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文安Ms5.1级地震前后埕古Ⅰ井的水位异常变化,探讨了异常机理,认为文安地震前埕古Ⅰ井水位存在前兆异常,震后的几次水位变化则可能与羊二庄断层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骅埕古1井自2007年进行模拟静水位观测以来,曾出现多次水位异常变化,本项目通过对埕古1井水位资料与该井所处的地质构造和环渤海地区地震活动综合分析,认为该井的水位异常变化与环渤海地区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联系,埕古1井所处的部位是该地区的一个应力敏感点。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文安5.5级地震为例,分析了地震前天津地区流体测项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天津王3井、王4井水汞、潘庄井及双桥1井水位在震前都出现了明显的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4.
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前后文霸流动重力测网的观测结果,讨论了垂直形变和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重力改变,并对重力资料进行了高程改正.研究结果认为,文安地震前后,测网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测区的重力异常以重力上升为主,且上升幅度大的区域主要在测网南部;地震震中在震前形成重力高梯度带,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短期内的重力变化表现最为明显;测区内的正负重力变化的分界线,地震前后出现逐渐偏转的特点,且在2007年10月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5.
邵永新  王俊国 《地震》2008,28(2):108-114
回顾了2006年7月4日文安MS5.1地震前天津市地震局的预测过程。文安地震前,天津及邻近地区曾出现了地震活动及4项地下流体异常。在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三要素的预报上,根据地震活动异常认为地震发生的地点应在天津及邻近地区;根据流体异常认为发生的时间应在7月中旬以前;而根据地震活动和流体异常综合分析认为震级应在ML4.5左右。这种预测结果在天津市地震局文安地震前的周、月会商中均已体现。从预测的结果看,时间、地点预测基本正确,震级有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6.
文安地震前后首都圈分区波速比时变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7月4日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中南部发生了河北文安MS5.1地震. 此次地震为该数字地震台网2002年投入运行以来发生的最强地震事件. 本文利用多台和达法, 分析处理了首都圈107个数字地震台站2002——2007年判读的大量震相数据. 为提高波速比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 对波速比计算环境和条件进行了多方面限定. 例如, 地震发生位置相对集中, 台站选取范围有限, 参与计算到时数据在5个以上, 以及线性拟合精度高、 误差低等. 经这些限定条件后的研究发现, 文安地震前, 在文安和唐山附近地区地震波速比出现正常——降低——恢复——发震的异常演变过程. 震前1年, 出现波速比较明显降低过程, 异常持续时间1年左右; 同期邢台、 京西北、京西南、 京津和北京地区波速比的变化则基本平稳. 文安地震发生后, 文安和唐山地区的波速比恢复正常的平稳变化状态. 通过波速比计算结果的误差和稳定性分析认为, 文安地震前在文安和唐山附近地区地震波速比异常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
文安5.1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绘制了重力测值的时序变化曲线和空间等值线,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2006年7月文安5.1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异常的演化及特征。结果显示,地震的孕育过程与重力场变化有关,震中位于重力变化高梯度区的“0”等值线附近。  相似文献   

8.
邵阳地震前后安乡井水位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邵阳两次地震活动前后安乡井水位异常变化的总结,分析了其前兆反应的特征,认为该井在邵阳地震发生前是有短临前兆显示的.该井可能是区域应力场活动的一个"敏感点".  相似文献   

9.
马村站自512井水汞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4日河北省文安县发生了ML5.5级地震,震前震中西南200km的石家庄马村站自512井水汞3月15日~5月15日出现了短期高值异常,6月3日出现了高值突跳异常。本文分析研究了文安地震前水汞的异常变化,以及1999年水汞观测以来的异常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震前小马村水汞的异常变化幅度较大,异常特征明显,前兆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文安5.1级地震前的一些前兆异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前,保定流动测量队很多前兆监测手段都有前兆异常显示.该文对这些异常进行总结,同时分析其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