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人称麦积山。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  相似文献   

2.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人称麦积山。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称唐述窟唐代称龙兴寺北宋称灵岩寺炳灵寺石窟,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甘肃省三大著名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的小积石山中。现存窟龛196个、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  相似文献   

4.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龟兹古国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作古龟兹文化的百科全书克孜尔千佛洞,又称克孜尔石窟,系中国佛教石窟。是反映龟兹古国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之美誉,堪称"中国第二敦煌",素以优美的壁画著称。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处,背倚明屋塔格山,南临木扎尔特河和却勒塔格山,山环水绕,林木葱郁,彼此辉映,浑然一体,构成壮丽的画卷。在古代,今拜城县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中国段佛教石窟差异性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云健  张忍顺  杨桂山 《地理研究》2007,26(6):1087-1096
作为佛教东传的主线,沿丝绸之路中国段留存了大量的佛教石窟,其分布与该区域丹霞地貌的分布大致重叠。由于各地区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岩性的差异,石窟在分布、形制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差异。本文以沿丝绸之路主线佛教东传的路线为基础,分别阐述丝绸之路天山北线、河西走廊、陇东、河湟谷地以及陕西彬县丹霞地貌区的佛教石窟以及敦煌石窟的特点,分析各地石窟形成自身特点的自然原因。文章分析了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分布、形制以及艺术特色与丹霞地貌的内在联系,认为除宗教政治因素外,丹霞地貌是丝绸之路石窟分布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是石窟形制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比较了其他类型地貌与丹霞地貌在开凿石窟方面的优劣,认为丹霞地貌拥有最适合开凿石窟的地貌形态与岩性。综上,文章认为丹霞地貌的存在是丝绸之路沿线出现大量佛教石窟的最重要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窦贤 《西部资源》2008,(4):55-58
如果说位于甘肃最西端的敦煌石窟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位于甘肃最东端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被国内外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研究者认为:几乎在同一时代,敦煌开窟作画,麦积山开窟塑佛,除二地气候迥异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构造的不同。或许,正因为如此,天水麦积山地区被建设成省级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7.
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学军 《山地学报》2003,21(2):180-186
丹霞地貌是中国科学家确认的一种独立地貌类型,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丹霞地貌的旅游价值日益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其形成原因和所处气候带的不同,地貌景观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南方丹霞地貌露头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色彩鲜明,而且形态多样奇特;中国北方丹霞地貌露头规模和数量均较小,而且色彩形态呆板。但是由于岩性和形态的原因,不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丹霞地貌均与人类历史活动关系密切,只是由于中国南北方的历史文化差异,南北方丹霞地貌的文化积淀差异也较为明显。北方的干旱气候铸就了北方丹霞地貌的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积淀,而南方湿润季风气候则决定了丹霞地貌与古寨文化和墓穴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北方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应突出其文化主题,而南方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则应展示其自然与文化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8.
郑馨 《中国地名》2012,(5):33-33
中国雕刻绘画书法佛教的艺术宝库北魏时期和隋唐时期两种石窟艺术风格的连接点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任何石窟都不能取代响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城西南35公里处峰峰矿区的鼓山(响堂山)上,  相似文献   

9.
榆林石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安西县城南76公里处,榆林河峡谷两岸的砾岩层断崖上。因榆林河从峡谷中流过,两岸曾榆树成林而得名。榆林石窟的营建历史、建筑样式、彩塑和壁画的题材、内容与艺术手法同敦煌莫高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  相似文献   

10.
郭文 《中国地名》2014,(4):48-48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立体艺术。敦煌壁画在石窟中虽然对建筑起装饰和美化作用,对雕塑起补充和陪衬作用。但是壁画以其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艺术技巧最精湛、内容最丰富,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交通、社会生活、民族关系、宗教史、艺术史、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史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是非常宝贵的古典艺术遗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几名农夫发现了堪称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龙游地下石窟建筑群。于是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云集浙江龙游,对石窟进行实地考察。20余年的学术纷争也没有探寻出其中的奥秘,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曾召集各路学者对石窟进行了历史文化全方位的破析,但却以无果而告终。目前,仍没有科学定论,至今还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2.
河南佛教文化体验式旅游ASEB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体验理论、佛教文化理论和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将SWOT分析与曼宁-哈斯-德赖弗-布朗需求层次理论结合起来,围绕河南佛教文化体验式旅游开发的活动、环境、体验和收益4个方面,分析其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形成16个单元的系统分析,认为河南佛教文化体验式旅游开发资源丰富、大有作为,同时存在着体验式旅游主题文化不突出、规划不到位、体验氛围不浓厚、产品开发缺乏特色、综合服务不配套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炼主题文化、统筹开发规划、创新体验特色、发挥整体优势的河南佛教文化体验式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梳理了中国改革开发以来对艺术地理的相关研究,分别对文学地理、戏曲地理、音乐地理、美术地理以及书法地理5个研究内容与文化生态、文化区、文化景观、文化传播与整合5个研究主题进行了回顾,简要总结了中国国内的艺术地理研究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探析今后中国艺术地理研究的视角和走向,认为应在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研究方向应兼顾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并提出了中国艺术地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方合作的应用性、实用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徐颂  张毅 《热带地理》2001,21(4):338-341,345
在分析营建英德北江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对英德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提出营建北江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三大主题区域的方案,即“英德旅游区”(含南中国茶叶城、名城文化艺术墙、南山风景区)”、“英石文化走廊”,“碧落洞宝晶宫文化旅游区”,形成“一江串三珠”的名城格局。  相似文献   

15.
江西弋阳县龟峰丹霞地貌景观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西弋阳县信江沿岸分布有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其中自然旅游资源以丹霞地貌景观为特征,具有极高的科研和旅游观赏价值;人文旅游资源有佛教禅宗文化为特色的南岩石窟、儒家文化的叠山书院、摩崖石刻和红色旅游资源方志敏纪念馆等,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阐述了江西弋阳丹霞地貌地学旅游景观特色,从景观的物质基础,景观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等方面对景观进行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纯  王敬甯  陈平  王缉慈  吕斌 《地理研究》2008,27(2):439-448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本文以北京南锣鼓巷的案例,展示了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自发形成的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近十年来,作为老城中心休闲场所的南锣鼓巷,已经成为演员、导演、编剧和其他艺术者集中的文化创意地。质性访谈和小样本的问卷调查显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周边高等级的艺术和演出机构提供了创意活动的有力支持,有形的历史文化空间则形成创意过程的催化剂;而酒吧和咖啡店等的出现使创意人才得以聚集,其中的创意交流活动则促进创意成果的产生。本文认为,打造文化创意园区并非唯一的发展之路。是否能吸引具有创意潜质的人才,将其有机地组织并提升集体创造力,进而促进创意活动更密集地发生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美丽的青藏高原,哺育了藏族这一神密的少数民族族裔。在西藏的10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绝大多数,占比高达95.5%。藏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中最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从地理分布来看,藏族同胞主要生活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目前,中国藏族同胞生活的主要疆域青藏高原,东接中原汉地的九州,在藏、羌、汉等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藏区与中原地区产生了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联系。由地理文化的融合,为藏族各族裔支系带来了千差万别的文化与艺术差异,进一步孕育和丰富了地理文化碰撞中的艺术诉求与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8.
皖南花山石窟群开凿年代地衣测年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在花山石窟地区古代桥梁、桥垛、牌坊、墓碑、古民居、古房基和石窟洞壁洞口量测出的96个黄绿地图衣最人内切圆直径,测定出花山石窟主要开采年代为距今515~370年即明代中晚期(公元1477~1632年间),石窟岩性与周边地区古建筑岩性的比较以及史料记载和石窟中遗留的古代瓷器残片年代均能证明这一点。鉴于石窟地衣量测工作主要在石窟洞口进行,由此推测石窟深处开采时代可能延续至清代。  相似文献   

19.
南岳衡山自然景观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南岳衡山是中国南方唯一的一座五岳名山,也是中国历史上南方最大的文化、宗教活动中心,素享“五岳独秀”、“文明奥区”、“宗教圣地”、“抗战名山”等盛名,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独特的景观美学价值、丰富的科学艺术内容、多彩的景观景目。经数千年人类文明洗礼,又使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衡山的景观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推出南岳特色生态旅游精品系列,以满足当代旅游者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0.
阿克苏地区位于丝绸之路北道中心地段,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性强,共有景点126个,其中一二级景点37个,人文旅游资源占优势。根据资源的分布和类型特征,地缘优势及客源市场现状,确立了以丝绸之路北道辉煌灿烂的文物古迹和托木尔峰自然旅游资源区为核心,突出石窟文化艺术体系,围绕干旱区典型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俗同情,提出了十一个重点旅游区的分期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