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渭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渭滨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3种,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23个,其中有16个点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分别统计了渭滨区各乡镇地质灾害的多少和危害程度,总结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的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与区划。共划分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和极低风险区5个等级。  相似文献   

2.
张春山    何淑军  辛鹏  孙炜锋    谭成轩    吴树仁    王涛  刘鑫 《地质通报》2009,28(08):1053-1063
在渭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渭滨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3种,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23个,其中有16个点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分别统计了渭滨区各乡镇地质灾害的多少和危害程度,总结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的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与区划。共划分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和极低风险区5个等级。  相似文献   

3.
基于ArcGIS环境下,通过选取河南省嵩县区域高程、地貌、工程岩组、植被覆盖度、距构造距离、距水系距离、坡度、坡向等 8个因子建立危险性评价模型,易损性选取建筑物、人员和交通等 3 个承灾因子,分别采用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嵩县区域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嵩县区域划分为低风险区面积为965.34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32%;中风险区面积为1114.65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37%;高风险区面积为826.23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27%;极高风险区面积为102.68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3%。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嵩县防灾减灾及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油气管道经常不可避免地穿越一些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区,而这些地区往往又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以不同的方式威胁着管道的安全运营。以普光气田输气管线为例:(1)建立了区域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2)完成了普光气田输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将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风险划分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5个不同等级;(3)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区结果对管道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分段,将管道划分成了50个地质灾害风险等级段,其中:高风险段2段,较高风险段14段,中风险段20段,较低风险段14段。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为管道灾害的预防、治理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为区域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根据确定的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的原则和评价方法,对长江江西江段及鄱阳湖地区进行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研究,主要划分为高风险区、一般风险区两个大类,高风险区主要有九江市区高风险区、南昌市区高风险区及永安堤段高风险区;一般风险区有赣、抚尾间风险区、信江尾间风险区、饶河尾间风险区及修河尾间风险区、滨江县级城市风险区等。  相似文献   

6.
利用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对1985-2014年江苏省沿海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及2014年地面沉降速率进行叠加分析,形成地区地面沉降危险性分区图;并选取地面高程、人口密度、GDP、公路和单位面积固定投资额作为指标,绘制易损性分区图;最后采用乘积法风险模型对江苏沿海地区开展地面沉降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高风险区占总面积18.71%,主要集中于南通市,其次分布于盐城市的建湖县、射阳县、阜宁县、响水县、市区及连云港市的灌南县等地;中等风险区主要围绕着高风险区分布,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69%,;低风险区占总面积的47.60%。以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地面沉降现状及已有的防护措施,有甄别地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守沛  高攀  咬登魁 《安徽地质》2023,(4):289-291+335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崩滑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以栅格单元为评价单元,选取了坡度、地形起伏度、断层缓冲距离、工程地质岩组和斜坡结构5个评价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开展了崩滑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叠加降雨量形成危险性进行评价;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叠加承载体易损性形成风险性评价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崩滑流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面积为68.68 km2,中风险区面积为15 117.72 km2,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评价分区结果合理,可为安徽省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支撑与依据,对于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南京为研究区,选取历史灾害点密度等影响因子开展易发性评价,以降雨量作为诱发因素开展危险性评价,结合承灾体易损性,分析划定地质灾害高、中、低三类风险区。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沿江的老山、幕府山、紫金山、栖霞山以及青龙山等部分人员聚居的山前坡麓一带,面积51.3 km2,占比0.8%;中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低山丘陵中人员较集中的区域,面积371.9 km2,占比5.6%;低风险区分布较广,位于其余低山丘陵岗地,面积1 740.1 km2,占比26.4%。研究成果可有效支撑当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涉水新型城镇建设面临的地质灾害及其风险定量评价难问题,在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基础上,以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集镇区为例,通过分析计算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稳定性和危害性,构建了基于斜坡单元的危险性评价和基于危险源分析的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的城镇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框架。定量计算不同重现期降雨极值情景下的斜坡稳定性和不同灾害强度下承灾体易损性,实现了库区集镇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地质灾害风险现状分析,提出了大周镇集镇区国土空间规划建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对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具有指导意义,评价方法对同类沿江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藏东察雅县城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形、坡向、斜坡结构、地层、距断层距离共7个评价指标,运用证据权重法,构建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以4种降雨频率(10%、5%、2%、1%)下的年最大日降雨量作为动态诱发因子,建筑、人口和交通设施作为承灾体,评价地质灾害的动态风险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斜坡以中、低风险为主,围绕县城场镇两侧的斜坡出现少量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随着降雨频率的降低,区内高风险区、极高风险区面积最大增长5.34%和0.07%;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面积最大变化幅度分别为28.33%和23.32%。基于风险评价结果,提出考虑不同降雨频率的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方法,具体为:针对10%、5%、2%和1%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极高风险区,建议分别采取工程治理、工程治理/专业监测、专业监测、专业监测/群专结合的管控手段;针对1%降雨频率下的高风险与中风险区,建议采取群专结合与群测群防。该风险管控体系考虑了不同降雨频率下斜坡的动态风险,可提高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的管控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对当地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澜沧江重大水电工程扰动灾害为例,在遥感解译与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归一化指数、距库区距离、工程地质岩组、断裂带密度、年均降雨量、地震峰值加速度9个因素,并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价,然后以人口密度、水电站、道路、土地覆盖类型和GDP为承灾体进行易损性评价,最后将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信息融合,构建地质灾害风险性矩阵,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极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乌弄龙及其上游水电站附近,以及下游库区两岸人类活动相对密集区域,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乌弄龙上游库区两岸以及乌弄龙—托巴水电站全域,在下游零散分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中游高山峡谷段。本次研究较为准确地评估了地质灾害风险性,可为澜沧江流域扰动地质灾害风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区域泥石流灾害的定量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分析体系,指出了过去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研究中的某些误区以及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的难点。借助于“灾害熵”的概念,提出了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定量分析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将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进行分级,建立了风险评价矩阵。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风险进行了分级,可为有效地进行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预警,以及为减灾防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灾损评估的青海高原冰雹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青海高原1961-2010年42个气象站逐次冰雹过程及其灾情信息, 采用滑动平均、 标准归一化及线性回归等方法, 在分析致灾因子危险性、 承灾体易损性评估指标的基础上, 建立了冰雹灾害区划模型, 并结合ArcGIS9.3平台得到青海高原冰雹灾害风险区划图. 结果表明: 青海东部农业区、 环青海湖地区、 柴达木盆地东部及三江源地区中东部为易受冰雹灾害影响的特高风险或高风险区域; 祁连山地区为中风险区, 而低风险区则位于柴达木盆地中、 西部. 区划结果与历史冰雹灾情基本吻合, 旨在为该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塌岸灾害风险与塌岸灾害特点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其风险评价涉及诸多因素.将信息量法应用于塌岸灾害风险预测库,建立了相关的信息量模型及评价指标;以重庆万州区和平广场地段为例,在三峡水库蓄水条件下,分别对塌岸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进行了综合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塌岸评价指标选取合理,塌岸高危险性的单元与不良地质现象、库岸侵蚀和库岸类型密切相关;塌岸灾害易损性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及不良地质现象相关;塌岸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塌岸高危险性及高易损性单元,或受人口、建筑物分布影响的塌岸中等危险性的单元.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泥石流风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比较成熟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ESRI(Environment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公司开发的新一代GIS软件——ARCGIS9.2,对昆明市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评价,得出了昆明市各县区的危险度。易损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性评价的一部分,根据国内有关易损性的理论成果,我们建立了昆明市泥石流易损性评价模型,对昆明市以各县区为单位进行了易损性评价,得出了昆明市各县区的易损度。利用联合国给出的自然灾害风险性评价模型:R—H×V,易损度和危险度相乘,得出了昆明市的风险度。使用ARCGIS9.2的自然分级和制图输出功能,对昆明市泥石流风险性进行了分区和制图,给出了昆明市泥石流风险性评价图。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判之后发现昆明市各县区呈现出泥石流灾害易损度和危险度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泥石流灾害发生时,外部社会救援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风险的定义,基于沧州地区的地质环境及社会经济,结合地面沉降状况、影响因素及受灾影响,利用模糊目标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面沉降灾害风险性评价。首先,利用目标层次分析法选取12个可量化指标构建了沧州地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对指标体系中地面沉降危险性、易损性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利用模糊评判法构建RH和RV,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GIS分析,将沧州分为高中低三级地面沉降风险区。结果显示,高风险区主要为沧州市区,中风险区主要为县城中心区,低风险区主要为远郊地区。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水患区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就是在查明区域环境地质背景的前提下,对水患灾害发生的规模、强度、频次,灾害活动的孕育条件、变化规律,以及成灾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人类社会经济特征,诸如人口、财产、工程建设活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水平、防灾能力等进行调研,同时还必须对水患的危害范围、破坏程度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做出全面而综合的评价。简言之,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就是分区对其危险性、易损性、破坏损失性、防灾工程效益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据此,本文将鄱阳湖水患区划分为3个高风险区(南昌市区、九江市区及永安堤段高风险区)和5个一般风险区(赣江尾闾、抚河尾闾、修河尾闾、信江尾闾及饶河尾闾一般风险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采用GIS技术,提取了南窖沟小流域泥石流风险评价的因子,选取其中较为重要的10项评价指标,划分了各评价因子的危险性分区,利用ArcGIS平台及可拓学评价方法对南窖沟小流域进行了泥石流风险性评价。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对单因子的危险性及易损性进行赋值,通过栅格化数值运算及关联度的加权综合计算,获得各单沟泥石流危险度及流域内危险性和易损性分区图,得到了小流域风险性分区结果,为该小流域泥石流预譬及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武陵山渝东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降雨丰沛,加之城镇化开发,该地区的山区城镇面临着滑坡风险,迫切需要开展城镇尺度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从而更好地进行风险管控。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下路镇为研究区域,结合区内地质灾害特点,利用无限斜坡模型进行了不同重现期(10、20、50 和100 年)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计算;重点关注潜在的建筑物损失和室内人员的生命财产损失,采用经验模型,完成了区内不同情景下建筑物和人口易损性分布图;运用灾害风险量化评估模型,定量分析了区内滑坡灾害的经济风险和人口风险。结果显示,从重现期10 年至100 年演变中,建筑物风险将增加3 倍,而人口风险将增加约11 倍,空间分布从集镇建设区附近的山体进一步扩大至天泉村、白鹤村等地。本文探索的滑坡风险评估方法可为地方决策部门开展详细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短期、中期和长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风险评价是灾害防治最有效的软措施之一,也是实现灾害风险管控的重要基础。针对承灾体类型和泥石流成灾方式的特殊性,以重要承灾体——建筑物和道路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我国西南山地城镇的泥石流定量风险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流程,主要分为3个步骤:1利用FLO-2D数值模型,以强度指数IDF表达泥石流危险性;2利用汶川七盘沟7·11泥石流灾损数据,构建基于超越损失概率的物质易损性曲线;3在建立承灾体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的未来泥石流情境,实现承灾体预期损失的定量表达。以汶川羊岭沟为例的模型验证和案例运用表明,构建的泥石流定量风险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承灾体与泥石流的响应机制,可为泥石流威胁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