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1 期土水势、未冻水含量和温度……、、、、,·—…徐教祖]L奥利奋特 AR 泰 斯(l)试论青藏高原清水河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多年冻土的演化…、…、…·、··王绍令 张维信(]5)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运动特征…·、……··抓作哲 陈要武 尤根祥 韩建康(27)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面应变率的初步研究………·、·靛建康 陈晓梅 孙作哲(41)我国阿尔泰山区的冰缘现象··。……………………一李树德 鱼伯良 张廷军(引)我国阿尔泰山地区雪盖对多年冻土下界的影响··、—、张廷军 童伯良 李树德(57)祁连山中、东段多年烁结区地下水天然…  相似文献   

2.
第l 期论季节冻土的冻胀沿冻深分布—·—··——··———·—·—··——·—·—·-朱 强 付思宁 武福学 王忠静 黄军兰(l)高原冻士区不同下垫面的附面层研究··。…·—…·—……………………朱林桶(8)多年冻士地区冻土地温和季节融深对桩基地基系数的影响—………,……、…………·—…·常保平(!5)不同掺合料砂砾石的冻胀实验研究—…………………………,……………………………··彭万巍(22)西北干旱地区枯水径流分析和预测—…………………………………··—………··李秀云 汤奇成(28)祁连山冰川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雪冰中碳质气溶胶含量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采用供氧两步加热的方法对过滤到石英膜上的雪冰中碳质气溶胶含量进行分析,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分别在340和650℃的条件下进行热解、氧化分离,生成的CO2转化成CH4并由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其含量。空白测试表明,该系统的OC本底值为(0·50±0·04)(1σ)μgC,EC为(0·38±0·04)(1σ)μgC。利用这套分析系统对青藏高原8条冰川的34个雪冰和降水样品中OC和EC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雪冰中OC和EC含量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西昆仑除外)。在高原东北部EC的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平均为79·2ng·g-1;在喜马拉雅西段EC的质量分数最低,平均为4·3ng·g-1。在冰川表面,雪的融化使雪冰中碳质气溶胶聚集,并导致其含量明显升高,该过程降低了雪表面的反照率,加速了冰川的消融。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是否存在大冰盖 ?中外科学家争论了近百年 ,目前尚无定论。最近在对申扎县幅 1∶2 5万地质大调查中 ,发现申扎巨型冰川终碛垅。通过研究表明 ,该冰川终碛垅并非山谷冰川的产物 ,而属于高原冰盖或冰幅的产物。青藏高原在第四纪大冰期是否存在大冰盖的问题早在2 0世纪初出现分歧。斯文赫丁 (1899,190 2 )罗来兴等 (196 3)、崔之久 (196 4)、郑本兴等 (1976 ,1979)认为在青藏高原没有形成过大冰盖。但E·涂宁志等 (1930 ) ,B·M·西瓦村 (195 8)等认为在大冰期整个青藏高原被大冰盖覆盖着。自 1985年以来 ,德国地貌学家M·库勒多次…  相似文献   

5.
新疆哈密地区是世界上极端干旱的地区之一,依托高峻的哈尔里克山发育的现代冰川成为维系本区绿洲生存与发展的固体水库。对哈尔里克山地区冰川的监测与研究可获得本区冰川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为哈密地区的水资源评估、生态建设与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持。基于地形图、SRTM DEM和资源三号立体像对等数据,采用大地测量法对哈尔里克山地区自地形图成图以来44年间冰川物质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2-2016年间冰川平均表面高程下降了(9.15±0.98)m,冰川物质平衡为(-0.18±0.02)m·a-1 w.e.,冰量损失显著。其中,1972-1999年间,冰川物质平衡为(-0.04±0.01)m·a-1 w.e.,冰量损失较缓慢;1999-2016年间,冰川物质平衡增至(-0.36±0.05)m·a-1 w.e.,冰量损失加剧。此外,南北坡的冰川物质平衡空间差异性明显。1972-1999年间,北坡冰川物质平衡为(-0.05±0.01)m·a-1 w.e.,南坡冰川物质平衡为(-0.02±0.01)m·a-1 w.e.,北坡冰川物质损失略大于南坡;1999-2016年间,北坡冰川物质平衡为(-0.27±0.04)m·a-1 w.e.,南坡冰川物质平衡为(-0.45±0.05)m·a-1 w.e.,南坡冰川损失量远大于北坡。结合哈密与伊吾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可知:冰川的物质平衡与气温变化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研究区的降水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增加趋势,但温度变化对冰川物质平衡的影响大于略微增加的降水的影响。1999年后,南坡冬夏季气温的增长幅度均超过北坡,这是南坡冰量损失加剧的主因。  相似文献   

6.
NO。lDeeP TectonoPhysieal Proeess for the UPlift of the Northern Qinghai一Tibet Plateau一王vi- denee from the Intergrated Geologieal一GeoPhysieal Profile from Golmud to the Tanggula Mountains,Qinghai Provinee,China ·····················……Xu Zhiqin(许志琴),Jiang Mei(姜枚)and Yang Jingsui(杨经绥)The Origin of the Early Proterozoie Kuandian ComPlex:Evidence from Geochemistry ···············……Sun Min(孙敏),zhang lifei(张立飞)and wu Jiahong(吴…  相似文献   

7.
NO.lMass Extinetion一A Fundamental Indieator for Major Natural Divisions of Geoiogieal History···一··-··一x“D“ovi(徐道一), Zhang Qln、en(张勤文)and su。Ylyln(孙亦因)The Marine Cretaeeou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Tarim Basin of Xinjiang and It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1···························.·一·...·...............…… ·····、···········,·……Hao Yichun(郝治纯), zeng xuelu(曾学鲁)and Gu。xlan…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西段冰川区与非冰川区气温梯度年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冰川区与非冰川区不同下垫面对气温梯度的影响。本文利用祁连山老虎沟流域4 180 m, 4 550 m和5 040 m处的三个气象站及肃南、肃北、托勒、玉门、酒泉、瓜州、敦煌等七个国家气象站2011-2013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祁连山西段冰川区与非冰川区年内气温梯度特征,并结合相应时段的降水资料以及其他气象因素对其变化特征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非冰川区,气温梯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大,且有明显的月际波动特征,年内梯度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气温梯度为0.50℃·(100m)-1;(2)在冰川区,气温梯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夏季最小,冬季最大,年气温梯度为0.61℃·(100m)-1,日内变化特征为白天气温梯度变化幅度大但值较小,夜间变化幅度小,稳定在0.83℃·(100m)-1左右,日内平均气温梯度为0.49℃·(100m)-1;(3)冰川区与非冰川区年内温度梯度与降水梯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表明降水对气温梯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4)由于非冰川区与冰川区下垫面不同,气温梯度呈相反的年内变化趋势,在由非冰川区气温推算冰面气温时必须考虑温跃值影响,老虎沟12号冰川年平均温跃值为1.30℃。  相似文献   

9.
Landsat-7机载扫描行校正器(Scan Line Corrector,SLC)失效后的ETM+影像(SLC-OFF影像)约有22%的数据缺失,严重限制了该影像在冰川研究中的应用,特别对长期缺乏高质量遥感影像的高亚洲地区冰川运动连续监测产生较大影响。以Karakoram 中部最大的锡亚琴冰川为例,初步评估了Landsat-7 ETM+SLC-OFF影像在山地冰川表面流速提取方面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选取2009年和2010年两景SLC-OFF影像,运用局部直方图匹配法(Local Linear Histogram Match,LLHM)和加权线性回归法(Weighted Liner Regression,WLR)修复缺失数据条带,并利用亚像元互相关方法对修复后两景影像进行冰川表面流速估算。结果表明,LLHM和WLR两种方法均能有效修复冰川区Landsat-7 SLC-OFF影像,其冰流估算结果与同期Landsat-5TM 影像的冰流结果较为一致,三者冰流速估算精度分别为±5.9m ·a-1、±6.3m ·a-1和±4.0m ·a-1,验证了Landsat-7 SLC-OFF 影像在山地冰川流速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特洛伊·路易斯·裴伟(Troy L.Pe′we′)是我国冰川冻土学界熟悉的人物。他现年66岁,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地质系教授、国际冻土协会第一副主席、美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席。他对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情谊,曾于1980年、1982年和1984年三次来华。他学识渊博,治学勤奋,是一位卓越的冻土学家、冰川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他具有不畏艰险,勇  相似文献   

11.
N0.1氏trology of an Arc一Oce丽e Crust Contact Zone in the Laohushan Back一arc Basin,theE滋stem Section of the North Qilian Moun面ns,NW China 物n君Houng一h(杨宏仪),wu冷nming(吴燕民)and wu cai勿i(吴才来)lA氏trograPhic and Mineralogieal Study of Voleanie Rocks from the Mayaxuehshan Area,Nodh Qilian Fold Belt,NW China Hs“Ta一wei(徐达伟)and Sha“Yen一Hong(萧炎宏)巧Metamorphism of the Basement oftheQilianFOldBeltintheMinhe一LeduArea,QinghaiProvince,NWChina ···········…  相似文献   

12.
N0.1APp之zrent Pola「W是znder Path from rheT之注rim Bloek一n China 乙iya。刀i,,g咬李燕平).尺。方rrrs力ar那,M,‘子,uez材‘、wizzia,,,万,21,a,,92力er:g大u,,t张正坤).乙zy‘,,,g,al,(李永安).孟, ’Q沁嘴(李强).2力“iY(川g和),(翟永健)and Ga。z加nitt(高振家)TheN“danhad之一Terrane in Relat一on to Mesozoie Tcctonies on Continental Margins ofEastAs一a············-·····一·‘··… 盯i二:Jr‘:。ishi,,户r‘,(水芥伸治郎),51,aojs,u,,(邵济安)andZ),a,,gQII,脚ng(张庆龙)M Inerogen,c …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源数据的近50 a玛纳斯河流域冰川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国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冰川变化极大影响流域内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用国产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和Landsat8数据,分别通过基于多源数据的冰川识别方法和波段比值法获取了2013年玛纳斯河流域冰川信息,结合玛纳斯河流域第一次(1964年)、第二次(2009年)冰川编目数据与1998年、2003年TM影像冰川目视解译结果等四期的冰川边界矢量数据,对玛纳斯河流域1964-2013年50 a来的冰川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玛纳斯河流域冰川自2009年以来有略微增加的趋势,2013年冰川面积比2009年增加了10.25 km2,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长期以来冰川的快速消融;1964-2013年,玛纳斯河流域的冰川总体呈减少趋势;冰川面积从1964年的673.61 km2减少到2013年的512.07 km2,面积减少161.54 km2,减少23.98%;近50 a来,流域内冰川面积在海拔4500 m及以上呈净增加趋势,而在海拔4500 m以下呈净减少趋势,冰川在海拔(4000±100) m左右退缩的速率最大,高达0.5 km2·a-1;冰川面积的减少主要体现为大量的冰舌后退和小面积冰川的快速消融,超过85%的冰川冰舌后退距离在200 m以上;该流域的冰川变化主要集中在南、北两个坡向,在南坡向上出现明显的先减少和后增加的变化趋势;1964-2013年,玛纳斯河流域的气温和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增加趋势,线性增加率分别为0.26℃·(10a)-1和16.07 mm·(10a)-1.研究结果表明气温的持续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加分别是导致玛纳斯河流域冰川减少期和增加期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IM新疆西准噶尔布龙果尔组建造类型、时代及有关问题研究的新进展—……………………………………·李间西、蓝善先(二)新g尉犁县蛙石矿床成因及矿床模式探讨—…………………………………………··,……·’…·’……………·二…·殴宝祥(6)准噶尔盆地西甫缘构造模式、演化及其油气—…………,…………………………………………伍致中、刘任民、余科建(22)新g北塔山晚志留一早泥盆世昔茸虫—··。…………………………··。……………………………………·王宝瑜、陆瞩菠(31)博格达山北坡第四纪古冰川与新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5.
NO。1Early Palaeozoie Evolution of the Zhen’an一Xiehuan Bloek and the Small Qinling Multi一Island Oeean Basin ·······································……Yin Hongfu(殷鸿福)and Huang Dinghua(黄定华)The UPlif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and Subsidenee of the West Siehuan Foreland Basin·····································································……Liu Shugen(刘树根)…  相似文献   

16.
NO.1Theanaltwofbf1selevdandawttionpe(:I]al,ueanditSaPPlicat1oI1………… WANHmi。,LIUZhaun(1)7k:llzxiocvofdallneartngstrUCtllZHl:lZI1l11Hined。talyhan…………………………………… NFew,etal ()ThelatestdevbotinflowwhtSOfdetrital。…………………………………………… LIFeduan,etof.(13)I)YocresesmlaxnPmphyl’estudies………………、………………。…………………………………··。…·DpQ’zmvmzv(17)Gerx(Nle ear and hC type Of Chaganulagen Ag,Ph,Zn(An)dedt……………………、……··XM he,…  相似文献   

17.
第一期复刊致读者········································一(1)河北平原(重点黑龙港地区)农田供水水 文地质的几个基本问题···……河北省地质局(2)北京城市供水的若千水文地质问题 ···……北京市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8)发展中的水文地质学·················……张宗枯(12)关于在水文地质工作中应用地质力学和第 四纪冰川地质的认识与意见 ·“.“····””·”·……胡海涛许贵森吴锡浩(15)确定滑坡推力的工程地质比拟法 ......................·.....……“…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摆浪河全新世冰量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2009年RTK测量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建立现代冰川表面横截面拟合的二次方程, 结合差分GPS测量的冰碛垄形态, 运用于祁连山摆浪河上游14号冰川和16号冰川全新世以来冰量变化的估算. 结果表明: 新冰期以来冰储量减少0.38 km3, 小冰期以来14号冰川和16号冰川的冰储量分别减少0.016 km3和0.047 km3; 根据祁连山全新世各个时期最大冰川范围的时间, 估计了全新世以来14号和16号冰川冰储量的减少速率, 新冰期以来为12.2×10-5~15.0×10-5 km3·a-1, 小冰期以来分别为4.0×10-5~5.3×10-5 km3·a-1, 11.75×10-5~15.7×10-5 km3·a-1.  相似文献   

19.
(括号内的数字,前面为期数。后面为亘砺) 普显地傲地壳运动和火山作用的原因…n.H.克兽泡特金‘1·绍)大艇垄漂洗效目焉气············……P.M·5.勃莱盖特(1·35)地下水·····························……D.E.i易姆斯(乳盯)植物同岩石露头的关系……月.八.来罗什尼科夫(3·15)柴达木盆地夙触、夙化奋物的介招···……强文堂(7.罗)怎样言忍撇冰川遣胁···········,············~·…孙显卯哗目(9.匆〕月、唐古拉山的泳川现象··················一一…  相似文献   

20.
《现代地质》1988,2(4):526
N口.D.Palaeozolc >mall,r Foramlnlfera Fauna、on the East Part of 八Orth China Platform… ··’…·’··’”……··””·’”……’……·”…··”’…………………………··Zheng hong(19)Tge Character5of Sllurlan Rugose Corals and the Discuss】on about the Age of tile Strata of Qujlnz Reg。on.Yu。nan··,,……·,··,,……,·,………,…··,··,…,…Dlnrr Chunmine(22〕sell—e口tarV rades and Te口tono—paleogeographv of the Late sin二an nengving ror回口ation In yor。bwest。rn Hub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