁矿作为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使金在适合部位成矿。  相似文献   

15.
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笔者对熊耳群火山岩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室内工作,并充分收集、整理了前人成果资料。对熊耳群火山岩有一些新的认识。 1.熊耳群火山岩为亚碱性系列,没有碱性玄武岩系列的存在。火山岩多富钾,表现出拉斑-钙碱-橄榄玄粗岩系的渐变关系。 2.岩石类型是以玄武安山质与安山质岩类为主(≥60%,SiO_2=53%~59%±),伴生英安-流纹质及少量玄武质岩类。岩石组合不具有典型的“双峰式”特征,是以富钾玄武安山质、安山质岩石为主。所谓的“流纹斑岩”及“大斑安山岩”,部分属次火山-侵入相。 3.矿物学及结构构造特征表明,熊耳群中存在大量的“钾质细碧-角斑岩”和少量的细碧岩,也有正  相似文献   

16.
玛浪勒铜矿床位于西藏仲巴县隆格尔乡,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矿体呈脉状产于灰岩与则弄群安山岩及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基于矿床野外地质特征、室内岩矿鉴定以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的研究表明:玛浪勒铜矿床至少存在2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即方解石-硫化物阶段和后期地下水热液叠加改造阶段。石英和方解石主要发育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其中,方解石-硫化物成矿阶段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7~271℃,盐度w(NaCleqv)为5.26%~20.37%;地下水热液叠加改造阶段的均一温度为118~170℃,盐度w(NaCleqv)为1.91%~16.15%。成矿流体密度为0.90~1.07 g/cm3,估算成矿压力为9.16~26.84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0.92~2.68 km。基于赋矿安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的构造背景下,为与火山期后热液相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区域该类型矿产勘查最新进展的综合分析表明,在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上寻找与火山期后热液相关铜矿床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西部石板井地区1∶5万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取出6个具有代表性
的因子,绘制出地球化学分区图及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讨论了各分区与其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依据分区结果,结合北山区域
成矿背景、工作区地质特征及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的孔雀石矿化点,确定了Cu-Zn分区是有利的成矿地段,并与志留系公婆泉组变
质安山岩有关,90%的孔雀石矿化点位于该分区中。通过对工作区进行地球化学分区,结合各分区中Cu元素含量的统计特征,绘
制了Boxplot对比图,分析Cu元素在各分区中的聚集特征,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找矿方向,确定了成矿有利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18.
熊耳岭岩体位于河南省卢氏县龙驹街至熊耳岭一带。呈北西—南东向延伸的椭圆形复式岩基。出露面积约65平方公里。岩体北部与陶湾群地层呈断层接触,南侧与宽坪群呈侵入接触(图1)。该岩体过去没有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一直被误认为是燕山期产物。笔者经过各种室内外研究,认为:熊耳岭岩体应属加里东期产物,岩体年龄为450百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19.
南召地区九峰垛南侧熊沟、黑虎庙、崇兴寺一带上侏罗-下白垩统砂砾岩中发现大量熊耳群火山岩砾石,证明该区头道河-杨树庄断裂带,可作为我省槽台界限通过的具体位置;证实了伏牛山花岗岩体是燕山晚期岩浆作用所形成;以及燕山晚期以前秦岭褶皱系与华北地台就已连为一体,且其地形为北高南低,这样才能使被剥蚀的大量熊耳群火山岩砾石被冲积到九峰垛南侧的熊沟、黑虎庙、崇兴寺一带。而且该地区大量熊耳群火山岩砾石的存在和发现,对研究整个东秦岭及华北地台区的构造演化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盖州剖面元古宙火山岩具有安山岩岩石成分,由熔结角砾岩、熔岩角砾岩及熔岩组成。安山岩与围岩的接触性质表明二者形成于同一地质时期,与蓟县剖面相较,该火山活动应与大红峪组火山活动时期相当。该剖面上的砾岩曾被作为底砾岩并标示“兴城运动”的存在。本次研究表明,该底砾岩实际为一扇-三角洲体系的顶部沉积,它不能作为区域性地壳运动的标志。本文将砾岩之上地层划归高于庄组,而砾岩本身及其下部含安山岩的地层归入大红峪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