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斑拟石首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ocellatus),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南海岸和墨西哥沿岸。它生长速度快,人工养殖la可达1.5kg,2a可达4~5kg。它属广温、广盐性种类,在水温2~35℃范围都能生存,在我国南北方均能养殖;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正常生长[2,3],是海水网箱、咸淡水养殖的良好对象。眼斑拟石首鱼人工繁殖在美国已具有相当水平,可通过人工诱导方法,使一般在秋季9月开始繁殖的亲鱼提前到3~4月产卵。1987年5月,台湾省水产试验所廖一久博士从美国得州引进一批受精卵,经过4a多的培育,于1…  相似文献   

2.
眼斑拟石首鱼早期幼鱼的饲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 1 .92万尾平均体重为 1 .4 2 g 尾的眼斑拟石首鱼 (Sciaenopsocelle tus)早期幼鱼 ,在 5个海上浮式网箱中分两个阶段用粉末型配合饲料与传统的鲜活饲料进行饲养效果对比试验 .试验期间表层海水温度范围 2 2 .9~ 30 .0℃ ,表层海水比重范围 1 .0 1 55~ 1 .0 2 0 1 .试验结果如下 :对照组 (喂鲜活饲料组 )和各试验组 (喂粉末型配合饲料组 )全长和体重、体长和体重、全长和体长关系式的差异都不大 ,对照组和试验组实验鱼的平均肥满度分别为 1 .4 8、1 .51 g cm3.粉末型配合饲料组鱼的平均成活率为 81 .5% ,全长平均增长率为 73.2 % ,体长平均增长率 79.6 % ,平均增重量为 2 7.5g 尾 ,平均增重率为 52 6 .9% ,总投饲量为 336 .2 6kg ,饲料系数的平均值为1 .0 7.鲜活饲料组鱼的平均成活率为 87.2 % ,全长平均增长率为 57.0 % ,体长平均增长率为 6 1 .4 % ,平均增重量为 1 9.0 g 尾 ,平均增重率为 377.6 % ,总投饲量为1 1 54.2 8kg ,平均饲料系数为 5.1 6 .粉末型配合饲料养殖效果的综合生物学评定值为 2 38% ( >1 0 0 % ) ,表明其养殖效果优于鲜活饲料  相似文献   

3.
眼斑拟石首鱼的营养需求及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波  孙红英 《海洋通报》1996,15(6):82-87
综述发眼斑拟石首鱼对饵料营养的需求量,以及环境因子如水浊,盐度,溶解氧,氮化物,总硬度,氯化物等对其生长,生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眼斑拟石首鱼胚胎及仔鱼,稚鱼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渤海海洋》1999,17(1):51-56
  相似文献   

5.
本文初步观察描述了眼斑拟石首鱼胚胎发育及仔鱼、稚鱼的形态特征。眼斑拟石首鱼的卵径平均为0.95mm,大多数含1个油球,约<10×10-2含2个油球,1cm3卵含量约1000粒。受精卵在23~24.3℃约26h孵化出仔鱼。在25℃条件下,前半个月仔鱼日增长约0.2mm,稚鱼期日增长约1.0mm,幼鱼期日增长约1.5mm。仔鱼鳍的发育顺序为尾鳍、臀鳍、背鳍和腹鳍,最后为胸鳍。  相似文献   

6.
眼斑拟石首鱼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对肌肉生长起负调控作用,在动物育种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报道了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MSTN基因的序列结构特征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MSTN基因具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编码376个氨基酸.在内含子Ⅰ和3'-UTR区内,分别发现了(TC)4CC(TC)4CT(TC)4和(AC)7微卫星序列.推断的眼斑拟石首鱼的MSTN氨基酸序列具很强的保守性,与石鼓鱼、金鲷、条纹石鮨、白鲈、金眼石鮨之间的相似性在90%以上.在结构上,眼斑拟石首鱼的MSTN包含N端信号序列(1~22氨基酸残基),TGF-β前肽域(41~256氨基酸残基),RXXR蛋白水解位点(264~267位的RARR)和TGF-β区域(282~376氨基酸残基).在检测的10种组织中,MSTN只在眼斑拟石首鱼的肌肉、脑和眼组织中表达,其中在肌肉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7.
眼斑拟石首鱼的生化组成及预测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养殖眼斑拟石首鱼肌肉及鱼体中的蛋白质、脂类、灰分和水分等生化组成。分析了肌肉蛋白质中17种常见氨基酸的含量。建立了以鱼体体重、体长、含水量与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灰份、比能值的回归关系的预测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眼斑拟石首鱼的鱼体组分与鱼体重、含水量间呈显著线性相关,而与全长则呈乘幂函数,基本呈立方关系,比能值与体重无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蛋白质>水份>灰分>脂肪>比能值。  相似文献   

8.
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敌百虫、甲醛、硫酸铜、高锰酸钾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敌百虫的24h半致死浓度(TL_m)为1.34 mg·L~(-1),48hTL_m为0.41 mg·L~(-1),安全浓度为0.04mg·L~(-1);甲醛的24hTL_m为209.35 mg·L~(-1),48hTL_m为150.37 mg·L~(-1),安全浓度为15.04 mg·L~(-1);硫酸铜的24hTL_m为32.73,48hTL_m为16.51 mg·L~(-1),安全浓度为1.65 mg·L~(-1);高锰酸钾的24hTL_m为0.98·L~(-1)mg,48hTL_m为0.6mg·L~(-1),安全浓度为0.06mg·L~(-1)。根据实验结果,敌百虫、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在治疗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疾病时应要慎用,甲醛对于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9.
对新引进的红拟石首鱼Sciaenopsocellatus进行咸水池养生长特性与饲养技术研究 ,结果表明 ,其生长旺盛期在 2龄。应用vonBertalanffy方程求得人工饲养条件下其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 =656.2 72 2 [1 -e- 0 .5998(t 0 .0 82 3) ]和Wt =41 93.90 2 1 [1 -e- 0 .5998(t 0 .0 82 3) ]2 883 4。体重生长拐点于 1 7龄处。面积为 6 5hm2 池塘的单养 ,经 365d ,最高单产 1 860 0kg·hm- 2 ,净产 1 1 0 2 5kg·hm- 2 ;面积为 1 0 1 7hm2 池塘以拟石首鱼为主养对象的混养 ,经 540— 560d ,最高单产 1 8640kg·hm- 2 ,净产 1 82 2 5kg·hm- 2 。投入产出比 1∶1 2。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红拟石首鱼的池养生长与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引进的红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进行咸水池养生长特性与饲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应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求得人工饲养条件下其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1=656.2722〗1-e^-0.5998t+0.0823)【和Wt=4193.9021〖1-e^-0.5998(t+0.0823)〗^2.8834。体重生长拐点于1.7龄处。面积为6.5h  相似文献   

11.
东海6种石首鱼的年龄鉴定与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永伦  罗秉征 《海洋与湖沼》1995,26(S1):108-114
利用1985年9月 - 1988年10月长江口近海采集到的6种石首鱼的标本,以及1981年和1982东海作业区收集到的部分石首鱼标本,用且石切片机,对6种石首鱼的耳石进行切片试验,以确定6种石首鱼且石的最佳切片方法;并进行年龄鉴定。运用幂函数方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季节生长方程对6种石首鱼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参数在不同种之间差异性显著,生长速度与极限体长(L)和极限体重(W)成正相关,生长速度的时间分布由K值决定。季节生长的冬滞点(WP)和耳石暗带的形成时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红拟石首鱼的养殖业正在发展,前景看好。该鱼的亲鱼可以在圈养条件下进行培育,可根据需要进行产卵,生产仔鱼。中间培养生产包括饵料生物培养以及仔鱼长到全长25mm养成生产包括池塘养殖、网 箱养殖和闭合循环水槽系统密集养殖。  相似文献   

13.
首次从患溃疡病的养殖红抉石首鱼(Scinenops ocellata)病灶和肠、肝、肾等处分离到多株细菌,发现其中两析经注射和创伤感染后,能引起体表溃疡,肠道积水等症状,与自然发病表现类似。经过生理生化鉴定为弧菌科(Vibrionacea)篱万氏菌属(Shewanella),进一步用16S rDNA扩增测序鉴定该菌为海藻施万氏菌(Shewanella algae),其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TCBS生长,产硫化氢,嗜盐,不利用葡萄糖产酸或产气,也不发酵其他糖类产酸;蛋白酶,硝酸盐还原酶,氧化酶阳性;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利用作者研制出的PCR检测试剂盒,对海藻施万氏菌进行了快速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生物声学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已在军事和生产上得到应用,取得了效果。海洋动物发声是海洋环境噪声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声纳系统的水下背景干扰源,尤其是在近岸海区,往往不可忽视。所以,研究海洋动物发声,除了在海洋生物学的研究中有明显的重要性外,对进一步了解海洋环境噪声的产生原因、变化规律及其物理机理,以及在声纳设计等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已有报道,人们曾观測到鼓虾、石首鱼类、海胆、殆贝、藤壶、鲸等海洋动物集群发出的声音,往往造成很强的海洋噪声源。这些生物机体噪声通常还具有季节性或周日性的变化。有关海洋生物机体发声的观测和信号分析研究,国外虽有一些报道,但仅限于某些海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岸海区的发声生物在100种以上,其中不少种类具有集群大、发声强的特点。石首鱼科鱼类是我国近岸海区主要的海洋发声鱼类,约占我国海洋发声鱼类总数的三分之一,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其主要发声器官为鳔和邻近的鼓肌,当鼓肌收縮时压迫内脏,使鳔壁共振发出声音。他们在上述某些海区集群发出的声音,有时在海面也能清晰听到。 本文主要对过去多年来我国渤海、黄海、东海近岸海区,某些集群大、发声强、具有代表性的石首科鱼的现场观测资料作了分析和阐述,其中包括集群发声的声学特征,以及随时间、地点的変化。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大头白姑鱼生长特性及群体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7月~2007年12月北部湾商业捕捞底拖网和流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通过矢耳石研磨和生长轮观察,初步研究了北部湾大头白姑鱼的年龄与生长特性,并对其渔业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大头白姑鱼优势体长145~185 mm,占69.7%;优势体重为80~200 g,占69.2%;年龄组成为当龄鱼~Ⅵ龄鱼,以Ⅰ龄鱼与Ⅱ龄与为主,分别占24.60%和50.96%;样本的雌雄性比为1.05∶1,繁殖期性比为1.13∶1。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计von Bertalanffy、Logistic和Gompertz生长方程的生长参数,ARSS检验表明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AIC和BIC检验得出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最适生长模型。主要参数分别为:L∞=229.95 mm,K=0.408,t0=-0.962;体重的生长拐点为1.753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3年9~10月西非近海调查所获得的鲐鱼样本,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9-10月鲐鱼样本体长范围13.5~29.1cm,优势体长组为19.5~25.5cm;又长范围13.9~30.7cm,优势叉长组21.5~25.5cm,占整个渔获物的76.09%;体质量范围33~551g,优势体质量组为120~210g;叉长与体质量的关系为W=0.407L~(1.879)(R~2=0.538)。其性腺成熟度以Ⅱ、Ⅲ期为主,占整个渔获物样本的81.71%。胃含物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经ANOVA方差分析发现,9月与10月份鲐鱼样本叉长、体质量、性腺成熟度分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赵维谦 《海洋与湖沼》1994,25(4):390-394
指出von Bertalanffy生长公式的局限性在于公式导出时所用假设“鱼的体重增加量同体重的2/3次方成比例,减少量同体重成比例”的根据不充分;其不足之处在于解方程时将变量l误为鱼的体长。本文作了更为一般的假设,即鱼的体重增加量同体重的p次方成比例;减少量同体重的q次方成比例。进而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鱼的更为一般的生长方程w=w∞[1-e^-k(t-t0)]^r,使von Bertalan  相似文献   

18.
指出vonBertalanffy生长公式的局限性在于公式导出时所用假设“鱼的体重增加量同体重的2/3次方成比例,减少量同体重成比例”的根据不充分;其不足之处在于解方程时将变量l误为鱼的体长。本文作了更为一般的假设,即鱼的体重增加量同体重的P次方成比例;减少量同体重的q次方成比例。进而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鱼的更为一般的生长方程w=w∞[1-e-k(s-s0)]r,使vonBertalanffy生长公式是该方程的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浙江温岭池塘养殖的2龄大弹涂鱼的生长特性、各基本生长指标间的关系以及肥满度等.结果表明:大弹涂鱼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体长与体高、体宽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s=5.685 7Hb 12.219(r=0.991 1)、Ls=5.397 3D 23.084(r=0.989 5),体长与体重、纯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W=2×10-6Ls3.502 5(r=0.996 6)、Wn=1×10-6Ls3.519(r=0.997 2);大弹涂鱼6-7月生长速度较快,8月生长减慢,9-11月又较快生长,12月至翌年2月生长最慢,翌年3-6月生长又相对加快.大弹涂鱼体长和体重相对增长率的年变化规律与池塘水温年变化一致.大弹涂鱼的肥满度随着鱼的生长而增大.与已报道的野生大弹涂鱼及虾池养殖大弹涂鱼的肥满度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提高池塘养殖大弹鱼肥满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漠斑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漳州市东山县华涛水产综合养殖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漠斑牙鲆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1~23℃时,仔鱼在孵出第6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对288尾仔、稚、幼鱼观察结果表明,其摄食率达83.0%,消化道饱满系数波动在0.9%~6.6%之间,日摄食指数在6.8%~29.6%;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一昼夜中仔鱼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在12:00和翌日08:00,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0:00~14:00,幼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2:00,但12:00~20:00均保持较高的摄食水平.仔、稚鱼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有少量摄食.摄食量(y)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y=0.030 7W 0.050 5,全长(LT)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LT=2.666 1e0.043 3D,体重(W)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W=0.065e0.169 3D,全长(LT)与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W=0.001 8LT3.689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