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有关铁矿物和铁矿石的一些基本知识.下面,打算简单谈一下关于铁元素在地壳中怎样富集成矿和富铁矿床的主要类型.一、铁元素在地壳中怎样富集成矿上一讲中提到,地球和地壳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着的.地壳中的铁元素也在不断运动和迁移,并在适当条件下富集成矿.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约为5%,仅次于氧、硅和铝,居于第四位.在金属元素中,铁(还有铝)在地壳中的含量,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再加  相似文献   

2.
深熔作用是大陆地壳分异、元素迁移富集和混合岩化作用的主要机制和关键地质过程.吉南地区出露的太古宙基底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及深熔作用,长英质淡色体及淡色花岗岩广泛分布.吉南和龙花岗-绿岩地体出露的太古宙变质石英闪长岩及相关的长英质浅色体和含斜方辉石(角闪石)淡色伟晶花岗岩的野外地质特征、相互关系及岩相学特征指...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镉元素由于在地壳中分布量较少,且在元素的迁移过程中,极少成为独立矿物存在,通常被称作分散元素。它的重量克拉克值为5×10~(-5)%,但在301矿区镉元素含量一般均在0.05%以上,最高值可达0.537%左右,其富集程度平均高出克拉克值1000多倍,因此镉元素和矿石中的  相似文献   

4.
矿化富集动力学模型及其在矿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维 《地学前缘》2000,7(1):189-194
文中研究了地壳中元素迁移聚集和成矿过程的混沌动力学机制 ,揭示了地质环境中非线性过程的相互作用是造成地壳的元素含量与矿化不均匀分布的原因 ,并由此导致元素含量、矿床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分形结构。Logistic映射为研究上述行为和过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数学模型。参数 μ ,即成矿潜能 ,可将区域划分为非成矿区和成矿区。以新疆某地金矿床为例 ,用实际数据来估计模型 (4 )中的参数 μ值 ,其预测结果与用其他方法 (例如特征分析 )的预测结果大体一致。从而为预测金矿床提供另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戴杰敏 《矿物学报》1994,14(1):98-104
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表征了地壳中元素分布的空间结构,同一地质体中矿元素的初始含量服从正态分布,显示了一种无序的,均匀的空间对称结构,成矿作用就是在远离平衡条件下,成矿元素在有利的地政治协商会议化学条件下富集,初始的空间对称性发生破缺,演化有序的非均匀的空间结构,成矿作用的发生就是元素分布空间结构的转化。本文将铀矿化品位化为序参量,运用序参量演化方程和耗散结构理论,讨论了铀成矿体系的演化和生产铀矿化的条  相似文献   

6.
分散元素在地壳中常以分散和稀痕状态存在,对轻微地质作用并不敏感;一旦出现分散元素异常时则多具超常富集,其异常衬度均可达到几个数量级。然而分散元素超常富集背后常常蕴含着重大和复杂的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分析表明:1伴生元素富集区往往是造山带、板块缝合带、地壳重熔及地幔柱活动区;2不同时代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具有相似分散元素组合(Pb-Zn-Tl-Cd-Ag-Sr-Ba);3分散元素以亲硫性为主,伴与卤化而具长距离迁移,且Te是硫化矿床的矿头晕标志,Re是高温热液钨钼矿、斑岩型铜钼矿的远程晕指示元素;4Se与火山岩关系密切,In与Sn形影不离,Cd重复着Zn的地球化学历史,Se、Te伴随S而活动,Ge的富集与有机质关系密切;5分散元素组合、w(Ba)/w(Tl)、w(Ga)/w(Al)、w(Zn)/w(Cd)、w(Ge)/w(Si)值和同位素体系等,可进行岩浆演化阶段识别、成矿物质来源和核幔互相作用过程示踪;6分散元素的富集程度与矿床吨位、品位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在地处塔里木地块西南缘的西昆仑成矿带,具有大陆裂解—增生—碰撞的完整演化历史、不同构造-成矿域汇聚过程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分散元素以伴生或独立矿床类型产出;通过引入分散元素研究,有望揭示西昆仑地区分散元素大规模和超常富集背后蕴含的复杂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7.
矿床是地壳(包括上地幔)演化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产生的复杂地质体。所以,矿床不是随意就可以找到的。 地壳运动导致了元素的迁移和聚集,从而造成了各式各样的成岩成矿作用。而所有这些作用都是具有一定的时间(地质时代和层序)演化和一定的空间(包括一系列形变史)分布规律的。研究形成矿床的特殊条件就是从岩石、构造、地层等矿床地质背景的  相似文献   

8.
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快速测定铬铁矿中的铂族元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前测定铂族元素的方法主要有中子活化法和等离子体质谱法。后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质谱图简单的特点,是铂族元素测定的有力工具。同位素稀释法具有准确度高、灵敏度好,不需要对分析元素进行严格的定量回收,已应用于铂族元素的测定。由于铂族元素在地质样品中含量极低,且分布不均匀,因此必须进行分离富集。目前国内外对铂族元素的富集方法主要有火试金法、  相似文献   

9.
化学元素在地壳物貭中的分布,是地球化学的基本研究內容之一。地壳物貭的分布,无論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都极不均匀。組成地壳物貭的化学元素,其分布同样具有极大的不均匀性。地壳的元素丰度,是指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又称地壳的克拉克值。它可用統計方法求得。  相似文献   

10.
<正> 阐明某些元素在地壳的既定构造带中聚集的原因和条件是地球化学的主要任务。硼的全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地壳中硼矿化的特点是形态的多样性和形成条件的多变性。硼矿物遍布地质旋回的各个阶段(从岩浆作用到表生作用);既可在内生条件下富集形成工业矿床,又可在外生条件下形成可采矿床。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硼在自然界中迁移形式的多样性和富  相似文献   

11.
杜乐天 《铀矿地质》1990,6(6):338-348
Si迁移和K,Na蚀变是了解全部热液成矿作用的两个关键问题,但却长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研究去硅、加碱的机制要想真正认识热液成矿规律是不可能的。和一般习惯性思维不同,我们认为成矿元素在热液物质运动流中是微量的、被动的从属性成分,自然界不存在什么某某元素的成矿作用。除矿源问题受控于地幔和地壳岩石分布不均匀外,同一成矿作用几乎可以形成所有元素的矿床。热波物质系统的主活动成分是碱、硅和酸质挥发分。此3元素决定成矿元素释放、活化、迁移、沉淀和富集的命运。3元中各自起的成矿作用不同,有奇妙的职能分工。在这3者中主控因素是碱金属而硅和酸质是被碱制约的。酸质(包括硅)及成矿元素是碱金属活动的派生物。  相似文献   

12.
铂族元素的分散和聚集反映了其化学特性与地球最早阶段进行的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六个铂族元素和Fe、Ni、Co一起,都属于元素周期表上的第Ⅷ族元素。铂族元素的亲铁趋势,可说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富集情况的原因,而该种富集情况是从地幔和地壳的岩石比球陨石中的铂族元素含量有所降低的情况推测出来的。地幔和地壳之间的缓慢而连续的物质交换使铂族元素发生了再分配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出铂族元素的亲铁性,而且也反  相似文献   

13.
小秦岭金矿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祖伟 《矿产与地质》1996,10(3):155-158
通过小秦岭金矿带不同地质体岩石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太华群岩石的变质作用是成矿元素活化迁移的主要因素。不同地质体具有继承性演化特点和成因联系,且成岩、成矿关系密切;晋宁期和燕山期等后期花岗岩体为太华群在地壳深部部分熔融形成的;金矿床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时代在晋宁期以前,为熊耳期。从而为本区某些地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地区的地壳演化和钨矿床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成矿作用的物质基础——具有全球意义的钨元素地球化学场钨在地球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根据黎彤的计算,地球平均含钨1.7 pp m,其中地核-4.9ppm,下地幔-0.1ppm,上地幔-0.3ppm,陆地地壳-1.2ppm,海洋地壳-0.9ppm.具有强烈亲氧特性的钨元素.随着地壳的演化发展,上部地壳的氧含量不断增加,钨也逐渐向地球上部移动,并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富集成矿、世界钨矿的成矿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强,前寒武纪至早古生代以与基件火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第四纪沉积地球化学是研究第四纪时期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与演化规律的科学。它着重研究元素及其同位素在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中分市、分配、迁移和富集的规律。距今2—3Ma以来的第四纪是地球历史的最新篇章。第四纪沉积物作为第四纪地质过程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所形成的产物,留下了许多自然环境变迁的遗迹,含有它们形  相似文献   

16.
含矿流体混合反应与成矿作用的动力平衡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舸  CBZHAO  王岳军  BEHOBBS  龚纪文 《岩石学报》2003,19(2):275-282
本文在约定热液体系中成矿元素成矿速率(成矿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所合成矿元素重量的变化)的基础上。借助于物质-热-化学-成矿四重全耦合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均匀热液体系、层状热液体系、岩浆侵入热液体系下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溶解与沉淀作用数值模型。模拟结果表明;(1)硫化物(H2S)和硫酸盐(SO42-)流体的混合反应是成矿热液体系中铅、锌、铁成矿元素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2)均匀介质、岩浆侵入或地质构造的存在,对成矿元素在成矿流体运移的速度、流线、温度分布和成矿元素的溶解与沉淀分布都有着各自的特征.不同的成矿环境或成矿背景制约了成矿元素的迁移与富集以及矿体的产出定位。暗示成矿环境及成矿速率对热液体系中成矿元素的沉淀与溶解具重要作用;成矿流体的混合反应是成矿作用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在成矿理论研究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质构造因素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生代基性脉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区脉岩 SiO2含量变化范围为 48.63%~ 56.02% ,岩性上以煌斑岩、辉绿岩和辉长岩为主 ,以富集轻稀土元素 (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亏损重稀土元素 (HREE)和高场强元素 (HFSE)为特征.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 ,基性脉岩源区存在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和少量富碳酸岩交代作用,该交代作用可能与扬子下地壳物质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8.
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各构造单元不同结构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在地表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认为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受不同构造单元、基底与上地幔元素含量差异和地壳演化程度差异的制约,结合元素的区域分布规律,将其分为3个构造地球化学分区。郴临深大断裂带东侧地壳成熟度较高,构造岩浆活动频繁,有利于亲壳的不相容元素富集成矿;西侧地壳发展较稳定,下基底又富含亲幔的相容元素,导致金之类深源元素富集成矿;断裂带本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商丘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南商丘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在正态和对数正态检验的基础上,统计获得了土壤54种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查明了土壤元素指标组合、分布特征、富集贫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查区土壤元素含量普遍低于全国土壤基准值,其中Se元素含量仅为全国的0.28倍,而Ca O含量最高,为全国的1.96倍;对比发现研究区多数元素(指标)的背景值与基准值相当,说明表生成土作用过程中这些元素的迁移重分配作用较弱,人为活动对其污染影响较小;而Corg、N、Se、Hg、P、TC等元素(指标)在表层富集,反映出较为显著的表生富集和人为污染叠加的特点。因子分析表明,风化作用、淋溶作用及农业施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影响研究区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期调查,采集水稻籽实样品共50件,在选定的3处地块采集9组土壤和水稻组合样品,每组样品包括根系土、水稻根系、水稻茎和籽实,分析其各部位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探究重金属元素在植物不同部位的迁移与富集机理。研究区水稻不同部位的元素富集规律为根系富集系数F(As)>F(Cu)>F(Cd)>F(Zn)≈F(Hg)>F(Cr)≈F(Ni)≈F(Pb),茎部富集系数F(Hg)>F(Zn)≈F(Cu)>F(Cd)>F(As)>F(Cr)>F(Ni)>F(Pb),籽实富集系数F(Zn)>F(Cu)>F(Cd)>F(Ni)>F(As)≈F(Cr)>F(Pb),水稻植株内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为根系>>茎>籽实。重金属元素在该系统中的迁移系数和迁移模式可分为4类。研究结果对土壤环境修复与合理利用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