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岛的海岸侵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海南岛南部的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和石梅湾为例,在假定人为因素导致海岸侵蚀受到严格控制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在未来全海平面上升20cm和50cm的情况下上棕海滨沙滩的可能损失重,并提出耵应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上海海平而变化规律及其长期预测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912 ̄1993年吴淞验潮站年平均潮位资料,采用多变量逐步回归和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以吴淞为代表的上海绝对海平面长期趋势的周期变化规律,并依此规律建立用作绝对海平面长期预报的叠加模型,由此预测2010年和2030的上海色对海平面相对于1990年的上升值为5cm,11cm,结合已分布的未来上海地区地面和速率预测值,给出上述时段上海相对平面上升预测值分别为17cm,30cm。  相似文献   

3.
大连湾及附近海域潮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韩康  张存智 《海洋通报》1994,13(4):20-25
用ADI法模拟计算了大连湾及附近海域M2分潮潮流场,在处理平流项时采用迎风格式,在每一时间步长,产生一个只包含水位的三对角方程组,并用Thomas算法求解,可节省大量计算机内存和计算时间,将模拟结果与交配实测资料比较,二进者吻合较好,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大连湾及附近海域的潮流特征,潮流的主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开阔海域最大流速约50cm/s,各湾自湾口至湾顶流速呈递减趋势,湾顶附近流速均在5cm/s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应用验潮站的海平面资料求年变率的方法,该法得出我国海平面的年变率为0.14-0.20cm/a,同时对海平面的外推预测法进行介绍和比较验证;提出了全球海平面上升值加当地地面升降 地点和地区预测法,结合年变度和气温升温计算出全球和我国珠江,长江及可三角洲等地区以及一些地点的21世纪海平面预测值。  相似文献   

5.
未来百年烟台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与幅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克 《海洋通报》1997,16(3):28-34
依据1992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确定的海平面上升最佳估计。对未来百年烟台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下幅度进行了探讨,预测不同时段的上升幅度分别为15-19(2030年),20-25cm(2050年),27-35cm,35-45cm。相对海平面上烟台沿海海岸环境与城市发展将产生影响。预测结果可从有关部门制定长远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沿岸现代海平面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1985年以前和1992年以前两个时段,对我国沿岸25个验潮站近百年来的海平面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了两个时段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年速率和平均海面高度,论述了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对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近百年来我国沿岸相对海平面在总体上不但持续上升,而且近年来上升速率普遍加快;根据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变化趋向,预计到下世纪中叶前后,全球性海平面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不大,我国沿岸区域性海乎面平均上升幅度不超过15cm,不同岸段因地壳升降差异性大而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广东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特固  杨清书 《热带海洋》1997,16(1):95-100
根据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口门区17个验潮站资料,分析近40a(1955-1994)平均相对海平面变化特点,表明RSL存在振幅20-40cm的准同步变化和1.5-2.0mm.a^-1上升率。广东沿海的RSL长期变化存在30-40a,振幅2-3cm的气候周期,珠江三角洲口门区的RSL变化深受珠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径流量变化1000亿m^3,各分流口门的年平均水位相应变化4-6cm。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沿海海洋站监测数据,详细探讨了能够表征气候变化的中国沿海海洋气候关键指标-海表温度、海平面和海冰。监测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海表温度持续升高。1980-2019年,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速率为0.25°C/10年,2011年之后升温趋势尤为显著,2015-2019年连续五年处于高位。2019年,中国沿海平均海表温度较常年(本文取1981-2010年为气候基准期)偏高1.1°C,为1980年以来最暖年份。此外,本文基于四个长期海洋站探讨了1960-2019年极端海表温度变化特征。(2)中国沿海海平面加速上升,且区域差异明显。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4毫米/年(1960-2019年)、 3.4毫米/年(1980-2019年)和3.9毫米/年(1993-2018年),其中渤莱湾、长江口、珠江口和海南沿海海平面上升较快。中国沿海极值水位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区域特征明显。1980-2019年,中国沿海年极值高水位上升速率为4.4毫米/年,其中山东烟台沿海上升速率最大,为9.9毫米/年。(3)渤海海冰冰期和冰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1963-2018年,渤海沿海年度海冰冰期和冰量下降速率分别为0.7~1.3天/年和4.5~5.9成/年,其中冰量下降速率北部大于南部。2019年渤海冰情较常年偏轻。  相似文献   

9.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是沿海城市发展的共同环境背影,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新近对海平面上升的最佳估计是,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0cm,而大河三角洲区和沿海低平原区,由于沉积物压实,构造沉降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相对海平上升远远高于比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非平稳序列极值理论,定量分析极端水位事件年超越概率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以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极端水位发生概率作为控制条件,构建考虑海平面上升的极值水位计算方法;结合平均海平面的长期变化过程,推算海平面上升下的极值水位。基于全球10个验潮站历史水位观测资料,验证历史平均海平面长期变化与高、低水位耿贝尔分布位置参数变化的一致性以及构建方法的合理性。结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海平面上升的预测,推算和对比分析不同海平面上升情景下的极值水位,并评估相应极值水位在当前极值分布中的重现期。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海域海平面变化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太平洋海域48个长期验潮站的月均海平面分别建立了GM(1,1)模型。GM(1,1)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它除了能给出连续的海平面变化速率外,同时能方便地给出海平面变化的加速率。模拟结果表明,在太平洋地壳均衡假设下,太平洋海域的月均海平面以平均速率0.17cm/a上升。在太平洋海域所取的48个长期验潮站中,有40个站在加速上升,全部站的平均加速度为0.00029cm/a2。且加速率逐渐增大。当然这些加速率都很小,但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趋势,这已足以说明: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在加速上升  相似文献   

12.
全球海平面的年变率与21世纪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应用全球的验潮站海平面资料,求出全球海平面上升年变率为0.15-0.16cm/a,且提出采用全球海平面年变率的全球海平面的预测法与21世纪的预测值,并把成果和结论与国际上的比较;同时指出和纠正了以前一些学者的部分错误成果和预测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东亚沿岸近期相对海平面的升降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继瑞  张芩 《热带海洋》1995,14(3):23-30
根据东亚沿岸45个水位观测站的长序列水位资料,用不同的计算区域平均海平面升降的方法,估计了该区海平面升降趋势。结果表明,从本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整个海区平均而言海平面呈上升趋势。海平面升降的区域性变化较大,中国沿岸除山东半岛外,其他海区平均是上升的;在日本群岛南部和朝鲜南部沿岸,由几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多数是上升的,但上升幅度很小。本文对东亚沿岸海平面升降的估计结果与Barnett的相应估计差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将加剧风暴潮增水,进而危及沿海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全保障。本文基于模型耦合与模型嵌套技术构建北部湾台风风暴潮数值模拟系统,以2012年台风"山神"为天气背景,通过设计7组情景模拟研究未来不同海平面上升背景下北部湾风暴潮增水变化。结果表明:风暴潮期间水位从南向北沿北部湾逐渐涌高,最高水位发生在广西沿岸,达2.4 m以上。天文潮和台风风场拖曳力是形成高水位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天文大潮和最大风场拖曳力对最高水位的贡献率分别约占70%和30%。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增水的影响具有时空非线性和非均一性特征。其中,潮位波动和波-流耦合效应会改变实际最大增水发生时间,导致钦州湾附近高潮位大致提前1天半,海平面上升1.1 m使得最大风暴潮增水大致提前30 min;未来海平面上升0.66~1.1 m将导致北部湾大部分海域风暴潮增水幅度放大6%~10%,广西沿岸钦州湾和大风江河口出现负增加效应,可能与溺谷海湾地形特征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北部湾沿岸防御风暴潮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奇异谱(SSA)分析方法,预测了华南海平面的变化.应用海门站31a的最高潮水位资料,求作了P-Ⅲ型和Gumbel型极值水位频率曲线,比较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极值水位推算的影响,表明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多年一遇高水位增高.  相似文献   

16.
格陵兰南部冰盖的高程变化CurtH.Davis等了解极地冰盖现今的状况是确定其对海平面上升的作用和预测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关键。数十个潮汐观测数据的近期估算表明在过去近一个世纪全球性海平面上升了10~20cm。然而,不能确定的是极地冰盖对当时海平面上...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东亚沿岸45个水位观测站的长序列水位资料,用不同的计算区域平均海平面升降的方法,估计了该区海平面升降趋势。结果表明,从本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整个海区平均而言海平面呈上升趋势。海平面升降的区域性变化较大:中国沿岸除山东半岛外,其他海区平均是上升的,在日本群岛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沿岸,由几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多数是上升的,但上升幅度很小。本文对东亚沿岸海平面升降的估计结果与Barnett的相应估计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Barnett选站较少,且选的站集中在该区南北两端,中间部分无资料;估计方法虽有影响,但属次要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湾顶Konorihama站和湾外Enoshima站1972年5月至1973年5月Ia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女川湾的假潮特征,在Konorihama站经常出现7-11cm全振幅假潮,最大达31cm。  相似文献   

19.
潘良宝 《海洋与湖沼》1993,24(2):212-216
采用1984年8月28日19时—29日24时黄浦江米市;渡至吴淞口水位和流量资料,根据描述河道中水流非恒定流动的Saini-Venant方程组,建立了模拟黄浦江潮位和潮量特征变化的数值模式。考虑未来海平面上升,预测了黄浦江潮位和潮量的变化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海平面的上升,黄浦江潮位相应增加,高潮位的上升值大于海平面上升值;低潮位的上升值小于海平面上升值,潮差增大。在同一海平面上升值下,潮差增量由下游向上游渐渐增大,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涨潮量和落潮量都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20.
海平面升高新说由美国环境保护署召集的一组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变暖将使海平面平均升高34cm,这一数据与美国环境保护署1983年的估计值相差甚远,当时他们认为到2100年海平面将平均升高175cm。现在的预测值之所以比以前大大减小,部分原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