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1,(7):44-49
“5·12”大地震发生后,辽宁省民政系统立即启动救灾紧急预案,发动全省民政部门和各级慈善会开展抗震救灾及捐赠活动。在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面前,辽安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以“灾难无情,人有情,同舟共济。抗击灾难”的大无畏精神,全面开展救援工作,实现了援助及时,救助到位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在安县。从广场、千道到乡镇的街路,以及每户农房门前的春联.都有鲜明的辽宁元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1,(7):54-5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一时间安县的城镇、乡村一片瓦砾。大山崩裂,房屋坍塌,家园被毁,全县广大农村陷入危机。群众生活难以为继,民生问题凸显,成为摆在安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1,(7):62-7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举国关注,举世震惊。在巨大的灾害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一省帮一重灾县”对口支援恢复重建的重大决策。2008年5月25日,在辽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许卫国的带领下,由省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对口援建联络组紧急赶赴安县,了解安县灾情和受灾群众急需解决的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无情的特大地震突然降临,袭击了以汶川为中心的近50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人口最多的强烈地震,党中央、国务院紧急部署,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斗争。  相似文献   

6.
“5·12”特大地震给安县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确定辽宁省对口支援安县后,辽宁省民政系统情系安县,与我们并肩作战,树立起了辽安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历史丰碑,彰显了无疆大爱。  相似文献   

7.
王芳 《中国地名》2011,(7):58-61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和着优美的乐曲。时值“5·12”地震三周年之际。走进安州大地的田野阡陌,早已不见断壁残垣,展现在眼前的是环境优美、安居乐业、乡风淳朴的农村新画图。  相似文献   

8.
陈兴长  游勇  柳金峰  陈慧 《地理科学》2011,31(12):1500-1505
汶川地震对千佛山风景区造成严重的影响,直接诱发滑坡10处,崩塌数十处,形成大小堵塞坝4座,由此形成的松散物质总量大于1 700×104m3。2008年雨季有5条支沟暴发泥石流。在泥石流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流域形状、流域发育程度、沟床纵比降、山坡平均坡降、地层岩性和距发震断层距离6个指标,利用潜在泥石流判识模型,对流域内其余9条支沟进行了判断。结果显示,大部分沟道都具备形成泥石流的潜在条件。2009年雨季研究区全面暴发的大规模泥石流,验证判识的可靠性,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灾区潜在泥石流的判识。  相似文献   

9.
安县雎水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安县雎水河流域属龙门山山脉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区,地形切割强烈,地层岩性复杂,活动断裂发育,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区内地质环境变得十分脆弱,大型、特大型崩塌滑坡泥石流流十分发育,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呈区域性密集分布等特征.在"成兰线雎水河段卫星遥感解译图"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流域两次详细的地质测绘调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对灾后重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得出的主要认识有:(1)地质灾害在流域内分布范围广、密度大、呈密集性分布,"成群成带性"现象明显;(2)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在高程800~1 500 m,坡度30°~50°的范围内;(3)地质灾害主要沿雎水河及其支流两岸发生,多呈线性分布;(4)发震断裂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在断层的上下盘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断层上盘的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多于下盘,距发震断裂10 km范围是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区域;(5)地层岩性与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坚硬、较坚硬岩组中的崩塌数量远远多于软弱泥页岩、千枚岩岩组,软岩、极软岩岩组中的滑坡比坚硬岩中相对要多;(6)不同的岸坡结构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横向岸坡中崩滑最为发育,其次为斜向倾内层状岸坡.另外,中陡倾岸坡中的地质灾害较缓倾岸坡发育;(7)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分布与也与坡体结构、岩体结构及其组合特征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发现,顺层边坡中如发育有陡倾坡内的结构面,则易形成滑坡,而反倾边坡中如发育有倾坡外的结构面则更易形成崩塌.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后四川安县甘沟培溃泥石流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和滑坡不仅直接为泥石流活动提供松散固体物质,还可能造成沟道堵塞.沟道内的堵塞坝虽然不像主河道上的堰寒湖那样造成大范围灾害,但溃央后却会引发大规模泥石流,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等造成严重危害.以四川省安县高川乡甘沟为例,说明其造成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及防治对策.通过对甘沟自然环境背景条件的分析,发现甘沟具备泥石流暴发的地形地貌和降水条件;流域内地震诱发的崩滑体不仅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还造成沟道堵塞,形成堵溃型泥石流.甘沟已建的排导槽存在过流能力不够、槽底和侧墙已基本被破坏、弯道处未考虑超高、沟内未布置拦挡工程等问题.目前沟内由于松散固体物质充足,在一定的降水条件下,仍会再次暴发泥石流.针对甘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修建拦挡、重建排导槽并结合预警预报措施的防治对策,并对重建排导槽的过流断面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张丽 《中国地名》2011,(7):16-21
辽安路——安县经济的大动脉 辽安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由辽宁省对口援建,总投资4.1亿元,总长30.2公里。辽安路于2009年7月16日开工建设,2010年5月5日正式竣工,并通车投入使用,工期比原计划缩短了9个月。  相似文献   

12.
徐尧 《中国地名》2011,(7):22-27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安县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重创。“三山一湖”的旅游格局被打破,直接经济损失达9.2亿元。灾后.全县旅游业重树信心,迅速启动旅游灾后重建工作,抢抓契机.创新思维.重拳出击。全县旅游业在低谷中扬帆上行。连续两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呈现出人文特色与自然风貌兼收并蓄,品牌价值扩张,旅游产业迅速恢复提速的喜人态势。  相似文献   

13.
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绵阳市西南,龙门山脉中段,东北与诗仙李白故里江油相连,北与大禹故地北川相邻,西北与茂县相交,西、西南与以美酒、年画著名的绵竹相接,南端与罗江县接壤,东南与绵阳市涪城区相依。  相似文献   

14.
安民 《中国地名》2011,(7):12-15
花荄镇——再现“青阳浮动,根荄以遂”图景的美丽地名 花荄镇,古为冉骁国附都,是羌人集聚之地。秦统一天下后,汉人渐入。东汉时,花衡芝将军带兵在此安营扎寨。戡乱征战。因战功赫赫,花衡芝被加封为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1,(7):34-39
感怀,在灾难面前 在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一省帮一重灾县”决策的当晚,辽宁省委、省政府立即作出部署,“动员一切力量,举全省之办全方位对口支援,把安县作为我们的第45个县,把安县建设得比震前更好。”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地名》2011,(7):50-5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瞬间,数以万计的生命被掩埋在瓦砾之中,美丽的家园变成一片废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辽宁省慈善总会迅速作出反应,号召全省社会各界人士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奉献一片爱心,尽一份力量,让灾民减少一分痛苦”的热情感召下,社会各界的捐赠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捐款捐物,献上辽宁人民的一片爱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11,(7):30-30
近年来,安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服务的工作理念,以服务为目标,狠抓区划地名规范管理,大打服务牌,在强化管理,建立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灾后重建与区划地名工作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为 《中国地名》2011,(7):31-32
“搭乘一路公交车到湿地公园去玩”,在这个春花繁盛、绿树婆娑的季节,已经成为安县的休闲时尚。暖阳下,嬉戏的孩子、浪漫的情侣成了公园里的又一人文主题。绿地边上的休闲长凳,滨河带上的十里长堤,布局合理的文化广场……这些宜居城市的现实图景,曾经在图纸上被我们充分想象,而今竟然成为日常生活的平凡。黄昏时分,人们漫步其中,喁喁私语,尽情享受着这份新鲜和惬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11,(7):27-29
雎水春社踩桥 安县雎水镇太平桥,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闻名遐迩的雎水春社踩桥民俗活动,起源于大桥藩成庆典。建桥以来,民众每年自发举办一次,时间在立春后第五个戌日,历经二百余年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