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5.
6.
深蓝色的环宇背景下,轻点鼠标.印有中国版图的地球仪慢慢地生动起来.点击红色人物一栏.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画面和深度介绍即刻映入眼帘……一一点击,红色记忆,红色圣地和红色旅游线路依托三维数字平台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7.
9.
10.
作为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绿色是生命的本色。 或许对南方的人们来说,绝对天然的绿色是如此的司空见惯,以至于常常会忽略到它的存在和价值;但是对地处毛乌素沙漠腹部、鄂尔多斯市西南部的鄂托克前旗来说,绿色是如此的弥足珍 相似文献
11.
12.
2月24日,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在国务院新闻发表会上宣布, “十五”期间国家基础测绘最大的工程项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 万数据库建成—— 相似文献
13.
14.
15.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刚开始接触GPS是2001年,那时候市面上GPS很少,个人消费类的就只有几款GARMIN (高明)、MAGELLAN(麦哲伦)这样国际大厂商的专业GPS,大多数是手持型的,也有个别车 相似文献
17.
也许,跟专业的地图收藏大家相比,我的地图收藏不值一提;再同那些真材实料的大幅地图相比,我的收藏更显得是微不足道。可我还是执著地喜欢着它,喜欢寻觅它时的奔忙,喜欢找到它时的欣喜若狂,更喜欢它华丽下的内涵……它就是我的最爱——地图邮票,一种比火柴盒大不了多少的微型地图。 相似文献
18.
加入卓达的第一天,我有幸阅读了集团总裁杨卓舒先生的章《在理想主义旗帜下集合》。杨总对人类生存五个层面的精辟分析和他高尚的理想主义道德情操,深深触动了我,读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心灵在走过久远的荒漠后又看到了生命的绿洲。 相似文献
19.
牟子谦!福建省建欧市鼓楼后号! 《地图》1999,(1)
我首次见到《地图》杂志,是7年前在省城福州一位师大地理系毕业的老朋友家中。1992年10月,在报刊发行目录上看到《地图》杂志从1993年起,交邮局公开发行。我当时欣喜万分,毫不犹豫地去邮局订了一份。1993年又补购了1992年度的本刊。此后,便与《地图》结下了不解之缘。可是,当1993年第1期《地图》杂志到我手上时,面对文中那么多的英文目录、内容提要与外文公式、定律等,简直傻了眼、因我解放前汉断断续续地读了五年多书,又毫无专业知识,对这样一本纯学术性的理论刊物,真后悔太鲁莽了。但从小就喜爱地图和强烈的求知欲,又使我这个… 相似文献
20.
不分寒暑、日益突出的电荒,以及像幽灵一样徘徊的大气污染、酸雨和气候变暖,促使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转向潜能巨大、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国内外许多专家预言,随着石化能源时代的终结和新文明的到来,不用百年,太阳能将成为全世界的主要能源。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还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现实?从梦想到现实,我们需要做什么?预测:百年之后,太阳能有望占到全球一次能源的70%煤、石油、天然气……这些积蓄了亿万年的化石能源,经过数百年的巨大消耗,已经不可逆转地走向枯竭。据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介绍,世界各国的能源研究机构和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