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海相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着手,综合早震旦世早期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演化及其地球物理特征,对湘西南早震旦世海相火山岩及其成因意义进行了探讨。 1 海相火山岩的地层层序本区海相火山岩常产于江口组杂砂岩、板岩、条带状铁质岩、含锰白云岩、燧石岩等正常海相沉积岩之中,以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质熔岩为主,岩石颜色呈暗绿、翠绿色,表明是在水下还原环境生成,常见辉绿岩呈岩墙或岩床侵入,围岩具典型的层面印模、冲刷面、波痕、包卷层理和粒序层等沉积构造,海相火山岩与其整合接触、层状产出,剖面中火山碎  相似文献   

2.
湘西南地区早震旦世湘锰期沉积相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南地区早震旦世湘锰期处于浅海沉积环境,锰矿层沉积于浅海陆棚盆地亚相。而盆地中心微相才是锰矿沉积的最有利环境。沉积相受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控制,它们三位一体联合控制了锰矿床的形成和空间展布。根据其成矿规律,预测新路河-熟坪一带和牛坡头地区为湘西南锰矿的2个成矿远景区。建立了陆源深源锰迁移至浅海陆棚盆地,经藻类生物和氨气的作用形成锰矿的沉积成矿模式。其反应式:NH3+H2O→NH4^ OH^-;Mn(HCO3)2 OH^--MnCO3↓ CO2↑ H2O。  相似文献   

3.
桂西南广泛发育一套与微粒型金矿密切相关的早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主要见于下三叠统北泗组第四段,具潮坪特点,层序上处于下伏的 HST和上覆的 TST之间。岩石类型为流纹岩、英安岩和沉火山碎屑岩,其中的熔结角砾凝灰岩是本次 1∶ 5万区调中的新发现。三种火山岩均属钾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化学成分显示为同源岩浆产物。运用多种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判别:其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为活动陆缘。岩浆来源深度较大,与太平洋库拉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高能热流导致上地幔部分熔融上涌,穿透巨厚壳层时吸收了部分壳源重熔物质有关,其上涌通道主要沿被激活的凭祥─东门深断裂。  相似文献   

4.
湖南早震旦世沉积建造浊流沉积及锰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沉积建造角度讨论了各种不同构造古地理、古生物、古环境、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质,对早震旦世锰矿成矿的控制。并且把湖南早震旦世地层划分出五个沉积建造系列;恢复了湖南省早震旦世大地构造-沉积建造理想剖面,另一方面,对早震旦世地层的形成,提出了"浊流成因"的新认识,初步阐述了浊流产生的动力条件。最后提出了"多源、生物-浊流沉积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川西小相岭早震旦世火山岩地层划分及喷发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四川西部冕宁—石棉一带小相岭地区,发育一套厚逾万米的以酸性为主的火山岩系。四川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1967,1974)分别将该火山岩系划为小相岭流纹岩、开建桥组和苏雄组+开建桥组;1978年《西南地区区域地层表(四川省分册)》中的越西小相岭剖面,又将该岩系的中、上部划归开建桥组。前者地层的划分粗略,后者则存在产状认识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南方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的形成一直存在热水成因、生物成因或化学成因的争议。通过对贵州松桃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的碳、硫同位素和藻类化石的研究,认为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是在700-695Ma全球性Sturtian冰期后形成,由于大气中含有很高的CO2与海洋中的Ca^2 、Mn^2 反应,造成大量CaCO3和MnCO3快速沉淀,形成“碳酸盐岩帽”(碳酸锰)所致。对大塘坡组藻类化石研究还表明,在含锰矿的层次,藻类化石很少,而锰矿层上下,微体藻类化石都很丰富,这说明锰矿成矿与藻类关系并不那么密切。  相似文献   

7.
放射虫是确定沉积环境的生物标志之一。1982年笔者从事扬子区西部震旦系上统硅质岩岩相研究时,首次发现贵州三都—松桃之间的硅质岩中赋存有大量泡沫虫目和罩笼虫目。1987年笔者在研究湘西—黔东大塘坡组锰矿沉积相时,又在贫菱锰矿中发现有少量罩笼虫目与泡沫虫目,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放射虫的最老层位。本文以大塘坡组锰矿为例阐述锰质岩内的放射虫特征及其与硅质岩内放射虫的比较。过去有关放射虫的文章,多数着重于放射虫单体的研究,但目前从事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地质工作者,常用的工具是显微镜,为此本文结合大塘坡组锰矿中已发现的泡沫虫目和罩笼虫目,详细阐述和对比它们在薄片下和电镜下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中部古老的震旦系—寒武系发现了储量过万亿方的特大型油气田,前人研究揭示了乐山—龙女寺持续性古隆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德阳—安岳拉张槽(裂陷槽)的存在及其重要的控富生烃凹陷的作用,但其发展和演化以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还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揭示。在四川盆地大量野外工作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钻井和地震等地下资料,以盆地中西部为主要研究区,对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该区经历的构造-沉积记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研究揭示了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存在3期构造运动,对应桐湾运动的Ⅰ、Ⅱ、Ⅲ幕,分别对应灯影组三段/二段,麦地坪组/灯影组四段以及筇竹寺组/麦地坪组等界面及灯影组三段、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等层位。桐湾运动Ⅰ幕中发现了典型的重力流滑塌沉积及凝灰岩等火山活动记录,而桐湾运动Ⅱ幕和Ⅲ幕构造界面大部分地区具有叠合特点,形成了区域性的不整合,南部地区可见典型的碎屑流沉积和表生岩溶响应。三幕构造运动总体均表现为先隆起剥蚀再沉降充填的演化过程,隆起剥蚀区和沉降区具有一定的叠合性,并在四川盆地西缘地区形成了近南北向带状展布的灯影组三段和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两期相对深水陆棚区域(前人称为拉张槽或裂陷槽),而该深水陆棚区也是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一段和二段的沉积中心区域。认为该相对深水区具有基底的持续继承性,并由灯影组三段至筇竹寺组沉积期具有幕式性活动增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构造活动的动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地球科学家们更加注意地外物体对地球的碰撞冲击作用及其产物和地质历史记录的研究,特别是那些突发性的巨大地外撞击作用及其诱发灾变事件,已成为当今地球科学界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尤其是9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专家把注意力转到过去未被重视的某些地史时期特殊沉积物及其形成作用的研究上。其代表人物有Oberbeck,atal.(1993),Rempino(1994)等,他们用数学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论证了撞击抛出沉积物(ejectadeposit)在行星地球岩石记录中存在和保存的可能性与分布的广泛性,提出了抛出沉积模式,并对地质历史记录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南台隆的西北侧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沉积岩相的初步研究结果,划分出了浅海一级相,台地、台地边缘、盆地三个二级相,潮汐砂滩、半封闭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粒屑滩、台地前缘斜坡、盆地边缘、盆地等七个三级相。根据化验结果分析,盆地相、盆地边缘相是有利生油相带,潮汐砂滩、粒屑滩是有利油气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1.
12.
北秦岭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家骧  张珠福 《河南地质》1994,12(4):263-274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作者提出的沉积建造(sediment-suite)新概念和分析原理,对我国早震旦世沉积建造类型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各类沉积建造形成的板块构造背景条件;并且首次编制了中国早震旦世沉积建造图和盆地类型图。 建造分析表明,早震旦世南方和北方两大古板块具有明显不同的发育特点:上扬子古陆及四周边缘处于断裂活动发育期,形成典型复陆屑建造和火山复陆屑建造;其东南缘(华东南地区)发育有岛弧系活动边缘盆地的建造类型:细碧角斑岩建造、硅质页岩建造、杂陆屑建造、火山复理石建造;其北缘(秦岭地区)有一个活动边缘——原始大洋的发展过程,形成陆源复理石建造、碳酸盐复理石建造以及类似于洋中脊的微晶碳酸盐建造。 早震旦世的北方大陆板块显示完全不同的沉积建造发育进程。除了新疆、祁连、内蒙地区有活动型沉积违造类型外,在广阔的东部、东南及南部边缘均深持稳定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建造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4.
湘西地区晚震旦世黑色岩系地层层序、沉积环境与成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对湖南大庸、新晃、沅陵、溆浦和黔阳等地上震旦统—早寒武世初期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表明,湘西地区上震旦统内部存在3个与视海平面变化相对应的超层序,其上限大致可以留茶坡组顶部区域性成磷事件的出现为标志。黑色岩系的形成是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尽管该岩系具有色深、层薄和富含有机质的共同特点,但不同层位黑色岩系的岩石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组成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沉积环境和形成机制。经研究,晚震旦世金家洞组第二段和寒武纪初期黑色岩系的形成与海底火山和深大断裂的热泉喷流作用有关;而金家洞组第四段和留茶坡组下部黑色岩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罗金海  车自成  曹远志  张敬艺 《岩石学报》2008,24(10):2281-2288
南天山南缘小提坎里克组酸性火山岩高碱(Na2O+K2O=6.03%~7.70%)且富钾(K2O/Na2O=2.35,5.03),铝饱和指数A/CNK=0.89~1.59(平均1.24),里特曼指数(σ)为1.48,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轻稀土强烈富集,亏损Ba、Cs、Nb、T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Hf、Zr等高场强元素基本无亏损,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44~0.66),总体具有碰撞晚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点。岩石的Nd/Th(1.78—3.50)、Th/U(4.10~9.79)、La/Ta(17.69~35.77)和Nb/Ta(10.48~11.84)比值显示了壳源特征。对火山岩中锆石进行的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U—Pb微区测定获得了289.4&#177;5.5Ma的形成年龄。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认为,早二叠世初南天山地区处于碰撞晚期冲断造山作用阶段,小提坎里克组火山岩是对南天山造山带南缘碰撞晚期冲断变形和前陆盆地发育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17.
早震旦世是中国各主要板块普遍发育海相沉积的开始,是目前被证实是最早的有效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时期。该时期是中国各主要陆块处于新一轮洋盆扩张、板块离散、海水进侵旋回的初始期,总体的构造沉积格局呈“多岛洋”。陆块的固结年龄、规模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三大准地台及其周边的古地理面貌和岩相组合。华北准地台的基底固结年龄最早,规模最大,稳定性最好,因此在早震旦世以大面积古陆为主,在台地边缘以浅海滨岸相碎屑岩为主,浅水碳酸盐台地相和深水斜坡相不发育。塔里木准地台在早震旦世以海陆并存为特征,在塔北、塔中存在古陆剥蚀区,向外以浅海滨岸相碎屑岩和斜坡盆地相混合沉积为特色。扬子准地台在康滇地区存在古陆,其余地区基本为海水所侵没,发育台地斜坡盆地的完整相序。这种构造沉积格局具有长期的继承性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早古生代早期的洋盆扩张海侵旋回,扬子和塔里木比华北更发育被动陆缘斜坡盆地相烃源岩;(2)在早古生代晚期的洋盆关闭海退旋回,华北最先经历海退,而扬子和塔里木仍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海相沉积,甚至在准地台内部发育较深水烃源岩相。  相似文献   

18.
湘西晚震旦世伊迪卡拉新庭园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孝红  汪啸风 《现代地质》1999,13(2):235-236
自Glaessner和Wade1966年发表澳大利亚南部伊迪卡拉动物群的系统研究报告以来,伊迪卡拉型生物化石广泛发现于世界各大陆Varangian冰期后与寒武纪之间的地层中。由于当时尚未出现大型捕食性生物,所以海洋生物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彼此间互不侵犯的...  相似文献   

19.
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岩岩石成因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中国西北部天山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作用代表了一个新近被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其分布范围至少有170万 km2.该火山岩系主要由玄武质熔岩组成,其次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它们是地幔柱活动的产物,该地幔柱的组分为:εNd(t) ≈+5,87Sr/86Sr(t) ≈ 0.704和La/Nb ≈ 0.9.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石炭纪-早二叠世基性熔岩可以划分为高Ti/Y(HT, Ti/Y>500)和低Ti/Y(LT, Ti/Y<500)两个岩浆类型.LT熔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LT1、LT2、LT3和LT4等4个亚类.LT1、LT2(天山中段和甘肃北山)、LT4(天山西段、新疆北山和准噶尔)和LT3、HT(塔里木)熔岩的化学演化系受控于橄榄石(ol)+单斜辉石(cpx)结晶分离作用;而天山东段的的LT4熔岩的化学变异则是经受了辉长岩质结晶分离作用.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基性熔岩并不是单一母岩浆结晶分离的产物.遭受地壳混染的LT3和LT4熔岩的Sr-Nd同位素变化特点与其地幔柱源熔体上升喷发所通过的岩石圈的性质有关.古老(前寒武纪)岩石圈的卷入,导致天山西段的石炭纪LT4熔岩和柯坪裂谷的早二叠世LT3熔岩具有低-负εNd(t)值(-2.91~+6.1)和中等-高87Sr/86Sr(t)值(0.703 6~0.708 1);相反,天山东段和准噶尔的石炭纪LT4熔岩是以高εNd(t)值(+4.2~+9.7)和低87Sr/86Sr(t)值(0.703 5~0.704 4)为特征,这乃是与其遭受了含有早古生代-泥盆纪弧-盆系火山岩的上地壳的混染有关,或者是与其岩石圈地幔源区遭受前石炭纪消减富集有关.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基性熔岩中观察到的地球化学变异与AFC作用一致.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岩显示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岩石地球化学变化.石炭纪时,未遭受混染的石炭纪LT1熔岩和受到轻微混染的石炭纪LT2熔岩喷发于天山中段裂谷,而遭受强烈混染的石炭纪LT4熔岩则喷发于天山中段裂谷四周的区域之中.石炭纪LT1和LT2熔岩是地幔柱的石榴子石稳定区较高程度部分熔融(10%~30%)产物;而石炭纪LT4熔岩则是温度较低的地幔柱的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带较低程度部分熔融(<10%)产物.早二叠世时,未遭受混染的早二叠世HT、LT1熔岩和受到轻微混染的早二叠世LT3熔岩喷发于塔里木裂谷和北山裂谷,而遭受强烈混染的早二叠世LT4熔岩则喷发于北部博格达-哈尔里克裂谷区.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认识湖南省早震旦世锰矿成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矿床成因从而建立该类锰矿成矿模式的基础上,用成因地质模型法将其成矿模式转化为成因地质方法模型及矿床规模、找矿概率和矿床品位预测模型。应用这些模型对预测区进行预测,求出全省该类锰矿的资源总量,划分成矿远景区和预测区,对预测矿床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和地质解释,论证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提出下步工作意见。这对湖南今后的找锰矿工作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