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起神农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的"野人"之谜,这就像喜马拉雅山的耶提,蒙古的阿尔玛斯人,西伯利亚的丘丘纳,非洲的切莫斯特,日本的赫巴贡……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大概是人类的孤独与好奇,天性就喜欢探寻神秘的事物.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盛传着关于野人的传说,在我国,关于野人的传说和记载最多的就是神龙架.《春秋》记载,周成王时(公元前1063年),麇庸之地活捉了一个野人,献给周成王.麇庸之地就是现在神农架边缘的房县一带.《山海经》记载,"熊山"有野人,"其状人面兽身,一手一足,其音如钦(吟)".熊山也就是现在的神农架.这里原始森林覆盖,植物茂盛,多熊,故古谓之熊山.1976年5月,中国科学院组织了"鄂西北奇异动物考察队"深入神农架原始林区,探杳"野人"足迹.  相似文献   

2.
禹王碑,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立,因史料记载母碑位于衡阳岣嵝,又名岣嵝碑.碑文分9行共77个字,文字形如蝌蚪,故被称为"蝌蚪文",但碑文至今未被破译.郭沫若钻研了3年时间,也只认识碑文中的3个字.不过,这被破译的3个蝌蚪文是否准确,一直缺乏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天地之中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东南1 3公里告成镇北周公庙内,不仅是"天地之中"8处1 1项历史建筑群(原称嵩山历史建筑群)的世界文化遗产,而更是中华文明的核心. 走进景点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十分雅致的庭院.在庭院大门南边的照壁是清乾隆十三年(1 748年)建造的.照壁上嵌"千古中传"石额一方,简明概括了古天文学重视中土的观测传统,是对"观星台"和"周公测影台"这两台的形象讴歌.观星台院落的大门两侧石柱上有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 809年)刻制的一幅对联:"石表寓精心,氤氲南北变寒暑.  相似文献   

4.
走进苏州,穿过喧嚣的大街,寻访幽静的小巷,一座座旧居古宅,让人们追忆起往昔的人文荟萃.在不起眼的墙门里,走出过多少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隔着早已长出鲜苔的黛瓦粉墙,随处都有让人如雷贯耳的名字出现:金侃、汪士钟、顾文彬、黄丕烈、沈秉成、吴梅……他们在阅尽了人世的千山万水后,躲在小巷深处,筑一书楼作为终老的归依.  相似文献   

5.
《地图》2006,(1)
2005年11月6日,缅甸政府突然将包括外 交部、国防部、商业部和农业部在内的9个政府 部门迁往中部城市彬马那。11月7日,缅甸政 府正式宣布迁都消息。政府的其他部门也将分批 陆续搬迁,迁都计划定于2006年4月底前完成。 彬马那属于缅甸中部的曼德勒省,位于仰光 以北390公里处,周围都是丛林山区,目前常住  相似文献   

6.
滇藏线上,曾有一条与"南方丝绸之路"拥有同样声誉和价值的"茶马古道".当年,客商们通过这条古道,将云南的茶叶销往西藏,换回大量的兽皮、药材等.史书记载,茶马滇藏道是从云南中甸(今香格里拉)或贡山起,到西藏拉萨段的驿道.2012年的秋天,在青稞黄了的季节里,我终于踏上了这条心仪已久的滇藏古道.  相似文献   

7.
地图的历史十分久远,但当我们翻阅史书时,经常明明可以嗅到地图的"味道"、看到地图的"影子",却没有对地图的明确记载,以至于常常令人产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式的遗憾和惆怅.绘制和使用地图是基础性的工作,所以尽管地图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用途广泛,不可或缺,但在史书中却基本上"不显山不露水",只会"偶尔露峥嵘".  相似文献   

8.
诺邓村     
云南省云龙县诺邓村,位于云龙县城北部的山谷中,距云龙县城7公里,古村落总面积16公顷。"诺邓"有史记载最早见于成书于公元863年唐樊绰的《蛮书》,"诺邓"村历经1143年,始终保持村名不变、居住民族不变,产业不变,被称为千年白族村。  相似文献   

9.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南部,是大别山的支脉,主峰鸡公头又名报晓峰,像一只宛如一只昂首展翅、引颈高歌的雄鸡,所以称之为鸡公山.这里是我国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鸡公山有"青分楚豫、气压嵩衡"之美誉,历史上与庐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文字记载,其后众多名人骚客、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也来山游玩,文人们留下了大量的赞美诗篇.上世纪初,平汉铁路通车以后,洋人蜂拥而至,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供人们旅游度假的风景区.1978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的八大景区之一,1982年列入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成为集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兼有疗养、避暑、旅游、观光、科研、实习、自然生态保护价值的山岳型风景名胜.1 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0.
小镇旧忆     
陈开心 《地图》2007,(6):82-89
半见山村半见市,可为农家可为商鲁史镇位于凤庆县东北84公里处,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鲁史这地方就有较为繁华的集市,每逢属虎或属猴的日子,四山八寨的人就向鲁史街聚集,进行商贸活动。有人曾用"半见山  相似文献   

11.
正由孙俪、方中信等大腕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芈月传》风靡一时!在电视剧《芈月传》中,孙俪扮演的人物原型,就是历史上的秦宣太后芈八子,也就是芈月。这可是个连牛魔王都感到无法超越的人物。为什么说她牛?因为自她开始,掰着手指头往下数四代,她孙子的孙子就是中国历史上帝王界著名的"带头大哥"——秦始皇嬴政。没错,芈月就是众所周知的秦始皇的爷爷的奶奶。  相似文献   

12.
今广西沿海的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不含上思县)在明清两代属于广东廉州府,伏波信仰兴盛.乌雷伏波庙是廉州府伏波庙历史记载的最早者,位于钦州.明崇祯本《廉州府志》就此称:"乌雷岭……东望冠头岭,仅三十里,西望交趾海东府,在渺茫间.伏波庙在焉,交人每望祭之."明崇祯本《廉州府志》全书并无乌雷伏波庙的具体建庙时间,但提到庙...  相似文献   

13.
百年前的世博梦想 在上海城区的西南方向,有个叫朱家角的古镇.据史书记载,早在宋、元时期这里就已烟火千家.经济发达,人才辈出,后来成为近代著名小说作家的陆士谔就是朱家角人. 1878年,清光绪四年,陆土谔出生在朱家角一个读书人家庭,他从小爱读稗官野史,14岁那年,父亲去世后的陆士谔到上海城里行医谋生.  相似文献   

14.
《地图》2012,(5):14
静卧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茫茫金莲川草原上的元上都遗址,今年夏天成功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世界遗产家族"新的一员。这座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草原都城遗址,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龙兴之处",在蒙古大军定鼎"大都"北京之后,以"上都"身份担当元朝的夏季都城。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  相似文献   

15.
《地图》2018,(3):96-107
据明代《三吴水利论》记载:“按诸漤界乌程、长兴之间歧而视之,乌程三十有九,长兴三十有四,总而论之计七十有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过勘察,湖州确有73条漤港,印证了古籍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地图学史在研究中产生一些不同看法和意见分歧是十分正常的。对于研究中产生一些不同看法和意见应当给以关注,并且要立足丰富的史实和合理的分析予以释疑,以让读者获得清楚的认知,从而对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具有补益和促进作用。一、板图、式负板者、8軒之使《白华笺》上有"板犹之未远传"。板犹即板图。《论语·乡党》:"式负板者"。郑玄笺注:"负板者,持邦国之图籍。"当时对持邦国之图籍者是很尊重的,连  相似文献   

17.
接到杂志老师的电话说,这期咱们的人文地理做一期湖北的专题,你看看介绍些什么.脑海中瞬间跳出黄鹤楼的片片记忆,脱口而出说,黄鹤楼行不?想想却又不知如何下笔,作为城市名片的黄鹤楼已经广为大家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个黄鹤楼的影子,就讲讲伴着我成长的黄鹤楼映像吧. 一切源于一个神话 黄鹤楼起源一个美丽的神话.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八山半水一分田"的纯山区,林业在新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处于关键位置。能不能把新宾的林业保护好,直接关系新宾乃至全省人民的长远利益。 良好的森林资源创造了比较好的气像条件,使新宾县的自然灾害明显少于其它地区。据资料记载,辽宁省建国以来到上个世纪90年代,每年的洪涝灾害为0.65次,就是说每10年有6年半会发生洪涝或干旱,而新宾县10年只有1次。  相似文献   

19.
正据《兴济志》《青县志》等书记载,兴济镇在唐昭宗乾宁中期谓范桥镇,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而其"兴济"之名,则是在1 107年,宋徽宗大观初置兴济县,此时正值宋王朝微弱辽金交侵之际,取"兴复王室,兼济天下"之意故名。京杭大运河依镇蜿蜒而过,南北长约7.2公里,岸边曾建有范桥古渡,运河之上,  相似文献   

20.
突发冰川终碛湖(简称"冰湖")溃决泥石流/洪水是西藏高山冰湖分布区的一种山地灾害,极易给下游地区的居民及公路、桥梁、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带来毁灭性灾害。多年来,对冰湖溃决泥石流/洪水的研究受到了高度重视;但高山高寒和艰险的地形及交通条件,给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的实地调查带来不便,大部分冰湖溃决缺乏实时的文献记载资料,而灾后访问资料经常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遥感图像可真实记录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形态、位置和发生时间等相关痕迹。因此,利用高空间分辨率Rapid Eye和多时相Landsat MSS,TM图像,对吕儒仁、程尊兰等学者报导的"1982年发生在定结县的冰湖溃决泥石流事件"进行了验证。通过对覆盖金错和印达普错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解译和灾害发生前后的遥感动态变化分析,认为有关文献记载的"金错冰湖溃决泥石流事件"实际上是印达普错溃决泥石流事件。野外调查发现金错的终碛垄较为完整,其下游部位没有发现大型U型溃口和冲沟,终碛垄下游也未见新泥石流堆积体。研究结果表明,对高分辨率、多时相遥感图像的解译能够有效地提高艰险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