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四川紫色丘陵区坡坎生态系统分布面积大 ,生物组合类型多样 ;合理建造坡坎生态系统是改善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生态功能显著 ;优化利用坡坎生态系统是提高土地持续生产力、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坡面流与坡面侵蚀动力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胡世雄  靳长兴 《地理研究》1998,17(3):326-335
在回顾了坡面流及坡面侵蚀过程研究的简史与现状的基础之上,全面总结了坡面流形成机理及其模式、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坡面侵蚀动力过程及其侵蚀产沙模型诸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坡面流各要素分析及坡面小侵蚀陡坎的形成等进行了一些探讨。最后,提出了坡面流及坡面侵蚀过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
盐沼前缘陡坎是潮滩环境中盐沼与粉砂—淤泥质光滩交界处的独特地貌形态,研究其形成过程与机理有助于理解盐沼湿地对潮滩发育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江苏中部海岸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岸段互花米草盐沼前缘陡坎形态参数(凹槽长度、凹槽宽度和陡坎高度)的分析,发现不同的形态参数组合对应于不同的陡坎演化阶段。根据陡坎形态特征差异,可将盐沼前缘陡坎韵律性形态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阶段的交替旋回过程与近岸波向的季节性变化有关。陡坎处的地貌特征与前缘光滩的沉积物特征表明陡坎形态特征形成与波浪作用有关,且显著的陡坎韵律性形态能够部分地应用边缘波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4.
杨健  王雅琪 《地理教学》2021,(8):F0002-F0002,F0003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个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貌类型水土流失区的地面坡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度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坡度作为一种微观定量因子,并不能有效表达区域地形的总体特征。本研究采用地面坡谱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地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以福建省宁化县为例,选取5个不同地貌类型的典型水土流失区,通过均值、中位数等7个统计值对坡谱特征进行刻画,并与研究区的水土流失程度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分别具有特定形态的坡谱,反映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地形起伏差异,以及地表的破碎程度;2)从坡谱统计值与其水土流失程度商值的拟合曲线上,可以看出宁化县水土流失程度除与坡谱锋态不相关外,与其他统计值均相关,并且在水土流失越轻区域,水土流失程度对坡谱统计值的微小变化越敏感;3)坡谱蕴含丰富的地貌信息,有望较准确地量化地形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在江西分宜严嵩的家乡,流传着这样的一句俚语“:十条坎坡九条空,留条坎坡出严嵩。”说的就是那严嵩家老屋后那十条起伏不平的坎坡,据说原来是十条龙。老辈人这样说:本来严嵩家十代为官,可惜他祖上德行不好,所以被人打死了九条龙,剩下的这条龙呢,就出了严嵩这个大奸臣。严家自从出了严嵩后,他家族死的死,散的散,从此颓落下来。要说起这件趣事,还得从肖九平扯起。肖九平家境贫寒,从小就替人看牛。有一天,他把牛赶到村外一口水塘边吃草,自己溜下塘去扒泥鳅,扒着扒着,从泥土中扒出一条鞭子,这鞭子乌黑发亮,像一根乌丝扭结而成。心想,这正缺少一…  相似文献   

7.
横向沙丘背风侧沙粒风蚀起动的风洞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风洞实验,探讨了横向沙丘背风侧“二次流”的沉积学和形态-动力学意义。在不同迎风坡坡度的横向沙丘模型背风侧,我们观测了不同位置沙粒的起动风速以及在临界状态下沙粒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沙丘背风侧的颗粒起动风速不仅与其距沙丘顶部的距离有关,也与沙丘迎风坡坡度有密切关系。根据沙丘背风侧颗粒运动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向后运动区域、晃动或摆动区域以及向前运动区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沙丘背风坡气流分离、反向涡和气流重新辐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所有的观测结果中,迎风坡坡度为15°的沙丘具有最大的沙粒起动风速和最远的气流重新辐合距离,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往坡、沟侵蚀关系研究主要限于水沙关系的探讨 ,有关原型尺度小流域坡、沟地貌侵蚀演化关系的定量研究甚少 ,尤其是坡、沟地貌特征对流域切割程度的综合影响与交互作用的定量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在 3S技术支持下 ,根据晋西王家沟小流域 196 7年 1∶5 0 0 0正摄影像图 (DOM )、高程数字化模型 (DEM )和同期、同比例尺地形图 ,利用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了坡、沟地貌特征对流域切割程度的影响与交互作用。研究表明 ,沟谷地在流域地貌演化及地表切割程度中起主导作用 ,在沟间地面积相同时 ,沟谷地面积约为0 1km2 是影响流域切割裂度侵蚀演化强度最大的区域 ,流域面积愈小影响流域地表破碎的程度最大。其沟道流域坡、沟地貌演化机制可用坡、沟水流动能的地貌指标的综合影响与交互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表面气流与坡面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15,他引:20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状沙丘主、副梁和新月形沙丘断面风速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迎风坡风速放大率、背风坡气流的方向和强度随区域气流、坡面形态而不同。迎风坡风速放大率对沙丘形态的作用在于增加丘顶区域的输沙率和活动性;背风坡气流不仅影响沙丘形态而且控制沙丘动力学过程。在横向气流条件下,风速放大率使沙丘迎风坡随区域气流强度的增加变长变缓,背风坡受分离流控制使沙丘迁移;在双向-斜向气流条件下,沙丘丘顶处于侵蚀亚环境而两坡变陡变短,背风坡受附着偏向流控制使沙丘纵向延伸。  相似文献   

10.
浙江山地滑坡现状及其成因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在考察浙西、浙南山地滑坡灾害点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土壤、土地背景资料确定了庆元、青田、龙泉等15个县(市)为滑坡集中分布区;中小型基岩风化残坡积土层滑坡是浙江主要滑坡类型。山高坡陡的地貌特征、软硬互层的地层岩性、多组断珐交叉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发育深厚的土壤类型,是滑坡形成的地学基础;人为切坡、流水蚀坡、水耕梯田、植被破坏和集中降雨,是滑坡的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11.
据优势面分析原理和方法,对金龙山地区斜坡各种结构面所作的优势面分析结果显示:浅层强风化岩体中顺坡向剪切裂隙,是控制浅层顺层滑坡发生发展的滑动优势面;深层弱风化岩体中粘土岩风化软弱夹层、斜坡上段拉张裂隙与斜坡下段顺坡向剪切裂隙三者相组合,是控制深层顺层滑坡发生的滑动优势面。当地受滑动优势面控制的滑坡变形破坏模式有:浅层为蠕滑—拉裂,深层为滑移—弯曲。  相似文献   

12.
黑河金盆水库工程大坝右岸滑坡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判断黑河金盆水库工程大坝右岸斜坡的性质(是变形体或滑坡),并有利于指导工程施工,在进行了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之后,作者分析认为该斜坡实际上为一古滑坡。在地表及平硐调查中所见滑坡周界清晰,变形破坏现象明显,为查明滑坡性质提供了客观证据。近两个月的位移监测资料亦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工程的重要性及施工时间的紧迫性,作者建议对底滑面以上的滑坡堆积体予以全部开挖清除。  相似文献   

13.
坡度在坡面侵蚀中的作用*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靳长兴 《地理研究》1996,15(3):57-63
本文分析了坡度在坡面侵蚀中的作用,包括不同坡度下被蚀体的特征差异,坡度对坡面溅蚀、坡面入渗、坡面径流及坡面侵蚀的影响,最后从理论上阐明了坡面侵蚀中的临界坡度。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河段共有近90个深槽,累计长度占河段总长的45%左右。它们分布在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河槽束狭部位的下方、水下岩埂的下方、狭谷急流奔泄及河道拐折处,槽底基岩岩性相对较软弱的地段。它们是在三峡地区构造抬升、流水强烈深切过程中主要由跌水掏蚀与急流冲蚀所形成的,其深度不受海面高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从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出发,将边坡力学系统的破坏分成五类,对其中的连续协调变形边坡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判据,找出了系统的控制变量是系统的广义刚度系数,同时对影响系统控制变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探,指出影响边坡系统稳定性的控制变量主要是系统的几何结构因素和系统的力学参数性质,最后提出对系统控制变量进行人为的调控,达到调整系统、加强系统稳定性和防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广东清远"97·5·8"飞来寺泥石流重灾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5.8”泥石流重灾的机制,根据流域地质地貌条件认为,特殊的气候(暴雨)因素是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动力,地质构造,岩体与斜坡结构,坡向等是造成灾害的基础条件,并根据地质环境,为重建飞来寺选址和规划,设计提出了工程地质勘查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影响深埋长隧道岩爆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爆是深埋长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影响岩石发生岩爆的主要因素有围岩性质、埋深、区域构造应力、地形地貌、活断层和地震等。文中对上述因素对岩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精细的地面地质调查是合理评价深埋长隧道岩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滑坡碰撞作用及其岸坡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宏  靳晓光  王兰生 《山地学报》2000,18(5):435-439
研究发现,高速滑坡运动到谷底时,多数会与对岩岩坡发生碰撞,使滑体前部及对岸受撞岩体表部碎裂,形成滑坡碰撞构造。由于强烈的碰撞作用,滑体内部块体之间嵌合紧密。河流下切后,破碎但嵌合紧密的碰撞体卸荷松动,岸坡稳定性随之降低。由此提出滑坡碰撞模式、碰撞构造成分,并对其岸坡环境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地貌学角度,分析了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岩体的自然及人为卸荷特性,指出了地表侵蚀、河流下切、开挖船闸等自然及人为地貌过程诱发了岩体的基本卸荷过程,构筑了一个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岩体卸荷特性的宏观模式。实地调砥及数值计算成果均表明,地貌分析法在分析实际岩体工程中,岩体卸荷特性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坡面天文辐射总量的椭圆积分模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孙汉群  傅抱璞 《地理学报》1996,51(6):559-566
本文讨论了坡面天文辐射总量的计算方法,在坡面日出日没时角配置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椭圆积分模式,该模式可计算全球范围内任意坡向,坡度在任意时段内的坡面天文辐射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