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朔州市6 个地面气象站1960-2010 年降水、气温资料,利用折线图、距平图、趋势图、滑动平均、气候变率及统计图表等,对朔州市51 a来气候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1) 51 a 来朔州市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21 mm/(10 a),减少速度低于全国和山西水平,多雨年集中在20世纪60-70年代,少雨年则比较分散;四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其他季节的降水呈现增加趋势,表明朔州市年降水减少主要是夏季降水减少所致;年、季降水均没有显著突变.2)51 a来朔州市年平均气温以0.285℃/(10 a)的速率波动上升,上升速度显著高于全国和山西水平,20世纪90 年代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四季平均气温均为增暖趋势,但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冬季最为明显,增速为0.5℃/(10 a),表明朔州市气候变暖是四季气温增加所致;年和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存在由低向高的显著突变.3) 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将朔州市气候分为冷、暖2 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   

2.
毕节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毕节市气象站1951-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毕节市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毕节市年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70-80年代为偏冷期,其余年代为偏暖期,其中1998年之后气温明显升高,21世纪头8a是58a来最暖的时期;年及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秋季增温明显,冬季次之。②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80年代最少,21世纪头8a次少,其余年代为多雨期,其中以20世纪50年代降水最多,20世纪70年代次多;年及各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夏季减少明显,春季次少。③毕节市气候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呈现冷湿、暖干交替变化的趋势,未来几年气候存在冷湿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1955—2014年杭州极端气温和降水指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杭州市1955—2014年降水量、气温逐日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极端天气指数和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杭州市近60 a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市近60 a的气温呈一致升高趋势,且变化显著,表现为极端高温阈值和极端低温阈值的升高及极端高温日数的增多;极端冷事件显著减少,暖事件显著增多。2)极端降水指数中只有强降水量的增加较明显,主要贡献为夏季和冬季强降水量的增强。3)冬季平均气温、极端低温阈值、霜冻日数等极端冷事件的突变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夏季平均气温、极端高温阈值、高温日数等极端暖事件的突变发生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与全国范围内的气候增暖进程基本一致。另外,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阈值等极端降水指数的突变时间在2008年左右,即2008年后气温升高和降水强度的增加突变期叠加,尤其在夏季和冬季表现更突出,可能诱发更多的异常天气。  相似文献   

4.
利用金秀县气象站1961~2009年的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累积距平法和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金秀县近49a来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点表现为两个明显的时期,即60~80年代中期为偏冷期,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为偏暖期;而1998~2007年是最暖时期,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3℃。其中冬季增暖最明显,秋季次之。(2)降水量年代际变化特点为:60~70年代为多雨期。其中,70年代是降水量最多的时期,80年代至2009年为少雨期。各季降水量除夏季外均呈减少趋势,以秋季减少最明显;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趋势变化不明显。(3)暴雨日数呈缓慢增加趋势,但不明显。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暴雨日数占全年总次数的87%,其中又以6月份最多,占全年总次数的22%。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长治市划分为南、北、东三部分,并各选取一个代表站,作为研究对象,资料年代为1961年-2005年。将其45年来各气象要素的分析与全球、全国气候变化对比,得出以下变化事实:近40年长治年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2.53mm/10a),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11.85mm,10a),冬季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20℃/10a),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增温显著,尤以冬季增温明显(0.525℃/10a),夏季气温有略微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降水趋于增多,而气温仍趋于增高。统计气温资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为偏冷期,90年代是最暖的10年,而1998年和1999年是最暖的年份。  相似文献   

6.
利用商洛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近60 a的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等资料,选取10种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累积距平法,对商洛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季节变化特征,异常性及极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商洛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气温的线性倾向率最大;除平均最低气温冬季线性倾向率呈下降趋势外,平均最低气温的春季、夏季、秋季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四季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春季线性倾向率最大,平均最低气温夏季线性倾向率最大;季节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为20世纪60—90年代为相对偏冷期,21世纪为相对偏暖期;通过M-K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法得出商洛年平均气温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突变时间在1987—1988年;分析平均气温异常性得出偏暖年份多出现在21世纪之后,偏冷年份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尤其集中在60年代中期左右,秋季偏暖年份最多,春季偏冷年份最多;近60 a极端最高气温有显著的年际变化,暖夜日数呈增多趋势,冷夜日数呈减少趋势,暖昼日数较冷昼日数增多明显,昼指数变化较夜指数变化明显,热指数呈上升趋势,冷指数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说明商洛呈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鄂温克旗1961—2015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合滑动t检验方法,对鄂温克旗的气温和降水年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揭示鄂温克旗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突变事实。结果表明:(1)1961年以来,鄂温克旗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的-2.37℃上升到21世纪初期的-0.59℃;(2)20世纪70、80和90年代,鄂温克旗属于多雨时段,年平均降雨量变化在330.0~360.0mm之间;21世纪初的10a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81.0mm,气候呈现高温少雨的特征;(3)鄂温克旗年平均气温在1985年后有暖突变,1961—1982年,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自1983年呈增加趋势,尤其1990年以后,气温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4)鄂温克旗年降水量在2000年前后有突变,1978—2000年,年降水量呈现升高的趋势,2000以后年降水量逐渐下降;(5)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都有暖突变,突变的时间分别为1985、1995、1987和1982年,春季气温与年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四季中只有冬季降水量在1988年后发生突变,与年降水量变化同步。  相似文献   

8.
利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6个气象站1971-2007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异常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半年升温幅度大于夏半年。年及夏半年平均气温均为随年代升高趋势,而冬半年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较70年代略偏低,90年代后又逐渐升高。21世纪前7 a升温最为显著,较20世纪70年代升高0.6~1.1℃。1997年该地区南侧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突变后增温趋势更加明显。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异常偏暖年份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且南侧多于北侧。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侧年及冬夏半年降水均呈增多趋势。南侧年和夏半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半年为增多趋势。降水异常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21世纪后降水出现异常的概率明显减少。近40 a,北侧气候具有暖湿化趋势;南侧冬半年与之类似,但夏半年及全年呈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策勒绿洲区1960-2008年气温及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策勒绿洲区气象站1960-2008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连续小波、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49 a来该绿洲区的气温、降水趋势变化、周期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年、四季及各月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变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升温在2000-2008年达到最高,年气温线性增暖率迭O.34℃/10 a,表现出准31 a、5-8 a的振荡周期,并在1996年发生显著的暖突变;年、四季降水亦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增加在2000-2008年最明显,年降水量线性增加率为2.1 mm/10 a,准14 a、准8 a左右的周期十分明显,发生两次增加(1986、2001年)和两次减少(1966、1996年)突变.  相似文献   

10.
采用1953—2010年南岳高山站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突变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该站平均风速、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与平均风速变化密切相关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年际变化特征比较.结果表明:1)年和四季平均风速均呈明显减小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风速有由大到小的突变,年平均风速存在显著的准2 a和准4 a周期;2)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均呈明显升高趋势,气温存在显著的准2 a和准4 a周期,且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气温有由偏低向偏高的突变;3)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存在显著的准2 a和准3 a周期;4)风速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均通过0.01显著性检验,风速与降水的相关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风速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有较好的反相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