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从系统建设需求、系统构架、功能组成及数据集成建设、系统展示与应用六个方面介绍了重庆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系统研发过程中利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3S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建设,旨在搭建一个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与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化运作模式,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日常管理、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置能力,为重庆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信息服务及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典型的推移式滑坡应急监测实例为背景,采用简易有效的裂缝监测手段,沿滑坡主滑方向布设监测剖面,基于监测数据表征,提出了剖面联合分析方法。通过监测数据联合分析,掌握了滑坡变形过程、变形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整体稳定性状态,针对性提出了滑坡应急处置措施。文章探索的应急监测工作方法、数据分析分析方法及应急处置措施对同类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监测预警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在滑坡实时监测预警中,预警模型的调度算法直接关系到预警的成功与否。传统的做法是根据一定时间间隔启动预警服务,这种方法易于实现,但受到预警时间间隔的影响,其预警结论及处置建议的发布存在一定的延迟,无法达到真正的实时预警。如何通过预警模型和实时监测数据快速得到预警等级,如何控制好预警信息发送的时间与频率,是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为了尽量缩短从数据采集到预警信息发出的时间间隔,为后续预警处置赢得更多时间,从预警流程和模型调度算法的角度研究基于时间驱动和数据驱动的预警模型调度方式,结合实时监测数据类型及其特征,提出预警模型调度策略及预警信息发布策略,以期提高滑坡的预警精度;研发一套预警等级求解器,采用多线程思路,构建基于策略的预警模型通用计算框架,实现对滑坡的实时过程跟踪预警,充分发挥预警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无人机开展典型地区地质灾害低空遥感应急监测示范应用,研究不同类型地质灾害遥感数据的特点,以及对不同地灾应急监测阶段对遥感监测数据的应用要求,开展低空遥感监测数据试生产。通过对崩塌、滑坡、泥石流3种类型4个典型灾害区域遥感数据获取及后期对比分析,查明了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为监测治理提供依据,为防灾减灾与快速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5.
廖明  廖明伟 《测绘科学》2016,41(12):120-123,156
针对目前生态环境监测中多源多尺度数据获取、定量遥感模型半自动化条件制约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分析以及静态的时空快照服务难以表达动态变化过程等问题,该文从基于传感网的数据多元化实时感知获取、基于数据仓库的生态信息主题化动态汇聚、基于多尺度WFS的智能化服务、基于动态数据驱动的仿真动态模拟知识化应用方面考虑,设计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服务系统。以鄱阳湖为例进行验证,为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监测以及江西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应急测绘保障系统建设为例,研究应急测绘保障系统的关键技术,建立应急数据快速获取及处理、数据远程实时传输和服务、现场监测与远程指挥协同的一体化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对提升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山西省应急测绘保障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应急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库、应急数据快速获取系统、应急数据快速处理系统、应急数据远程传输系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软件和应急测绘保障系统集成技术。系统研究成果已在山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工作中得到应用,应用效果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防治是通过大量的监测数据预测灾害变形趋势乃至预报灾害发生时间,其结果将为地质监测管理决策人员提供辅助支持,保障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顺利进行.分析了提高地灾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和预测预报能力的必要性,基于数据质量分析、相关性分析、位移矢量图、切线角法预警预报等综合处理与分析技术,结合巫山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站地质灾害业务信息和地灾监测数据的特点,阐述了数据综合处理与分析的关键技术及其在地灾防治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地灾防治综合地质调查提供了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的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应急管理部门对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的主动性和适应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应急制图作为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的重要内容,也面临着提升制图速度、覆盖应急处置全过程的迫切需求。以地质灾害为例,梳理了地质灾害孕育、产生、发展到消亡全过程的地理场景模型;提出了决策者、执行者、承灾者、旁观者等4个用户类别并逐一解析了不同地理场景模型中应急制图的用户需求模型;设计了数据制图模式、模型制图模式以及专家制图模式等一套满足多场景的地质灾害专题制图方案,并以中国浙江省地质灾害中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工作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排水管网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本文运用北斗卫星导航、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研究智慧排水管网监测系统,实现城市排水监测和预警,提高城市防涝应急抢险能力。该研究可为保证城市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和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如何根据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任务需求,对分散的数据和服务资源进行高效聚集,辅助突发事件决策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提出了事件驱动的城市信息聚焦服务模式,通过事件触发决策过程,实现事件处置任务需求和城市信息资源的无缝衔接和聚合,辅助决策者对城市突发事件有效处理决策及快速有效处置;设计了抽象决策信息聚焦服务链和决策结果的注册信息模型,实现了事件驱动的城市信息聚焦服务系统。以太原市燃气扩散事件为例开展系统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的聚焦服务模式、注册信息模型和系统辅助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决策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数据仓库及其在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传统决策支持系统在城市规划决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初步提出一种基于数据仓库的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框架 ,探讨了该系统建立中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方法等关键技术问题 ,并进一步阐述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方法 ,最后以荆州市环境规划为例 ,说明数据仓库在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指挥监测中心桌面系统是建立在数据仓库基础上,以Business Objects XI作为项目开发运行平台,专门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定制系统,实现预警、监督、查询等功能,重点是实现主要关注指标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3.
张继贤  顾海燕  鲁学军  侯伟  余凡 《遥感学报》2016,20(5):1017-1026
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大数据时代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方向,其发展迫切需要顶层设计与新型技术的支撑,需要建立一种灵活、高效、低成本的大数据处理模式与服务方式。本文以地理国情监测与大数据研究相结合为切入点,阐述了地理国情大数据的分类及特点,提出了云计算环境下地理国情大数据研究架构,并从地理国情大数据存储、处理、挖掘、应用服务4个方面探讨了地理国情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思路。本文将有助于地理国情监测的生产方式与服务模式变革,推动地理国情监测的广泛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凌  杜伟伟  刘凌  李睿  万平 《测绘通报》2021,(9):64-67,97
军事物流仓储对军事物流具有加速军用物资流转,提高军事物流效率和质量的作用,其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均需要通信技术与定位技术支撑。随着5G通信技术与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研究北斗导航定位系统、UWB等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组合与5G通信融合对军事物流仓储现代化建设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军事物流仓储建设需要和特点要求,本文对自主可控的室内外高精度组合、5G通信方式、室内外定位无缝衔接、系统总体架构及定位网与5G通信融合进行了研究,指出了高精度定位网与5G通信网建设对军事物流仓储建设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行业指挥监测中心的总体情况、系统框架、运行环境、特色功能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指挥监测中心系统建设中的涉及数据仓库建设及更新机制、车辆实时指挥调度、海量数据存储、快速浏览展示等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响应时间作为一项非功能性属性,是网络服务性能的重要度量指标。它直接影响了用户的服务体验,并在服务资源选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响应时间不仅受制于服务自身的软硬件性能,同时还受到用户访问时空分布差异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可靠地预测响应时间是一个难点。选取OGC WMS(web map service)为研究对象,通过全球多地分布式部署的监测系统获取服务响应时间,在分析WMS响应时间与时空因素的关联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基础上,提出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与时空自相关移动平均(spatial-temporal auto 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STARMA)相结合的WMS响应时间时空预测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用户访问时空分异特征对WMS响应时间的影响,其中GWR部分描述服务响应时间的时空趋势,STARMA部分拟合时空序列局部随机扰动。通过将多个地区监测点不同时刻WMS响应时间的实测数据与模型预测值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验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相比经典的平均值法AVG有较大的提升,同时较GWR模型和STARMA模型的精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桥梁GNSS-RTK变形监测中多路径效应和随机噪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Chebyshev滤波和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以及小波阈值(WT)降噪技术的多滤波联合降噪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监测信号实施Chebyshev滤波抑制多路径效应;然后进行CEEMDAN分解,基于自相关性分析,对噪声IMF分量进行WT降噪去除随机噪声。本文以天津海河大桥GNSS-RTK变形监测作为试验,对监测数据进行多滤波降噪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多滤波降噪方法能有效抑制多路径效应和随机噪声,GNSS-RTK与多滤波降噪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桥梁真实动态位移,为桥梁GNSS-RTK监测数据降噪处理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监测数据中存在多路径误差和随机噪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带有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式分解(ICEEMDAN)、小波包分解(WP),以及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LS)的联合滤波算法(IWPR)。该算法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ICEEMDAN分解,得到一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然后基于标准化模量的累积均值将IMF划分为高频IMF和低频IMF;最后考虑相关系数,利用WP和RLS分别对高频IMF、低频IMF进行去噪,重构两者降噪信号,获得动态位移响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算法EMD、CEEMDAN、ICEEMDAN等,IWPR算法能够更有效地消除多路径误差和随机噪声,从而提高超高层GNSS RTK监测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学科不断地融合,远程数据通讯将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提出了基于移动通讯的数字测图模式以实现远程数据通讯的思路;详细介绍了全站仪坐标数据到手机,测量草图的绘制与发送,主机对数据的接收以及地形图的绘制一整套数字测图的流程。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成图实时,修改及时;2)操作简单,符合测量者的测量习惯;3)可以多组同时发送,主机接收;4)效率高,大大降低了外业人员的工作强度;5)成本低,用户几乎不需要另外投资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