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引导复合国土空间立体化的开发和保护,有利于提高空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程度,提升空间治理现代化的能力。本文以复合国土空间的规划需求与难点入手,围绕当前规划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建议。研究认为,当前我国空间规划编制中,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统筹开发利用、重要控制线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协调处置、海域空间立体化开发的规划引导是基于国土空间复合性的三方面规划关键问题。为了进一步改进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效果,需要在规划思路上由“二维”向“三维”转变,以强化隐蔽空间调查作为规划的基础,注重完善不同空间资源分层标准和确权登记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对各类规划加以统筹衔接,保障各类空间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从地理学视角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国土空间规划是发展性与管控性相结合的规划,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方法,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通过自上而下为主、上下结合以及“五协”的过程实现“五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空间治理要求;应先编制大地理单元的战略性规划确保宏观管控科学合理,再编制行政区域的翔实性规划实现具体管控任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天地图·甘肃”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地图API功能,在 “天地图·甘南”州级节点的基础上,整合甘南州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数据和评价模型,采用可视化B/S前后端分离架构,矢量瓦片索引和微服务等技术,搭建了甘南州国土空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并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了资源浏览、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占地分析、规划冲突分析、数据大屏等辅助决策功能,为建设项目选址、用地审批、规划审查、土地储备与开发等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解决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象错位、行政部门间管控范围越位、规划落地实施缺位等问题,本研究构建了由指标、分区、地类和控制线等管控方式组成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结合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经验,系统梳理了适合当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土地用途管控理论体系,深化了浙江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传导细则,并图示化各管制措施之间的编制逻辑关系,演绎了管控体系的实践操作逻辑,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黎兵  严学新  代兵  陈勇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14-2022112014
在构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 地质工作如何有效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新命题。我国地质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 主要原因在于地质调查精度和信息集成程度不足, 而且在体制机制和技术层面都存在与规划行业的脱节。通过深度参与《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 我们进一步发现地质工作的应用价值被普遍低估, 地质工作的技术路径难以契合规划行业思路, 传统地质成果表达方式也难以引起社会关注。为解决这些问题, 建议加强重点规划区地质调查和信息集成, 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考虑的地质要素, 畅通地质信息获取渠道, 构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地质评价标准体系。在操作层面, 建议进一步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主动宣传, 构建问题导向、简单易行的技术路径, 强化空间导向、聚焦重点的成果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6.
黎兵  严学新  代兵  陈勇 《地质论评》2023,69(3):1055-1062
在构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地质工作如何有效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新命题。我国地质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地质调查精度和信息集成程度不足,而且在体制机制和技术层面都存在与规划行业的脱节。通过深度参与《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我们进一步发现地质工作的应用价值被普遍低估,地质工作的技术路径难以契合规划行业思路,传统地质成果表达方式也难以引起社会关注。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重点规划区地质调查和信息集成,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考虑的地质要素,畅通地质信息获取渠道,构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地质评价标准体系。在操作层面,建议进一步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主动宣传,构建问题导向、简单易行的技术路径,强化空间导向、聚焦重点的成果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地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原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现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院长、党委书记,曾担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的黄小虎研究员,应邀于2020年11月21日在清华大学土地利用与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后疫情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作主题报告。他在发言中指出:传统规划体系存在多类型规划矛盾冲突的问题,多规合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十八大以后,中央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路线方针等陆续做出重大调整,国家发展内涵发生转变,要求突出发展质量,强调环境保护、农业农村优先。在体制机制上明确由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负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其他部门不再编制涉及空间布局的规划,“多规合一”得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国土利用和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这也是用途管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迫切需要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本文分析了目前"多规"在空间统筹、规划体系、实施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多规合一"背景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趋势和要求,介绍了上海新一轮规划从"保障发展"到"底线控制"、从"各自为政"到"全域统筹"、从"科学发展"到"有序实施"、从"规划合一"到"体系完善"四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特大型城市推进"多规合一"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曾鑫  叶长盛  杨庆坤  郭福生  刘毅轩  刘勇  齐子瑞 《地质论评》2023,69(2):2023020029-2023020029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地质文化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地质文化村规划却滞后于地质文化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以地质文化村规划引领地质文化村建设是必要的。本研究将地质文化村规划定位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并提出构建地质背景下的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专项规划体系的建议。针对范围划定,提出了先划定地质资源范围,再综合划定地质文化村规划范围的方法。在比较分析地质文化村规划、地质公园规划、村庄规划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大洲塘地质文化村规划实践探索,提出地质文化村规划的15项主要内容,包括9项强制性内容和6项引导性内容。在规划内容中,注重突出地质产业、彰显地质特色、融入地学文化和衔接好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0.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地质文化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地质文化村规划却滞后于地质文化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以地质文化村规划引领地质文化村建设是必要的。本研究将地质文化村规划定位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并提出构建地质背景下的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专项规划体系的建议。针对范围划定,提出了先划定地质资源范围,再综合划定地质文化村规划范围的方法。在比较分析地质文化村规划、地质公园规划、村庄规划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大洲塘地质文化村规划实践探索,提出地质文化村规划的15项主要内容,包括9项强制性内容和6项引导性内容。在规划内容中,注重突出地质产业、彰显地质特色、融入地学文化和衔接好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1.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单要素到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条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承载能力主要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即萌芽奠基阶段、应用探索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详细讨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现状及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最后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情景模拟和实践应用等四个层次指出了未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建立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三生”空间的识别与管控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应用实践,对于地方人文需求的忽略,极易造成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应用中的冲突与矛盾。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州为例,梳理其多民族、多元文化、多样性的生态空间及地处边境等多重特色的人文地理特征,从双评价、主体功能区细化和“三区三线”划定的实践应用中提出研究当地人居环境的复杂性,以此为基础对不同的“三生”空间单元评价结果采取差异化修正并调整管控策略,从而积极应对不同的人地空间系统的人文需求。  相似文献   

13.
裴小龙  田野  袁士松  秦天  刘航  祝晓松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3-2024030013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为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和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地表基质”概念,并已组织开展典型地区地表基质试点调查工作。然而目前地表基质三级分类、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技术体系等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和标准,严重制约着地表基质调查研究工作。笔者等通过深入辨析地表基质科学内涵,综合考虑国土农业空间、国土生态空间、国土城镇空间规划的数据支撑需求,依据地表基质空间属性特征,建立了地表基质分层分类模型。基于科学性、统一性、操作性和应用性的分类原则,提出了地表基质三级分类方案,进一步探讨明确了地表基质分层分类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建立了一套地表基质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地表基质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艺香 《西北地质》2021,(1):247-255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分析了中国工矿城镇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工矿城镇发展的要求,探讨了将国土空间规划要求落实到工矿城镇发展中的政策和技术路径,并按照空间规划融合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提出了工矿城镇发展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设想.通过对中国陕北煤炭资源集中开采区工矿城镇发展的分析和案例总结,结合国土空间规...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地质分析理论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进一步优化关中盆地国土空间格局,从抓住关键因素、科学定量评价、阈值标准有据、结果可信适用的思路出发,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木桶理论、风险理论和边际理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并应用于关中盆地的双评价实践工作中。基于木桶理论,识别关中盆地活动断裂、地质灾害、富硒土地、引汉济渭水资源等4项关键因素;基于边际理论,开展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基于风险理论,开展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适宜性和地质安全评价;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评价;将综合评价结果与区域国土空间开发现状或规划结果做叠加分析,调整和优化区域发展“三区三线”。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木桶-风理-边际理论的双评价方法可行,评价结果可信:关中盆地87%的土地属于适宜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引汉济渭工程使关中盆地成为承接东部人口和GDP发展的最佳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要珍惜集中连片分布的富硒土地,作为永久农田予以保护;禁止在活动断裂分布范围和地质灾害高危险区进行工程建设,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为抓手,从源头防控地震与地质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地质分析理论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进一步优化关中盆地国土空间格局,从抓住关键因素、科学定量评价、阈值标准有据、结果可信适用的思路出发,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木桶理论、风险理论和边际理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并应用于关中盆地的双评价实践工作中。基于木桶理论,识别关中盆地活动断裂、地质灾害、富硒土地、引汉济渭水资源等4项关键因素;基于边际理论,开展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基于风险理论,开展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适宜性和地质安全评价;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评价;将综合评价结果与区域国土空间开发现状或规划结果做叠加分析,调整和优化区域发展"三区三线"。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木桶-风理-边际理论的双评价方法可行,评价结果可信:关中盆地87%的土地属于适宜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引汉济渭工程使关中盆地成为承接东部人口和GDP发展的最佳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要珍惜集中连片分布的富硒土地,作为永久农田予以保护;禁止在活动断裂分布范围和地质灾害高危险区进行工程建设,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为抓手,从源头防控地震与地质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7.
<正>《“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护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是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是国家历史文化体系保护中的重要一环,健全保护体系和保护方法,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脉得以更好地保护发展。本文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为例,在深挖其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和整合现有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基于全域保护的规划视角,构建包含保护要素、空间范围和遗产类型的全要素保护规划体系,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衔接,强化保护规划自身的指导约束作用,同时注重历史文化要素的空间落位和活化利用,形成保护与发展互促的模式,实现名镇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实践中,以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及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并基于此理论初步建立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方法,构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不同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承载本底评价指标和承载状态评价指标。规范了不同尺度的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流程,为有序推动全国、区域及市县尺度的自然单元和行政单元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19.
在大数据背景下,针对动态遥感监测研究领域面临的数据处理方法相对落后、国土数据资源存储规模大且管理复杂、监测图斑数量庞大、数据安全保障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面向国土数据资源的动态遥感监测原型系统,结合项目组前期"数字国土平台"、"面向数据的架构"、"分布式计算框架"等研究成果,对原型系统在数据注册中心、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服务以及数据安全等五方面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顾及数据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性同时,实现对监测区域的变化信息自动提取和图斑类型自动判识,为进一步数字国土建设、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喻锋  张丽君 《河南地质》2013,(11):48-49
荷兰国土空间规划最大特色在于强调地域的自然生态性,以空间管控提升开发质量,突出水资源安全保障,注重生态规律与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