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文缆道目前已成为水文站的一项重要技术装备。但是,水文缆道测深因河底信号失误机会较多(目前我省的缆道上测深普遍使用的是托板式河底信号装置,托板附着于铅鱼的下部)而影响水文缆道的发展和测验质量的提高。1984年我们开始利用BLR型拉力传感器作为主要元件进行新的河底信号装置试验,研  相似文献   

2.
目前水文缆道所用的水面河底信号器,一般都要求在水面和河底各发出一个脉冲信号,这样既便于搞自动控制,又利于安排多种信号传递。这种信号装置一般都由浮子式或其它机械结构形式构成。本文介绍一种由电子线路组成的模拟浮子式水面河底信号器。除具有上述浮子式信号器功能外,并有延时防浪装置,克服了用浮子在水面时容易产生多个水面信号的弊病。另外,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使用。其电原理图  相似文献   

3.
水文缆道信号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戴建国 《水文》2001,21(4):22-25
利用缆道回路传递流速,水面、河底、采样等多信号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国水文缆道测验技术的发展,根据近期研制的全自动水文缆道测流系统和近20多年的缆道测验实践,提出了缆道的交流等效概念和多信号的产生与传输以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郑盛林 《水文》2007,27(5):67-68,30
铅鱼测深时的河底信号是决定测深精度的重要因素。信号采集由水下变为岸上,具有适用范围广、不受水流及河床条件影响、信号准确稳定、抗干扰性能增强、安装方便、造价低廉的优点。经对比测深误差分析,测深系统误差为0.45%,符合水文测验规范要求,能满足实际测验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北方河流一般采用开口游轮式拉偏缆道。主索负担循环索、起重索,铅鱼测深、测速。副索负担拉偏角,与副索平行架设钢绞线或钢芯铝线作为信号传递。用两支二极管隔开流速、河底信号。水面信号采用河底信号串水面极板,或用浮子干簧管作水面触发设备。但受水草、大沙的影响,信号常发生故障,而误动作。LJ—1型、2型流速计算器是重庆水文仪器厂70年代生产的一种晶体管放大器。该仪器设有有线、无线测流档,有延时档和信号灵敏度词节旋纽。经我们使用,该仪器不但用于流速仪信号的接收计数,而且  相似文献   

6.
用JAG型千簧管组装的水文缆道信号传输电路简单可靠,易安装易维修,且只需要一组水下电池即可输出水面、河底和流速三种信号,线路如附图。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冯相明  许珂艳 《水文》1997,(4):56-59
“揭河底”是黄河干支流上伴随高含沙水流所发生的河床强烈冲刷现象。据实测资料统计,分析,龙门站较大洪水的洪峰和洪量多由顺堡以上来水为主组成,但以吴堡以下来水为主的高含沙洪水发生“揭河底”现象的机率更高。“揭河底”可使主槽产生冲刷,滩槽高差加大,从而增大了主槽过洪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预测和有效应对“揭河底”冲刷险情,通过大量挖掘相关水文站1950年以来的原始测验资料,结合概化模型试验,对“揭河底”冲刷期河道断面形态调整过程及洪水位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揭河底”冲刷期河道形态调整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过程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即“揭河底”前的一般冲刷阶段、河底高程基本不变阶段、胶泥块揭起河床快速下降阶段和“揭河底”后期持续冲刷阶段及回淤阶段。“揭河底”洪水与非“揭河底”洪水在水位表现上差别较大,非“揭河底”洪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为平缓,洪水前后水位变化过程呈明显的逆时针绳套;“揭河底”洪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为陡峭,水位变化过程呈明显的顺时针绳套,“揭河底”发生的瞬时,水位有一个明显的升高和快速下降过程。从流态看,水面紊动剧烈的地方位于发生“揭河底”位置的下游,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9.
《水文》1963,(3)
青海省处于寒地区,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很显著。由于气溫的日較差很大,因此,在冬季无盖面冰层的河流河底,往往結有大量河底冰,如南門峽等站河底冰层有时厚达20厘米多。河底冰多在夜間形成,到白天,随气溫的升高在中午前后即浮出水面,随流  相似文献   

10.
黄河揭底冲刷现象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缑元有 《水科学进展》2004,15(2):156-159
黄河中游的高含沙洪水常常引起黄河的"揭河底"冲刷。通过对黄河"揭河底"现象的分析,建立了"揭河底"冲刷的物理模式,进而导出了"揭河底"冲刷的力学方程和临界水沙条件,其计算结果与实测"揭河底"冲刷的水沙条件相一致。通过该方程与水沙条件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散粒体泥沙起动的流速公式。这两个公式的导出对研究高含沙洪水引起的河床演变以及泥沙起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