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亟需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战略需求,需要创新城市地质工作分类,优选地质工作发展模式,研究和解决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构建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空间相适宜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体系,确保北京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城融合发展是21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其国际经验与启示研究仍是该领域的薄弱点之一。本文以东京为例,从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宏观视角,区域昼夜人口比率变化的中观视角,以及重要节点的产业、住房与交通一体化开发的微观视角,进行产城融合发展的多维度动态解析。结果表明:(1)东京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1995年之前以中度协调为主,1995年之后降至基本协调,过快的“去工业化”和经济服务化是其协调度下降的主要原因;(2)东京都昼夜人口比率变化与其经济发展的兴衰息息相关。1995年之前东京昼夜人口比率稳步上升,1995年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而且,东京都区部、市部、郡部、岛部的地区差异明显;(3)围绕重要节点进行高强度混合开发,是东京高效城镇化发展的活力之源。这既有助于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又确保了城市中心区的活力和竞争力。注重推进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用地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互动优化,积极倡导“居住在市中心,到郊区去上班”的生活方式,打造集约型城市开发模式,是东京产城融合发展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土地利用规划既要"进城"又要"下乡"的客观必要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的新课题。本文认为:上海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依然必不可少,郊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一要在维护和拓展生态空间网络体系的同时,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二要在深度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进程中,加快建设都农融合城市;三要在城乡空间重构中,持续拓展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地下水类型、含水岩(层)组的空间分布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等方面介绍了景德镇地区地下水的基本特征。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以景德镇城市规划为基础,选择沙咀头—岗头—吕蒙一带作为城镇群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同时阐述了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及开发利用条件。对该区城镇群供水安全和城镇群规划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应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之中,成为"五位一体"。这项发展战略将对我国今后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出发点,根据自然条件及其发展效应概括了八种不同的城镇群发展类型,指出了现阶段因地制宜发展城镇群的必要性;并针对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讨论,重点针对普遍存在的水、土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极端自然灾害问题、大型工程建设与发展的综合环境不良效应问题,环境污染的危害问题进行了探讨。基于以上分析讨论,作者对城镇建设划分为五个级别,并分别探讨了不同层次城镇的功能,强调了城乡一体化以及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丹东市委、市政府按照"带状城市、组团布局"的总原则,其中,‘珍珠湾’要整体规划站在历史、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明确了未来五年丹东城市发展新的布局,以一体化发展为方向,科学有序推进城市区划调整,形成人口与土地等资源大体均衡、基本匹配的城市空间格局,并持续加大开发沿江沿海城市带。通过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把丹东打造成一个配套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整的崭新城市。新老城区区域要把珍珠湾、翡翠湾、国门湾"三湾"打造成三大亮点。  相似文献   

7.
<正>数字经济浪潮来袭,建设行业如何在政策风口之下,把握转型新机遇,寻找变革新动能,实现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融合、创新与发展?近日,在成都召开的以"数字驱动融合创新"为主题的2017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对此展开了深入探讨。来自建设行业、地产、科技领域的政府及行业协会领导、企业高管、专家学者等1500多名嘉宾与会,共议数字经济风口下建设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加速变革的时代资本飓风"野蛮"闯入,打破行业边界;"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化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重构行业生态;海内外市场环境风云诡谲,时刻挑战企业抗风险能力;国家政策频出,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产生深刻影响……这些"变革"如迅雷贯耳、秋风扫叶,颠覆着固有秋序,传统行业顿感寒意彻骨。在此背景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答案是"创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问题也是严峻的,空间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综合调控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突破传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束缚,从切实为省政府提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抓手”的角度出发,研究编制一个高水平的区域规划,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成为确保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李潇  于喆  郑桂森  郭萌 《城市地质》2019,14(1):15-20
智慧地质是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现和总结地质演化的时空规律,判断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集海量专家认知于一体,认识水平可最大程度的符合或逼近地质自然规律,从而使地质成果以智慧的方式服务于人、造福于人。其意义在于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具体内涵表现为实现地质调查监测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地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统一化、地质数据分析应用的智能化、地质成果产品服务的精准化。北京市通过不断创新城市地质工作发展理念、搭建由感知到服务的全流程信息化基础,已经基本具备智慧地质的雏形。智慧地质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夯实地质理论基础、做好信息平台基础搭建是智慧地质当前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2017年5月9日,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市政总院")与思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城控股";股份代号:1486)于香港联合召开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市政总院成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携手思城控股共同打造"技术+资本"的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工程咨询设计多地域、全产业链和全过程的服务体系,共同发掘"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工程地质学的任务、研究现状出发,探讨了工程地质学在今天的工程建设新形势下所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前景。迎接这些挑战,工程地质学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日臻完善,最终形成一个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推荐语杨进带领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准确识変、主动求变,积极应对外部形势挑战、行业迭变挑战、市场新需求挑战、大变局挑战、新时代挑战。在自我寻求变化与外部变化推动自身变化的过程中,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技术力量、推进转型创新,在数智化、智慧城市、生态建设、区域一体化等方面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让有形之桥与无形之桥在国际本土化与本土国际化的搭建融合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工程勘察行业发展缓慢。通过引入互联网数字化平台模式,开发工程地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勘察成果的有效利用,推动了岩土工程经验评价体系发展,增强了行业的活力和效益。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地质信息共享平台和相关标准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平台开发的意义和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针对全要素地质信息平台的建设建议如下:(1)加强全要素地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探索;(2)引入欧美国家广泛应用的AGS格式,进行数据存储和传输标准开发;(3)解放工程勘察行业长期以来的保守和封闭思想;(4)引入风投资本有效保障平台持续开发的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工智能(AI)的地质灾害防控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茂省  贾俊  王毅  牛千  毛伊敏  董英 《西北地质》2019,52(2):103-116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日益融入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当代创新发展的新标志,智能防灾减灾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的热点。在回顾AI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出以往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的数据依据和传统技术方法,分析了可能采用的潜在AI方法,初步搭建了基于AI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方案。研究表明,AI技术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但目前尚无可照搬或可移植的成熟技术或解决方案。智能防灾减灾体系包括早期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等3个主要环节,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早期识别,传统方法与AI技术融合的关键参数为斜坡失稳概率或泥石流发生概率;根据所依据的数据资料将早期识别方法归纳为图像识别、形变识别、位移识别、内因识别、诱因识别和综合识别等6种方法;提出了从数据层、方法层和应用层3个层次构建基于大数据智能混合优化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平台。认为数据驱动的智能模型与理论驱动的物理模型融合是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方法与应用实现三方面,对国家“973 ”项目“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的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与应用”在地球信息科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个概述。在遥感机制与信息理论上,以合成孔径雷达( SAR )研究为背景,发展全极化散射与SAR 成像信息理论;以微波辐射遥感为背景,发展非均匀自然介质矢量辐射传输( VRT )理论。在这基础上,开展在轨业务与试验遥感卫 星在多类陆地地表和大气遥感数据验证的方法与算法的研究。结合遥感、辐射传输、地理信息系统、中国陆面水文过程、数据同化技术,建立一个中国陆地水环境数据同化系统( CLDAS );针对我国未来气象卫星的发展,由在轨SSM / I 、AMSU 、MTI 等遥感卫星数据、结合地面台站实测与探空等工作,形成了星载微波大气三水(降水、水汽、云水)反演与气象卫星数据业务算法与数据库;针对我国SAR 技术的发展,由ERS 、RADARSAT 等SAR 数据图像的应用研究,形成SAR - INSAR 多类应用技术研究与软件遥感应用平台。同时,结合多源信息融合理论方法与环境中目标跟踪实验与仿真,发展了目标与环境复合建模与特性数值仿真、开展了沿海区域异常大气结构中波传播实验等 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春风劲吹,万物更新。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描绘出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一带一路"、加强节能环保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目标的敲定,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近两年来,中国经济步入下行通道,勘察设计行业在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正逐步进入市场环  相似文献   

18.
岸线资源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科学、合理地评价和优化岸线资源功能,有利于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大幅提高岸线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提升城市活力品质。利用GIS技术,建立岸线资源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上海岸线资源进行空间特征分析。研究结论:(1)上海滨江沿海岸线中,农渔业生产功能适宜岸线占34.9%,滨水旅游功能适宜岸线占11.7%,产城发展功能适宜岸线占37.5%,生态保护功能适宜评价岸线占15.9%。(2)崇明西北岸段、长兴岛东北、横沙、南汇东滩等岸段,沉积物环境质量优良,可进行适度农业围垦和渔业养殖;奉贤中部、金山中东部、崇明岛东南部、宝山与浦东毗邻处等岸段交通条件和自然人文资源优良,适合滨水旅游功能开发;崇明岛中部城镇群以南、浦东主城区、长兴岛南部、临港新城及宝山、奉贤、金山部分岸段适合城镇和产业发展;崇明东滩、长兴岛北岸、宝山部分岸段等由于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和城市安全保障的需要,应严格保护。  相似文献   

19.
寸伟  姜亚斌 《地下水》2010,32(5):66-67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信息通信技术迅速普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具大的推动力,通信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和高科技手段,利用信息产业新技术、新业务、新成果和新服务做为灌溉管理工作的一个新平台,形成一个网络型、管理型、服务型的灌溉管理新体制,在灌溉管理上可拓宽管理服务区域,加快灌溉信息的传速和反馈,达到与农户的互动,加强灌溉情况的勾通。使灌溉管理单位和农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促进灌溉管理流程更加简便高效,提高灌溉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工作中间环节,降低灌溉管理成本,全面提高灌溉管理服务质量。利用通讯信息网络平台来组建灌溉管理组织,通过在灌区的试运行,管理单位与农户联系迅速,灌溉及时,费用降低,作用显著,应运效果好。信息化、网络化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融合。对灌溉管理乃至水利工作的全面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c/INFO的地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GIS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地学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采用国际先进的硬件、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湖南省国土资源地学信息系统。系统功能除常规空间信息查询外,还包括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地质成图等各种复杂的分析功能。它为湖南省国土资源地学信息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为区域地质找矿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