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鲷三倍体人工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倍体鱼类,因具有不育性、生长快、抗病力强和饲养管理容易等优点,所以国内外水产科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和效益。在国内,虽然淡水鱼这方面的工作较多也较深入,但海水鱼三倍体人工诱导还尚未见到报道。本文系于1989年3—6月对黑鲷进行人工诱导三倍体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硬骨鱼类中有些种类具有雌雄同体的现象,即性腺同时存在于卵巢和精巢组织,这种雌雄同体现象在一些鱼类中甚至可终生存在,并能自行受精,如鮨科鱼类 Serranaus cabrilla 等。另外有些鱼类虽然在其生活史中同时存在卵巢和精巢,但卵巢和精巢并不同时成熟,不同年龄段表现为不同的性别,有一个性转换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同时存在卵巢和精巢,在发育过程中精巢先成熟,卵巢受到抑制,低龄鱼表现为雄性(如黑鲷),随着年龄増大,精巢逐渐萎缩而卵巢逐渐发育成熟,表现为雌性;(2)卵巢先成熟,到了高龄精巢才成熟(如石斑鱼类和淡水黄鳝等),第一次性成熟都是雌鱼,产卵过后才逐渐变为雄鱼。 从自然界捕鱼苗来养殖,常受到资源的限制,往往很难满足养殖的需要,人工繁殖是解决自然苗种不足的根本途径。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从仔鱼培育到二龄的黑鲷,一般全部表现为雄性,三龄鱼才有部分转为雌性,为了使其能提前转为雌性,尽早参与生殖,达到人工生产苗种的目的,作者于1991-1992年进行了人工诱导鱼类性转变的研究,同时观察了性腺的发育过程。 过去有关人工诱导发生性转变的研究多数采用生活史上没有经历性转变的鱼类(即雌雄异体鱼类),用人工方法使生活史上有经历性转变的鱼类发生性转变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主要采用雌性激素投喂和注射方法,结合环境因子如水温、光照,使生活史上有性转换过程的黑鯛,在低年龄时提前发生性转变。此研究对提高经济价值较高海鱼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种,三倍体诱导对其种质改良、产业提升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有关大菱鲆三倍体的人工诱导虽已有报道,但对其诱导条件缺乏细致的研究。本文采用冷休克法抑制第二极体排放,通过对诱导处理起始时刻、温度和持续时间3个主要因素的单因子实验,筛选其最佳诱导条件。结果显示,在受精和孵化水温为15.0±0.5℃条件下,受精后6 min,用–2~–1℃处理25 min可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率可达100%。随后在最适条件下进行了规模化诱导,获得鱼苗200万尾以上,其诱导率高于98%。跟踪观察发现,三倍体诱导组胚胎的形态及孵化时间与二倍体对照组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大菱鲆三倍体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杂色鲍和九孔鲍三倍体的冷休克诱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正凛  江宏 《海洋通报》1997,16(6):20-26
  相似文献   

5.
采用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出的方法诱导了半滑舌鳎三倍体,并探讨了三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通过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和染色体观察验证各组三倍化率.结果显示:在受精后5 min开始,将受精卵放在4℃海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持续时间为20 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为35%.通过对三倍体染色体进行分析,辨认其雌雄染色体型为ZWW/ZZZ,出现频率为1∶1,没有发现ZZW型雌鱼,暗示半滑舌鳎Z染色体和W染色体之间的交叉和互换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6.
热休克诱导斑马鱼异源三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于1997年5月在广东省珠海市集斑马鱼和豹纹斑马鱼,采用热休克方法研究阻止第三极体排放诱导异源三倍体斑马鱼的适宜条件。按正交实验方案组合诱导参数,结果表明:在卵受精后2min,采用39℃持续处理2min,三倍化率可达53.8%,原肠期相对存活率为91.0%,尾芽期相对存活率为91%,孵化期相对存活率为91.1%。本研究分析了热休克处理的参数与三倍体出现率和胚胎相对存活率的关系,并得出诱导参数中起始  相似文献   

7.
黑鲷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第2397号。我们于1994年3~6月在河北省水产项目育苗场着重对大水体、高密度的黑鲷人工育苗进行了一些试验和探索。1试验条件和基本设施试验是在河北省黄骅市水产项目育苗场(现改名为海水养殖公司)内进行的。该场有各种育苗水体3200m3和150m3动植物饵料培养室。育苗用水经一、二、三级沉淀和沙滤后进入车间。使用了动植物饵料室的135m3水体,共计9个池子,每个池子15m3(实用水体13m3)。其中5个池子为玻璃钢屋顶,早期进行植物饵料培养,后期亦用以培育鱼苗,另外…  相似文献   

8.
在真鲷Pagrosomusmajor三倍体诱导研究中,对染色体倍数的分析表明,受精卵受精5min后,在1.5℃冰水中处理5min,可获得17%的三倍体诱导率和28%的嵌合体比率,染色体数分别是:2N=48,3N=7Z,嵌合体50—68。仔鱼红血细胞测量和组织切片分析显示,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红血细胞核直径(长径,下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核直径和中脑细胞核直径大小存在差异,其比率分别是1.42,1.35和1.41,这种差别必然导致三倍体鱼和二倍体鱼在代谢与功能方面的差异。应加强对鱼类三倍体形成机制及应用潜力的研究,同时注意开展其生理学、生化学和行为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低温诱导太平洋牡蛎产生三倍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低温休克法诱导太平洋牡蛎产生三倍体。实验结果表明,2~7℃的低温均可获 得三倍体,其中4~5℃的效果较好,最优水平组合为,处理温度为4~5℃,处理时刻为受精 后15min,处理持续时间为15min,最高三倍体率为36.8%。影响三倍体诱导率的3因素的顺序为处理持续时间→处理时刻→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沿海,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养殖对象,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养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优良的对虾品种已势在必行,于是遗传育种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国家把生物技术在对虾上的应用列为国家“七五”和“八五”攻关课题。 近年来海洋生物多倍体诱导引起了水产养殖界的广泛兴趣(楼允东,1984;吴宝玲等,1986;姜卫国等,1987;王子臣,1990;相建海等,1992; Stanley,1981; Johnstone,1985;Downing,1987; Gosling,1989; Cai et al,1991),主要原因是三倍体较二倍体的生长速度快,长出的个体也比二倍体大,可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对染色体调控、性别决定和人工雌核发育(蔡难儿等,1995)等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对虾的多倍体诱导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应用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改良对虾品种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孙耀  陈超  张友篪 《海洋科学》1987,11(4):47-51
本文讨论了铜对黑鲷的卵、前期后期仔鱼和幼鱼四个阶段的影响。认为黑鲷的卵阶段对铜最为敏感,随其年龄的增长,黑鲷对铜的敏感性不断降低;通过对卵(4—16细胞)至前期仔鱼(卵黄完全吸收)的连续观察发现:胚孔封闭前的胚胎发育阶段对铜敏感性高于胚孔封闭后的各胚胎发育阶段,与其它某些受试鱼类不同,铜对黑鲷胚胎发育的迟滞效应不明显,并且在孵化前的各胚胎发育阶段均未发现明显的畸形现象,仅部分初孵化仔鱼的脊椎和尾骨有畸形弯曲。本文还提出:在建立水质标准时,对实验中给出的铜对黑鲷受精卵48小时的半致死浓度(LC_50)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气泡幕对黑鲷阻拦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7年3月-1988年1月在室内水池中观察黑铜失去视觉后气泡幕的反应,比较同种参数气泡幕对正常视觉黑鲷与失去视觉黑鲷的阻拦效果,采用大小适宜的红黑双层布将鱼的双眼裹住,使鱼失去视觉,探讨气泡幕对鱼类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黑鲷失去视觉后,活动受到限制,游泳行为发生变化,游速显著低于正常视觉时,气泡幕对其阻拦率由正常视觉由75.1%下降到45.2%下降了39.8%,t-检验表明,两种视觉状态下的  相似文献   

14.
日粮水平对黑鲷幼鱼氮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1994年8-11月进行4次黑鲷幼鱼摄食-生长实验,平均水温26.8,24.4,20.1和14.8℃,生次实验分4个日粮水平,分别对单位体重日摄取、粪便氮、氮排泄和氮生长进行测定和估计。  相似文献   

15.
黑鲷饲料中最适蛋白质含量及动、植物蛋白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1988年7月—8月和1989年7月—8月,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采用蛋白含量梯度法进行黑鲷饲料中最适蛋白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黑鲷幼鱼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含量约为50.19%。1988年8月—9月和1989年8月—9月,以玉筋鱼为动物蛋白源,以花生饼粉为植物蛋白源,饲料中总蛋白质含量相等,进行黑鲷饲料中最适动、植物蛋白比研究。结果表明,黑鲷幼鱼饲料中,动、植物蛋白的最适比例为1.00:0.89-0.96。  相似文献   

16.
黄海黑鲷仔鱼耳石的日轮以及光照对其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仔鱼于1986年5月,由饲养在海洋研究所室内的同一尾黄海黑鲷雌鱼在一次产卵中取得的受精卵孵化后取得的。对实验仔鱼耳石生长轮形成的周期以及光照对其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实验证明,黑鲷仔鱼耳石生长轮形成具有日周期性,仔鱼培育天数与耳石生长轮数之间的关系以回归式N=D-1.89表达之。在24h内的12h光照,12h黑暗条件下,耳石形成一个宽带和一个窄带。在6h光照,6h黑暗条件下,则形成两个宽带和两  相似文献   

17.
黑鲷精子入卵早期发育迅速。精、卵相遇的3-5sec左右,卵孔管出现一种能引诱精子入卵的物质;精卵相触约10-15sec左右,即精子进入卵孔管后,管内又涌出另一种能阻止多余精子继续入卵的物质;同时,受精锥形成。约15-54sec左右,受精膜发生;约90sec左右受精膜举起,围卵腔雏成;约180sec左右受精锥开始退缩,精子头部和颈部被俘入卵内;约300sec左右出现第二极体。文中对卵孔管出现的这两种物质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8.
黄鳍鲷结节病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嘉 《海洋与湖沼》1991,22(6):561-565
于1989年,以鲜活组织压片和组织切片镜检的方法对采自海水网箱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 Houttuyn)所患的结节病作出了确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黄鳍鲷结节病是由分枝杆菌(Mycobacteriuta sp.)感染引起的。病原体系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型的抗酸杆菌,其长短悬殊,约为4—12μm,平均9.4μm;直径则较一致,约为0.4—0.5μm。2.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产生由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构成的局灶性肉芽肿结节;根据结节的结构特点,可将这些结节区分为四个类型,即无包膜的Ⅰ型、有包膜的Ⅱ型、有干酩样坏死中心和包膜的Ⅲ型和有空洞和包膜的Ⅳ型。3.四类型结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巨噬细胞杀灭和局限病菌,而病菌要求增殖、播散的炎症过程。4.黄鳍鲷结节病的巨细胞与哺乳类动物结核病的巨细胞差别在于其核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巨细胞内黑素颗粒的形态与结节上皮样细胞的坏死有关。结节的结缔组织包膜的形态变化与病原菌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抵抗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真鲷和黑鲷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  田明诚 《海洋科学》1991,15(3):64-67
本文首次报道了真鲷和黑鲷的染色体组型:真鲷二倍体数2n=48,除第l对为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全部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数NF=48;除第2对与第3对染色体之间、第20对与第2l对染色体之间差异显著外,其余每相邻两对染色体间均无显著差异。黑鲷二倍体数2n=48,3对为中部、2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全部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数NF=58;前5对染色体中,每相邻两对染色体之间有显著差异,在第6对至第24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中,除第23与第24对染色体之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每相邻两对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