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生物采样监测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监测特定对象或多种水生生物,因其便利快捷,对检测对象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长江口水域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是诸多水生生物季节性洄游、觅食和栖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对该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准确监测是开展相应生态保护的必要基础。本文归纳分析了环境DNA技术的监测原理,以及在濒危珍稀物种、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量和遗传多样性监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及限制条件,并结合长江口水域监测工作的具体需求,展望了在该水域应用环境DNA技术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滨海电厂温排水温升、余氯及卷载效应对附近海域生态系统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等生物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滨海温排水对生态环境影响出现的新问题及今后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电厂温排水中余氯浓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限元分步杂交方法,对胶州湾海域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余氯在水体中的化学反应,利用前人大量实验成果选取余氯衰减系数,建立胶州湾余氯的二维输运-扩散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青岛市黄岛发电厂三期温排水工程,预测了温排水中余氯的浓度分布及影响范围,为电厂冷却水排放口邻近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优良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经济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建立与维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有必要加强法治的保驾护航。《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已经明确表达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破坏这一法律概念,但如何认定没有具体阐明,尚存在许多法律问题。因此,明确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破坏的认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完善生态环境破坏认定体系有助于更大限度地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利益。  相似文献   

5.
余氯对鱼类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余氯对鱼类急性、亚急性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沿海电厂余氯排放与邻近海域鱼类养殖生产现状,探讨了余氯对鱼类毒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需结合冷却水的温升作用,进一步考察冷却系统氯处理对鱼类早期生命阶段(受精卵、胚胎和仔稚鱼)的毒性效应,同时还应加强余氯对鱼类长期毒性影响的研究,为我国制订企业冷却水加氯和余氯浓度的排放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信息有机物(或化感物质)系指存在于自然环境,对生物物种或生物类群生存和生长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并能通过调控生物丰度与群落结构来影响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微痕量有机物。目前已知的信息有机物大多是分子质量小于10~4Da的醇、酚、萜、酯、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它们随水体迁移扩散,通过控制酶活性或光合系统等途径影响目标生物生存生长,作用强度受微生物分解和营养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水体中信息有机物一般是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或固相萃取富集后用色质联用鉴定结构并测定含量。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水环境中信息有机物及其检测方法的主要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高效灵敏的水体信息有机物检测方法,阐述了水环境中信息有机物种类、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对水域生态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域生态讯息学"的新概念,诠释了"水域生态讯息学"的内涵,这对于拓展生态学研究内容,揭示水生生物学发生机制,持续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受试藻种,模拟温升和游离余氯条件,研究浮游植物对核电厂温排水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春秋季温升对其生长影响较小,而在夏季,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亚心形扁藻对游离余氯非常敏感,0.1 mg/L游离余氯既能抑制其生长,抑制作用随着游离余氯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升会加剧游离余氯的抑制作用,4℃温升和0.1 mg/L游离余氯联合作用对亚心形扁藻的抑制效果明显增加。由于温升和游离余氯的联合作用,即使在离排口较远的水域,仍然会导致亚心形扁藻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水养殖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文贵  贾晓平  林钦  李纯厚  甘居利  王增焕 《台湾海峡》2004,23(2):253-259,i003
本文概述了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GIS技术及其在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功能和作用,尝试性地探讨了GIS技术的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的强大功能在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研究中的若干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并以广东考洲洋养殖水域的环境监测作为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雌激素对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介绍了目前雌激素的检测方法,详细阐述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雌激素测定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雌激素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群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因此,进行准确可靠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来确定目标区域的物种丰度和群落结构对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环境DNA技术(eDNA)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新手段,正在迅速发展,然而,eDNA技术易出现假阳性,从而导致实时生物多样性监测不准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与eDNA技术相比,环境RNA技术(eRNA)的快速降解使得它具有减少eDNA监测结果假阳性的潜力。本文概述了eR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可行性,主要从eR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可检测性和提高检测分辨率的潜力两个方面来介绍;综述了eRNA技术目前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eRNA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未来将eRNA技术实际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水域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和多重元素(主要是C、N、P)平衡的科学,其从元素比率的角度将生态学科的各个层次(分子、个体、种群、生态系统以及全球尺度)有机联系起来。本文综述了生态化学计量学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研究历史及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生态化学计量学在生长率假说及其分子基础、内稳态与生物进化、食物网及养分循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水域生态学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域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武汉东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陈洪达 《海洋与湖沼》1980,11(3):275-284
国内外许多资料表明,水生维管束植物(以下简称水生植物)在发展渔业、农业、畜牧业和保护水域环境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水生植物是湖泊中的初级生产者,它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地处武汉市的东湖,是一个富营养型的浅水湖泊,湖中丛生着各种生态类型的水生植物,其群落结构在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具有一  相似文献   

13.
三门峡水库位于黄河中游下段包括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目前最大水库之一。该水库之建成,除在拦洪、发电及灌溉等方面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外,其渔业利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为给渔业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曾在蓄水前及蓄水后的库区内及附近有关水域进行了水生生物学的调查。本文为这次调查的一部分,着重讨论蓄水后第一年内库水的理化性质。因受条件所限,材料搜集的还不够全面,这里仅提出一些初步资料,供有关方面及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澳门地处珠江河口,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地域狭小是制约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的一大瓶颈。国务院令第665号文已经明确了澳门习惯管辖水域范围,对促进澳门经济持续、健康、多元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作用。澳门习惯水域明确工作过程中,具体技术承担单位通过收集2006-2015年8个水期,跨越春、夏、秋和冬四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环澳门水域水质、沉积物、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等质量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对澳门习惯水域管理范围明确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现状的澳门习惯水域范围的建议,同时对澳门习惯水域今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用海方式,促进澳门习惯水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在本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生物生产力和水域营养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只是少数湖泊学者和水生生物学者感兴趣的课题。湖泊营养评价的研究只是在渔业范围,或者是为了类型分类的需要而进行的。湖泊发展的历史表明:在湖泊演化期间通常发生营养水平的提高;水域由贫营养型转变至中营养型及富营养型。这个过程发展很缓慢,并且在每种具体情况下的发展速度又取决于湖泊的形态指标及其历史与地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定量研究核电站液态流出物对水生生物的辐射,建立了核电站周围海域水生生物辐射剂量模型,用MCNP程序对大亚湾l1种辐射参考生物的人工核素辐射剂量率进行了计算.生物体建模时采用2个椭球体模型,分别模拟全身和器官团.选取了对生物影响最大的9种人工核素作为源项逐一模拟.最后以”’Cs、”Sr、…“Ag三种核素为例,根据其海水中的比活度计算出生物的吸收剂量率.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下大亚湾水生生物受到的辐射剂量是安全的,而且生物浓缩核素的内照射贡献了98%以上的辐射剂量.即使是在非正常工况下,海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升高,但只要比活度尚未超过海水水质标准的比活度限值,水生生物受到的剂量(最大剂量约3.420mGy/a)仍然是安全的.本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价核电站对海域生态环境的景;响。以及水生物种的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风浪是影响浅水湖泊物理生境环境重要的水动力要素之一。基于滆湖实测风浪数据, 建立了滆湖风浪模型, 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模拟滆湖风浪随风场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滆湖北部水域在人工地形重塑工程实施后的风浪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盛行风下, 风浪强度和湖底扰动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衰减, 这有利于水体透明度和水底光照条件的改善。风浪强度的衰减使得具有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与发育风浪条件的水域面积显著扩增。人工地形重塑的实施, 有利于滆湖北部水域水生植被物理生境环境改善, 从而为滆湖北部水域水生植被的修复提供较好的环境支撑, 也为其他浅水湖泊地形重塑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朱瑾 《海洋世界》2007,(3):46-49
我国海域辽阔,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在6000余种脊椎动物中,水生野生动物占70%左右。针对一些珍稀物种资源的濒危现状,我国政府曾于1989年颁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对300多种(类)陆生动物及80多种(类)水生野生动物进行保护。其中,一级水生保护物种13种(类),二级保护物种67种(类)。1996年,鉴于资源情况发生了变化,有关部门对上述名录进行了增补,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水生保护物种的数量增加到162种(类),其中一类保护物种44种(类),二类保护物种118种(类),新名录有待有关部门批准后颁布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渤黄海水域仅有的常见鲸类动物,为我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物种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是东亚...  相似文献   

20.
核电站冷却水系卷载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随着沿海经济开发区的需要,临海电站的建设应运而生。电站建成运转后,将对附近水域的水生生物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人们极其关注的问题。一般火力发电站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海水中生存的大量水生生物随吸取的大量海水作制冷剂的过程中,经冷凝系统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