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阶地砾石的统计特征看保德至克虎段河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保德至克虎段不同地点砾石的岩性、粒径和产状的野外统计与测量,并对不同地点和不同阶地上砾石的岩性、粒径和产状进行对比,发现同一地区不同阶地砾石岩性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不同地区同一阶地砾石中灰岩砾石成分从上游向下游由主导成分变为次要成分,灰岩砾石粒径也从大变小,反映该区砾石为南北向古黄河冲积物。由于较老的一套砾石层为晚第三系红粘土所覆盖,说明黄河至少在晚第三纪已经在该区已形成。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河流阶地的形成与水系演化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朱照宇 《地理学报》1989,44(4):429-440
本文据黄河中游各流域大量地质地貌实测资料,以连通各河流全线的各级阶地中,沉积物与古土壤的层位关系为主线,用年代学和古土壤断代法确定了阶地年代,阐述了四期九亚期水系演化史,并指出黄河中游及其主要支流诞生于更新世早中期167-145万年之间,之后发育了六级阶地和两级河漫滩。  相似文献   

3.
刘锋  潘保田  苏怀 《中国沙漠》2008,28(5):821-826
兰州黄河阶地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已经总共发现九级黄河阶地。其中第五级小沙沟阶地(T5)是在原来发现的黄河五一山阶地和黄河墩洼山阶地之间新发现的一级阶地,但是第五级小沙沟阶地的形成时代是根据上覆黄土的古土壤序列和阶地关系推断得来的,一直没有进行绝对年代测定。通过对阶地河漫滩及其之上覆盖的风成黄土的磁性地层研究,结合黄土古土壤序列轨道调谐年龄,确定兰州地区黄河第五级(T5)阶地的形成时代为0.96 Ma。T5阶地年龄的确定使兰州地区获得了一个有完整年代的黄河阶地序列,是对兰州黄河阶地发育模式证据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兰州盆地黄河800ka B.P.阶地的发现及其古地磁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州东盆地的枣树沟黄河第四级阶地(T4),砾石层顶高出黄河河面84 m,其上堆积厚约64 m的风成黄土,黄土地层中包括八层古土壤,最底部发育了古土壤S8.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显示古土壤S1上部的年龄为70.4±7.6 ka.黄土古土壤对比以及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枣树沟T4上覆风成黄土的年龄为865 ka,T4至少形成于865 ka B.P..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河晋陕峡谷壶口至龙门段开展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发现了典型的晚更新世以来黄土—土壤层夹古风成沙层剖面—北桑峪剖面(BSY)。结合不同类型沉积物的野外宏观特征、磁化率、粒度成分、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对比分析,确定黄河晋陕峡谷壶口至龙门段BSY剖面中所夹古风成沙层的性质为中沙质细沙,是在干旱多风环境下形成的沙质沉积物。基于光释光(OSL)测年数据,确定其沉积年代为12.5-11.6 ka,记录了黄河中游发生在末次冰消期的极端干旱事件,其与相邻区域沙漠/黄土过渡带中湖沼沉积和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该剖面中古风成沙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来自黄河晋陕峡谷的古河床相沙层物质。这是因为该河段处于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在新仙女木时期,黄河晋陕峡谷处于极端干冷的环境之中,冬季风强盛、夏季风衰弱,黄河水位下降明显,河漫滩和江心洲将大面积出露,大量的沙物质在风力作用下向岸边输移,成为河谷两侧缓坡台地上古风成沙沉积层出现的主要沙源地。这个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揭示黄河中游流域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时间性规律及其与季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高原周缘黄河阶地的形成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运动和和气候变化是河流阶地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学术界对于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中哪个因素是河流阶地形成的控制因素尚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选择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周缘的河流阶地,综述了前人在兰州段、中卫段和晋陕峡谷段3个河段的黄河阶地上的研究成果,结合2万年以来的古洪水记录与古地震活动等证据,对比了河流阶地形成、气候变化以及青藏高原的幕式隆升的时间。对比结果显示,鄂尔多斯高原周缘多级河流阶地的形成时间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时间比较一致,而与气候冰期—间冰期变化之间没有明显规律,这一结果支持构造运动是鄂尔多斯高原周缘的河流阶地形成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第四纪红土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目前中国南方红土的不同测年方法和测年结果的详细对比和总结,得出南方第四纪红土不同层次的年代序列.上覆黄土沉积时间小于100kaBP;均质红土介于100~400kaBP;网纹红土400~80kaBP;下伏砾石层年龄大于800 ka BP.  相似文献   

8.
对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内外实地考察,在玛曲瓶颈段黄河二级阶地前沿陡坎,发现了含有古深湖相和古河床河漫滩相地层序列的典型沉积剖面。通过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和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测年,研究结果表明:① 剖面下部淡蓝灰色古深湖相沉积层为深水厌氧环境下形成的湖相沉积物,而覆盖其上的杂色卵石层夹淡黄橙色透镜状沙层则是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物,指示了强动力流水作用过程。这2组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是黄河切开若尔盖湖盆导致古湖水外泄的直接证据。② 剖面古深湖相沉积层顶部和古滨浅湖相沉积层底部的OSL测年结果表明,古黄河在37 ka BP切开若尔盖湖盆,导致湖水外泄,35 ka BP湖水变浅消失,黄河沟通了若尔盖盆地水系。③ 晚更新世东昆仑大断裂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和37 ka 温暖湿润气候的综合影响使得尚处于玛曲断陷谷地草原的古黄河源溯源侵蚀加剧,由西向东在玛曲城南瓶颈段切开了若尔盖古湖盆,导致古湖水外泄,从而沟通了若尔盖湖盆的水系,使之成为黄河源。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湖水系演变及黄河水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的昭君坟,又称昭君岛,是著名的昭君疑冢之一。去年7月,应景区管理者的邀请,去那里参加昭君坟旅游开发论证,使我有了一次就近游览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宛川河阶地的年代与下切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宛川河是黄河一条小规模支流,在榆中盆地中发育了至少四级堆积阶地。以"古土壤断代法"为基础,结合OSL测年和14C测年,较准确的确定了宛川河四级阶地形成的年代为330、130、50和10 ka。区域构造表明榆中盆地相对下陷,地面抬升不是引起河流下切的主要原因,同时阶地位相说明作为宛川河侵蚀基准面的黄河对宛川河下切影响只限于距河口不远的一小段距离。每级阶地面上都堆积一层古土壤指示宛川河下切于古土壤开始发育时期,对应于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换的时期,河流下切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门峡至扣马段的阶地序列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河三门峡至扣马段的野外地貌调查, 结合黄土地层学、年代学分析, 发现黄 河在位于豫西断隆的三门峡至孟津段发育至少4 级阶地, 其形成时代由老到新分别为: 0.86 Ma BP、0.62 Ma BP、0.13 Ma BP 和0.05 Ma BP; 在位于华北断坳的孟津至扣马段仅发育 3 级阶地, 形成时代分别为: 1.24 Ma BP、0.25 Ma BP 和0.05 Ma BP。黄河各级阶地的河流 相沉积物顶部都有一层古土壤发育表明, 黄河下切形成阶地的过程发生在古土壤发育的间冰 期, 气候变化对阶地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但是, 黄河流经豫西断隆和华北断坳两个抬升状况 差异较大的构造单元所表现出来的阶地序列和年代的迥然差异则证明了地面抬升也是控制黄 河阶地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门峡至扣马段的阶地序列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field landscape investigations, thermoluminescence (TL), magnetostratigraphy and loess-paleosol sequence,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four Yellow River terraces, whose ages are 0.86 Ma, 0.62 Ma, 0.13 Ma and 0.05 Ma, in Yuxi Fault-Uplift (from Sanmen Gorge to Mengjin) and at least three Yellow River terraces, whose ages are 1.24 Ma, 0.25 Ma and 0.05 Ma, in Huabei Fault Depression (from Mengjin to Kouma). All the terraces have a similar structure that several meters of paleosols directly develop on the top of fluvial silt. It shows that the Yellow River incised and consequently abandoned floodplain converted to terrace during the interglacial period. Therefore, there may be a link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terraces and glacial-interglacial climatic cycles.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Yellow River terrace sequences and ages between Yuxi Fault-Uplift and Huabei Fault Depression indicate that the surface uplift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terraces. Found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 of Yunnan Province, No.2007D199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462002; No.40161002 Author: Su Huai (1977–), Ph.D, specialized in geomorph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field landscape investigations, thermoluminescence (TL), magnetostratigraphy and loess-paleosol sequence,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four Yellow River terraces, whose ages are 0.86 Ma, 0.62 Ma, 0.13 Ma and 0.05 Ma, in Yuxi Fault-Uplift (from Sanmen Gorge to Mengjin) and at least three Yellow River terraces, whose ages are 1.24 Ma, 0.25 Ma and 0.05 Ma, in Huabei Fault Depression (from Mengjin to Kouma). All the terraces have a similar structure that several meters of paleosols directly develop on the top of fluvial silt. It shows that the Yellow River incised and consequently abandoned floodplain converted to terrace during the interglacial period. Therefore, there may be a link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terraces and glacial-interglacial climatic cycles.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Yellow River terrace sequences and ages between Yuxi Fault-Uplift and Huabei Fault Depression indicate that the surface uplift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terraces.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隆升与黄河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第三纪青藏高原经两期隆升和两度夷平,第三纪末开始快速隆升,经青藏运动(A幕3.6~3.4 MaB.P.、B幕2.6~2.5 MaB.P.、C幕1.8~1.4 MaB.P.)、昆黄运动(1.2~0.6 MaB.P.)和共和运动(0.15~0 MaB.P.)3阶段。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黄河断续下切形成一系列阶地,各段最老的阶地对比表明:青藏运动C幕黄河中游(积石峡至三门峡)诞生并随之与下游贯通,1.6 MaB.P.黄河中游贯通,1.4 MaB.P.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1.2 MaB.P.开始了上游溯源加长历史,0.15 MaB.P.到达共和盆地;末次冰期间冰段(45~25 kaB.P.)到达多石峡,冰消期后(11~10kaB.P.)多石峡贯通抵达河源,从此现代黄河出现。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与河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今3000a以来,黄河改道频繁,通常当河床高出两侧平地2~3m,最高达5m时,便会发生河流改道。3000-150aBP,黄河通常自北向南改道;150aBP至今,通常自南向北改道。现在黄河河床已高出两侧平地3m,有些地方已高出两侧平地10m。按河流演变的自然规律,黄河已达到其河床演变的临界值,很可能会再次改道。如人工改道,最理想的河道是位于汉志河古河道高地与东汉河古河道高地之间的古河间低地内。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河型转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河以其高含沙水流以及下游河道的高沉积速率而著称于世。迄今的研究, 主要针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的 侵蚀、水文泥沙和河床演变方面的研究, 而对黄河流域主支流发生河型转化的现象关注不够。在黄河的不同河段, 河型的变化频繁, 类型多样, 现象复杂, 是研究者不可回避的科学问题。本文选取黄河上游第一弯的玛曲河段、黄河 上游末段托克托附近河段及黄河下游高村上下河段来研究河型转化的形式及影响因素。玛曲河段沿流向发生网状 河型→弯曲河型→辫状河型的转化现象, 该系列转化呈现出由极稳定河型向极不稳定河型的转化, 这与世界上通 常可以观察到的沿流向不稳定河型向稳定河型转化的情况完全相反。这主要受到地壳的抬升、上下峡谷卡口、水动 力特征、边界沉积物特征及植被的区域分布等因素的控制。托克托附近沿流向发生了弯曲河型→顺直河型转化的 现象, 这是较稳定河型向极稳定河型的转化, 主要受到边界沉积物、水动力等因素的控制。高村上下河段沿流向发 生的辫状河型→弯曲河型转化的现象, 是由极不稳定河型向较稳定河型转化的现象, 河道边界沉积物及水动力是 其主要控制因素, 人工大堤只是限制了河道摆动的最大幅度, 对河型的性质影响不大, 但其上游河段修筑的水库导 致下泻的水流在辫状河段的侵蚀能力增强而使其边界沉积物粗化, 并将泥质物大量沉积在弯曲河段, 客观上促进 了河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中游悬移质泥沙粒径与流域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爱霞  卢金发 《地理学报》2002,57(2):232-237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研究区,在流域泥沙粒径、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地面形态、植被和高含沙水流等资料采集的基础上,采用“环境要素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来阐明泥沙粒径空间分异的机理。研究表明,随降雨不均匀系数的减小,断面最大含沙量的减小,流域内黄土覆盖面积的增大,以及植被盖度的增大和沟谷密度的减小,悬移质泥沙粒径趋于变细,反之,趋于变粗。其中,流域地面物质对泥沙粒径组成起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次是植被,高含沙水流、沟谷密度和降雨影响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