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工程爆破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其对周围建筑物、正在施工项目和处于养护龄期内的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一直是爆破施工中的实际问题,直接关系爆破施工的单响药量和施工进度。隧道爆破掘进施工中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往往在爆破方案中使用较大的单响装药量,从而忽略了大药量爆破产生的冲击波效应对隧道岩壁、已有结构的破坏,本文简单介绍了施工前或施工中,进行质点振动速度监测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某单位在地基开挖时遇到一段地下人防工程坑道。为了保证大楼基础受力均匀、沉降一致,需将该段人防工程坑道拆除。由于该工程工期短,为实现快速拆除,我们决定用水压爆破技术拆除。此工程位于闹市区,正南为长途汽车站,距南面16.7m为交通干线,  相似文献   

3.
隧道开挖施工的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万松岭隧道工程开挖为研究对象,对隧道工程开挖施工爆破地震波的振动监测方法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爆破振动监测结果的回归分析,建立了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振动传播的数学模型;确立了其传播衰减规律。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修正后的爆破地震波衰减经验数学公式;经对比分析,所得爆破地震波衰减规律公式预测的质点振动速度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结合该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从选择合理爆破时差、最大装药量、微差起爆、掘进进尺、预裂爆破等5个方面提出了爆破振动控制技术措施使该隧道开挖施工爆破中的地面振动速度值控制在了安全范围以内,从而确保了施工段地面建筑群的安全和该隧道工程开挖爆破作业的安全。其研究对指导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和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探矿坑道爆破粉尘及炮烟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在甘肃岷县马坞矿区进行的粉尘与炮烟控制技术攻关试验的情况和试验成果。获得的成果可为探矿坑道及交通隧道的爆破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三峡堤防工程基础开挖为研究对象,对堤防工程基础开挖爆破地震波的振动监测方法和监测物理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爆破振动监测结果的回归分析,确立了爆破振动速度的传播衰减规律。结合工程实际,对基础开挖爆破产生的地震波的振动频率与爆区周围建(构)筑物的自振频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经对比分析,此次开挖工程爆破引起的振动频率远大于周围民房结构的自振频率,从而保证了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同时,结合该堤防工程开挖爆破施工,从建(构)筑物的安全振动速度和爆破振动的安全距离两个方面确定了爆破振动安全控制建议标准。研究分析表明,本次爆破工程的振动速度和安全距离都在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的范围内,从而说明了本次爆破工程圆满安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保证了爆破时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其研究对指导基础开挖爆破施工和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龚汉松 《探矿工程》2007,34(11):54-56
通过大量的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切割爆破实践,分析归纳出其主要爆破参数计算方法和工程施工技术特点。将这些计算方法和技术要点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切割爆破效果,达到了相应的工程目的。  相似文献   

7.
道路台阶爆破施工中的控制爆破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道路爆破施工时,经常会遇到在光缆区、高压线附近以及建筑物附近施工。在这些地区附近实施控制爆破时,首先要控制的就是抛掷方向,其次是抛掷距离和爆破震动。对这些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定向爆破技术拆除高层搂房、厂房,施工简单,安全可靠,爆破后不会危及紧连的建筑物。结合施工实例,介绍了高层建筑物分段倾倒的爆破拆除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浅埋大跨隧道掘进中爆破振动控制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在重庆双山隧道开挖爆破施工过程中,为控制爆破振动对山顶建筑物影响,隧道开挖采取了减小单段最大装药量,增设周边减震孔,以及选用合适的爆破器材等措施来控制爆破振动,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双山山顶建筑进行设点监测振动,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对爆破振动控制所采取的措施是成功的,利用传统的经验预测公式保守估算单段最大用药量运用在该工程上可行,振动对测点周围的房屋影响不大,说明对爆破震动所采取的控制技术是成功的,结论为今后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宗席 《探矿工程》2009,36(5):78-80
光面爆破法和新奥法在陇南文县阳山矿区PD103平硐施工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介绍了破碎岩层中小断面坑道的爆破参数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blast driving of the people’s air defence tunnel on a TV tower being under construction, we have measured vibration velocity of the TV tower, cornerstone and the tunnel. In this paper the TV tower is regarded as a protruding high edifice which is under construction, the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failure criteria have been given. Th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may contribute as a instructive reference for some similar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2.
The structure on the ground bears impact from the tunneling-induced settlement, especially when the tunnel is shallow and its span is larg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Lijiachong twin tunnels below a high-rise transmission tower and the prevention techniques to avoid the failure of the tower. The span of each tunnel is about 18 m, and the tunnel embedded depth below the tower foundations is only 15.5 m. There was a high risk of influe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ower during the tunneling. To reduce the risk of collapse of the transmission tower, the available methods in field to reinforce the tower foundations were proposed. For engineering cost and construction convenience, the separated pile foundations were connected with framed girders, resulting in that the separated foundations worked as a whol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inforcement was evaluated by monitoring deformation and stress in the tower, indicating that the measured values were lower than their respective allowable ones. With reinforcing the tower foundations using the framed girders, the Lijiachong twin tunnels safely passed beneath the transmission tower, and the continuous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mission tower was ensured.  相似文献   

13.
隧洞地表稳定性监测及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剑青  王宏图  刘大鹏  安龙奇 《岩土力学》2009,30(12):3765-3770
李子坝隧洞埋深较浅,进出口围岩较软弱,隧洞上方房屋密布,且有一居民用水塔。根据工程实际,隧洞初期支护采用超前管棚+工字钢架+喷射混凝土进行联合支护;隧洞底部灌浆并施作仰拱;二次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直边墙半圆拱。为确保施工安全及施工过程中地表建筑物的稳定,对隧洞稳定性进行理论计算,求得在此状态下,最危险断面处隧洞的稳定性系数为1.9;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房屋、水塔、隧洞拱顶及边墙的变形及沉降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地表建筑物沉降量均较小;水塔沉降量小且各点下沉协调一致,则水塔不会倾倒;隧洞拱顶及边墙变形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隧道工程条件下岩溶地下水系统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婉婷  漆继红  许模 《现代地质》2015,29(2):421-427
岩溶山区越岭长大隧道的施工不可避免地会使当地的岩溶水系统发生改变,如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地表泉点的漏失等。基于隧道工程对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条件、排泄状况等天然特征的影响,依据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主要特征及隧道工程特点,考虑隧道工程条件下影响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的主要因素,对岩溶类型(岩溶含水岩组的埋藏条件)、构造特征、补给特征、岩溶水径流方式与隧道工程特点相组合的模式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变化进行特征分析,并将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变化归纳为3种类型。据此,选择研究区金汁河地下水系统作为典型研究对象,假设3种隧道穿越方案,将不同隧道穿越方案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与天然岩溶地下水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概述其变化特征,最后对各隧道方案下的涌水量及其涌水危险性进行初步预测及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铁路隧道建设中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地质调查对云南省某在建铁路隧道进行风险定级,并采用与风险等级相应的综合预报方案,准确地预报了该隧道潜在的地质灾害.根据预报结果及时调整了施工和应急方案,有效地预防了施工事故,减少了工程损失,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6.
赵鹏博 《地下水》2020,(1):215-217,259
断面比选设计是为了研究输水隧洞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中能够更好的施工,在运行期具有更好的过流能力,并且在建设中节省工程投资而进行的不同断面设计分析。以在建某长输水隧洞为例,选择城门洞型和马蹄形两种不同设计断面,从水力参数设计、施工方法、工程量及工程投资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计算,选择出易于施工,水利条件好并节省投资的设计断面,再进行输水隧洞正常水深、临界水深、临界底坡的水力计算,并分析了设计断面的水力特性。最后,提出了在输水隧洞断面设计上的几点建议,供水利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下交叉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爆法是隧道开挖中一种主要的施工方法,爆破开挖不可避免会对围岩产生扰动。以新建走马岗隧道上穿东深供水走马岗引水隧洞工程为背景,开展上下交叉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选取与交叉段岩性一致的爆破施工开挖区域进行爆破振动监测,得到了现场爆破施工方案条件下走马岗隧道爆破振动规律。对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得出走马岗地区爆破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PV)的Sadovsk公式,反演得到控制爆破振动的最大掏槽药量及安全距离,制定出交叉段施工的安全控制范围以及相应的爆破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并付于交叉段现场施工。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提出的振速控制标准及爆破方案符合安全要求,保证了在建隧道的顺利开挖以及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爆破开挖及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永国  邵生俊  韩常领 《岩土力学》2009,30(Z2):509-513
运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浅埋、偏压隧道的开挖施工方案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开挖条件下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规律的差异,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效应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展开了深入探讨,给出了既符合隧道设计规范、又满足稳定性要求的施工方案;研究结果可以为浅埋、偏压条件下的隧道设计、施工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术才  李克先  雷刚  孙国富 《岩土力学》2014,35(Z2):284-289
近距离爆破下穿尚未完成二衬的区间隧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工况,涉及初支破坏、既有隧道下沉等诸多问题。以青岛地铁2号线近距离(250 mm)下穿刚完成初支的3号线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为实例,通过在施工时采用自进式管棚、拱顶部位掏空、辅助中孔掏槽、对既有隧道施加张拉力、限载限行等多项措施,并根据类比给出合理的爆破振速控制指标,控制爆破振速及隧道变形。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进行三维模型数值分析,揭示在建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变形及内力变化规律。经过理论计算与实测分析,采取的各项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3号线初支结构未见异常,其研究成果对特殊条件下的爆破下穿设计与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偏压隧道是公路和铁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隧道类型,由于其受力的不对称性及设计、施工的特殊性,一直是隧道施工研究的热点。以往针对偏压隧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偏压隧道的成因、围岩稳定性、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及施工影响等方面,但缺少对偏压隧道偏压应力比以及公路、铁路设计规范给出条件的偏压应力比的研究,而且公路和铁路设计规范中给出的偏压隧道对应的坡面倾角和隧道埋置深度缺少相关理论来支撑。本文针对铁路双线隧道设计规范给出的临界坡度和覆盖层厚度条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求出地形偏压隧道对称位置的应力比值,定量分析了规范给定条件下偏压应力比的特征值。结果表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当Ⅲ级围岩拱肩应力比大于7.45、Ⅳ(土)级围岩拱肩应力比大于2.23、Ⅳ(石)级围岩拱肩应力比大于3.34、Ⅴ级围岩拱肩处应力比大于1.06时,可将隧道考虑成偏压隧道,从而为定量判别偏压隧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