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洋 《中国地名》2013,(10):60-61
清风岭,位于朝阳市西南,距沈阳市约300多公里。这里不仅因一段传奇故事“中国地”而驰名遐迩,更是以奇峰、怪石、仙洞、神树、灵泉等自然景观让人乐不思返,还有那与孔子鸟、清风仙子相关的神奇传说……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1,(12):74-75
日前,随着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侵略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地》的热播,剧中抗日英雄王老凿等人英勇抗日,顽强战斗,誓死保卫家园,不让鬼子前进一步的英雄气概震撼了国人。随着电视连续剧《中国地》在全国的风靡,作为事件的发生地、辽宁省的一个地名——朝阳市的清风岭也开始家喻户晓,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去辽阳,最想知道什么,是历史?是文化?是经济?是风俗?是特征?是变化?是魅力?在东北,辽阳的名字很响,人们常说“先有辽阳,后有沈阳”,笔者于20世纪90年代曾到过黑龙江的“爱辉公社”,那里曾是中国被迫和俄国签订卖国条约的地方,在那里的纪念馆里,第一张大照片就是辽阳白塔,可见当时的地方管辖权已经延伸到黑龙江流域。  相似文献   

4.
地名百科     
《中国地》拍摄地成景点7月23日以来,随着电视剧《中国地》在央视热播,《中国地》拍摄地——朝阳县长在营子乡清风岭外景地,每天都迎来众多的各地游客。新华影廊站上纽约时报广场8月1日,新华影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在纽约时报广场租用的大型广告屏幕开始试运行,这是中国公司首次在号称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报广场长期租用大型户外液晶显示屏。新华影廊站上纽约时报广场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09,(5):47-49
日军在白刃战时对红缨枪比较畏惧。1939年2月的第二次长生口战斗中,叶成焕的第772团布下疑阵,在白刃战中再次大破敌军,并抓获了一名被红缨枪刺伤的日军俘虏。此人心有余悸地供称:“你们的武器配备好,长剑厉害。”……  相似文献   

6.
《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梁祝”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流传甚广。眼下,“梁祝”发源地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浙江鄞州和江苏宜兴两地申请后,山东济宁近日也加入进来。梁祝发源地到底在哪?三方各有说法。  相似文献   

7.
瑞典王子怎么会到中国浙江寻“根”?这就要从罗伯特·章王子的身世说起。他的祖父章祖申在20世纪初,为中国驻瑞典。挪威两国公使。几年后因病回国治疗,在故土病逝。而他的父亲章宗琦从小生长在瑞典,后与瑞典一著名女演员结婚生下了罗伯特·章。他父亲不幸去世后,其母改嫁给瑞典亲王期格瓦德·贝纳多特。因此,罗伯特·章便成为亲王继子。在瑞典一些中国友人的影响下,王子萌发了要到中国寻根探祖的念头。一次,罗伯特·章在IN-TEANET网上获悉莫干山、太湖以及它们所环抱的城市──湖州后,兴奋不已。这一山一水一州与罗伯…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1,(10):53-53
“碣石”之地,史书多有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汉书·武帝纪》:“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魏武帝曹操在207年征伐乌桓于柳城(今朝阳)回军途中,东临碣石。写下千古诗篇《观沧海》。唐太宗李世民出临榆关(今山海关)征辽曾几次临观沧海至碣石.并多有诗篇与群臣唱和。那么,“碣石”之地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范围所指,仅仅是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而已。至春秋时,“中国”之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后,又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展拓,而最终成为当今雄据东方的泱泱大国之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夏朝。其时,黄河流域所居之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华夏”之语。唐代孔颖达疏云:“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者,美也,夏者,大也,连缀而用…  相似文献   

10.
“八一”,在我国是一个有着特殊蕴意的字眼。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一页。“英雄城”——南昌,从此驰名天下,彪炳史册。“八一”,也从此成为“英雄城”一个特殊的符号,铭刻在地名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2011,(4):60-62
“桃花源”是人间“仙境”,是人们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憧憬。《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千古绝唱,是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自从《桃花源记》诞生后,千百年来,人们对“桃花源”式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没间断过,人们寻找桃花源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桃花源的原型究竟在什么地方?本文仅选择我国较为著名的十大桃花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沙漠》2021,(1):I0001-I0001
从2019年开始,《中国沙漠》编辑部每年评选10篇左右发表在《中国沙漠》的优秀论文.颁发“中国沙漠科学+佳论文”证书。2020年度评选对象为《中国沙漠》2018年发表的154篇学术论文,评选依据为2020年底的中国知网(hts://www.cnki.net/)论文被引次数。15篇论文人选2020年度“中国沙漠科学十佳论文”(表1)。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09,(8):46-46
气味难闻、污浊的粪便污水、厨房卫浴污水,被“列队”归入一条管道后流进一个密闭容器集中“洗澡”,然后在一块不大的人工湿地中“滚爬摸打”一番,一股涓涓清水欢快地流进河道……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往往把精心备课和抓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写教学后的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如何写教学反思?本人结合三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写教学反思的尝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11,(13):60-61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前景如何?国际舆论近期提出各类分析看法,认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扩大内需,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将继续扮演“世界工厂”角色,并不断增强“世界市场”作用,这将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共享繁荣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理学研究的“全球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年来经济飞腾,已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全球化生产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同时出现的新现缘、二者发展是同步的、相互影响的。西方学者对全球化现象有不同的观点,但都承认它是一股巨大的影响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力量。我们呼吁中国地理学应该要“全球转向”,扩大视野,厘清全球化在中国在地化的性质与国内外力量的互动关系,特别是二者互动的空间后果及效应。建议中国地理学者们的学术研究应该国际化、前沿化、理论化及主体化,以期与西方主流地理学对话,打破西方学者几乎完全垄断了地理学研究之话语权的现象。最终目的是要使中国地理学成为世界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中心之一,与欧美分庭抗礼,然后超越之,成为地理学的学术大国。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生产网络及中国参与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生产网络已经成为协调和组织全球生产活动最主要的组织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包容性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也将更快速、深入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内部是否形成了较强的生产网络联系,中国在其中的参与程度又如何,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议题。论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增加值分解以及网络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 研究期内,“一带一路”区域内部生产网络联系强度不断提升;② 中国在“一带一路”生产网络价值流动中处于核心和首位地位,且首位优势不断增强;③ 中国获取增加值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高西低、东南集聚的空间特征,东南亚是中国获取增加值的最主要来源地;④ 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终品中获取增加值效率较低,面临着“低端锁定”的困境,价值捕获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中国应加大空间整合力度,最大化与“一带一路”区域的生产合作,同时进行由增量到提质的发展方式转型,提升增加值获取效率,为中国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学与建设地理学”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19日~23日在陕西谓南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由中国地理学会、谓南地区计委、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研究会、《国土开发与整治》编辑部、《科学技术辩证法》杂志社五家联合举办。出席会议的有陕西省计委、谓南地区、延安地区的各级领导同志。全国著名综合自然地理学家陈传康、包浩生、景贵和、徐君亮、张治勋、全石琳、潘树荣、伍光和等以及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专家学者约7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论文50余篇。 此次会议在谓南地区行署计委和陕西省国土规划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会议开的很成功。通过讨论和实地观察,不但进行了“自然地理学与建设地理学”的学术交流,而且结合谓南地区国土规划及区域开发问题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李卫 《地理教学》2010,(12):18-20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全面推广“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时我就没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心里还暗自嘀咕:虽说《地理课程标准》一直倡导“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地理学习必须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但我在想,学生自学就能掌握知识吗?讨论的时候场面失控导致课堂混乱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08,(10):47-47
如今人们对“中国制造”关注有加。日前,美国一家经济咨询公司预测,由于美国经济下滑,中国明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