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微观薄片、物性、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对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微裂缝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其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中发育穿粒缝、贴粒缝和粒内缝3种微裂缝。微裂缝的成因以构造作用为主,此外还有异常高压作用及成岩作用。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中的微裂缝规模中等、密集,平均长度为5.6mm,平均面密度为0.66cm/cm2,平均地下开度为8.6μm。微裂缝是该区重要的储集空间,对改善低孔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储集性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压力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加仁  邵荣  王连进 《地球科学》2000,25(2):127-131,208
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实测地层压力和地震资料 ,分析了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的地下流体压力场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1)本区泥岩压实类型可划分为正常压实 -常压型、单段欠压实 -弱超压型和双段欠压实 -强超压型三大类 ;(2 )油层压力梯度接近于 1,多属正常压力系统 ;(3)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平、剖面压力场特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4)现今剖面压力系统由浅部正常压力、中部弱超压和深部强超压 3个部分组成 ,断裂系统、不整合面和相互连通的孔隙系统及底辟构造组成了凹陷内流体纵、横向输导的复杂网络系统 ;(5 )规模较大断层两侧的剩余压力和压力系数具较明显的差异性 ,断层对压力的形成、演化与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6 )欠压实与烃类生成是本区超压形成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叶加仁  邵荣 《地球科学》2000,25(2):127-131
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实测地层压力和地震资料, 分析了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的地下流体压力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 本区泥岩压实类型可划分为正常压实-常压型、单段欠压实-弱超压型和双段欠压实-强超压型三大类; (2) 油层压力梯度接近于1, 多属正常压力系统; (3) 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平、剖面压力场特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4) 现今剖面压力系统由浅部正常压力、中部弱超压和深部强超压3个部分组成, 断裂系统、不整合面和相互连通的孔隙系统及底辟构造组成了凹陷内流体纵、横向输导的复杂网络系统; (5) 规模较大断层两侧的剩余压力和压力系数具较明显的差异性, 断层对压力的形成、演化与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6) 欠压实与烃类生成是本区超压形成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纯泉  刘惠民 《地球科学》2013,38(1):105-111
异常地层压力的演化历史对深入理解油气的生、运、聚动力学过程至关重要.为揭示临南洼陷内异常地层压力的演化特征, 在流体包裹体组合概念的限定下, 利用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 对沙三段进行了地层古压力重建.地层压力系数随时间的演化表明, 沙三中、下亚段在30 Ma左右即发育有异常高压, 而现今洼陷内局部发育的异常低压为异常高压经过一定时期的演化后在晚期形成, 自30 Ma以来的整个演化过程表现出降压-增压-降压的旋回性特征.沙三上亚段在该地质历史时期均未发育异常高压, 但晚期也表现出明显的降压特征.结合生烃史、充注史及断裂活动性综合分析表明, 临南洼陷沙三段异常高压主要起源并受控于油气的生成与充注, 而异常低压主要起源并受控于断裂的多次、长期活动.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沙三段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发育风暴沉积,主要特征有:(1)具重力流沉积特征的变形构造;(2)反映风暴作用的丘状交错层理、冲刷-充填构造(渠模)、浪成沙纹层理、和震荡波痕;(3)与风浪作用相关的生物活动,包括潜穴、钻孔和生物逃逸现象;(4)可与海相风暴岩对比的“似鲍马层序”以及(5)多变的砂层顶面形态。根据风暴砂层的性质,可将风暴岩系划分为三个微相:(1)水道充填沉积;(2)漫溢沉积微相;(3)末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6.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四上亚段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油源对比及储层特征、盖层特征、油气藏特征研究,将孤北地区沙四上亚段划分为自源自生自储油气成藏组合和混源旁生侧储油气成藏组合,解释了孤北地区沙四上亚段存在的3类油气成藏模式:自源侧向运聚模式、自源垂向运聚模式、混源混向运聚模式。构造圈闭、不整合面和断层发育是成藏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在异常高压的作用下,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和骨架砂体共同组成油气二次运移的立体网络,使陡坡、低隆起、缓坡各构造岩相带都能够成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盐岩和膏盐岩的成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发育暗色泥岩与盐岩和膏盐岩的频繁互层沉积,暗色泥岩为深水成因。根椐盐岩和膏盐岩的沉积序列特点、与盐岩和膏盐岩互层的泥岩和砂岩的沉积特点,沙三段沉积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点,认为盐岩和膏盐岩是浅水蒸发成因的。深水相泥岩与浅水成因的盐岩或膏盐岩频繁互层,说明沙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频繁。也正是由于湖平面变化频繁,在沉积中心的周围主要物源方向上形成一系列低水位期的砂体。这些低水位期砂体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储层。  相似文献   

8.
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在埋藏过程中经历了多期酸碱流体演化,同时经历了多期油气充注作用,导致储层物性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对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埋藏演化史、有机质热演化、膏盐层脱水等综合研究,结合各种烃类和盐水包裹体特征分析,确定了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成岩流体演化序列:(1)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气候干旱,原始地层水呈弱碱性。(2)开始沉积至距今42.5 Ma,有机质尚未成熟,地层流体仍保持弱碱性,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排水作用,形成早期球粒状黄铁矿胶结物。(3)距今42.5~30 Ma,为有机酸控制下的酸性环境,发生长石溶解、石英加大。(4)距今30~24.6 Ma,有机酸发生脱羧,同时沙四上亚段顶部膏盐层脱出大量碱性水,使地层水pH值呈碱性,发生碳酸盐胶结和石英溶解,其中距今28.8~24.6 Ma,发生第一期油气充注;距今24.6~6 Ma,地层经历抬升及再沉降,在抬升过程中有机质再次生成有机酸,使地层水pH值呈酸性,发生第二期酸性溶解、石英加大,其中距今10~6 Ma,发生第二期油气充注。(5)距今6 Ma至现今,沙四上亚段膏盐层发生脱水,地层流体呈碱性,发育少量晚期黄铁矿胶结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了东营凹陷利津洼陷滨县凸起南坡沙四上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扇体及沉积微相类型,并对扇体纵向上的形成期次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滨县凸起南坡沙四上亚段地层为一个三级层序,层序内部细分为3个体系域、7个准层序组,每个准层序组即为不同水动力条件控制下形成的一期扇体;扇体类型以扇三角洲为主,包括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前缘水下辫状河道间湾、前缘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前扇三角洲泥5种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每种微相的岩心、测井识别标志,并在层序格架内识别出各体系域内部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可指导研究区下一步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0.
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集空间研究:以罗69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美寅  梁超 《地学前缘》2012,(1):173-181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厚度大、分布广,主要发育了深灰色泥岩、灰质泥岩、油泥岩、泥质灰岩和黄褐色—灰褐色油页岩。泥页岩的有机碳含量高,最高可达9.0%;生烃潜量高,最高可达82.6mg/g;演化程度高,最高可达3.0%;该区泥页岩既是良好的烃源岩,也是页岩油气赋存的有利场所。为研究该区沙三下亚段页岩油气储集空间,文中通过岩心观察、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认为研究区泥页岩储集空间中裂缝包括构造裂缝、层间微裂缝、超压破裂缝;空隙主要为微孔隙,包括黄铁矿晶间孔、粘土矿物晶间孔、方解石晶间孔。总体上来讲,储集空间以构造张裂缝、层间微裂缝、粘土矿物晶间孔及方解石晶间孔为主导。通过对比不同岩相间储集空间的类型与特征,认为沙三下12下、13上砂组纹层状泥质灰岩为储集性能最好的岩相。  相似文献   

11.
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Es3L)作为重要储集层段,勘探潜力巨大,精细刻画三合村洼陷沙三下亚 段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重建、有利区带预测具重要意义。采用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并精细刻画西南部与南部 物源通道(I~VI号),运用岩心、岩屑组成特征明确沉积区沉积相类型及原始物质成分,通过地震属性与地层切片精细描绘 沉积区内“源-汇”配置及时空演化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三合村洼陷古物源体系进行综合刻画。结果表明,洼 陷西南部斜坡区(约3°)物源来自陈家庄凸起西段(I、II号沟槽输导),相对富砾,以碳酸盐岩岩屑为主;南部坡折区 (约8°)物源来自于陈家庄凸起东段(III~VI号沟谷输导),相对富砂,发育单晶石英或多晶石英颗粒。平面上,沉积区扇 三角洲沉积体系规模与物源通道的宽深比及延伸距离呈正相关,垂向上,低位体系域(LST)形成扇体规模远大于高位体 系域(HST)扇体,且交汇区物源体系由南部向西南部迁移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测砂体分布规律与岩性圈闭有利区带,指导下一步勘探,采用微观组分特征、岩石结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微相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高青砂岩体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高青砂岩体的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沉积、砂泥互层沉积、前扇三角洲深水湖泊沉积。砂岩体的沉积模式分为三种:下部(G3)属(扇)三角洲水下部分沉积,中部(G2)属三角洲水下部分沉积,但湖泊中心和沉积中心进一步向南东方向迁移,上部(G1)与中部相似,但水下主分流河道以向南南东方向展布为主。根据高青砂体所处的构造位置及砂体与围岩的相互关系,确定了砂岩体的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前缘与前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13.
渤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其中渤南洼陷北带发育的深层砂砾岩致密油藏是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油气增产的关键,其储层成因机理研究是该区实现未开发储量动用的基础.通过对钻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储层物性、压汞、核磁共振等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致密储层分布于2类扇三角洲沉积物中,受沉积体系差异影响.早期形成的扇三角...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成岩演化序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粘土矿物演化、有机质演化、成岩矿物特征、阴极发光、铸体薄片以及包裹体等方面研究,厘定了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目前处于成岩晚期A2-B亚期;建立了渤南洼陷深部储层成岩演化序列,阐明了粘土矿物及其演化是储层形成的序参量;研究了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成岩作用。重点探讨了泥岩和砂岩中粘土矿物对深部储层的影响——砂岩储层中的无机成岩作用与生油岩中的有机质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使邻近储层铝硅酸盐颗粒和碳酸盐溶蚀,形成次生孔隙;且发现高岭石大量出现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一个标志,预测3600m附近极有可能存在一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15.
运用Basin2盆地模拟软件,对南堡凹陷进行的温度场、压力场的模拟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主体属常温、常压范围,仅局部地区存在轻微程度的温、压异常,综合其它资料说明其具有富油、贫气的特征;流体势模拟结果显示,南堡凹陷的烃源岩主要来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含烃流体的运移和聚集主要发生在东营组一段以及明化镇组和第四系地层沉积期间,且流体势的低值区应是有利的成藏区,是今后勘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裂缝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主控因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对裂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中发育的裂缝按规模可分为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两大类,按成因可分为构造缝、超压缝和成岩缝。构造缝走向以NNE向、NE向为主,其形成可分为两期,分别为40~35 Ma沙河街组沉积中后期和25~18 Ma东营组沉积末期。超压缝的形成与膏盐脱水、烃类充注和膏盐层封堵作用有关,形成于33~25 Ma东营组沉积时期。压实作用、溶解作用、收缩作用等成岩作用均可形成微裂缝。裂缝的形成序列为:早期构造缝-压裂缝-溶解缝-超压缝-收缩缝-晚期构造缝-溶解缝-压裂缝;裂缝的发育可以改善储层物性,宏观裂缝主要起渗流作用,微观裂缝既可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又可作为酸性流体流动通道,产生次生孔隙带,提高储层孔隙度。  相似文献   

17.
孤南洼陷古近系沙三段中亚段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层序地层学认为,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海(湖)平面或可容空间的变化是统一的。然而根据对可容空间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受到基底的差异沉降、沉积物的沉积以及绝对湖平面的变化三种因素的控制,断陷盆地内可容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是非统一性的。根据可容空间的变化划分出的可容空间增加带、减小带以及转换带所组成的体系及其在平面和垂向上的空间展布称之为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文中首先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分析了断陷盆地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组成和划分方案,并以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为研究对象,划分了一个三级可容空间转换系统并细分为7个四级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最后从石油地质学理论以及可容空间转换带处准层序垂向发育特征两方面阐述了转换带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典型油气藏实例解剖,认为可容空间转换带控制了有利的成藏组合的发育位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钻井岩心的观察和遗迹化石的鉴定,在东濮凹陷古近纪沙河街组沙三段发现遗迹化石10属15种,包括:Skolithos vertivalis,Skolithos linearis,Skolithos isp.,Palaeophycus tubularis,Palaeophycus isp.,Planolites montanus,Planolites beverlegensis,Planolites isp.,Mermoides isp.,Taenidium isp.,Teichichnus isp.,Helminthoidichnites tenuis,Helminthopsis isp.,Beaconites isp.和Thalassinoides isp.。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遗迹化石的组成、分布特征,研究区沙三段主要发育正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并划分了反映不同沉积环境和水体深度的2种遗迹组合,分别为Palaeophycus-Planolites遗迹组合和Planolites-Helminthoidichnites遗迹组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薄片观察、鉴定可知,桥口地区沙河街三段储集层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胶结物溶孔等次生溶孔为主.经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将成岩阶段划分为早成岩A、B期和晚成岩A1、A2、B期,早成岩A、B期的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晚成岩A1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起重要改善作用,增加大量次生孔隙,晚成岩A2、B期方解石胶结物的胶结作用使砂岩次生孔隙大量减少.因此早期原牛孔隙的大量散失、晚期胶结作用使次生孔隙大量减少是造成本区砂岩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苗建宇 《西北地质》1995,16(1):36-40
在矿物成分、岩石组构、粒度分布及沉积构造等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东濮凹陷白庙地区沙三^2亚段砂体的沉积特征与砂体的沉积格局。分析了沉积环境与砂体的含气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底扇辫状水道及中扇前缘席状砂体是储集天然气的主要砂体类型,应为今后天热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