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利伟  姚建新  牛永斌 《地质通报》2017,36(6):1056-1063
豫西地区刘家沟组中下部发育多层砾岩,其中扁平砾石与球形砾石共生,扁平砾多顺层排列,球形砾常具圈层结构。因该砾岩层发育普遍,特征明显,成为刘家沟组的区域划分对比标志之一。但迄今为止,其成因众说纷纭、未有定论。通过砾岩发育层段的野外观察,结合刘家沟组的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宜阳地区刘家沟组砾岩层的砾石不是单纯的物理成因,其形成可能与微生物繁盛的席底底质有关。微生物席的存在使沉积物表面具有一定的粘性和韧性,在动荡水流的作用下,部分破坏作用形成的微生物席碎片卷曲、滚动,形成具有圈层结构的"砂球",在湖泊重力流作用下,扁平的微生物席碎片与"砂球"被搬运至较深水区域,形成特征明显的扁平砾石砾岩层。  相似文献   

2.
余关美  时国 《沉积学报》2016,34(4):626-633
贵阳地区下三叠统安顺组中的遗迹化石是研究P-T生物大灭绝后古环境、古生态的良好材料,在研究区发现、描述了8个遗迹属,9个遗迹种。安顺组中遗迹化石的垂向分布表明:安顺组一段以结构单一、个体较小的遗迹化石Planolites montanus,Palaeophycus curvatus和Phycodes palmatus为主;二、三段中遗迹化石属种增多、生物扰动增强,除了一段的3个遗迹种外还发现有6个遗迹种:Beaconichnus darwinum,Chondrites recurvus, Thalassinoides paradoxicus,Thalassinoides horizontalis,Arenicolites isp.,Rhizocorallium commune,在三段出现的复杂遗迹化石Rhizocorallium commune和Thalassinoides paradoxicus代表了本地区海洋环境在早三叠世晚期的重大改善。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特征表明安顺组一段上部为台缘浅滩环境,二段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斜坡环境,三段为靠近台地边缘的潮间-潮下环境,在一至三段沉积期,海水含氧条件有所改善,研究区处于浅海“宜居带”上。安顺组四段沉积于半局限台地内的潮间-潮上环境,处于“宜居带”之外,在此区域遗迹化石不发育,生物活动相对较弱。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遗迹化石发育特征表明生物复苏活动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带相对活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然气的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的综合研究,综合实际地质条件,明确了泸州古隆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并细分了不同气藏的气源贡献和来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3种来源与成因类型天然气:①以须家河组煤系为来源的自生自储型天然气;②以深层来源气为主的天然气;③以须家河组煤系烃源为主,深层来源为辅的混合型成因气。  相似文献   

4.
孙之平  韩颖平 《贵州地质》1998,15(2):115-118
文章对威宁西部敞寨(三道河)向斜两冀下三叠统东川组剖面层序、横向分析、化石组合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四个岩性段八个岩性亚段,其剖面结构由四个大的沉积旋回组成,每一旋回为红色泥岩→灰紫色粉砂岩、砂岩→灰岩组合而成,以岩性、沉积结构结构及化石组合等分析认为属东川组,为早三叠世奥伦期河湖相沉积的产物,共与贵州其它地区同期地层的沉积环境有较大的差异性,为贵州三叠系下统一个新的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5.
张杰  童金南 《古地理学报》2010,12(5):535-548
华南下三叠统中上部普遍发育蠕虫状灰岩,宏观上可以分为深色“蠕体” 和浅色“基质”。对于其成因的认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的观点有化学凝聚说、生物扰动说和机械成因说等。笔者通过对下扬子地区5条典型剖面进行野外详细分层描述、采样、薄片观察以及实验分析,并与中上扬子地区进行对比研究,对蠕虫状灰岩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并将蠕虫状灰岩分为4类:连续成层蠕虫状灰岩、生物爬迹/钻孔蠕虫状灰岩、呈似层状/杂乱条带状排列的蠕虫状灰岩和混染状蠕虫状灰岩,其在剖面上具有典型的变化规律。蠕虫状灰岩发育的层段少见宏体化石,遗迹化石、微生物的分布与蠕虫状灰岩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早三叠世缺氧、HS和CO 含量增加、海水呈碱性、喜氧生物匮乏等为蠕虫状灰岩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灰泥在早三叠世特殊的海洋化学条件下开始沉积分异,后经历了同沉积成岩作用和不同程度的宏体生物、微生物作用,因此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蠕虫状灰岩。蠕虫状灰岩发育时为海洋缺氧、有毒气体释放的后期,海水X(Mg)/X(Ca) 值开始降低,碳同位素值回升,随后生物逐渐活跃起来,环境也逐渐改善。因此蠕虫状灰岩可以被认为是生物复苏、环境改善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贵州贵阳地区下三叠统沙堡湾组遗迹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一分队在作贵阳片区1:50000区调过程中,首次发现该区(图1)下三叠统沙堡湾组上部灰岩中有大量丰富的生物潜穴化石存在。本文在介绍该组遗迹化石的基础上,根据遗迹化石特征和其它沉积标志对黄铁矿是否一定指示沉积底层水体为还原环境和遗迹化石组合是否绝对受海水深度控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萍 《地质找矿论丛》2010,25(3):241-245
在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区内鲕粒白云岩、具残余鲕粒结构的粗粉晶-细晶白云岩、泥微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粗粉晶-细晶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并结合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3种地球化学特征资料认为:鲕粒白云岩和具残余结晶鲕粒白云岩为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形成;泥微晶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粗粉晶-细晶白云岩为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8.
9.
蜀南地区飞仙关组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浑水陆棚相与清水陆棚相,东部两者交替发育,中西部则主要为浑水陆棚相。浑水陆棚相以半局限海亚相为主,包括三个微相;清水陆棚相可分为颗粒滩、滩间、潮坪和内缘斜坡等四个亚相,包括若干微相。飞一段全区为清水陆棚相;飞二段全区均为浑水陆棚亚相的泥质半局限海微相;飞三段,西部为浑水陆棚相,东部为清水陆棚相,其间发育灰泥质半局限海微相;飞四段基本为泥质半局限海微相。飞一时,区内中部有一近南北向的台内凹槽,沿凹槽边缘鲕粒滩较发育。研究区以西的康滇古陆和龙门山岛链与华蓥山断裂带控制着区内沉积相展布,当康滇古陆和龙门山岛链构造活跃时全区发育浑水陆棚,华蓥山断裂带活动时东部发育清水陆棚;当康滇古陆、龙门山岛链与华蓥山断裂带构造的活动性都较低时,全区以清水陆棚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瘤状灰岩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基本特征出发,结合岩石学特征,尤其是化学成分及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对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瘤状灰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深水盆地和台缘斜坡下部的沉积环境中,由于周期性的瞬时动荡水体的作用,导致沉积物来源的差异性,再经过成岩作用期的差异压溶作用,形成了本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瘤状灰岩。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质学报》2022,(4):483-486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是微生物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作为地质时期微生物群活动的重要标识。至目前为止,MISS主要发育在前寒武纪浅海潮间带上部至潮上带下部及显生宙生物大灭绝后微生物繁盛时期的浅水环境。文中豫西宜阳刘家沟组发育了形态多样的MISS,主要为微生物席破坏相关构造,尤其以多边形网状和纺锤状脱水裂痕最多。该研究区发育的多种MISS类型,指示了该区域的一些古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质学报》2015,(4):483-486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是微生物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作为地质时期微生物群活动的重要标识。至目前为止,MISS主要发育在前寒武纪浅海潮间带上部至潮上带下部及显生宙生物大灭绝后微生物繁盛时期的浅水环境。文中豫西宜阳刘家沟组发育了形态多样的MISS,主要为微生物席破坏相关构造,尤其以多边形网状和纺锤状脱水裂痕最多。该研究区发育的多种MISS类型,指示了该区域的一些古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3.
袁志华 《地球化学》1998,27(3):276-282
本文从基本特征出发,结合岩石学特征,尤其是化学成分及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对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瘤状灰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深水盆地和台缘斜坡下的沉积环境中,由于周期性的瞬时动荡水体的作用,导致沉积物来源的差异性,再经过成岩作用期的差异压溶作用,敢本区下三叠较大冶组瘤状灰岩。  相似文献   

14.
川西南犍为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和测井曲线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川西南犍为地区嘉陵江组的岩石类型组合、古生物化石、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研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认为犍为地区嘉陵江组为半局限海-局限海台地沉积,进一步识别出混积潮坪、潮缘滩、半局限泻湖、局限泻湖和蒸发潮坪等5种沉积亚相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连井沉积相横剖面对比和重点层段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出嘉陵江组的沉积相演化规律由下至上从混积潮缘到潮下低能,再到潮上蒸发环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进一海退发展旋回;其中的潮缘滩相颗粒岩和潮坪相云岩可成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5.
在赤水地区嘉陵江组中共发现遗迹化石4个属8个种,其中有3个未定种,即Palaeophycus tubularis(管状古藻迹),Palaeophycus curvatus(弯曲古藻迹),Palaeophycusisp.A(古藻迹未定种A),Palaeophycus isp.B(古藻迹未定种B),Planolites octichnus(八曲漫游迹),Helminithopsis abeli(阿伯尔拟蠕形迹),Helminithopsis isp(似蠕虫迹未定种),Phycodes pedum(足状拟藻迹)。这些遗迹化石主要为无脊椎动物的觅食迹和进食迹,其中多数为下浮雕保存,其次为上浮雕保存,少数为全浮雕保存。根据遗迹相组合特征,结合沉积相分析,可划分出两个遗迹组合:Palaeophycus遗迹组合,代表的是水体较浅、受短期海平面变化影响较大的灰岩坪沉积环境;Planolites-Helminithopsis遗迹组合,代表的是与Palaeophycus遗迹组合相比水体较深、能量较低的开阔海台地的台内洼地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南岭地区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双壳类化石十分丰富,对其详细的生物地层 学研究可以为这套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识别该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界线提供重要的古生物资料。本文对湖南浏阳石康、湖南 宜章下坪和广东揭西灰寨三条剖面采集的海相和非海相双壳类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 具有4个双壳类生物带,即:半咸水相Unionites? emeiensis 顶峰带、海相Retroceramus subinconditus-Hiatella 组合带、海相 Ryderia guangdongensis-Parainoceramus jinjiensis组合带和半咸水相-陆相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组合带。对各生物 带代表化石在区域上的时代延限分析表明,Unionites ?emeiensis 顶峰带时代延限主要为瑞替期, Retroceramus subinconditus-Hiatella 组合带主要为赫塘期,Ryderia guangdongensis-Parainoceramus jinjiensis 组合带主要为辛涅缪尔期,但有 可能向上延伸至土阿辛期。经与海相同类生物带的对比,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 组合带时代延限大致为赫塘期 至土阿辛期。根据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南岭地区半咸水相-陆相T-J 界线应位于Unionites? emeiensis 顶峰带与Kija ovata-Waagenoperna mytiloides 组合带之间,这与四川盆地陆相T-J界线(位于Modiolus weiyuanensis-Unionites? emeiensis 组合 带与Pseudocardinia (=Kija) kweichouensis-Cuneopsis sichuanensis 组合带之间) 和新疆准噶尔盆地陆相T-J 界线(位于 Waagenoperna-Yananoconcha(=Kija)组合带与下伏郝家沟组之间) 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8.
韦运良 《地质与勘探》2019,55(S1):314-325
湘西-滇东地区矿产地质调查子项目云南广南地区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在广南幅下三叠统石炮组中首次发现氧化锰贫锰矿。本文通过对早三叠世锰矿岩相古地理、地层、构造、锰质来源、生物化学作用等控矿因素分析,石炮组作为区内主要含锰岩系之一,属碎屑岩型含锰建造,锰矿产于滇黔桂盆地北西缘台地边缘斜坡-台间盆地边缘相中,锰质主要来源于盆地西南侧的海底火山热液。广南县周边北西向斜坡-盆地边缘相带为区内锰质聚集的有利场所,出露石炮组地层的多个背斜构造为区内氧化锰贫锰矿找矿前景较佳地段。通过对比广西同类型典型矿床,认为该区同样具备探寻深部碳酸锰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贵州关岭上三叠统瓦窑组中碳酸盐岩结核形成的生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尚彦  王宁等 《地质通报》2002,21(12):855-857
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附近的晚三叠世早期地层瓦窑组底部产具重大科学意义的关岭生物群。关岭生物群产出地层中伴有大量大型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结核中部都有植物茎干,结核内的海百合、双壳、菊石、牙形刺等生物化石含量明显高于结核周围的岩石,且有许多生物化石直接附着在植物茎干上。这类结核的形成,除化学沉积作用外,还有生物作用的影响。海百合、双壳类和菊石类栖息在植物茎干上营假浮游生活,随着栖息生物量和化学沉积物灰泥的增加,逐渐沉积在海底形成结核。  相似文献   

20.
贵州贵阳地区下三叠统凝缩段的遗迹化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阳地区下三叠统是一个完整的碳酸盐岩层序(相当于三级旋回层序)。该层序中的凝缩段由深色薄层(单层厚0.5cm~1cm)的泥晶灰岩和泥质条带灰岩组成。凝缩段中产丰富的遗迹化石。该遗迹群落为:Cochlichnus,Cosmorhaphe,Chondrites,Gordia,Glockeria,Huaxich-nus,Oldhamia,Phycosiphon,Protopaleodictyon,Pinnatpedus,Mammillichnus,Neoneriles和生物扰动构造。遗迹化石组合与Nereites遗迹相相似。此外,文本还讨论了此遗迹群落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