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四倍体皱纹盘鲍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化学药物进行诱导皱纹盘鲍四倍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受精后10min开始,用1mg/l浓度的CB持续处理皱纹盘鲍受精卵30min,通过阻止极体释放,可获得21.9%的四倍体胚胎。用0.05g/L浓度的秋水仙素,在受精后40~50min的效应时间内开始处理,持续3min,能抑制皱纹盘鲍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3.0%。此外观察到,秋水仙素对染色体组加倍最为敏感的效应时间,也是胚胎对诱导处理耐受性最弱的时期。化学药物的毒性作用和染色体的断裂或缺失,可能是导致皱纹盘鲍四倍体胚胎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皱纹盘鲍三倍体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用低温休克法和细胞松弛素B诱导法,获得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三倍体诱导群与二倍体的个体,在室内同样条件下饲育,对其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当年稚鲍在壳长和体重的增长上无明显差异。(2)三倍体与二倍体的2龄鲍,在第二年前期生长无明显差异,但从第二年后期开始,三倍体的壳长、体重增长逐渐优于二倍体。(3)统计学分析表明,三倍体与二倍体的3龄鲍在体重、软体部和足肌的增长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4)在室内饲育19个月的鲍,三倍体诱导群的壳长比二倍体大10.2%,体重比二倍体大20.1%,足肌湿重比二倍体大17.6%。  相似文献   

3.
水温 2 0℃条件下 ,选用 6种方式进行稚鲍剥离对比实验。电剥离方式在剥离效率、稚鲍存活率 (长、短期 )及生长速度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混合气体处理与升温刺激的剥离效果最差 ,其余 3种方式 (酒精、氨基甲酸乙酯、乙基氨基香酸麻醉 )没有显著差异。对不同规格稚鲍剥离实验结果表明 ,8mm以下稚鲍选用高强度电剥离 ( 0 .5~ 0 .7V/ cm)方式为最佳 ;8~ 10 mm稚鲍选用中强度 ( 0 .3~ 0 .4 V/ cm) ;12 mm以上稚鲍可使用低强度电剥离 ( 0 .1~ 0 .2 V/ cm)方式。  相似文献   

4.
5.
6.
皱纹盘鲍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精子遗传失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国范 《海洋科学》2001,25(10):37-39
用波长253.7nm,光照强度1.108mW/cm^2的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精子,然后与皱纹盘鲍的正常卵受精。在0-120s的照射范围内,受精作用都仍能正常发生,从早期胚胎存活率上可观察到“Hertwig”效应的存在,单倍体和非整倍体胚胎在孵化前死亡。在150000个精子/cm^2的条件下,精液厚度5mm左右,经70s以上紫外线照射后,精子染色体可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7.
杂色鲍与皱纹盘鲍!盘鲍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于1998~1999年在福建厦门和东山两地养殖场,对我国主要养殖鲍即杂色鲍与皱纹盘鲍、盘鲍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皱♂×杂♀的受精率为3.5%~15.0%,平均7.6%。皱♀×杂♂的受精率为1.5%~4.0%,平均2.8%。杂交成功的受精卵的胚胎和幼体发育均正常。杂色鲍×盘鲍杂交组合的受精率明显高于杂色鲍×皱纹盘鲍,无论哪个组合杂色鲍作为雌性亲本的杂交受精率均比反交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鲍是一类经济价值很高的海产软软体动物,也是我国海产药用生物的重要种类之一。鲍的足部相当发达,占体重40%左右;堪称海味之冠。鲍売又名石决明,是我国医药史上应用很早的药品,具有平肝明目的显著功效。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在我国广东、福建、台湾都有分布,但数量不大;福建沿海主要分布于东山和平潭两地,漳浦、龙海、晋江近海也有,数量亦很少。杂色鲍对栖息环境有一定的选择能力,一般栖息于低潮区至水深20米左右,潮流畅通、水色清晰、海藻繁茂的岩礁地带;有淡水注入、透明度低的河口或泥沙质底则不适于鲍的生长,因而鲍的分布比较集中于某些特殊海区。 由于鲍的经济价值高,产鲍国家十分重视研究鲍的增殖。在这方面,日本的有关工作者做了较多的工作,他们已由自然采捕发展到蓄养、移殖以至近10年来的人工控制采苗和重要种的养殖。日本的村山(1935)研究了Haliotis gigantean的早期幼体发育过程,猪野(1953)研究了H. discus和H. sieboldii的增殖生物学,大场(1964)报告了H.diversicolor supertexta 的增殖基础,同年菊地对皱纹盘鮑H. discus hannai 的生活史及幼鲍的饲养也进行了研究。 我国过去对鲍的研究做的较少,1958年,沿海产鮑区渔民和有关研究机构曾经开展过鲍的人工育苗、移殖以及人工养殖试验,为进一步开展鲍的养殖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鲍的研究工作有了新的进展。1970年6月,在福建省商业局、水产局和东山县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东山县开展了杂色鲍人工育苗和养殖试验,于1971年首次在国内培育出杂色鲍苗;1972-1973年进一步探索了杂色鲍的繁殖规律、生态习性,同时对辽宁产的皱纹盘鲍进行了南移和人工育苗的研究。本文即是这些研究工作中的一部分,其它部分今后将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9.
皱纹盘鲍微卫星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 markers)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具有密度大、多态性丰富、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共显性遗传、易于PCR扩增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新型DNA标记。本文对皱纹盘鲍的微卫星标记的开发以及在种群遗传多样性评价、家系分析、人工苗种遗传变异监测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微卫星标记在无效等位基因、大小承异同形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皱纹盘鲍稚鲍体内的一种寄生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纤毛虫类同双壳类有着极密切的关系,Richard-son1938年在牡蛎中发现了寄生的纤毛虫[1],并定名为Ancistrocoma pelseneeri,它主要寄生在双壳类的鳃上皮和触角器官中。直到1993年,SusanM.Bower在牡蛎中又发现了一种寄生虫,并确定为一新种纤毛虫(Stegotricha enterikos gennov,spnov,),它广泛存在于加拿大哥伦比亚沿海的牡蛎的消化腺中,一年四季平均感染率达73%,春天感染率偏高。由于该寄生虫体外培养还未成功,其感染途径未知,预…  相似文献   

11.
皱纹盘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岳文  刘晓  张国范 《海洋科学》2005,29(12):31-34
以11个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家系为材料分别在12,16和20℃养殖40d,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温度和家系的相互作用对壳长增长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采用线性回归模式对皱纹盘鲍基因型与环境温度互作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基因型的壳长增长率对环境温度的响应模式和对环境温度的灵敏度程度上所表现的序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鲍的育苗、养成和工厂化蓄养发生严重的异常现象,造成大面积减产。1995年1月,受长岛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我们承担皱纹盘鲍病因和病害防治研究项目。本文着重讨论养鲍用水的水质状况及水质处理技术。1材料与方法1.1样品的采集采样地点和时间。1995年7月13日取长岛鲍鱼育苗厂附近海水、育苗用沙滤水和排放的育苗废水;1995年7月16日取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码头涨潮水。1.2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步骤取自长岛的水样,沉淀后取上清液,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因需分析元素总量,所以未经过滤。…  相似文献   

13.
皱纹盘鲍多糖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软体动物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中分离提取的纯多糖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药理实验表明,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肝癌HepA细胞无细胞毒作用,但能明显延长HepA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生长;在抑瘤的同时,能明显提高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的重量,降低荷瘤小鼠肝脏中过氧化脂质的水平。提示鲍鱼多糖可能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作用而发挥其抗肿瘤活性的  相似文献   

14.
皱纹盘鲍多糖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从软体动物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中分离提取的纯多糖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药理实验表明,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肝癌HepA细胞无细胞毒作用,但能明显延长HepA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生长,在抑瘤的同时,能明显提高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的重量,降低荷瘤小鼠肝脏中过氧化脂质的水平,提示鲍鱼多糖可能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和抗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平珠”生成法,通过对插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外套膜外腔中的玻片上沉积物质的分析,探讨皱纹盘鲍贝壳沉积的过程。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玻片上沉积物质的超微结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玻片上沉积晶体的晶相,透射电镜(TEM)观察与玻片接触部分的外套膜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在将玻片插入外套膜外腔后的4~88h内,有机质首先在玻片上规则沉积。插入玻片88h后方解石晶体开始沉积,104h后出现圆形方解石晶体单位。8d后在方解石晶体表面出现文石晶体突起,15d后出现明显的堆垛型文石片层。27d后突然转变为方解石晶体的沉积。由此可见皱纹盘鲍贝壳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方解石→文石→方解石的转变为1个周期。透射电镜观察外套膜结构表明在不同的插片时间,外套膜的超微结构不一样。插入玻片24h后,高柱状细胞中的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消失,高尔基体数量减少。3d后,大颗粒细胞增多,细胞内充满分泌颗粒。7d后,外套膜上皮细胞新分泌的有机质染色较浅。本研究证明了“平珠”生成法能够模拟贝壳的自然沉积,外套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与贝壳沉积过程所处不同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血细胞吞噬发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峰  李光友 《海洋与湖沼》2000,31(4):386-391
于1998年7月从大连碧龙海珍品有限公司购得人工养殖的皱纹盘鲍,运用化学发光法研究在体外条件下利用6种活性氧清除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苯甲酸钢和DMF(二甲基呋喃)、NBT(硝基四唑蓝)及金属螯合济EDTA(乙二胺四乙酸)等试齐对皱纹盘鲍血细胸吞噬活动中化学发光的产生和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氧清除剂对皱纹盘鲍血细胞的吞噬发光都有掏作用,说明皱纹盘鲍血细胞在吞噬活动中能够释  相似文献   

17.
皱纹盘鲍及其饵料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的皱纹盘鲍及其天然饵料──硅藻、海带、裙带菜、 石药及17种人工配合饵料的蛋白质、氨基酸、无机元素粗脂肪等营养成分。明了 不同生长时期的鲍对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需求量不同,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 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等。这对根据不同生长时期来选用合适的鲍饵料、人工配合饵料 以符合鲍的营养需求,以及鲍苗食性转化机制等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连地区皱纹盘鲍脓疱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疱病的发病率高,传染面广(大连海区普遍存在),经研究已确定了该病的病原菌并初步查清了感染途径。从3个不同的海区分离出3个菌株,这3个菌株都能在鲍的足上形成脓疱,菌的形态都是杆状或短杆状,极生单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0 ̄37℃,最适pH为7-8,最适盐度为2-3,红外光谱分析3个菌株所含的基团相同,不过含量有些变化,致使吸收峰值有些变化。  相似文献   

19.
皱纹盘鲍鳃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皱纹盘鲍鳃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鳃叶上皮按结构与功能可区分为5个区带:前纤毛柱状上皮区、立方上皮区、侧纤毛柱状上皮区、呼吸上皮区及后纤毛柱状上皮区.侧纤毛是产生呼吸水流的重要动力来源.呼吸上皮区具大小不等的褶皱,上皮细胞高度仅约为~8 μm,具密集的微绒毛,其结构有助于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20.
皱纹盘鲍鳃细胞培养适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 ,我国皱纹盘鲍养殖业发展迅速 ,是北方沿海主要的养殖贝类之一。但各种病害亦随之而来 ,先是细菌病害居多 ,近几年又出现病毒性疾病[1]。发展鲍细胞培养技术 ,不仅对深入研究鲍病毒病带来了方便 ,而且也为鲍遗传学、细胞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皱纹盘鲍鳃细胞培养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 ,以期建立鲍组织细胞的培养技术。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动物 :皱纹盘鲍取自烟台芝罘岛隆海养殖场 ,2龄 ,壳长4.0~5.0cm ,壳宽2.5~3.5cm。培养基 :MEM(GIBCO) ,M199(GIBCO) ,RPMI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